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一、感受文化影響1.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①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②文化活動。(2)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③交往方式。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④思維方式。不同的文化環境、知識素養、⑤價值觀念,都會影響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以及認識事物的深度和廣度,影響人們在實踐中⑥目標的確定和行為的選擇,影響不同思維方式的形成。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1)具有⑦潛移默化的特點。文化對人的影響一般不是⑧有形的、強制的,也不都是消極被動、無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熏陶的結果。因此,要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⑨文化活動。(2)具有⑩深遠持久的特點。文化對人的影響,無論表現在交往方式、思維方式上,還是表現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個方面,都是深遠持久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溫馨提示文化對人的深遠持久的影響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隨著人們的文化素養的逐步提高,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會得到改造。二、文化塑造人生1.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過程。2.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作品,總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引領人們前進的旗幟。3.優秀文化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表現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優秀文化為人的健康成長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物質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滿足,優秀文化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溫馨提示文化塑造人生的三個作用都是就優秀文化而言的,頹廢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可能把人生引向歧途。這要求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文化對人的影響。1.誤區警示:明確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1)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但是人們并不是消極被動地接受文化的影響。人們具有主觀能動性,往往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和喜好作出選擇。我們應該自覺地接受科學的、健康的文化的影響,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影響。(2)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但并不意味著永恒不變。如,經過長年累月在人們身上形成的文化習俗就很難抹去;再如,在長期的生活和學習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會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影響。但是,即便是這種影響,也會在特定的條件下或快或慢地發生著改變。【例1】 盡管已經在國外定居了幾十年,閩籍華裔陳先生一家人還是喜歡喝烏龍茶,習慣用筷子,見到家鄉人仍能講地道的家鄉話。這說明( )①文化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③文化習俗對人的影響是永恒不變的 ④價值觀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具有深遠持久的影響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解析:錯選③是沒有認識到文化對人的影響盡管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但是并不是永恒不變的;錯選④是沒有認識到材料并沒有體現價值觀的問題。答案:C2.歸納整合:文化的作用(1)文化由政治、經濟決定,又反作用于政治、經濟;與一定的政治、經濟相適應的文化會促進其發展,反之,會阻礙其發展。(2)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個人和社會發展都會發生深刻的影響。(3)對國家而言,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4)對民族而言,只有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對個人來說,文化塑造人生,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例2】 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著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強化建設現代農業的科技支撐”。根據以下材料回答問題。目前中國與發達國家農業科技狀況比較農業科技貢獻率(%) 每萬人農村人口中農業科技人員數(人)中國 發達國家 中國 發達國家48 70~80 1.7 40注: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農業科技貢獻率不到30%;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針對上表反映的我國農民科技文化程度狀況,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原因。解析:題目要求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原因,只要把這一設問的內容歸結到文化的力量和作用中,并展開論述,答案便清晰了。答案:(1)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會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可以幫助農民更好地掌握農業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業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2)億萬農民群眾是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可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規律總結本題實際上是考查文化的作用,但落腳到“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對發展現代農業”的作用,就使得問題更具有難度了。該題告訴我們,要認真研讀材料,并從中獲取關鍵的信息,以提高答題的準確性。僅僅照本宣科地記住文化的作用是遠遠不夠的。3.重難突破:明確文化素養和文化氛圍的關系文化素養 文化氛圍區別 含義 一個人在文化知識方面的素養和文化理論方面的修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由各種活動營造出的激勵人、鼓舞人、凝聚人的環境,存在于人類主體周圍并影響主體活動的各種精神文化條件狀況的總和特點 為人類生活所特有 看不見、摸不著,卻時刻影響著人的思維和行為聯系 文化氛圍對人的素養的形成和作用獨特,影響深遠。人的長期的文化素養造就了特定的文化氛圍,一定的文化氛圍直接影響、作用于人的塑造【例3】 某校通過舉辦“青春風采”校園文化藝術節,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陶冶了學生的情操。這體現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B.文化建設是思想道德建設的中心環節C.文化決定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D.文化是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解析:該校“濃厚的文化氛圍”的形成、“學生情操的陶冶”源于校園文化藝術節的舉辦,故選A項;思想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B項不選;文化影響人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C項錯誤;D項闡述的是文化的含義,與題意不符。答案:A(2009廣東單科,17)溫家寶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說,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這表明讀書 …( )A.可以獲得不同的文化知識B.作為一種文化活動能夠塑造人C.是人們享用文化的表現D.體現了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答案:B解析:“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意在說明文化能夠塑造人,故選B項。A、C、D三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關注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的責任背景材料材料一:2009年11月6日,中宣部部長劉云山參觀井岡山革命博物館等紅色旅游基地,并在由江西省首創的“中國紅歌會”上和群眾同唱《歌唱祖國》。他說,要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使其成為青少年學習革命傳統、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材料二:教育部2010年1月15日發出通知,要求全國學校于春節期間組織學生參與“給祖國母親拜大年”活動。教育部還對拜年網頁內容提出具體要求,一拜壯美河山、二拜炎黃始祖、三拜歷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億兆黎民。以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營造歡樂喜慶、文明祥和、溫馨和諧的節日氛圍,掀起愛國熱潮。材料三:2010年1月19日,北京市以凈化網絡環境、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為宗旨的“媽媽”評審團正式成立。另據了解“綠壩—花季護航”,是我國政府為凈化網絡環境,避免青少年受互聯網不良信息的影響和毒害,由國家出資壟斷,供社會免費下載和使用的上網管理軟件,是一款保護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計算機終端過濾軟件。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個人電腦預裝“綠壩”“旨在創造一個綠色、健康、和諧的互聯網環境,防止互聯網上的有害信息影響和毒害青少年”。材料四:2009年11月14日央視“焦點訪談”,對色情網站在手機泛濫現象進行了題為“大量色情網站出沒手機網絡——聚焦手機網絡色情”的專題曝光認為,要警惕青少年道德觀念會在網絡黃色沖擊下崩潰。近日,工信部要求三大運營商限期整改。理論分析1.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綠壩—花季護航”軟件預裝、監管手機網絡,對引導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使人獲得一定的專業知識,增強勞動技能,而且能夠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審美水平、道德素養。3.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一系列文化建設措施對青少年產生重要的作用,能夠豐富其精神世界、增強其精神力量、促進其全面健康發展。熱點預測由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北京學生活動管理中心主辦的“慶祝建國60周年藝術教育成果展示會暨北京市學生藝術節”和“首屆國際青少年博覽會”,極大地豐富了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假如你是學生藝術節的參與者或者青少年博覽會的參展者,你認為這樣的活動會給你帶來哪些方面的影響?答案: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強自己的精神力量;促進自己全面發展。解析:結合文化對人的影響和自身實際談談參加文化活動對自己的影響。一、單項選擇題1.(2010江蘇宿遷模擬)國慶60周年閱兵慶典向全球展示了新中國建設的輝煌成就,極大地增強了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為社會主義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這表明( )A.參加各種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積極向上的C.文化對人的影響總要通過一定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活動來實現D.文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答案:C解析:文化由人創造,影響著每個人,優秀文化對人的影響是積極向上的,文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不選B、D兩項,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排除A項。2.重慶市九龍坡區“廉政文化路”兩旁,38塊廉政廣告燈箱上,既有“君子修道立德,不為貧困改節”等古訓,也有“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等格言。區委書記說,我們就是想通過一點一滴的建設,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表明( )A.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B.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C.文化氛圍是摸得著、看得見的D.人們對文化的感受既有差異,又有共同之處答案:A3.中國人以謙虛為美德,而美國人對中國人“水平不高,能力有限”的自謙并不以為然,反而會認為你缺乏自信,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在美國因為“謙虛”而丟掉了飯碗。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環境是由特定的經濟環境決定的B.文化環境不同,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C.不同的文化環境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認識活動D.思維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內涵也完全不同答案:C解析:A項不符合題意,B、D兩項是錯誤的。所以應選C項。4.“節省一分零錢,獻出一份愛心,托起一份希望,溫暖世間真情。”這朗朗上口的公益廣告語使人們的言行悄然發生了可喜變化。這表明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 ( )A.深遠持久的特點 B.相對穩定性的特點C.潛移默化的特點 D.鮮明民族性的特點答案:C解析:公益廣告影響著人的思想和行為,是無形的、非強制的,故為C項。5.2010年春節期間,夫子廟地區成了六朝古都——南京最熱鬧的地方:美妙絕倫的秦淮燈彩、難得一見的秦淮民俗、異彩紛呈的金陵“絕活”、槳聲燈影中的秦淮河……讓游客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這告訴我們… ( )A.優秀文化豐富了人的精神生活B.文化對經濟具有反作用C.傳統文化是當今文化生活的主流D.要發展各種大眾文化答案:A解析:大眾文化是主流,C項不正確,排除。B、D兩項與題意不符,根據“美的享受”推知出A項。6.英國著名民主詩人雪萊說:“偉大的詩篇即是永遠噴出智慧和歡欣之水的噴泉。”這說明( )A.社會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B.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C.文化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D.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答案:D7.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下列詩句的寓意符合這一特點的是(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C.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D.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答案:D解析:“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所表述的寓意符合文化影響人的特點——潛移默化,D項入選。有一位“世界風箏之都”——山東濰坊籍的國民黨老兵,1949年隨國民黨軍隊退到臺灣,后長期移居美國。無論是在臺灣還是在美國,他的家里都放滿了各種風箏。在晚年,聽說祖國大陸發行了一套風箏郵票,特地讓自己的孫女到祖國大陸來購買。據此完成8~9題。8.老兵的內心情結讓我們看到,一個人文化素質的核心和標志是( )A.學歷B.擁有科學文化知識C.參與文化活動的能力D.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答案:D9.老兵的故事告訴我們(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 ③文化具有差異性的特點 ④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C解析:國民黨老兵借助風箏,表述了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說明了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深遠持久的特點,也體現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故正確答案為C項。二、非選擇題10.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紅歌進校園”歌詠活動在各地學校開展。通過這次活動的廣泛開展,在青少年中掀起了“愛紅歌、學紅歌、唱紅歌”的熱潮,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和民族團結好”的時代主旋律,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優良傳統,堅定理想信念,激發愛國情懷,為建設文明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結合材料,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談談“紅歌進校園”活動的意義。答案: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于特定的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文化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認識活動、思維活動、實踐活動,并對人的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②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紅歌進校園”活動體現了時代主旋律,能夠堅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激發愛國情懷,投身和諧社會建設。③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它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紅歌進校園”活動體現了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引導青少年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中的新形式,有利于推進和諧文化建設。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