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1年高考政治【課標版】必修1一輪復習精品教案:第2課 多變的價格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1年高考政治【課標版】必修1一輪復習精品教案:第2課 多變的價格

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
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1.供求影響價格
(1)當①供不應求時,商品短缺,購買者爭相購買,銷售者趁機提價,買方不得不接受較高的價格以滿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現“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②賣方市場。
(2)當③供過于求時,商品過剩,銷售者競相出售,購買者持幣待購,賣方不得不以較低的價格處理他們過剩的存貨,于是出現“貨多不值錢”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④買方市場。
◆ 溫馨提示
“供”與“求”兩個方面均影響價格。商品的需求量同商品價格成反方向變動,這稱為需求定理;商品的供給量同商品價格成同方向變動,這稱為供給定理。
2.價值決定價格
(1)價值與價格的關系。
價值是價格的⑤基礎,價格是價值的⑥貨幣表現。價格最終是由價值決定的。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⑦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⑧越低。
◆ 溫馨提示
要區分“供求影響價格”和“價值決定價格”兩種不同的說法。供求和價值都對價格產生影響,但二者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對價格只是影響作用。
(2)商品價值量的決定。
商品的價值量不是由各個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而是由⑨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⑩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商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
個別商品生產者用高于或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生產的商品,都只能按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出售。這就促使商品生產者努力縮短生產商品所用的個別勞動時間,提高勞動生產率。
(3)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量的關系。
如果生產某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就會導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從而使單位商品的價值量降低??梢?,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
(4)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基本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1)一般說來,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
(2)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
(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既定商品需求量的影響。
互為替代品。
如果兩種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同一需要,這兩種商品就互為替代品。在可以相互替代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上升,消費者將減少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轉而消費另一種商品,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消費者將增加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導致對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互補商品。
如果兩種商品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這兩種商品就是互補商品。在有互補關系的商品中,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不僅使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也會使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一種商品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會引起另一種商品需求量隨之增加。
◆ 溫馨提示
商品價格的變動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的變動是同方向的,即商品的價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也會上升。商品價格的變動與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的變動是反向的,即商品的價格上升,它的互補品的需求量會下降。
2.對生產經營的影響
(1)調節生產規模。
當市場上某種商品供過于求時,該商品的價格下降,生產者獲利減少,這時生產者會壓縮生產規模,減少產量。當商品供不應求時,該商品的價格上漲,生產者獲利增加,這時生產者會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量。
(2)提高勞動生產率。
企業只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縮短其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給自己的產品提供降價空間,使其在價格競爭乃至生存競爭中更具優勢。
(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
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獲得使用價值。在市場經濟中,哪個生產者能提供質量好的或者其他企業無法生產的產品,他就能獲得較大的市場份額,從中獲取更多的利潤。
1.綜合分析:引起價格變化的多種因素
人們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常把物價上漲或下降的原因歸結為供求關系的變化,這很不全面。應該多角度理解引起價格變動的因素:
(1)商品價格漲跌的根本原因是商品價值量的變化。商品的價格一般來說與商品的價值量成正比。
(2)商品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主要是由商品供求關系引起的,這里是“主要”,而不是“完全”。
(3)貨幣本身的價值也會影響商品的價格。一般地說,貨幣本身的價值與商品價格成反比。
(4)紙幣發行量也會影響商品價格。當紙幣發行量超過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時,會引起物價上漲,誘發通貨膨脹。
(5)引起價格漲跌的原因還有其他因素。如:地區差異、反季節差價、市場壟斷、國家宏觀調控、消費者的購買力、商品的新鮮程度、哄抬物價等也會引起價格漲跌。
總的來說,價格的變動,價值是主要的決定力量,供求關系和其他因素是次要的影響力量。
【例1】 政府給農民一定的家電購置補貼,會影響農民對家電的市場需求量。下列曲線圖(橫軸為需求量,縱軸為價格,d1為補貼前市場需求曲線,d2為補貼后市場需求曲線)能正確反映這一信息的是(  )
解析:首先判斷曲線的走向:一般情況下價格和需求成反比關系,因此,曲線的走向是向下,故排除B、D兩項。然后確定兩條曲線的位置:由于價格補貼使農民實際購買價格下降,因此在同樣價位的情況下家電市場需求量增加,A項為減少的情況,C項為增加的情況。故選擇C項。
答案:C
◆ 規律總結
一般情況下,商品的價格和需求成反比,該題正是運用這一原理分析價格補貼對需求的促進作用。在該題中,農民享受補貼,實際上相當于降低了購買價格。
2.難點突破:商品價值量、勞動生產率、勞動時間的關系
(1)不管社會勞動生產率怎樣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
(2)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內生產出來的產品數量即使用價值量越高。因此,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使用價值量成正比關系。
(3)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意味著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增加,在價值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會減少。所以,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成反比關系。
(4)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變,這意味著這個商品生產者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增加。所以說,一個商品生產者創造的價值總量與他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成正比關系。
價值量、勞動生產率、勞動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
【例2】 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9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2010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10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
A.5小時       B.7小時
C.7.5小時 D.8小時
解析:由于兩企業的產量相當,且只有這兩家企業,所以,商品的價值就是生產單位商品平均的勞動時間。由題意知,2009年兩企業的總勞動量為10×6+8×10=140(萬小時)。又據條件“其他條件不變”,推出2010年兩企業投入的勞動總量仍是140萬小時。
2010年甲企業勞動生產率提高20%,意味著其產量為10+10×20%=12(萬件)。乙企業沒有發生變化,產量仍是8萬件。
于是:2010年生產每件商品所消耗的勞動量為140÷20=7(小時)。
◆ 觸類旁通
此題考查商品價值量的計算(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算),計算題是考查商品價值量這一知識點的常見題型。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區分開三對概念:個別勞動時間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
勞動生產率、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
3.誤區警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與等價交換原則是否矛盾
(1)等價交換是價值規律的基本要求。所謂等價,就是要求交換雙方商品的價值量相等;在貨幣出現以后,等價交換要求商品的價格應當與其價值相符合。
(2)在現實生活中,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唯一可行的表現形式。這種波動并不違背等價交換原則。
(3)在市場上,發生價格與價值相背離,主要是由供給和需求的不平衡引起的。當某種商品供不應求時,買者與買者的相互競爭,使價格高于價值;當某種商品供過于求時,賣者與賣者的激烈競爭,使價格低于價值。反過來,價格的高低變化又影響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這種雙向制約,使價格始終圍繞價值上下波動。
(4)供求與價格的互相制約,使得價格的上下波動總是圍繞商品價值這個中心,而不會偏離太遠;從單個的商品交換過程看,雖然價格時漲時落,但從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和價值是相符合的。即等價交換是對商品交換整體的、本質的概括,而并非每一次交換都必須使價格與價值絕對相等。
【例3】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史記·貨殖列傳》)從經濟學角度看,這是(  )
A.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B.計劃機制作用的結果
C.勞動決定價值的體現 D.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
解析:B項明顯錯誤,題干中經濟現象是價值規律作用的結果。C項與題意無關。D項錯誤,供求關系不影響價值,影響價格。故選A項。
答案:A
4.正確理解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消費者對既定商品的需求,不僅受該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還受相關商品價格變動的影響。相關商品主要包括互為替代品和互補商品。用表格的形式直觀的表達出來就是:
【例4】 上個世紀90年代末,某國中西部出現了罕見的災害天氣,導致該地區玉米產量比預計下降了53%,造成玉米價格大幅度上升。玉米價格的上升,不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還造成小麥需求上升。這說明(  )
A.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
B.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
C.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
D.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
解析:玉米是生活必需品,故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玉米價格的上升造成小麥的需求量上升,這是因為二者互為替代商品,故選A項。
答案:A
1.(2009安徽高考,3)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  )
A.364元   B.400元   C.520元   D.776元
答案:B
解析:某商品生產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要發生變化,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設為X,則1× 260= (1+30%)X,得X=200元。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那么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為2×200=400元。
2.(2009江蘇高考,7)假定原先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現在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則現在1臺電腦與__________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  )
A.2 B.4 C.8 D.16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價值量、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之間的關系,主要考查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即單位時間內生產的電腦由原先的1臺變為2臺;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一半,即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單位時間內生產手機的數量由原先的4部變為8部?,F在的交換等式變為2臺電腦=8部手機,因此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
3.(2009廣東高考,9)需求法則是指商品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隨其價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規律。但生活中有時東西越貴越有人買,如天降大雨,小販趁機提價推銷雨傘,雨傘卻賣得很不錯。這表明此時(  )
A.需求法則不起作用 B.處于賣方市場
C.處于買方市場 D.雨傘的價值上升
答案:B
解析:天降大雨,雨傘的需求量上升,商品供不應求,經營者覺得有利可圖,于是趁機提價。在這一過程中,賣者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故此時處于賣方市場。
4.(2009福建高考,27)周末,小陳同學陪媽媽逛商場,看到下圖的情景,向媽媽解釋了產生這一情景的下列幾種原因,其中合理的是(  )
A.不正當競爭引起洗衣機市場的混亂
B.洗衣機供過于求致使商家爭搶客源
C.洗衣機質量優劣決定其銷售量大小
D.勞動生產率提高降低了洗衣機價格
答案:B
解析:由于商品供過于求,導致出現買方市場,商家為擴大商品的銷售量而采取多種措施,圖中的現象就是典型,故B項正確;A項說法把圖中的做法歸結為不正當競爭是錯誤的;商品銷售量的大小既與商品的質量有重大關系,也與售后服務、價格等其他因素分不開,故C項錯誤;勞動生產率有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個別勞動生產率之分,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商品的價值量沒有直接關系,故D項說法太籠統。
經濟總體回升向好 穩物價 惠民生
背景材料
材料一:國家統計局2010年1月21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GDP)335 3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同比增長8.7%,2009年初制定的“保八”目標最終圓滿實現。2009年,中國經濟已經較快扭轉了經濟增速下滑的局面,季度GDP是一個標準的V型走勢圖。2009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長10.7%,增速為最近8個季度以來新高。
材料二:2009年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涉及民生領域的投資增長明顯加快。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4 846億元,比上年增長30.1%,增速比上年加快4.6個百分點。200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城市下降0.9%,農村下降0.3%。居民消費價格11月份同比漲幅由負轉正,當月上漲0.6%,12月份上漲1.9%。全年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5.4%,12月份由負轉正,當月上漲1.7%。全年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7.9%;商品零售價格下降1.2%??紤]到基期因素影響,2010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仍然較快,應警惕物價回升較快、產能過剩以及資產價格過快上漲等方面的風險。
材料三:2010年初期,北方地區蔬菜價格以漲為主。受大霧、大風降溫天氣影響,蔬菜價格出現整體上漲,其中大白菜、西紅柿、豆角和青椒價格單日漲幅均超過10%。廣東、廣西、湖南、安徽等南方省區由于氣溫回升,菜價穩中微降。
理論分析
1.價格變動影響生活和生產。從2009年11月份CPI由負轉正,對居民生活消費產生一定的影響,利于企業調節生產規模,生產適銷對路高質量的商品。
2.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我國經濟的發展為提高居民收入奠定了基礎。物價影響著人們的消費,物價的上升,會導致人們的購買力下降,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需要加強宏觀調控,防范通脹,穩定物價,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3.價值決定價格,供求影響價格。由于氣候的影響,蔬菜生產成本加大,供應量減少,使蔬菜價格上漲。
4.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實施強有力的宏觀調控。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大投資,擴大內需,拉動了經濟增長,使“保八”目標圓滿實現。
5.財政具有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巨大作用,2009年政府投資持續增長,更多的關注民生,落實了科學發展觀,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熱點預測
根據下圖顯示,據此完成1題。
1.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自2008年7月以來持續走低,在2009年7月開始回升,到11月終于由負轉正,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我國經濟有了回升向好勢頭?、诮鹑谖C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已消除?、鄢霈F了通貨膨脹?、苄枰⒁夥婪锻ㄘ浥蛎?br/>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據圖表中CPI的變化,可判斷出我國經濟企穩回升,故選①。一般說來,CPI上升到3%時為通貨膨脹,我國目前CPI雖然上升,但還沒有出現通貨膨脹,應注意防范通脹,故選B項。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還沒消除,故排除②。
2.據河南省商務廳監測,2010年1月下旬河南省主要農產品價格出現明顯上漲, 糧食、肉蛋和蔬菜成上漲主力。豬肉價格上漲明顯,每公斤五花肉價格下旬較中旬上漲2.3%,受冰雪天氣影響,農產品價格漲得最多的莫過于蔬菜了。其中,大白菜漲價3.2%,芹菜漲價4.2%,黃瓜漲價6%,西紅柿漲價2.9%,豆角漲價5%。主要農產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使人們特別是貧困家庭感受到了壓力。
請結合經濟生活的知識,分析本次主要農產品價格水平走高給人們可能帶來的影響。
答案:(1)以豬肉、蔬菜為主的農產品屬于生活必需品,其價格上漲,會導致居民食品支出比重增大,加重低收入者等弱勢群體的負擔。
(2)主要農產品價格上漲,也會導致其他商品價格的連鎖反應,可能會引發通貨膨脹,不利于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3)價格變動影響生產經營。豬肉、蔬菜等主要農產品價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調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
解析:本題以本輪物價上漲為素材,考查物價水平對居民消費水平、經濟運行、生產的影響。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注意到主要農產品價格水平的走高,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農民收入。
一、單項選擇題
1.據調查,在春節前夕,超市中許多商品的價格有不同程度的上漲。這說明(  )
A.供給的變化會引起價格的變化
B.價格的上漲具有隨意性
C.價格受到氣候、時間、生產的影響
D.需求的變化會引起價格的變化
答案:D
解析:易誤選A項,春節期間商品的供給沒有減少甚至有所增加,所以,價格升高不一定是由供給的減少所致,可以排除A項。B項觀點錯誤,C項與題意無關。
2.北京市下調公交車車票價格,乘坐公交車的人次增加,能夠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圖形是(  )
答案:A
解析:根據價格與需求成反向變動這一經濟原理,結合圖示,可看出隨著車票價格的下降,乘車的人次增加,二者是反比例關系,四個圖形中只有A項恰當地表達了二者的關系。
3.2009年10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農業生產形勢,研究部署做好秋冬種工作。會議決定,2010年小麥各品種最低收購價每市斤均提高3分錢,其中,白小麥每市斤提高到0.9元,紅麥和混合麥每市斤提高到0.86元。同時適當提高稻谷特別是優質稻最低收購價格。上述做法(  )
①有利于擴大農村小麥的生產規?!、谡f明小麥生產供不應求 ③說明價格是調節供求關系和實現資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機制?、苷f明商品價格主要是由國家決定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D
解析:國家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目的在于穩定小麥市場的價格,保護種糧農民的利益,這一做法可以調節生產規模,體現了利用價格調節供求關系的道理,故應選①③。②與事實不符。④觀點錯誤,商品價格主要是由市場決定的。
4.CPI是用于衡量某一固定消費品集合價格水平的指數,CPI越大表明物價水平越高。下表列出了某年份我國三個城市的人均工資與CPI。若考慮物價因素,三個城市人均實際工資水平由高到低的正確排序是(  )
城市 甲 乙 丙
人均工資(元/月) 2 860 4 000 3 300
CPI 130 160 110
A.乙>丙>甲 B.乙>甲>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答案:D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物價對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影響。三地實際工資水平用人均工資除以物價指數,則甲乙丙三城市的結果分別為:22、25、30,所以實際工資水平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丙、乙、甲。
5.下圖描述的是2009年1~6月某奶制品的市場價格走勢,下列對該圖理解正確的是(  )
某商品價格走勢
①該商品很可能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谏a者可能會縮小該商品生產規?!、墼撋唐返幕パa商品需求量會有所增加?、茉撋唐返奶娲唐沸枨罅繒兴黾?br/>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一般說來,價格變動與商品需求量反向變化。圖中商品價格走勢下降,商品生產者獲利減少,會縮小該商品生產規模,故選②。價格下降,其需求量要增加,互補品的需求量也會增加,故選③。替代品的需求量會減少,排除④。該商品價格下降可能由供過于求導致,故選①。
6.下圖中,當某商品的價格停留在A點或B點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A點出現通貨膨脹,在B點出現通貨緊縮
B.在A點出現通貨緊縮,在B點出現通貨膨脹
C.在A點形成買方市場,在B點形成賣方市場
D.在A點形成賣方市場,在B點形成買方市場
答案:D
解析:A點說明價格高于價值,可能該商品供不應求,此時處于賣方市場。B點說明價格低于價值,可能該商品供過于求,處于買方市場。A、B兩項與圖無關。
7.2010年2月份我國食品價格同比上漲23.3%。其中,肉食及其制品價格上漲45.3%(豬肉價格上漲63.4%),鮮菜價格上漲46.0%,油脂價格上漲41.0%。這些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上升,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必須(  )
A.等待降價的時候再購買 B.大幅度減少相應的消費費用
C.在商品的銷售淡季去購買 D.增加相應的消費費用
答案:D
解析:題干反映的主要是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情況,因此A、C兩項不符合實際;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可能會促使居民節省消費,但不可能是大幅度地減少相應的消費費用。故B項表述錯誤。
相關商品(主要指互補商品和替代品)價格的變動影響人們的生活消費。據此完成8~9題。
8.甲經營水果,乙為甲做果箱。甲采取薄利多銷的經營策略,使得水果生意紅火,同時也帶動了乙的果箱供不應求。這說明一種商品價格變化會引起(  )
A.其互補品價格的變化 B.其替代品價格的變化
C.其互補品需求量的變化 D.其替代品需求量的變化
答案:C
解析:水果與果箱為互補品,B、D兩項排除;在互補商品中,一種商品價格下降,相關商品的需求量會增加,C項應選。
9.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
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  )
A.增加50單位 B.減少50單位
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
答案:B
解析: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減少50單位。
二、非選擇題
10.(2010北京東城期末)表中材料反映了2009年大蒜價格變動的多方面經濟關系,概括材料中體現的經濟學道理。
材料 經濟學道理
示例:2008年大蒜種植面積下降,直接導致了今年的大蒜產量急劇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蒜的價格 供給影響價格
材料一:民眾普遍認為大蒜能夠殺菌、提高身體免疫力,甚至能夠避免感染甲流,這對大蒜價格的上揚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①(請勿在此答題)
材料二:大蒜價格上漲,經銷商們獲得暴利,不少外行人也眼熱起來,紛紛加入大蒜交易的行列 ②(請勿在此答題)
材料三:看到今年大蒜價格喜人,很多蒜農已經在擴大大蒜的種植面積,僅金鄉一個縣的種植面積就將擴大10% ③(請勿在此答題)
答案:①消費心理影響需求,需求影響價格。
②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
③價格變動調節生產規模。
解析:細讀三則材料,提取“普遍認為,暴利與加入行列,種植面積擴大”關鍵信息,
調動經濟生活知識歸納出理論依據。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当雄县| 吴川市| 武平县| 宝应县| 青川县| 沁水县| 安平县| 闻喜县| 泽州县| 南岸区| 华容县| 呼玛县| 布拖县| 长垣县| 卢龙县| 讷河市| 大厂| 洛宁县| 广宗县| 嘉定区| 昔阳县| 临西县| 乌拉特前旗| 白银市| 怀柔区| 偏关县| 保亭| 娄烦县| 凤翔县| 神池县| 礼泉县| 于田县| 南乐县| 江西省| 怀化市| 新晃| 塘沽区| 扶余县| 宜阳县|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