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學案26---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文化生活---3---1---我們的中華文化一、1 【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 【理解】中華文化的包容性3 【了解】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二、重點、難點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重點)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重點)三、學習過程:一、我們的中華文化 (一)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遠流長(發(fā)展的歷程)(1)古代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影響萌芽誕生發(fā)展強勢擴展衰微時期(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①漢字②史書典籍 (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 (4)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①文化的興盛與衰微與政治經濟的關系:②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的實踐證明的道理:③如何再創(chuàng)造中華文化的新的輝煌?2.博大精深(從內涵上看) (1)獨特性①文學藝術 作用 風格 重要地位②科學技術 地位 特點 意義 (2)區(qū)域性 ①成因②不同區(qū)域文化之間的關系③具體表現(xiàn) (3)民族性---中華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1)中華文化與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 (2)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 (3)各民族文化存在的意義 3.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間的關系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區(qū)別側重點不同見證表現(xiàn)共同點(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義 (2)包容性的意義 (三)中華文化的力量 中華文化的力量的集中表現(xiàn)(1)材料一體現(xiàn)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2)從文化生活的角度說明“和諧社會”與“大同社會”兩種理想之間的關系。(3)我們中華文明與其他古老文明最大的區(qū)別在哪里?同為古老文明,為什么會有這種差別?(4)結合材料三,說明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重要意義。(5)為實現(xiàn)“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政府應該怎樣履行其職能? 【例1】(2007·廣東改)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思想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例如今天我們所倡導的“和平發(fā)展”,“和諧世界”,這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的特點是 ( )①包容性②繼承性③相對穩(wěn)定性④民族性⑤地域性⑥先進性⑦源遠流長⑧博大精深A.①②④⑤⑥⑧ B.①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③④⑦【例2】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必然要有一種生機勃勃、昂揚向上的精神。一個前進的時代,必須要有向上的精神。我們實現(xiàn)全面的小康,就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大力發(fā)展文化生產力。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 )①中華文化沒有像其他文明一樣,被外族入侵而中斷、湮滅②漢字的演變和使用③史書典籍的傳承④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求同存異、兼收并蓄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例3】傳統(tǒng)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們像驢子一樣馱著它走,各人的馱法不同,聰明的人把它化作養(yǎng)料輕松地走向未來,愚蠢的人把它當作祖?zhèn)鞯膶氊悾肋h是沉重的負擔。我們要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新的輝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再創(chuàng)輝煌從根本上講離不開經濟的發(fā)展B.再創(chuàng)輝煌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C.對傳統(tǒng)文化要推陳出新、革故鼎新D.要求同去異,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例4】 2009年2月27日,匈牙利孔子學院舉辦2009春節(jié)音樂會,音樂會盡顯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能體現(xiàn)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特征的是 ( )①獨特性 ②傳承性 ③民族性 ④地域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例5】中華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下面對民族文化認識錯誤的是 ( )A.民族文化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B.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特有的,不具有認同感C.民族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個性D.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民族之驕傲,具有歸屬感【例6】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正確的是( )①“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②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③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④對其他文化全盤吸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例7】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①各民族文化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②中華文化的淵源流長和博大精深③被外來文化同化④剔除外來文化的糟粕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①④【例8】材料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以儒釋道三家文化為主體的文化,滲透著東方民族的智慧。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我國傳統(tǒng)文化既保留了其基本面貌,又以博大的胸懷、開闊的視野,融合了外來文化的優(yōu)點和長處,逐步豐富完善了自我。材料二: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人提出了“大同社會”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舉能,講信修睦……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禮運·大同》)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住有所居,推動建設和諧社會。材料三:胡錦濤在中央黨校指出,我們必須更加自覺、更加主動第推動文化發(fā)展大繁榮,更好第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D C D D B B A【例8】(1)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傳統(tǒng)文化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③中華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夠求同存異、兼收并蓄。④實現(xiàn)文化創(chuàng)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2)①“和諧社會”理想繼承和發(fā)揚了“大同社會”理想,符合社會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改造和剔除了其中不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東西。②“和諧社會”的理想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對“大同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并賦予了其新的時代內容。(3)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原因在于: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fā)揮了巨大作用;我國的歷史上有規(guī)模宏大、存留豐富的史書典籍;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使我國各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4)①加強文化建設,推動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有利于促進中華民族的發(fā)展,②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③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5)①政府應該切實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保護公民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②要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職能,通過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經濟發(fā)展,擴大就業(yè)、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履行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組織和發(fā)展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yè)④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公共衛(wèi)生設施的建設,提高醫(yī)療保障水平,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古代輝煌的歷程網(wǎng)絡構建源遠流長源遠流長的見證我們的中華文化再創(chuàng)中華文化的新的輝煌包容性重要原因之一獨特性區(qū)域性博大精深民族性21世紀教育網(wǎng)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yè)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wǎng)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wǎn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