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五課 文化創新【考點解析】考點1:理解文化創新的意義1、文化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2、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1)(2)(3)3、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1)(2)(3)思考1:文化的作用與文化創新作用的關系區別-----文化的作用四點-----------------------文化創新的作用二點聯系-----文化創新是文化的發展,是文化富有生機與活力的重要保證考點2:理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1)(2)(3)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1)一方面(2)另一方面思考2:判斷: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實際上就是實踐與認識的關系一方面----社會實踐決定文化創新(源泉----動力---目的---檢驗標準)另一方面----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的反作用即推動作用考點3:理解文化創新與繼承的關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1、一方面2、另一方面思考3:辨析:文化創新的源泉與文化創新的根基是一致的實踐是源泉---------------------------傳統文化是根基考點4:理解文化創新與借鑒融合的關系1、如何理解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三個過程)①②③2、如何進行文化的交流借鑒與融合①②思考4:在文化交流中“以我為主”與“海納百川”是相互矛盾的二者并不矛盾。“以我為主”“有利于永葆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競爭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實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1)從物質生交流中”海納百川“則表明文化競爭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借鑒融合合作共處。要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國外文化的有益成果。【知識體系】【典型例題】1.(2009·廣東單科21) 北京奧運會場建設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這表明A.建筑文化有其自身的繼承性 B.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建筑藝術是文化創造的主體 D.先進科技是文化創新的動力2.(2009·上海單科不定項21)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是中國民族音樂與西洋音樂完美結合的典范,50年來一直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的喜愛。創作者洋為中用,揚長避短,充分展示了音樂的無窮魅力《梁祝》的成功表明A.藝術創新必須是引進與輸出的統一 B.藝術創新必須是全新的C.藝術創新是一個“揚棄”的過程 D.藝術創新離不開辯證思維3.(2007·廣東單科,21)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廣東人民創作了一大批富有嶺南特色的經典音樂,享譽中外。這說明.①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類的精神產品 ④人民群眾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2007·廣東文基,13)國家之所以重視文化創新,是因為①文化創新可以推動實踐的發展 ②文化創新可以取代傳統文化 ③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文化的繁榮 ④文化創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證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②③ 5.(2007·寧夏文綜,19)2006年中國舉辦的“俄羅斯年”,開展了俄羅斯文化節、教育展、文藝演出等200多項活動,規模前所未有;今年俄羅斯舉辦的“中國年”,內容豐富多樣,大展中華風采。從文化的角度看,中俄互辦“國家年”,是兩國①文化傳播的基本途徑,擴大了各自文化的影響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標志,標示著兩國文化的趨同③文化上互相學習、借鑒,以實現共同繁榮的重大舉措④文化上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體體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08江蘇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當時的設計者在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皇陵和歐洲帝王陵墓建筑風格的基礎上,根據紫金山地形設計而成的建筑精品。這說明 A.建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B.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D.潛心思考是文化創新的基礎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歷史表明,經濟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往往會對經濟結構產生“洗牌效應”,為一些產業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安徽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近年來,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實施了“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將文化產業作為實現崛起的支柱產業之一,著力培育軟實力。2008年以來,全球性金融危機“寒風勁吹”,安徽文化產業卻憑借“厚積薄發”的底氣,搶抓機遇,逆勢而上,成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請你結合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就怎樣推動安徽文化創新提出合理化建議。(12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安徽改革開放的實踐,汲取營養,推動文化創新。繼承我省優秀傳統文化,兼收并蓄(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強交流,推陳出新。著眼于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揮廣大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中的主體作用。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內容形式和傳播手段等不斷創新,促進文化的全面繁榮。【練習提高】1.我國著名書法家柳公權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創造了渾厚中見鋒利、嚴謹中見開闊的“柳體”。柳體的出現,豐富了中國的書法藝術,為中國的書法藝術增添了新的氣息與活力。這表明( B )A.文化創新來自社會實踐 B.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C.文化創新應推陳出新 D.文化創新需要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2.泰國民間藝術團秘書長方舫說,許多民間藝術因為單調、沉悶失去傳人。荷蘭民間藝術家赫里茨·莫林說,他們的團員只剩下農村中的中老年人,日常經費不足,僅憑微薄的演出收入和慈善機構的捐贈來維持。中國一些少數民族地區,能吟唱本民族史詩或掌握個別文化藝術技能的民間藝人正在急劇減少。這表明①文化繼承的重要性 ②文化創新的重要性 ③傳統文化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 ④傳統文化必須與時俱進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3.中國文聯副主席李樹文評論說,如果民間藝術總是一成不變,過于古板地堅守傳統,觀眾會越來越少。“除了保護,還需要創新發展。”這說明,民間藝術要得以生存就必須( )①國家的保護是關鍵 ②民間藝術自己的創新是關鍵 ③國家的保護是保證④民間藝術的創新是保證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4.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先進文化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保持文化的先進性,唯有A.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B.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C.不斷進行理論創新 D。不斷進行內容創新5.文化創新的意義是(不定項選擇ABCD )A 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B.可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C 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 D·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6.目前民間傳統文化遭遇到的困境是許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民間傳統文化本身應對不靈活,缺乏創新能力是一個重要原因。如《花木蘭》這個民間傳統故事在我國傳了這么多年,一成不變,美國人把它拿去拍成動畫片,創造了驚人的票房和影響。這說明民間傳統文化的根本出路在( C )A.繼承 B.保護 C.創新 D.走出國門、走向世界7.對傳統文化,我們必須( C)A.重在繼承 B.重在創新C.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D.在創新基礎上發展8.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是( A )A.立足于社會實踐 B.借鑒世界上優秀的文化成果C.著眼于文化的繼承 D.大膽設想、科學論證9.白族舞蹈家楊麗萍歷時兩年深入采風創作的舞蹈《云南映象》風靡全國,巡演將近兩百場。對此,下面說法最貼切的是( A )A.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C.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文化創新 D.采風是一種實踐性的活動10.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特別是從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使我們更加清晰地看到,作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先進文化,其生命的靈魂和前進的動力始終都在于堅持不懈地進行創新,這說明( A )A.文化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 B.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C.文化創新的動力在于實踐 D.實踐是文化創新的目的11.辯析: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就能實現文化創新。答(1)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條件,也是文化創作的根本途徑。(2)世界上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都有獨特的優秀之處。因此,實現文化創新,就應該學習、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做到“取長補短”,從而豐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物質的新文化。(3)每個民族的文化也有獨特之處,對傳統文化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本質上也是一種創新,使傳統文化煥發青春,使其真正成為民族精神的火炬。(4)文化創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創新的各種錯誤傾向,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5)因此,題目觀點是片面的。【交流反饋】1、我做錯的題目有:2、我有待掌握的高頻考點有:3、我的疑難問題有: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