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文化生活專題三:文化傳承與創新一、知識網絡構建(學生自主構建)二、高頻考點串講考點一:文化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的表現2.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3.尊重文化多樣性考點二:文化的繼承與發展1.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影響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易錯點一:對待傳統文化是全盤吸收或者全盤否定考點三:文化創新1.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意義2.文化創新與繼承的關系3.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三、真題再現(強化書本知識的記憶和規范答題)(2008廣東單科卷)看漫面,運用 《 文化生活 》 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注:本題漫畫根據方成的 《 洗澡 》 改編( l )漫畫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 2 )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應如何交流、借鑒與融合?四、走進時政生活(根據知識和時政的需要,不一定每專題都有)材料一 上海世博會將于2010年5月1日舉行。世界博覽會是以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它融合世界各國帶來的新技術、新理念、新文化,每一屆世博會都讓千百萬民眾大開眼界,并產生思想碰撞,迸發出新的火花,從而促使新一輪學習、競爭和進步。上海世博會,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一世博主題,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來。她將是一屆探討人類城市美好生活的盛會;她將是一曲以“創新”和“融合”為主旋律的交響樂;她將成為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一次精彩對話;她將成為全人類相互之間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大舞臺。材料二 上海世博會會徽圖案以中國漢字“世”字書法創意為形,“世”字圖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擁,狀似美滿幸福、相攜同樂的家庭,也可抽象為“你、我、他”廣義的人類,對美好和諧的生活追求,表達了世博會“理解、溝通、歡聚、合作”的理念,突顯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以人為本的積極追求。這種設計不僅抒發著中國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喜愛。(1)我國舉辦上海世博會有什么重要意義?(2)世博會會徽的設計體現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五、鞏固練習1.“作為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的不二代表,飛天已經成了我們的驕傲。但是,這美麗的形象并非中國的‘土特產’,而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產物。”這說明( )①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②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③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④文化創新就是各種文化的相互融合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以“2009中國文化在美國”為主題的春節慶祝活動從1月20日持續到2月2日,其啟動儀式是在華人集中的唐人街點亮中國燈籠。美國人都學著用不熟練的中文說聲“新年快樂”、“恭喜發財”,美國各界爭拿春節“說事”。中國主題在美國漸成時尚的事例從一個側面說明( )A、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C、中國的春節已為全世界所接受和共享 D、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3.客家人是漢族的獨特群體,客家先民經過歷次大遷徙,將中原文化帶到嶺南,嶺南文化相應發生了變化;客家人在嶺南也創造了獨特的客家文化,圍屋和方言就是見證。這說明( )①文化交流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②文化交流促進了教育的發展③文化交流的過程就是文化傳播的過程 ④人口遷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因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說秦漢風云人物,品三國英雄,憑借其“大眾口味、學者品位”而一舉成為時下最火的文化學者、電視明星。他的作為與成功是在進行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傳播中的有效對接。這說明( )①文化要貼近群眾 ②大眾傳媒是文化傳播最直觀、最常見的手段③現代媒體正逐步取代傳統媒體 ④現代媒體的出現豐富了文化傳播的手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鋼結構建筑——“鳥巢”(國家體育場)和世界上首個基于“氣泡理論”建造的多面體鋼架結構建筑——“水立方”(國家游泳中心),正在成為北京城新的標志性建筑。這被稱為( )A、傳統習俗 B、凝固的藝術 C、民族精神的火炬 D、傳統思想6.2009年是我國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的第三年,文化部采取多項措施積極推進。要保護傳統文化的原因是( )①沒有文化的保護與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發展與創新 ②傳統文化始終對社會起積極的促進作用③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紐帶 ④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第五屆中國國際動漫節將于2009年4月28日在杭州舉行。動漫目前已成為新的藝術形式。電腦影響合成技術和電視,使動漫產生并迅速發展。我國動漫產業起步較晚,方興未艾。據此回答7—8題。7.漫的興起表明( )A、電腦技術是文化發展的先導 B、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文化的發展C、思想運動是藝術發展的先導 D、傳統文化隨著實踐的發展與時俱進8、動漫不僅使電視熒屏更精彩,而且形成了動漫游戲出版物、動漫音像制品、動漫形象商品的動漫產業。這說明( )A、文化創新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 B、文化創新的動力是動漫產業C、文化創新阻礙文化產業的繁榮 D、文化創新的途徑是推陳出新9、2010年春節,拜年短信內容結合“虎年”而不斷推陳出新:虎虎生威,龍騰虎躍、虎年吉祥、HAPPY虎YEAR等。要保持短信文化的生命力必須( )①面向人民,反映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呼聲 ②博采眾長,兼收并蓄③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④立足社會實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0.“學海無涯”、“學無止境”,這兩個成語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一個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 ②全社會應當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好風尚③每個人應當把學習作為中心 ④傳統文化既要繼承,更需要創新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1.簡析題始于春秋時期的清明節至今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了。掃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這種習俗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文明的發展逐漸演變為更多的形式。2002年,共青團中央發起了“清明網上祭英烈,共鑄中華民族魂”活動。6年來,參與人數從最初的100萬躍升到目前的1000萬左右。將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聯網上,讓所有的親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時或隨時祭拜,這種文明和科學的祭拜方式,讓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試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結合以上材料,簡要回答:(1)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什么特點 (2)你是怎樣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變的 參考答案:三、真題再現(強化基礎知識記憶和答題規范)答案:(l)漫畫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國傳統文化排斥外來文化的偏差。(2)① 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鑒,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鑒的基礎上.推出融會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② 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熔鑄百家的氣魄,科學分析的態度。不同文化之間,有差異就難免有矛盾、有競爭.但文化差異不應該成為文化交流的障礙,文化競爭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應該平等交流、相互借鑒.共享世界文化創新成果。③ 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我們要躋身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必須深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斷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四、走進時政生活(1)舉辦2010年世博會,對于展示中華民族5000年燦爛文明,展示新中國6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輝煌成就;對于促進我國同世界各國經濟文化交流,增進我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對于增強中華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對科技進步與創新、民族文化的發展、世界文化的繁榮;對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都有重要意義。(2)①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世博會會徽圖案寓意著人們對美好和諧生活的追求,是立足于社會實踐的表現。②文化創新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遺憾滋味載體的中國書法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博會會徽圖案以中國漢字“世”字書法創意為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③設計不僅抒發著中國人民的美好情感,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喜愛則體現了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五、鞏固練習1.A 2.D 3.C 4.B 5.B 6. B 7.B 8.A 9.D 10.A11.簡析題:(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2)①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節祭拜活動集中展示了人們對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懷念情感。②對待民族節日應該在繼承中發展。我們對傳統節日的繼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變化,更要注重其蘊含的文化精華的內容,不斷為傳統的民族節日豐富新形式,增添新內容,做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③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網絡方式對先烈、先人進行文明科學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