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七單元 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課標要求】1、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3、概述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史實,認識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意義。【單元綜述】本單元圍繞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編寫。一根主線: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歷史發展。兩課內容:第18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第19課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三件大事:①1848年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和工人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②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無產階級政治上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③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誕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微觀上應圍繞重大事件全面系統地分析把握各個重大事件發展的背景、原因、經過、結果、影響及評價。三條規律: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理想到現實。四個問題——“3+1”重點問題:3個重點問題:①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和意義。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國際無產階級無比銳利的武器,在這一理論指導下,工人運動蓬勃興起,對人類社會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②巴黎公社的性質和經驗教訓。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19世紀70年代,不論是生產力水平還是無產階級的政治威信,都還未達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程度。同時,公社缺乏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更沒有前人可供借鑒的經驗,這些都是巴黎公社失敗的重要原因。③十月革命是怎樣取得勝利的?其特點是什么?有何意義?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俄國的改造創造了重要前提;為國際無產階級樹立了斗爭的榜樣,也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和實踐指導力量。它成功地將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結束了巴黎公社失敗以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期,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它還突破了無產階級革命只能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取得成功的理論。1個重要觀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各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是無產階級取得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知識鏈接】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社會主義理論從空想到科學(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1.經濟基礎: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并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使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顯現。2.思想基礎:廣泛吸取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三個直接來源——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的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的空想社會主義。3.階級基礎: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弊端日益暴露,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無產階級力量壯大并逐漸覺醒,歐洲的三大工人運動法國里昂工人起義,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運動都失敗了。但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4.主觀條件:馬克思和恩格斯一方面深入工人群眾和總結工人運動經驗,另一方面吸收了人類思想三大理論成果分別是德意志的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和英法空想社會主義。(二)、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共產黨宣言》的問世1、問世:1847年底,馬克思、恩格斯受共產主義者同盟委托撰寫的同盟綱領《共產黨宣言》于1848年初發表。2、內容:①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階級斗爭學說)。肯定了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指出無產階級只有通過同資產階級的斗爭才能擺脫剝削和壓迫。②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唯物史觀)。指出資本主義必將被共產主義取代。③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明了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策略。無產階級的使命就是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號召全世界無產者團結起來,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3.意義:⑴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斗爭就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⑵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的發展起來。二、巴黎公社——社會主義從從理論到實踐1.背景:民族矛盾尖銳:資產階級臨時政府采取了屈膝投降政策,同德國草簽了割地賠款的條約。階級矛盾激化:臨時政府秘密調集軍隊,準備以武力解散巴黎人民的武裝——國民自衛軍。2.過程(1)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群眾發動起義,臨時政府逃出巴黎。(2)3月28日,由市民選舉產生的巴黎公社宣告成立。(3)5月下旬,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血洗巴黎,巴黎公社失敗。3.措施:(1)在政權建設方面: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器。①公社委員會是最高權力機構,擁有立法權和行政權;②廢除舊軍隊、舊警察,代之以國民自衛軍;③取消資產階級的法庭,建立自己的司法機構;④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⑤任何一個公職人員的薪金不得超過一個熟練工人的工資。(2)社會經濟:觸及資本主義義私有制,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①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②實行八小時工作日。4.失敗的原因:(1)主觀原因①沒有接管銀行,財政上陷入被動;②沒有同外省的革命者取得聯系,更沒有發動農民,導致孤軍奮戰;③沒有統一的革命政黨的領導,沒有乘勝追殲敵人。(2)客觀原因①臨時政府得到法蘭西銀行的支持,力量強大;②臨時政府得到普軍的支持;③法國當時的資本主義處于上升階段,無產階級力量弱小,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條件還不成熟,這也是失敗的根本原因。5.意義(1)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2)巴黎公社的革命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3)巴黎公社的經驗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4)公社戰士在同強大敵人戰斗時表現出的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將永垂史冊。【重難點突破】分析說明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1)從巴黎公社產生的情況來看,它是在巴黎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推翻反動的資產階級政府的基礎上,通過普選建立起的新型國家。(2)從巴黎公社的政權的領導人和階級成分來看,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公社委員會的成員,大多數是工人,其中有些委員會雖然從事不同的職業,有的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公認是公認階級的代表。(3)從巴黎公社實行的政策措施來看,這是最能說明公社性質的一個方面。公社在建設新政權的同時,打碎資產階級國家機器,做出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國家機器的偉大嘗試。公社的社會經濟措施和其他民主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它的無產階級性質。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觸及資本主義私有制,具有明顯的無產階級性質。6.經驗教訓:(1)巴黎公社最主要的經驗是打碎資產階級的軍事、官僚等國家機器,以無產階級專政取而代之。(2)巴黎公社在對國家實行民主改造方面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它實行的公社委員及主要工作人員經選舉產生的制度、公職人員工資不能超過熟練技術工人工資及公社委員受人民監督和罷免等都是無產階級民主的重要體現。(3) 必須有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起來的革命政黨的正確領導。【重難點突破】社會主義理論的完善和發展:1. 馬克思主義(1)誕生條件①經濟基礎:工業革命進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暴露。②階級基礎:三大工人運動標志著無產階級作為獨立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③理論來源: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2)誕生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2. 列寧主義(1)誕生條件①社會基礎: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的過渡。②階級基礎:俄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③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在俄國的廣泛傳播。(2)誕生標志: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召開,無產階級政黨誕生,布爾什維主義形成。3. 毛澤東思想(1)形成條件①客觀:中國國情和中國民主革命實踐的需要。②主觀: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吸取了大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2)形成標志: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的提出,到中共“七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4. 鄧小平理論(1)形成條件①客觀: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②主觀:以鄧小平為首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我國建設實際相結合。(2)形成過程①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概念。③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④1992年,中共“十四大”進一步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重難點突破】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與曲折: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呈現出由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實踐、由理想變成現實、由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的發展規律,同時也出現了曲折。1.由空想到科學圣西門、傅立葉、歐文等空想社會主義者對未來的社會提出了一些天才的設想。19世紀三四十年代,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臺,為科學理論的創立提供了必要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在長期革命實踐和理論研究中,創立了科學理論,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社會主義由空想變成了科學。2. 由理論到實踐隨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傳播,社會主義運動迅速發展。1848年歐洲革命聲勢浩大,其中六月起義是“現代社會中兩大對立階級間的第一次偉大戰斗”。1864年成立的第一國際是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標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一個新阿、段,社會主義已由理論發展到實踐。3. 由理想變成現實1871年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列寧主義誕生。1917年列寧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由理想變成現實。4. 由一國勝利到多國勝利在十月革命影響下,一戰后初期資本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一度高漲:共產國際成立,指導了各國共產黨的活動。蘇俄鞏固了十月革命成果,取得了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巨大支就。共產國際“七大”推動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隨著二戰結束,社會主義超出了一國范圍,世界上許多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20世紀50年代,12個國家形成了地跨歐亞的社會主義陣營。5. 曲折發展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蘇聯和東歐改革受挫。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社會主義力量遭到重大挫折: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三、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一)、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客觀條件:1、社會經濟狀況: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一定發展,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但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2、社會矛盾:當時在俄國存在的各種社會矛盾,既包括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也包括因俄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連連戰敗而激化的各種社會矛盾,特別是沙皇制度的腐朽,造成階級矛盾激化,就連俄國的資產階級也想推翻沙皇統治,發展資本主義;再加上俄國帝國主義具有封建色彩,對國外資本主義依賴性強,使俄國成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表現得最集中、最尖銳的國家,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3、國際環境: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俄國革命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一方面一戰激化了俄國的各種社會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勢的發展,另一方面各主要帝國主義國家大多卷入戰爭,使俄國革命有了良好的環境。主觀條件:①階級基礎:無產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有很強的革命性②組織基礎:有較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布爾什維克黨③思想基礎:有成熟的革命理論——列寧主義④群眾基礎:廣大貧苦農民成為革命的同盟軍(二)革命的過程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歷二月)結果:①推翻了統治俄國長達三百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即沙皇的專制統治);②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工兵代表蘇維埃、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權)。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又超越了民主革命的范疇)2、《四月提綱》的提出: 1917.4內容:提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任務,明確提出了“全部政權歸蘇維埃”口號,爭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權。意義:《四月提綱》給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指明了革命發展的道路。3、七月流血事件:起因:主要原因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引起人民強烈不滿。直接原因是俄軍在前線的慘敗。影響: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結束,革命和平發展的可能性破滅。4、十月決議:1917年10月,布爾什維克黨中央會議通過了列寧提出的關于近期舉行武裝起義的決議。5、十月革命:(1)經過:①開始:1917.11.6 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武裝起義首先在彼得格勒發生;②發展:1917.11.7 占領彼得格勒的主要戰略要地和政府各部,進攻冬宮;③高潮:1917.11.8 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莫斯科等城市武裝起義成功→蘇維埃政權在全國各地建立(1918.2)(2)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3)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可把十月革命勝利的經過概括為:“二月革命掘沙皇,《四月提綱》指方向;七月流血拋幻想,十月革命現曙光。”【重難點突破】分析比較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類別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對象 沙皇專制政府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力量 資產階級參加并起積極作用 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結果 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形成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推翻臨時政府,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兩者聯系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緊密相連,在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下,由二月革命過渡到十月革命,從而形成了急劇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三)政權的鞏固1、政治:掌握政權——最核心(1)《告工人、士兵和農民書》: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全部政權轉歸蘇維埃;(2)選舉產生第一屆蘇維埃政府,表明蘇維埃政權正式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2、經濟:建立經濟基礎——最根本《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土地,實現土地國有化,將土地分配給勞動者使用;3、外交:恢復和平環境——最迫切《和平法令》:締結停戰協定,蘇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四)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1、對俄國歷史的影響:成功地將社會主義理論變為現實,為俄國的社會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即為把俄國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強國和實現國家現代化創造了重要前提)。2、對國際共運的影響:結束了巴黎公社失敗后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低潮期,開創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3、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成功地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上打開了一個缺口,打破資本主義制度一統天下的局面,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鼓舞了國際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推動了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民族獨立運動。【重難點突破】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及勝利原因1. 特點:(1)十月革命走的是通過中心城市武裝起義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道路。采用的是暴力奪取政權并取得勝利的形式。(2)它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念,沖破了帝國主義的包習,在經濟相對落后的資本主義國家單獨取得了勝利,這是對馬克器主義的發展。(3)十月革命經歷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親密相聯、急劇發展的不同性質的階段。2. 勝利原因:(1)客觀原因:①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俄國成為帝國主義各種矛盾表現最集中、最尖銳的國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戰加速了革命形勢的發展,為俄國革命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③利用二月革命推翻沙皇專制制度后的革命時機,俄國反動軍隊集中前線,后方薄弱。(2)主觀原因:①革命得到人民的支持,廣大的貧苦農民成為革命的同盟軍;②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③及時通過政治、經濟、外交措施來鞏固政權;④各國無產階級的支援;⑤革命軍隊的英勇作戰。【重難點突破】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比較巴黎公社 十月革命不同點 領導者 沒有無產階級政黨的正確指導。 在以列寧為領導的比較成熟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下進行的。同盟軍 沒有取得農民的廣泛支持,無產階級孤軍奮戰。 無產階級有自己的革命同盟軍——農民。革命取得勝利以后的措施不同 沒有立即向凡爾賽的資產階級反革命巢穴發動進攻,給敵人留下了喘息的機會。 十月革命勝利以后,堅決鎮壓反革命叛亂,對各種反動勢力和外國武裝干涉毫不手軟。結果 巴黎公社只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 十月革命成功地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相同點 ①革命性質:無產階級領導的推翻資產階級反動統治的革命斗爭。②革命背景:在國家、民族面臨嚴重危機的條件下發生的,前者的危機是: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國防”政府和梯也爾政權賣國。后者的危機是:一戰造成經濟的崩潰,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參戰。③革命方式:以武裝起義的形式奪取政權,打碎了舊的國家機器,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④影響方面:都是重大而深遠的。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一次偉大嘗試;十月革命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勝利了的社會主義革命,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重難點突破】資本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比較社會性質 政治 經濟資本主義社會 國體 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資本主義私有制經濟政體 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獨裁制新民主主義社會 國體 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幾個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國家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個體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政體 民主集中制的共和國社會主義社會 國體 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