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五課:把握思維的奧妙一、【考綱要求】1、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了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3、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4、理解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5、理解意識的能動作用6、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二、【考點分解】1. 向日葵向日、警犬破案、詩人作詩等都是意識嗎?他們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2、“狼孩”、“豬孩”為什么不會產生人的意識?3、世間沒有鬼神,人們心中卻有鬼神觀念,這說明離開客觀對象人腦也會產生意識。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4、為什么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5、建筑師在蓋樓之前要設計好圖紙,農民在種地之前先做好打算,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6、有人說,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就像一面鏡子,客觀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7、什么叫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三、【網絡構建】四、【典例分析】(2008年海南高考)1.某地利用當地特色民族文化資源打造旅游業:以民族文化為內容,以民族村寨為載體,以原汁原味為亮點,建立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原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圈”的創造思路所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①從實際出發,發揮本地旅游資源的優勢 ②在歷史與現實、經濟與文化的聯系中發掘有利因素 ③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發展旅游業的規律、商機和條件 ④把握原生態文化凝固不變的特點,發展特色旅游經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 ④[2008年上海文綜]2.依據人物性別、年齡、職業、身份、性格和創作者對人物的褒貶不同,京劇的行當可以分為生、旦、凈、末、丑。每一行當都有不同的臉譜造型,這些臉譜是對社會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進行抽象概括后的藝術加工。用哲學的語言來說 ( )A.藝術源于藝術家的主觀創作 B.客觀現實以藝術作為摹本C.藝術是對客觀現實能動的反映 D.客觀現實是對藝術的在創造五、【預習質疑】六、【鞏固練習】:1、 下列選項與“我思故我在”觀點相一致的是( )A 未有這事,先有這理 B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D 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2、“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鄭板橋的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 )A 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B 意識活動具客觀實在性C 意識活動具有生動形象性 D 意識活動具有主觀隨意性3、“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句體現了 ( )A 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 B 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C 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D 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4、2009年京滬高鐵投資600億元,這將帶動200萬噸鋼材和1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的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等。這表明( )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③事物的聯系是認為的 ④認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5、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開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擴散。我國借助國際力量組織攻關,在短時間內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診斷方法。這表明( )A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B 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解開自然之謎C 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規律D 在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中,意識起著促進作用6、民諺“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說明了( )A 存在決定意識 B 意識反作用于存在C 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 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變化7、節約已成為當今時代的熱門話題,建設節約型社會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下面是兩位中國工程院士對節約的談話摘錄。甲院士:要節約資源,要反對重復建設。比方發展旅游業,有些地方的政府領導人就“好心辦了壞事”,他們的初衷是發展經濟,但由于沒有充分考慮到資金不足、交通不便、景點單一等情況,只憑局部的、片面的、靜止的信息來進行投資決策,結果“花了大錢,搞了個擺設”。還有還有一些地主政府為了一些“政績”,在景點開發方面用行政手段進行干預,導致投資沖動形成重復建設,造成資源浪費。乙院士:建設節約型社會,不是說我們不要消耗。社會要發展,人們要生活,沒有消耗是不可能的。問題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點是要做到在發展中進行資源節約,要堅持在資源節約中提高經濟效益,而不是相反。聯系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地方政府在旅游區的建設方面,怎樣才能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2)運用相關知識,談談節約型社會建設的正確性。(3)結合實際談談地方政府怎樣才能避免“好心辦壞事”?答:(1)①從當地的整體和多方面的實際出發,不能以局部或片面的事實作為決策的依據。②要從當地不斷變化發展的實際出發,不能靜止地看問題,不能從主觀出發。(2)①物質決定意識,這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加快建設型社會,要從我國資源、環境所面臨的現狀和能源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面臨的這一實際出發。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從客觀條件出發。加快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是尊重客觀規律、從能源資源的客觀實際出發的必然選擇。七、【總結反思】:八、【資源鏈接】九、【拓展提高】在一次討論課上,同學們就“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問題展開的激烈的討論:甲:在社會主義建設中,我們黨制定的方針、政策對不對,既要看它是否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又要看它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乙:我們倡導“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因此,方針、政策對不對只看是否符合我國的國情即可。如果再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導,就是“唯書,”就是本本主義、唯心主義。丙:馬克思主義指導是很重要的,“只唯實”是不全面的,應該先“唯實”再“唯書”。請運用相關知識評析三位同學的觀點,并聯系實際作出正確結論。答:(1)同學甲說法肯定了黨的方針、政策必須以中國的基本國情為出發點,這是對的;但認為黨的方針政策必須符合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論述則是不對的,實際上這是主張制定黨的方針政策必須有兩個出發點,把物質和意識當成兩個獨立的實體,因而是錯誤的。(2)同學乙認為黨的方針政策只要符合中國的基本國情,只要在實踐中取得成功就行,這是對的;但認為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就是本本主義、唯心主義,則是不對的。用馬列主義作指導并不等于唯心主義。(3)同學丙強調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重要性是完全正確的。但把從實際出發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完全對立起來則是錯誤的。(4)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作用。這種決定作用和反作用既不等同并列、相互替代,又不能割裂開來,從實際出發是根本的,決定性的,因此必須從實際出發;意識的的反作用不是可有可無的,因此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又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十、【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