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1年政治高考熱點三:踐行“包容性增長”實現科學發展【熱點背景】9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包容性增長”是胡錦濤致辭中的一個關鍵詞。“包容性增長”有多種內涵,包括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等。胡錦濤倡導“包容性增長”意義深遠。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十三日下午在日本橫濱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當天舉行的第一階段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我們應該適應世界和地區經濟形勢變化,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實現亞太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此,應該重點作出以下努力。一,推動平衡增長,為經濟長遠發展創造條件。二,倡導包容性增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三,促進可持續增長,努力實現經濟長期發展。四,鼓勵創新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源泉。五,實現安全增長,維護好經濟發展成果。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引人注目地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一個最為鮮明的特點,也是時代的要求,事關“十二五”乃至更長時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十二五”規劃建議在提出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的同時明確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的又一個鮮明特點,也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知識鏈接】一、“包容性增長”的深刻內涵(是什么?)從國內來說,“包容性增長”是:①在經濟增長過程中保持平衡,尋求社會和經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追求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發展追求歷史與未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與單純追求GDP經濟增長相對立。強調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②經濟發展回歸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讓弱勢群體得到保護;加強中小企業和個人能力建設。③重視社會穩定。強調解決社會公平和正義問題,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縮小各方面差距。“包容性增長”的核心是公平與合理,包容性增長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內在一致性;包容性增長拒斥兩極分化但保護合理差別;發展追求人與人的和諧發展。④應該使人民群眾有充分的發言權,讓他們享有行使民主權利的廣闊空間。⑤共享經濟增長的成果,同時也是發展、安全和人權的共享。包容性增長強調發展權利的同質均等性,只有權利同質、機會均等和公平競爭,才能實現包容性增長。從國際方面來說,“包容性增長”是:①體現了世界均衡發展、共同發展的內涵。各國應加強交流合作、政策協調,促進貿易公平和自由化。讓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②包容性增長的國際擴展就是和平發展。強調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反對投資和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化時代,不同經濟體之間相互依賴、理解和認同程度日益加深,以至于誰也離不開誰。因而迫切需要不同的經濟體之間積極廣泛地展開對話、溝通和交流,在相互學習、模仿和借鑒中,創構國際社會的經濟共榮、和諧共生和成果共享。總之,“包容性增長”這個概念其實跟這些年中國政府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也是在貫徹“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和諧世界”這個理念。二、提出“包容性增長”的原因(為什么?)中國發展到目前階段,中國過度倚重外需和投資,高消耗、高污染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各種矛盾和問題突顯,實現包容性增長,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從國際局勢角度分析,不講“包容性增長”不行。首先,從世界經濟發展角度看,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一體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國與國應互惠互利、攜手共進、包容發展。但是,一些西方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世界經濟兩極分化愈發嚴重,違反了包容性增長的要義。一般來說,“包容性增長”主要還是在一個國家范圍內;而各成員國之間的“包容性增長”,更多的是指,貧困的國家在全球的區域性增長過程中能夠受益更多。其次,從世界和平的視角看,假使不實踐“包容性增長”,富裕國家則會更富裕,貧窮國家則會更貧窮,世界經濟兩極分化愈發嚴重,由此帶來的局面就是世界無法和諧穩定。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兩大主題,而事實上,當今世界并不是那么和平,那么包容。在世界經濟形勢好轉的基礎并不牢固的背景下,某些國家又開始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利用政治軍事等手段抑制他國經濟增長,不講究包容性增長,影響了世界和平與發展,不但不利于改變本國人民就業環境,不利于改善本國人民的生活,也不利于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友好。從中國國內形勢角度分析,不講“包容性增長”不行。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讓每個公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愿望。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各項事業有了明顯進步,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目前貧富差距比較懸殊。如果貧富差距越拉越大勢必影響社會的穩定發展,不利于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我們的國家。造成貧富差距的原因是我們的改革不到位,收入分配不是很公正,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這就需要我們深入改革,縮小貧富差距,踐行包容性增長。踐行包容性增長關鍵在于全社會各界人士要講“包容”。包容是一種境界,只有各界人士有博愛的心、博大的胸襟,胸懷坦蕩、無私無畏,才能自覺行動起來,在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先富帶后富,促進共同發展,共同享受發展成果。胡主席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根本目的是希望經濟全球化和經濟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續發展中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無疑,胡主席的強調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境界,“包容性增長”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指導下的產物。綜上所述,無論從國際的和平與發展兩個主題看,還是從推進中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讓每個公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目標看,胡主席倡導“包容性增長”的意義都極其深遠。三、實現“包容性增長”的措施(怎么樣?)★“和諧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才是“包容性增長”---措施:①堅持社會公平正義,著力促進人人平等獲得發展機會,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②建立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解決教育、勞動就業、醫療衛生、養老、住房等民生問題,努力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優先開發人力資源。人力資源開發,對提高人們參與經濟發展和改善自身生存發展條件,對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實現包容性增長,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意義。人力資源是可持續開發的資源,人力資源優勢是最需培育、最有潛力、最可依靠的優勢。④實施充分就業的發展戰略。 就業是民生之本,實現社會充分就業是讓更多人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⑤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能力。提高勞動者素質,使經濟發展真正走上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軌道,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保證。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尤其是調整政府、企業和老百姓的收入分配結構關系,讓老百姓的收入增長快一點。此外,還要調整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之間的關系,讓中等收入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長得更快一點。★“科學發展”才是“包容性增長”---措施: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經濟結構的調整步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多發展一些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②要加快推進城鎮化。只有這樣,中等收入者人口才會增加,社會才會形成一個中間多、兩頭少的“橄欖型結構”。③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⑤堅持改革開放。★“協調發展”才是“包容性增長”---措施:深化改革開放,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不斷增加社會物質財富、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包容性增長”政府必須要履行好責任。政府應該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應該加快在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包容性增長”從國際社會來看:即“和諧發展”、反對投資、貿易、金融保護主義。“和諧發展”是國際社會都很關注的話題,各國之間的協調配合、合作有利于全球經濟增長的穩定,使得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全球化帶來的好處,使得弱勢群體、貧困人口都能得到有效地保護。四、怎樣實現科學發展?“十二五”規劃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主攻方向。只有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才能實現科學發展。★“五個堅持”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內涵(五個堅持):●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投資、出口、消費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長期以來,消費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占GDP比重一直徘徊在40%-50%之間。“擴大內需”在建議中單獨成為一個章節充分表明,中國已將其完全納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性調整經濟結構的軌道。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新局面”。‘三駕馬車’有了新變化,將消費排在首位,說明過度依賴投資和出口,片面強調增長,大量依賴廉價勞動力追求GDP的老路是走不通了。目前,投資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我國制造業仍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仍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單位GDP能耗仍居高不下……這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將面臨嚴峻挑戰。●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四個更加”是“科學發展”的具體內容和實現路徑。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五中全會強調,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經典試題演練】1.材料一 我國人均占有資源及預計資源短缺情況煤炭 原油 天然氣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 60﹪ 10﹪ 5﹪2010年短缺 4億噸 15億桶(進口) 200億立方米注:據估計,到2020年,在45種重要戰略性資源中,我國有9種嚴重短缺,10種短缺。所謂短缺,是指資源的外貿依存度(即依賴進口)在40﹪—70﹪之間,超過70﹪以上為嚴重短缺。材料二 中國與其它國家單位GDP能耗比較國家 中國 日本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英國 美國能耗消耗 1 1∕11.5 1∕7.7 1∕7.7 1∕5.6 1∕5.3 1∕3.3材料三 “包容性增長”從國內講,首先是和諧增長、科學增長。其次是對低收入人群有利。財富分配應該是公平的,讓大家都在增長中獲得利益。第三,這種增長應該有利于社會發展、公共服務和精神文明建設。從國際講,“包容性增長”應該是一國的經濟增長不應該去損害或者抑制另一國;國家跟國家之間應該是協調、和諧的增長,是共贏和多贏的。9月1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出席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時,發表了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胡錦濤強調,實現包容性增長,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是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需要共同研究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根據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什么問題?并簡要地談談解決問題的措施。(12分)材料共同反映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沒有根本改變,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益突出。(2分)措施是:①堅持節約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②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同時加強國家宏觀調控。利用經濟手段、市場機制,鼓勵各行各業節能減排;限制和淘汰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④企業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⑤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自覺養成節約的好習慣。(10分)(2)結合材料三,運用《經濟常識》的知識就實現“包容性增長”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議。(16分)①我國應該盡快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步伐,優化、升級產業結構。②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以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③要加快推進城鎮化。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著力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問題。城鎮化是擴大內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抓手。④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調整國民收入分配關系。不斷縮小收入分配差距。確保人民能夠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⑤要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建立以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分配公平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平保障體系,不斷消除人民參與經濟發展、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方面的障礙。⑥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原則,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⑦加快科技進步和創新。優先開發人力資源。實施充分就業的發展戰略。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⑧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現代化建設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相協調發展。(3)結合材料三,就實現“包容性增長”請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向政府提一些合理化建議。(8分)①矛盾即對立統一,具有普遍性,要求我們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政府要正確分析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也要看到存在的問題。(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在不同方發展階段上有不同的特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矛盾凸現,要正確分析我國現階段的經濟和社會問題的特殊性。制定解決的相應的措施。(2分)③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居主導地位,起決定作用。要集中精力解決主要矛盾,抓好經濟發展。次要矛盾的解決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解決,恰當解決好次要矛盾,促進主要矛盾的解決。(2分)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連接,不可分割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世界各國在經濟發展上都會遇到同樣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別國經驗(2分)2.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十三日下午在日本橫濱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當天舉行的第一階段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胡錦濤在講話中指出,我們應該適應世界和地區經濟形勢變化,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上實現亞太地區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此,應該重點作出以下努力。一,推動平衡增長,為經濟長遠發展創造條件。二,倡導包容性增長,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三,促進可持續增長,努力實現經濟長期發展。四,鼓勵創新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源泉。五,實現安全增長,維護好經濟發展成果。運用經濟學知識為亞太乃至世界經濟實現包容性增長出謀劃策。①要實現包容性增長,必須反對新殖民主義,金融霸權主義,盡快建立國際經濟、金融新秩序; ②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通力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承擔減排責任。 ③發揮世貿組織的作用,遵守世貿組織的規則。④堅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貿易原則。消除貿易壁壘,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從根本上提高各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經濟的抗風險能力。 ⑤增大發展中國家在世界經濟舞臺上的話語權,共享經濟全球化成果。⑥通過國家和國際組織采取如減免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措施幫助其發展經濟,縮小南北差距。⑦加強國際分工與協作,加強信息、技術交流,資金融通和勞務合作,真正實現生產國際化、市場國際化,資本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國際化,信息傳播國際化。3.“包容性增長”政府必須要履行好責任。政府應該在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增加投入,尤其是應該加快在貧困地區、農村地區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胡主席就踐行包容性增長提出4點建議:一是優先開發人力資源,二是實施充分就業的發展戰略,三是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能力,四是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四點建議是從制度入手,是提高人民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根本辦法。結合材料,運用政府職能的知識,分析政府踐行包容性增長對于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意義。(12分)①國家具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1分)。國家履行經濟職能,發展經濟實現充分的就業,有利于促進社會和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增加人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3分);國家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3分);國家履行文化職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和能力,有利于促進就業,分享公平正義( 3分)。 ②政府履行職能,踐行包容性增長從制度入手,提高人民收入、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有利于逐步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使人民能夠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2分)。4.胡錦濤強調,在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要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有效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各國各地區必須加強交流合作,協力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次、結構性問題。實現包容性增長,切實解決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社會問題,為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實現經濟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社會基礎,這是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需要共同研究和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結合材料,運用《國際社會》的相關知識,說明實現包容性增長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8分)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各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積極尋求利益的共同點,才能在共贏中實現發展。實踐包容性增長符合各國的利益,有利于實現各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②和平與發展是時代的主題,發展是和平的物質基礎,實踐包容性增長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有利于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③有利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多極化發展,建設和諧世界。④實踐包容性增長有利于應對世界經濟面臨的各種風險和挑戰,推動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5.2010年1月召開的廣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指出:我省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牢固,為此,要結合本省實際情況,立足發展全局,創造環境,圍繞“調結構、促轉變”主題,牢牢扭住轉變發展方式這一核心發展經濟;要堅定不移調整經濟結構,繼續放寬民營資本投資的限制,政府投資注意向民生、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傾斜,從整體上提高經濟發展質量。2009年廣東省經濟走出一個漂亮的“V”型轉身,全省GDP增長9.5%,這與省政府實施的經濟政策是分不開的。2009年廣東省政府實施的部分經濟政策擴大內需 全省“家電下鄉”銷售額4.9億元,財政補貼3523萬元,中標家電銷量增長40%;全省“汽車下鄉”銷售額570.04億元,增長22.9%。調整結構 省政府投資185億元加快東西兩翼基礎設施建設,珠江三角洲與東西兩翼建26個產業轉移工業園,投資額576.5億元;省財政扶持高技術產業278.9億元,增長17.53%;三大產業比例調整為5.7%∶52%∶42.3%。保障民生 省財政投入127億元,改善城鄉基層衛生站所;省財政投入300億元,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省財政投入25億元補貼“新農合”,參加農民4864萬人,比例達97.5%;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農民有222.2萬人,其中65.6萬人按月領取養老金。運用《經濟常識》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廣東省政府是怎樣實現科學發展的?(15分)第一,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廣東省政府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圍繞“調結構、促轉變”主題,以擴大內需尤其是消費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使相關家電和汽車得到消費,使企業的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第二,發揮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和改善人民生活、促進資源合理配置、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09年省政府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改善城鄉基層衛生站所;實現城鄉免費義務教育;補貼“新農合”; 擴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使該省經濟實現了一個漂亮的“V”型轉身。第三,政府投資注意向民生、技術創新、節能減排傾斜,從整體上提高了經濟發展質量。做到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第四,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更加注重以人為本,更加注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加注重統籌兼顧,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省政府一系列保障民生政策,落實以人為本,讓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調整結構的政策有利于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和統籌兼顧發展。(每點5分。回答不完整的,采用其它觀點,言之成理,最高可給2分。)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