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粵高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pdf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粵高教版初中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pdf版)

資源簡介

●配套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信息技術》(主編:禹飚、陳茂賢)
信息技術教學指南
(七年級上冊)
信息技術教材編寫組 編寫
二○一九年七月
本冊主編:楊 鵬
編寫人員:李忠偉 何連琴 駱麗璇 陳敏賢
賴春華 郭小喜 羅惠敏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 -
前 言
教材不僅是知識的重要載體,更是育人價值、課程理念、教法學法的重要載體。
由禹飚、陳茂賢老師帶領核心名師團隊開發的義務教育階段信息技術全套教材,經歷近 20 年的迭代
修改,憑其先進性、適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優勢,在省內多地進行了近 20 年的實踐應用,已成為省內一套
高質量的信息技術教材,為各地尤其是南海區信息技術教育的高品質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最新版的本套信息技術教材,是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以 2017 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綜合
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設計制作活動(信息技術)推薦主題及其說明]為基本依據,對接《普通高中信
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 年版)》修訂而成。
為了幫助廣大教師更好地把握教材所體現的課程理念,領會教材的設計思想和編寫意圖,深入理解和
掌握教材內容,在教學實踐中充分發揮教材的育人作用,打造高品質課堂,提升教學質量, 我們結合最
新版教材修改了教學指南,供老師們在教學時參考。
在本書中,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對教材進行了解讀并給出使用的指導性意見。在宏觀上,通過“單
元概述”分析本冊教材每個單元教材的地位與作用、內容設計與組織意圖、教學目標與重點難點等,并對
每個單元提出教學建議和開展教學評價方式方法;在微觀上,逐課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包括
該課的地位與作用、內容主線、編寫意圖、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并從學情分析、課前準備、課堂活動
和教學拓展等方面提出教學建議,最后再給出了教學評價與反思的指引。
由于編者水平所限,本指南存在各種錯誤和不足在所難免,對教材理解、解讀表述等定有不足之處,
希教師們在使用本指南時,應結合教材進行深入研讀、透切理解,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本人的教學風
格特點,精心備課,才能上出高質量的課,讓學生學有所得,老師教有所成。
懇請廣大教師對教材和本教學指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今后進一步修
改完善。
編 者
2019 年 7 月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 -
目 錄
第一單元 探索計算機的奧秘
本單元概述………………………………………………………………………………………………………1
第 1 課 追尋發展的足跡——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4
第 2 課 一睹它的真容——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7
第3課 解密神秘的代碼——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10
第 4課 熟悉“大管家”——用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13
第 5課 網游電腦城——進一步了解硬件與軟件………………………………………………………………15
*
第 6 課 綜合應用實踐——自己動手配電腦…………………………………………………………………17
第二單元 魅力廣東圖片展
本單元概述………………………………………………………………………………………………………19
第 1課 多姿多彩的南粵風情——圖像處理的基本工具和流程………………………………………………22
第 2課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選擇工具的使用……………………………………………………………24
第 3課 敢為人先的廣東精神——認識油漆桶和文字工具……………………………………………………26
第 4課 古樸迷人的廣濟橋——仿制圖章工具的運用…………………………………………………………28
第 5課 宏偉壯麗的港珠澳大橋——圖像的色彩與色調(一)………………………………………………30
第 6課 燦若明霞的丹霞山——圖像的色彩與色調(二)……………………………………………………32
第 7課 和諧幸福的文明城市——圖層及其應用………………………………………………………………34
第 8課 獨具特色的龍舟醒獅——濾鏡及其效果………………………………………………………………36
*
第 9 課 綜合應用實踐——舉辦“新時代 新征程 新廣東”圖片展………………………………………3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打“*”的課為選學內容。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 -
第一單元 探索計算機的奧秘
本單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一)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感知信息技術、掌握初步的信息技術應用技能是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習要求,到了初中階段,就需要學
生對信息技術的有關知識和應用技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掌握更系統的理論知識與方法,具有更
高的信息素養。在本書第一個單元中我們對信息和信息技術的文化知識會有更深入的了解,為本單元計算
機文化知識的學習做好知識鋪墊,通過本單元對計算機的誕生、發展、應用、硬件、軟件、操作系統等相
關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學生將能形成更完整的計算機文化知識體系,為初中階段以計算機應用技能和素養
為重點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本單元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單元共安排了 6 課,主要內容如下:
第 1 課: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從早期的計算工具入手,通過課本并結合網絡搜索,了解計算機誕生
與發展的知識,了解計算機的應用,感受計算機的無窮魅力。
第 2 課:通過實物觀察和網絡搜索,了解計算機的基本功能部件、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以及計算機系
統的基本組成結構。
第 3 課:從 Windows 的“日期和時間”界面引入計算機中有關數制的學習,掌握二進制、十進制、十
六進制的特點及其相互轉換方法,并進一步了解計算機中的 ASCII 碼、漢字內碼和外碼的有關知識。
第 4 課:通過研究式的學習了解操作系統的發展,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統的一些使用技巧,學會用控
制面板管理計算機,熟練管理計算機中的文件資源。
第 5 課:通過“參觀”虛擬的電腦城(網絡),結合前面所掌握的有關理論知識,對現實中的計算機
硬件、軟件和電腦市場的情況有更深入的了解,感受濃濃的現代信息技術氣息。
第 6 課:讓學生結合本單元的有關知識,借助網絡進行一場虛擬的電腦配置單的規劃和制作活動,讓
學生歸納、總結和深化本單元的知識,同時又能提高學生對網絡、Word 應用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和綜合能力。
本單元知識技能要點:
(1)計算機的發展歷史和應用。
(2)計算機硬件的簡單知識:外形結構、輸入輸出設備、主機的重要部件(主板、CPU、存儲器)。
(3)計算機軟件的簡單知識:計算機語言、計算機程序、軟件系統、軟件分類。
(4)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數及數制轉換(二進制、十進制、十六進制)、文字編碼(ASCII碼、
漢字內碼和外碼)。
(5)操作系統的簡單知識:操作系統的版本升級、計算機屬性、“查看”菜單、控制面板的使用、
資源管理器的使用、文件搜索、文件類型及擴展名。
2.編寫意圖
如果是對計算機文化的基本知識作簡單羅列,學習將會枯燥無比。本單元試圖跳出傳統知識的線性組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 -
織方式,采用研究性學習的理念來編寫,讓學生更多地通過網絡搜索來了解和學習,將對知識的學習溶于
有趣的探索活動之中。為了讓課堂學習活動更多姿多彩,便于課堂教學的開展,每課課后都安排了學生整
理、總結、拓展本課的有關知識,制作成演示文稿,展示與匯報學習成果,從而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培養
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多種學習能力。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早期的計算工具及其發展過程。
2.了解計算機的誕生、發展過程及其發展趨勢。
3.了解計算機應用的領域及現實意義。
4.了解計算機的硬件構成及功能部件的作用。
5.了解計算機的程序及軟件系統。
6.了解各種常用數制并學會不同數制的相互轉換。
7.了解 ASCII 碼、漢字內碼和外碼的有關知識。
8.了解操作系統的作用及其發展過程,掌握 Windows 操作系統中對系統及文件的一些管理操作。
9.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制訂電腦硬件配置單,學會合作、交流、欣賞與評價作品。
10.通過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工具進行學習的意識,學會正
確處理網絡信息,并能運用演示文稿去歸納知識和表達思想。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計算機的誕生、發展過程及其發展趨勢。
2.計算機的硬件構成及功能部件的作用。
3.計算機的程序及軟件系統。
4.各種常用數制及不同數制的相互轉換。
5.Windows 操作系統中對系統及文件的一些管理操作。
6.用演示文稿組織、歸納知識和表達思想。
7.用計算機作為信息處理工具進行學習的意識。
【教學難點】
1.計算機功能部件的作用。
2.計算機的程序。
3.不同數制的相互轉換。
4.Windows 文件的一些管理操作。
5.用演示文稿組織、歸納知識和表達思想。
二、教學建議
本單元以計算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知識為主,理論性強,如果按傳統的以教師講為主的方式來授課,
學生將會覺得枯燥無味,難以提起學習的興趣。建議教師在施教時,可考慮采取以下的辦法:
1.圍繞教材安排,借助網絡搜索的操作,讓學生盡可能多地自己搜集網上有關材料,從中獲得所需要
學習的知識。這樣可以將枯燥的知識講授溶于有趣的操作活動中,能調動課堂學習的積極性。
2.學生在借助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引導,避免學生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迷航。
3.對學生在每課中學習到的知識要注意引導他們進行小結歸納,從而逐漸形成比較系統的計算機文化
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素養。
4.組織學生在每一課的學習后期制作一個與本課知識相關的演示文稿,促進學生學會對知識的整理、
理解、歸納和拓展。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 -
三、課時分配建議
課題名稱 課時 備注
第 1 課 追尋發展足跡——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 1
第 2 課 一睹它的真容——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 1
第 3 課 解密神秘的代碼——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 1
第 4 課 熟悉“大管家”——用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 1
第 5 課 網游電腦城——進一步了解硬件與軟件 1
第 6 課 綜合應用實踐——自己動手配電腦 1 選學
四、教學評價
本單元可以結合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演示文稿的制作情況、課堂練習的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價。
可提前讓學生明確學習評估表的評價項目,更清楚學習目標,懂得如何作自我評價,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
目標。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可以自評、互評、教師評等多種方式相結合。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4 -
第 1 課 追尋發展的足跡
——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早期的計算工具、計算機的誕生、發展及應用的知識,是計算機文化中最基礎、入門性的內容,通過
對這些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對計算機發展的社會背景和歷史必然性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從而激發他們對計
算機文化知識的學習、了解和研究,為在初中階段更系統性地學習以計算機與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知識作
好鋪墊。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首先從演示一個有趣的動畫“越算越快.swf”開始,了解早期計算工具(我國發明的算籌、算盤
和西方發明的機械加法器等)的演變過程,然后分別介紹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 的概況、計算機的發
展歷程和趨勢以及計算機的應用現狀,為學生展現了一條基本完整的計算機發展軌跡。
2.編寫意圖
本課的主要知識點是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為了避免以往理論知識教學收效差的弊端,我們在本課中
只搭起知識的“骨架”,通過設置一些問題,安排學生通過網上搜索和交流來解答,同時進一步豐富學習
的知識,使教學既有趣味性又有開放性,能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學到有關知識,大大提高課堂的實際效
果。
(三)教學目標
1.了解早期的計算工具及其發展。
2.了解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 的概況。
3.了解計算機的幾個發展階段及其特點。
4.了解計算機的幾種發展趨勢。
5.了解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6.感受現代科技的優勢,培養熱愛科學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7.學會開展研究性學習,掌握網絡搜索相關信息的方法,能整理、分析、歸納計算機發展的知識并制
作“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展現學習成果。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概況。
2.計算機的發展歷程及趨勢。
3.計算機的應用領域。
【教學難點】
1.計算機各時期的主要元器件。
2.對計算機應用領域的基本劃分。
3.對計算機有關材料的整理、歸納和制作成演示文稿。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5 -
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能通過網絡進行搜索資料并學習,大部分學
生應能完成課文主干部分的學習活動。
(二)課前準備
1.準備好 Flash 動畫“越算越快.swf” 。
2.準備一些算盤、帕斯卡加法器、ENIAC、銀河 II 和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視頻或者圖片。
3.準備一個主題為“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
(三)課堂活動
本課教學要放棄已成為多數人習慣的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圍繞教材
設計,通過上網搜索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同時老師要注意學習的引導和課堂的調控,讓學習緊緊圍繞教
材開展學習活動,防止學生脫離教材造成時間浪費。
在本課學習后期,老師需要對整課知識點作一次歸納,使學生能逐步構建起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如果學生對制作演示文稿不熟練,教師最好能預先制作一個主題為“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范例演示
文稿,便于指導學生如何按“實踐與創作”中的要求進行演示文稿制作。讓學生學會整理、分析、歸納計
算機發展的知識并制作成演示文稿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了解計算機的相關知識與廣泛應用,感
受現代科技的優勢,培養熱愛科學的熱情。
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2 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然后在課上做分享,也可以布置學生課
后完成。
(四)教學拓展
有時間可以搜索更多資料,以了解以下的問題:
1.計算機研制的時代背景。
2.我國計算機的研制情況。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探究活動的完成效果以及學生完成的“探究計算機的奧秘”演示文稿展示來進行
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1-1-3)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
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對教材的主要知識點是否能有效識記?
2.學生能通過網絡圍繞教材有效開展學習活動嗎?
3.學生能否通過網絡了解到更多與本課直接相關的知識?
4.學生能較好完成主題為“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的制作嗎?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手指記數、“結繩記事”、 算籌、算盤、計算器、計算機······
上網查找有關算盤的資料,并回答:
1.中國, 沒有確切的歷史資料能證明算盤是什么時期出現的
2. 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東南亞
上網查找有關資料,并回答:
1.1642 法國數學家和物理學家帕斯卡
2.1944 美國科學家霍華德·艾肯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6 -
上網查找第一臺電子計算機 ENIAC 的概況:
170 , 30 , 18000 、 1500,150 ,5000 次/秒 (加法運算)
上網查找計算機發展各階段的情況,并把表 1-1-1 填寫完整。
電子管、ENIAC、EDVAC 等、TRADIC、IBM 1401、集成電路、IBM S/370、Altair 8800、IBM PC 等
上網查找我國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概況:
2016 ,12.5 億億次/秒
查找計算機應用的知識,用連線把計算機應用的實例歸類。
(二)檢測與評估答案
3. 巨型化 、 微型化 、 網絡化
應用領域 應用實例
科學計算 醫學專家診斷系統
過程控制與檢測 利用“校園一卡通”讓學生實現電子化支付
信息管理 利用單片機控制全自動洗衣機工作
計算機輔助系統 利用計算機進行地震預測的數據計算
人工智能 利用專門軟件進行建筑設計
多媒體 利用計算機制作動畫片《熊出沒》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7 -
第 2 課 一睹它的真容
——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基礎知識,是計算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是在小學信息技術學習的基礎上,
對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作進一步深入和系統的學習,讓學生對計算機系統有比較全面的了解,以提高學
生的計算機文化素養。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結合計算機的實物,通過多種學習方式了解計算機的硬件知識和硬件系統的組成結構,了解各種
實物配件和硬件的功能部件,同時了解計算機程序和軟件系統的組成。通過整課的學習活動,學生將能掌
握計算機的一些基本原理。
2.編寫意圖
計算機系統的知識非常豐富,不可能也沒必要在一課內作很全面系統的學習,本課只抽取其中最基礎、
關鍵的知識來組織教材,凸顯信息的處理過程、計算機常見的硬件設備、 計算機的硬件系統結構和有關
程序、軟件系統的組成這幾個方面,讓學生結合實實在在的計算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并通過探究
活動開展學習,將有利于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識記和理解,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各部分在信息處理中的作用。
2.了解中央處理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的功能及相關知識。
3.了解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結構。
4.了解計算機語言和程序的一些常識。
5.了解計算機軟件系統的構成。
6.通過學習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知識,了解計算機的組成以及工作原理,養成計算機安全的意識習慣。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計算機中各種常見硬件設備的功能。
2.外存的種類和存儲容量的單位換算。
3.計算機硬件系統的組成結構及各部件間的關系。
4.計算機軟件的分類。
【教學難點】
1.理解計算機程序簡單原理。
2.理解計算機軟件與硬件的關系。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接觸、使用計算機的時間已不短,對計算機已沒有陌生感,因此學生對計算機硬件的基本知識比
較容易掌握,但軟件是可使用但摸不著的東西,對其基本原理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困難。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8 -
(二)課前準備
1.檢查是否可用 IE 正常上網。
2.在教師機上安裝 Python,并準備好課本例子的 Python 程序。
3.準備好各學生上一課所創作的“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
(三)課堂活動
1.教師通過結合實物示范介紹計算機的硬件知識。
2.引導學生學會網絡搜索資料進行學習的方法以及學會對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的方法。
3.通過網上搜索了解硬件的功能以及了解儲存容量和計算機語言等的知識。
4.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布置學生課內完成。第 2 題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布置學生課外完
成,也可以當堂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比賽,小組內的同學共同完成并與其他小組交流分享。
(四)教學拓展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拓展學習以下的知識:了解 CPU 的發展歷程、初識 Python 語言。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通過考察學生對本課主要硬件、軟件的了解情況和演示文稿的制作情況進行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
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1-2-4)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能對常見的硬件和軟件進行分類?
2.學生能否用語言表達計算機的硬件結構關系?
3.學生能否上網找到儲存容量的單位換算方法?能正確完成換算任務嗎?
4.學生能找出計算機中的程序文件和軟件嗎?
5.學生能對本課學習進行初步歸納并完善演示文稿嗎?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輸入設備: 鼠標、鍵盤、手寫板、掃描儀、麥克風、攝像頭、光驅等 。
輸出設備: 顯示器、打印機、音箱等 。
表 1-2-1
硬件 主要作用
( )鍵盤 顯示文字和圖象
( )鼠標 把我們說的話傳給計算機
(√ )顯示器 向計算機發各種工作命令
( )主機箱 聽計算機發出的聲音
( )耳機 是計算機的主要部分,相當于人的軀干
( )音箱 輸入文字
( )麥克風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9 -
1KB= 1024 B 1MB= 1024 KB 1GB= 1024 MB 1TB= 1024 GB
云盤是互聯網存儲工具,云盤是互聯網云技術的產物,它通過互聯網為企業和個人提供信息的儲存,
讀取,下載等服務。具有安全穩定、海量存儲的特點;比較常用的云盤有百度云盤(百度網盤)、天翼云、
360 云盤、金山快盤、夠快網盤、微云等。
1.匯編語言 高級語言
2. BASIC、Python、PASCAL、C、COBOL、FORTRAN、LOGO 以及 VC、VB
3. 0 1
4. 指令
(二)檢測與評估答案
1.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
2. 內存 外存
3.2TB=2*1024GB=2*1024*1024MB=2*1024*1024*1024KB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0 -
第 3 課 解密神秘的代碼
——計算機中的信息表示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要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能將知識化作能力,本課安排有關計算機二進制、字符和漢字
編碼的內容,目的在于讓學生能夠對計算機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識有所了解,通過感受、理解而內化為能力,
從而對計算機有更理性的認識。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通過“日期與時間”窗口,引出數制的知識,從而進一步展開對二進制、十六進制等數制知識的學習,
掌握各種數制的特點和轉換方法,同時再進一步“深入”內部,借助工具軟件查看計算機內部的編碼,了
解 ASCII 碼、漢字內碼和漢字外碼。
2.編寫意圖
從了解生活中的各種數制引入計算機中的數的表示,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揭開信息在計算機中的表示
方式的神秘面紗,讓學生學習到計算機的一些原理性的知識,讓學生在感嘆計算機“聰明”的同時明白到
是人類賦予了計算機神奇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與熱情。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進位計數制的一般特點。
2.了解二進制、十六進制的特點,掌握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相互之間的轉換方法。
3.了解字符的 ASCII 碼的編碼特點。
4.了解漢字的內碼和外碼。
5.通過學習數制轉換培養計算思維,理解計算機信息表示的原理。
6.能準確地從網絡中歸納和提取有效信息,懂得利用工具軟件輔助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二進制、十六進制的特點。
2.二進制與十進制、十六進制與十進制數之間的相互轉換。
3.字符的 ASCII 碼的編碼特點。
4.漢字內碼與字符 ASCII 碼異同。
5.利用“計算器”、“漢字內碼查詢器”等軟件輔助學習。
【教學難點】
1.各種不同數制之間的轉換原理。
2.通過手工造詞理解漢字外碼。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修改日期和時間的操作經驗,也有漢字輸入的基礎,同時對“計算器”、“記事本”和 IE
等軟件都有比較好的應用基礎,因此在本課中應能借助這些工具順利開展學習活動。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1 -
(二)課前準備
1.檢查網絡是否暢通,是否安裝了漢字內碼查詢軟件和 ASCII 代碼查看軟件 。
2.準備好學習資源文件“數制及其轉換.doc”、“西岸慶云洞.txt”和關于 ASCII 碼的閱讀材料。
3.準備好各學生在上一課所創作的“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
(三)課堂活動
本課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借助軟件工具去探索知識,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用好這些工具,從中發現問題
和解決問題,獲取所需要的知識,避免灌輸式的理論教學。
1.學會利用工具軟件輔助學習,如用“計算器”進行二進制加法運算去驗證自己的運算是否正確。
2.通過網絡搜索資料,探究各種進制之間的轉換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搜集 ASCII 碼、漢字編碼等相關
資料,歸納和提取知識并整理到“探索計算機的奧秘”作品中。
3.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布置學生課內完成。第 2 題和第 3 題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布
置學生課后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學習,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交流中完成。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可
以邀請完成得快的小組展示操作方法。
(四)教學拓展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拓展學習以下的知識:
1.八進制與二進制、十進制和十六進制轉換的知識。
2.了解幾種常見漢字外碼的編碼特點和規則。
3.搜索二維碼的有關知識進行學習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通過考察學生對本課中數制知識、字符和漢字編碼的知識,再結合學生演示文稿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1-3-1)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會使用所提供的工具軟件進行學習嗎?
2.學生能說出各種常用數制書寫格式和特點嗎?
3.學生能通過所提供的閱讀材料學會各種數制的轉換方法嗎?
4.學生理解字符與漢字在計算機中編碼的不同之處嗎?
5. 學生能及時將所搜集到的有效信息整理到演示文稿中嗎?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1.(1000)2
2.(1100)2
1.A,B,E,F, 16
2.(26)16
1. 四位二進制數 ,(101010)2
2.(1000)2=(8)10
1. 103 , 1100111 。
2. 64 , 1000000 。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2 -
3. 256
“偉”的內碼是 CEBO 。
“大”的內碼是 B4F3 。
“中”的內碼是 D6DO 。
“國”的內碼是 B9FA 。
“夢”的內碼是 C3CE 。
(二)檢測與評估答案
1.二進制 , 八進制 十六進制
2.ASCII 碼 , 8
3. 2 , 12
4.? (1110)2 ②(1011011)2 ③(101101111)2 ④(10111000110)2 ⑤(10010111011111)2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3 -
第 4 課 熟悉“大管家”
——用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中最基本的系統軟件,它管理著計算機的各種資源,支撐著各種軟件的應用,是不
折不扣的“大管家”。在本課中我們就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操作系統的功能和管理操作,掌
握利用Windows管理計算機硬件和軟件資源的方法,從而為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和素養打好基礎。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通過探究和交流了解操作系統的發展,體會計算機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再通過“我的電腦”掌握“查
看菜單”和“文件夾選項”等 Windows 操作系統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功能,通過“控制面板”和“資源管理
器”學會管理計算機和計算機中的文件的方法。
2.編寫意圖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功能非常豐富,學生在小學階段已學會了初步應用計算機,對計算機的 Windows
操作系統有了一定的使用經驗,但還有很多高級操作沒有了解,本課就在這個基礎上,精選那些常用的功
能加以補充學習,讓學生進一步提升使用電腦管理文件的技能與技巧,感受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強大。
本課以設置任務進行操作為編寫主線,務求學生所要掌握的 Windows 操作系統的重要功能都能滲透到
每一個學習活動中,并達到拋磚引玉、一理通百理明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1.了解 DOS 操作系統與 Windows 操作系統的不同特點。
2.通過“我的電腦”屬性了解計算機硬件和操作系統的一些基本信息。
3.了解幾種查看文件的方式以及各自的特點。
4.學會利用“文件夾選項”進行各種設置。
5.學會利用“控制面板”進行計算機的基本管理操作。
6.學會在計算機中搜索文件的高級操作。
7.學會利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8.知道操作系統在計算機中的重要作用,學會科學地管理與使用計算機,培養信息安全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利用“文件夾選項”進行各種設置。
2.利用“控制面板”進行計算機的基本管理操作。
3.在計算機中搜索文件的高級操作。
4.利用“資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教學難點】
1.DOS 命令的操作。
2.通過“文件夾選項”設置打開文件的默認程序。
3.Windows 的高級搜索操作。
4.利用“資源管理器” 熟練管理文件。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4 -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只要打開計算機,就要使用操作系統,學生在小學階段會經常使用操作系統的一些最簡單而常用的功
能,為更系統地、更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統打下了較好的基礎,因此對本課的學習應無太多的困難。
(二)課前準備
1.準備一份關于操作系統功能介紹的材料和一些有趣味的圖片文件
2.準備好各學生在上一課所創作的“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
(三)課堂活動
本課主要以討論、操作、探究的學習活動形式來開展教學,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操作,同
時要適當地、合理地加以教學拓展,使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教材所呈現的知識,要讓學生能更多地了解
Windows 操作系統的全貌,能熟練地利用操作系統管理計算機和文件。
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布置學生課內完成。第 2 題可以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布置學生課后
完成,也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然后給大家分享學習成果。
(四)教學拓展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拓展學習以下的知識:
1.安裝和卸載打印機驅動程序。
2.整理磁盤碎片。
3.設置程序的快捷方式。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演示文稿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1-4-3)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會進行 DOS 命令的操作嗎?能說出 DOS 與 Windows 的根本區別嗎?
2.學生能通過“我的電腦”窗口進行一些設置嗎?
3.學生能通過“控制面板”對計算機進行管理嗎?
4.學生能進行高級搜索的操作嗎?
5.學生能利用資源管理器進行文件管理嗎?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1GHz 或更快 ,1GB 以上 , 裝 32 位的 16G 以上,裝 64 位的 20G 以上 。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2. 文件夾樹 ,這叫樹形結構。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5 -
第 5 課 網游電腦城
——進一步了解硬件與軟件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要從教材走進實踐,一方面能鞏固學習成果,另一方面更能讓學生有實踐的體驗,提高應用能力。
本課設置了一個虛擬的“電腦城”學習環境,讓學生從中了解目前最流行的一些硬件和軟件,是對前面各
課學習的一次歸納、小結和補充,更是體驗“實實在在”的現代科技氣息。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通過上網,了解“電腦城”中的產品,知道品牌機和兼容機的分類、打印機的分類和特點,認識一些
常見的多媒體產品,了解計算機的裝機配件和軟件。
2.編寫意圖
讓學生通過搜索和探究,了解最新的計算機硬件和軟件,對計算機的基本常識進行鞏固和補充。
(三)教學目標
1.了解計算機品牌機和兼容機。
2.了解幾種打印機的不同打印原理。
3.了解常見的多媒體影音產品。
4.了解裝機常用的主板、CPU、內存條、硬盤和顯示器等主要配件。
5.了解裝機常用的 Windows、WPS、office 等軟件。
6.通過了解網上電腦商城的產品,讓學生感受現代科技的發展,掌握網絡搜索與探究的學習方法,提
高網絡搜索信息與處理信息的能力。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常見的多媒體影音產品。
2.了解裝機常用的主板、CPU、內存條、硬盤和顯示器等主要配件。
3.了解裝機常用的 Windows、WPS office 等軟件。
4.了解不同類型打印機的特點。
【教學難點】
1.主板的結構簡析。
2.區分常用的各類軟件并說出該類軟件的用途。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有了前面各課的基礎,在本課中的學習將能如魚得水,能輕松愉快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課前準備
1.檢查網絡是否暢通,盡可能地保證上課時網絡能暢通地訪問。
2.準備一些相關的網站和圖片,必要時提供給學生使用。
3.準備好各學生在上一課所創作的“探索計算機的奧秘”的演示文稿。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6 -
(三)課堂活動
本課是按一次虛擬的“參觀電腦城活動”來組織編寫的,教學時可以采取一些激趣手段,來提高課堂
氣氛,使學生在熱烈、興奮、愉快的“參觀”活動中習得知識。通過自主探究、分組學習,同學互助等方
式完成各項學習活動;通過搜索網上資源,有效處理相關信息完成課本中的“實踐與創作”。
(四)教學拓展
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拓展學習以下的知識:
1.了解最近流行的主板、CPU、內存、光驅、硬盤、顯示器的品牌、型號和單價,關注其市場變化情

2.了解各種軟件的分類,現在有哪些典型的新版軟件面世。
3.了解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演示文稿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
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1-5-4)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會區分品牌機和兼容機嗎?
2.學生能說出幾類打印機的區別嗎?
3.學生能說出他所了解的一些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產品嗎?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 品牌機 ; 組裝機
2. 針式打印機、噴墨打印機 、 激光打印機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7 -
*
第 6 課 綜合應用實踐
——自己動手配電腦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作為本單元的最后一課,本課既是將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應用到“配置電腦”的實踐活動中,又是作為
學習成果的展示,通過開展作品制作和展示評價活動,讓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知識進行一些綜合歸納和應
用,充實計算機文化方面的知識體系,提高其規劃、創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和創新的精神。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借助網絡開展挑選配件配置電腦的活動,讓學生分工合作親自動手進行配置電腦的規劃,最后進行電
腦配置單的評比,以作品的形式展示學習成果。
2.編寫意圖
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動手規劃一份電腦配置單,使得學
生所學的知識等到進一步的鞏固與提升,讓學生在成果展示中體驗成功感,使學生能相互交流、借鑒、相
互提高。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各種電腦配件的信息。
2.掌握信息收集、辨別、整理、歸納能力。
3.了解作品規劃和創作能力。
4.通過合作完成電腦配置單的制作,學會合作、交流與分享,根據實際需要優化配置單方案以及美化
配置單,培養良好的信息意識。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完成電腦配置單的制作。
2.活動評價。
【教學難點】
按需求從網上挑選電腦配件。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這種合作學習與展示課對學生已不陌生,教師對教學作好準備,調控好課堂,就能使本課的學習活動
順利開展,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課前準備
1.準備好一些“電腦城”的網址和網站資料,提供給學生使用。
2.準備好一份空白的電腦配置單,提供給學生使用。
3.準備評價表,供各人評價。
(三)課堂活動
本課是由活動內容、活動建議、活動過程、活動體驗這些小環節構成,教材提供的只是一個指引,教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8 -
師可以按照學生本身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各個環節來組織開展本次活動。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活動,盡可能把活動的組織過程也交給學生負責。教師在關健的時候進行指導。讓
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學會挑選配件進行電腦配置、用作品表達與交流思想、同學間開展學習評價的方法。
(四)教學拓展
可以進一步拓了解電腦配置單中各種配件的更多相關知識。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主要對學生參與活動的情況和完成電腦配置單的情況,結合評價表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各組能合理地進行分工合作嗎?
2、各組能快速地完成各種配件的選取和制作出電腦配置單嗎?
3、各組能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嗎?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19 -
第二單元 魅力廣東圖片展
本單元概述
一、教材分析
(一)本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在小學階段學過畫圖和金山畫王,對繪畫和圖像處理有一定的認識和濃厚的興趣。Photoshop 是
一個實踐性、藝術性很強的圖像處理軟件,其功能強大,處理的圖像效果豐富多彩,必定會更加吸引學生
的學習興趣。本單元的內容涵蓋了 Photoshop 基礎知識、圖像色彩的處理、圖層的應用,濾鏡的使用等內
容,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讓學生體驗到 Photoshop 神奇的功能,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創意的機會。
(二)本單元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以用圖片來展示“魅力廣東”為活動主題展開教學,教材以欣賞圖片入手,使學生對這個單元有個整
體的了解,再逐漸過渡到介紹軟件的界面、工具以及應用。本單元的教學可大致分為四個模塊:Photoshop
基礎知識、圖像色彩的處理、圖層的應用、濾鏡的使用。每個知識的學習并非直線簡單羅列,而是以展示
活動的需要,把知識點分散在各課中學習。
本單元共安排了 9 課,主要內容如下:
第 1課:本課以欣賞圖片入手,認識采集圖像的常用工具及主法。接著介紹圖片瀏覽工具軟件 ACDSee
軟件,了解 ACDSee 的一些功能。最后,為了讓圖片更具表現力,引出圖片作品制作的一般流程及圖片加
工的利器——Photoshop。
第 2課:本節課的內容較多,除選擇工具的基本應用外,還有打開/存儲文件、羽化和增加/減少選區
等。
第 3課:以“廣東精神”引入新課,為了展現敢為人先的廣東精神,引出使用選擇工具選擇大海為背
景來展現廣東精神;為了增加過渡效果,引出油漆桶工具;為了突出主題,引出文字工具;為了更好地突
出“廣東精神”,引出“圖層樣式”添加文字特效,用“畫筆”增添藝術效果。
第 4 課:本課主要學習魔棒、仿制圖章工具及文字工具的學習。教材以需要處理有缺陷的圖片為引
入,先對圖片內容進行分析。從重現藍天白云、如何潔凈地面環境,提升整體畫面感覺、突出畫面表達的
意圖,漸進式地提出要求去引領各個知識點的學習。
第 5 課:本課主要學習使用“調整”菜單中的“匹配顏色”命令去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然后讓
學生探究“圖像”→“調整”菜單選項中的“色相/飽和度”等命令。
第 6 課:本課首先讓學生探究如何“讓丹霞山重現明亮”,學習“亮度\對比度”的調整;接著讓學
生“欣賞不同色彩的丹霞山”,用“色彩平衡”調出不同的色彩;最后讓學生“創作個性化的丹霞山圖片”,
學習“曲線”調整。
第 7 課:本課主要學習圖層最基本的幾個概念:圖層、當前圖層、背景圖層和常規圖層。學習最常
用的圖層命令:隱藏/顯示圖層、調整圖層順序、新建/刪除圖層、鏈接圖層、合并圖層及圖層模式。內容
主要分兩大塊,一是圖層的相關概念:圖層、當前圖層、背景圖層和常規圖層、鏈接圖層,二是運用圖層
命令進行圖層的相關操作:調整圖層順序、設置鏈接圖層和合并圖層。
第 8 課:教材以向學生展示兩幅原圖及合成的“獅王爭霸”圖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合成獅王爭霸
情景圖,然后進入本課重點添加“采青”動感效果,學習“徑向模糊”和“動感模糊”兩個濾鏡,最后添
加主題文字,突出圖片要表現的主題。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0 -
第 9課:本課是一節綜合應用課,教材從活動內容、活動建議、活動過程、活動評價及活動體驗五個
方面展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并由小組的成員向全班同學展示并介紹本小組的作品,最
后通過民主評選方式評選出最佳創作獎。
本單元知識技能要點:
(1)圖像的采集設備。
(2)用 ACDSee瀏覽及克隆圖片。
(3)圖像處理的基本流程。
(4)Photoshop常用操作:選擇工具、背景前景色選擇及切換、填充工具、畫筆工具、文字工具、
仿制圖章工具、漸變工具、圖片色彩及色相/飽和度調、顏色匹配、亮度/對比度調整、色彩平衡、曲
線命令、圖層操作、濾鏡等。
2.編寫意圖
為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突出廣東本土特色的同時又突出信息技術學科的人文
情懷,本單元確立了以展現廣東魅力為大主題的教學。以“魅力廣東”圖片展為活動主線展開教學,在每
節課每個獨立而又相互聯系的作品制作中,總是從圖片的整體構思、創意、色彩、整體效果等審美角度切
入,目的是拓寬學生視野、增強學生親切感與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一個系統的理解和認
識。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個人興趣和審美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設計
了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學以致用,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必要的圖像處理技能練習。為提升學生學習欲望,這
些練習的案例的選擇多是緊密聯系實際,在練習與討論中能加深學生對一些抽象概念、術語的理解和內化。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采集圖像的方法。
2.掌握 ACDSee 瀏覽、處理圖片的一些功能。
3.了解圖像處理的基本流程。
4.學會應用不同的選擇工具選取所需素材。
5.掌握文字工具、圖層樣式、仿制圖章工具、幾個常用濾鏡的使用。
6.學會調整圖像的色彩與色調。
7.掌握圖層的基本操作。
8.學會圖片作品的發布方法。
9.熟悉圖片作品創作流程,能根據實際需要運用所學知識去加工與處理圖像,正確表達自己的主題創
意,形成自己的作品集。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選擇工具選的靈活運用。
2.文字工具、圖層樣式、仿制圖章工具、濾鏡的使用。
3.圖層的基本操作。
4.圖像色彩與色調的調整。
【教學難點】
1.圖層樣式、濾鏡的使用。
2.圖像色彩與色調的調整。
3.根據實際需要綜合運用多種工具加工處理圖像。
二、教學建議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1 -
(一)提高教學效率
1.建議創設學習情景,在課堂導入方面多花心思,激發學習興趣。
2.建議教師制作學生導學案、錄制微課等進行輔助教學。
3.建議采用小組學習、合作學習,讓優生帶領后進生一起學習。
4.引入競爭機制,每節課評比最佳作品,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良好的信息素養
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是 Photoshop 教學的重點,在教材中每一課都有著重對創作思路的講解。教師要充
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探究性、研究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探究機會,
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處理過程中逐步培養探究精神與創新能力。例如第 6課中,如何將比較暗的
圖片加工處理成比較亮的圖片呢?教師可以將問題交給學生探究,讓學生在學習了第 5課的既有知識水平
的基礎上尋求解決的辦法。引導學生打開“圖像”菜單下的“調整”下的各個選項去進行嘗試,引導學生
閱讀課本尋求幫助。又如在第 7課的實踐與創作,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創作的主題與素材,展示范例,豐
富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作欲望,教導學生合理利用圖片展現作品主題,即便是相同的
素材,也能創作出不同的效果,鼓勵個性創新。
同時,教師應適時引導學生,創新不等于“惡搞”。教學中結合現實生活中一些利用圖像處理技術進
行惡意攻擊、偽造、欺騙、犯罪等的現象,引導學生去思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通過師生間
的相互溝通交流理解“信息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真正涵義。
(三)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教材中的學習資源是有限的,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編寫的意圖,二次開發教材,豐富教學
內容,與學生生活建立橋梁,以利于學生深入學習,把知識掌握透徹,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從
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課時分配建議
課題名稱 課時 備注
第 1 課 多姿多彩的南粵風情---圖像處理的基本工具和流程 1
第 2 課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選擇工具的使用 2
第 3 課 敢為人先的廣東精神---認識油漆桶和文字工具 1
第 4 課 古樸迷人的廣濟橋---仿制圖章工具的運用 1
第 5 課 宏偉壯麗的港珠澳大橋---圖像的色彩與色調(一) 1
第 6 課 燦若明霞的丹霞山---圖像的色彩與色調(二) 1
第 7 課 和諧幸福的文明城市---圖層及其應用 2
第 8 課 獨具特色的龍舟醒獅---濾鏡及其效果 2
第 9 課 綜合應用實踐---舉辦“新時代、新征程、新廣東”
圖片展
2 選學
四、教學評價
1.教師盡量讓學生提前弄清楚學習評估表的評價項目,讓學生知道學習完這一課后如何評價自己,讓
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主動地向學習評估表靠攏,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2.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方式要靈活多樣,可以采用教學網站、或 FTP 等方式發
布作品,便于學生相互評價作品。
3.要鼓勵學生創新,點評作品時,可以側重評價作品的創新之處。
4.實時觀察、動態把握、及時引導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2 -
第 1 課 多姿多彩的南粵風情
——圖像處理的基本工具和流程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本單元的第一課,以欣賞圖片作為導入,讓學生了解采集圖像的方法、體驗 ACDSee 軟件的功
能、了解圖片制作的流程、欣賞 Photoshop 優秀作品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圖像處理的興趣,為日后的學
習創設良好的開端。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以欣賞圖片入手,認識采集圖像的常用工具及方法。接著介紹圖片瀏覽工具 ACDSee 軟件,了解
ACDSee 的一些功能。最后,為了讓圖片更具表現力,引出圖片作品制作的一般流程及圖片加工的利器——
Photoshop。
2.編寫意圖
以欣賞美麗廣東的圖片作為導入,與本單元的大主題相呼應,通過介紹圖像處理的基本工具和講解作
品制作的基本流程,使學生對這門課有個整體的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
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為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為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圖片采集的
方法介紹,推出常見的圖片瀏覽工具軟件 ACDSee 軟件,讓學生體驗 ACDSee 這個集瀏覽、修改、美化圖片
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方便實用的工具,培養學生的數字化學習和創新的能力。最后,展示了 Photoshop 優秀
作品,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課打下伏筆。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采集圖像的方法、設備名稱以及圖片文件的類型。
2.掌握 ACDSee 瀏覽、處理圖像的一些功能。
3.了解圖片創作的基本流程,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條理性。
3.通過欣賞圖片激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提高欣賞能力。
4.通過運用 ACDSee 瀏覽與處理圖片,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學會運用多種軟件輔助學習。
5.通過交流照片的使用權,增強學生良好遵守網絡法律法規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 ACDSee 瀏覽、處理圖像的一些功能。
【教學難點】
運用 ACDSee 處理圖片。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對圖像處理充滿興趣,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但學生的分層較為
嚴重,考慮到學生水平的差異,課堂學習活動可以采用異質分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共同完成學習任
務,讓各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
(二)課前準備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3 -
學生機下載安裝 ACDSee 軟件 5.0 版本以上,準備一些較豐富的圖片素材。
(三)課堂活動
1.通過直接展示廣東的一些風情圖片作為課堂導入,讓學生來回答這些圖片是如何得到的?引入怎樣
去收集這些美景圖片?
2.通過展示用于圖片采集的各種設備實物,讓學生認識必要的數碼設備,采用多種靈活的方式讓學生
來認識和實踐,盡量避免老師的直接灌輸認識這些生活已相對較普遍的數碼產品。
3.讓學生較全面的探究 ACDSee 軟件的瀏覽圖片以及編輯圖片的方法,通過分組探究、合作交流的學
習方式,讓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與掌握該軟件的圖像處理方法。
4.引導學生將 ACDSee 軟件與 windows 自帶的圖片瀏覽器、IE 作對比,說出各種不同的看圖軟件有何
異同。引出在以后的圖像處理中,要學會將它與 Photoshop 聯合使用,提升學習效率。
5.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為什么最喜歡這幅畫,再讓同桌互說,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提
升大家的審美能力。
6.通過完成課后的練習以及課堂小結,鞏固所學知識。通過讓學生每節課都對自己的課堂作品進行整
理匯總,培養學生的作品成果意識,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7.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與比
賽,看看誰最先完成,并請同學展示操作步驟。第 2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
習慣。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課后通過上網了解更多圖像處理軟件的名稱,重點了解 Photoshop 軟件的功能、特點。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
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1-1)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是否了解圖片創作的基本流程?
2.學生是否掌握用 ACDSee 加工圖片的方法?
3.學生是否了解圖片的采集設備?
4.學生是否知道圖片文件的類型?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ADE
2.CE
3.構思作品→搜集素材→選取素材→加工素材→創作作品
4.圖像的采集有很多種方法,可以用數碼相機拍攝數字圖像,可以使用掃描儀從印刷品和照片上獲
取圖像等,根據實際的需要我們要學會靈活地運用各種方法采集我們需要的圖像素材。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4 -
第 2 課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選擇工具的使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選擇工具的應用是 Photoshop 圖像處理的基礎,也是后面課程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節課
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舉足輕重。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節課的內容較多,除選擇工具的基本應用外,還有打開/存儲文件、羽化和增加/減少選區等,為
了使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好,建議本課分開兩個課時上。
2.編寫意圖
通過介紹廣州的別稱“羊城”,引出廣州的標志性景點“五羊石雕”的神話傳說,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不著痕跡的實現了學科整合,突出了單元主題,弘揚了本土文化。提出如何把“五羊石雕”從圖片中扣選
出來作為他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快速引入新課,讓學生進入對 Photoshop 軟件界面以及工具箱的學
習。通過列舉不同的圖片例子,讓學生在練習使用選擇工具時,學會區別這些選擇工具的不同之處,懂得
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選擇工具解決實際問題。知道在實際應用中常常需要相互配合使用各種工具,如
要結合 Alt 和 Shift 兩個鍵提升工作效率。通過提出不同的練習任務,讓學生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學習
到更多的關于選取目標區域的方法和技巧,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1.認識 Photoshop 窗口界面以及工具箱中的工具。
2.認識各種選擇工具,學會應用不同的選擇工具選取所需素材,提升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知道羽化及其應用。
4.會復制圖片的一部分、設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設置新建窗口參數。
5.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推廣本土文化的情懷,提升學生生活在廣東的自豪感。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選擇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不同的需要選用不同的選擇工具。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們已經認識了圖像加工利器——Photoshop 的功能和界面,并掌握了在 Photoshop 中打開、新建
和存儲文件的基本操作技巧,這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課的學習將是他們真正開始領略
Photoshop 強大功能的第一課。
初一的學生還是比較孩子氣,很活潑,但也比較情緒化,若是自己不感興趣,就會覺得枯燥,乏味,
不利于對知識的掌握,甚至會產生抵觸厭學情緒。學生對應用軟件的使用有一定的基礎,但自學能力尚不
夠強,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5 -
(二)課前準備
必要的圖像素材和練習要求。
(三)課堂活動
1.通過展示練習任務或以教材中的導入引出課題,把需要解決的問題呈現出來,要求學生用已學知識
去解決問題,從而引入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自學,認識 PS 軟件界面各部分的名稱。教師可適當引導學生將 PS 和畫圖軟
件作對比。
3.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利用 PS 的幫助功能及提示信息,以及狀態欄,使得學生對工具箱中的工具
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引導學生重點學習工具箱中的選擇工具,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學會小結,選擇合適
的工具與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4.在新建\保存文件時,通過列舉實例讓學生明白不同的文件格式有不同的用途,讓學生學會根據實
際需要選取恰當的文件格式。在保存文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設置背景色和前景色等按需設置圖像的
各項參數。
5.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組
內學生在交流討論、互助中完成。第 2 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習慣。
(四)教學拓展
教師展示的學生作品,通過作品評價,學生發現自己的優點與不足。鼓勵學生課外多留意宣傳畫冊,
特別是本課學習的羽化,在平面設計有廣泛應用。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采用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
情況以及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2-1)及“檢測與評
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能否主動分析實際需求而選擇合適的選擇工具選取自己所需的素材?
2.學生能否綜合運用各種工具解決實際問題?
3.評價方式是否多樣,有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能否安排好教學環節將所有知識點串聯在一起,滲透到學習活動中?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 Shift , Alt
2. 大 ; 小
3.不能將 psd 格式的圖片直接加入到演示文稿作品中,可以用 Photoshop 存儲為 jpg 或 bmp 等圖像
格式再加入。
4. 選框工具、套索工具、魔棒工具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6 -
第 3 課 敢為人先的廣東精神
——認識油漆桶和文字工具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油漆桶和文字工具是本單元教學中必須掌握的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極其重要的。經過前面
兩課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習了本課后將掌握更多的圖像處理技能。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以新時代“廣東精神”引入新課,為了展現敢為人先的廣東精神,引出用選擇工具選擇大海為背景來
表達主題;為了增加過渡效果,引出油漆桶工具;為了突出主題,引出文字工具;為了更好地突出“廣東
精神”,引出“圖層樣式”添加文字特效,用“畫筆”增添藝術效果。
2.編寫意圖
本課是 Photoshop 基礎知識的學習,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必要的工具。以設計體現廣東精神
的平面設計作品為活動主線,通過從如何表達主題入手,再根據需要逐一介紹所要用到的工具。引導學生
尋求問題解決方法,提高學生對技術的認識,根植“技術服務于人”的觀點。通過這節課培養學生運用合
適的信息技術,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恰當的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
(三)教學目標
1.掌握文字工具的使用。
2.掌握裁切工具、圖像自由變換的應用。
3.學會新建圖層、調整圖層的透明度以及設置圖層樣式。
4.學會使用填充工具及畫筆工具。
5.在作品創作中領悟廣東精神,培養傳承與發揚廣東精神的意識。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文字工具、油漆桶工具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如何結合主題靈活構圖和突出表達意境。
2.文字工具和圖層樣式的綜合運用。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選擇工具選取所需素材等基本操作,對本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
的基礎,學生對于運用油漆桶工具填充選區及添加文字突出主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用 Photoshop 構思和
表達廣東精神。
(二)課前準備
上課所需的圖像素材。
(三)課堂活動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7 -
以畫達意,要求學生一開始就要從構思入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圖片制作的基本流程就是
從構思作品開始的,一個好的作品,其設計與創意是其靈魂。可引導學生領悟廣東精神的內涵,為突出主
題該如何去選取背景素材,如何去展現文字內容等,通過引導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教會學
生學習方法。
1.通過問題導入,讓學生來談談廣東的發展,引出學生回答廣東精神的內容,接著要學生用圖像來表
達這種精神,去展現廣東人的心胸寬廣。
2.通過給圖片增加過渡效果讓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加這個效果,讓學生以一個“設計師”的角色來討
論它的必要性,如果學生有好的創意或想法,老師應在課堂中再生教學設計,順勢引導學生。
3.通過在圖片中添加文字及設置文字效果,在分組設計、相互點評和交流中讓學生對文字效果的多樣
性進行反復嘗試與練習。
4.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圖層樣式的內容以及畫筆的設置,給學生創設一個創意園地,讓學生在摸索中
明白工具的使用方法與效果,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意識。
5.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組
內學生在交流討論、互助中完成,必要時請完成快的學生演示操作過程。第 2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
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習慣。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運用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大膽創作,如設計本地宣傳畫、學校的宣傳畫等。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采用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的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
情況以及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3-1)及“檢測與評
估”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本課中學生最容易出錯的環節有哪些,應如何改進?
2.學生能否靈活運用油漆桶和文字工具?
3.學生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創新設計作品嗎?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 Ctrl+T
2.D
3. 4 , 橫排文字工具、直排文字工具、橫排文字蒙版工具、直排文字蒙版工具
4. 前景色和背景色
5. 模糊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8 -
第 4 課 古樸迷人的廣濟橋
——仿制圖章工具的運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仍是一個基礎知識的學習,主要學習仿制圖章工具,深化學習魔棒工具及文字工具,通過學
習三個工具,有利于學生使用這三個工具優化與美化圖片,提高學生處理圖片與美化圖片的能力,為以后
對圖片進行圖像色彩的處理,濾鏡的使用,綜合實踐,提供技術操作基礎,因此這節課是為后面所有課作
鋪墊的,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主要學習魔棒、仿制圖章工具及文字工具的學習。教材以需要處理有缺陷的圖片為引入,先對
圖片內容進行分析,從替換天空內容、到如何干凈地面環境、到整體畫面感覺、到突出畫面表達的意圖,
漸進式提出要求,引領各個知識點的學習。
2.編寫意圖
為展現“古樸迷人的廣濟橋”的主題,設計梯度問題,并將前面所學知識融合到本課中,讓學生能溫
故知新,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各種工具處理圖片的能力。如選取天空要用到魔棒等選擇工具,更換“天空”
需要用“自由變換”命令等。通過學習樣式調板、漸變工具、仿制圖章工具,學生在突出圖片主題方面又
掌握了更多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如何調魔棒的容差值。
2.掌握仿制圖章工具的使用。
3.掌握利用樣式調板設置文字效果。
4.掌握漸變工具的使用。
5.通過完成作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以及講文明的意識。
6.通過作品制作學會綜合運用多種工具處理圖片、美化圖片,準確表達圖片主題。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仿制圖章工具的使用。
2.設置文字效果。
【教學難點】
設置合適的文字效果,達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選取圖像區域、添加文字、設置文字特效等操作,能夠綜合應用所
學知識做一些簡單的圖像處理。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復習合成圖像的方法和掌握仿制圖章工具的運用。仿制
圖章工具是本課的重難點,教師在講授該知識點時應注意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體驗實踐該工具的功能
與使用方法。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29 -
(二)課前準備
本課相關的圖像素材和練習要求
(三)課堂活動
1.可以將教材中的兩幅不同的廣濟橋照片展示出來,提問學生哪一張更能體現廣東魅力,如何實現美
圖效果等,以此激發學習欲望。
2.通過圖片的效果對比中,引導學生發現我們需要修正的內容。如何重現藍天白云,可讓學生先討論,
再用他們的方法試驗,再分析其優缺點,再讓他們的自己看教材的方法,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主動性就
會高很多。
3.通過運用仿制圖章工具還地面干凈整潔。學生會樂此不疲地驗證它的神奇,引導學生不可隨意涂鴉,
要有安全意識,自己的圖片不可隨意在網上傳閱,還可以告訴學生結合“歷史記錄”面板來運用,同時強
調這個工具在應用時,先要選擇“克隆源”,因為初學者常忘記要先選擇“克隆源”。
4.利用文字效果點出廣濟橋的古樸迷人。教師可以先給幾個范例文字效果的設置先讓學生用原來的方
法來實現而引出認知沖突接,接著引出兩個新方式“樣式調板”和“漸變工具”,讓學生探究、實踐,鼓
勵表揚學生的創作多樣化,引導學生互相欣賞與交流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學習,提高學生獨立探索學習的
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協作學習的能力。
5.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組
內學生在交流討論、互助中完成,必要時請完成快的學生演示操作過程。第 2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
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習慣。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運用本課的所學的仿制圖章工具進行創作,例如“移花接木”效果。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能否熟練掌握仿制圖章工具的使用,能否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做一些簡單的圖像處理以及對學生
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4-1)及“檢測與評估”的情況,
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是否掌握調整魔棒的容差值選擇圖像區域?
2.學生能否學會使用仿制圖章工具并明白仿制圖章工具的使用原理?
3.學生能否靈活添加文字效果?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C
2.B
3. 圖層樣式、圖層樣式調板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0 -
第 5 課 宏偉壯麗的港珠澳大橋
——圖像的色彩與色調(一)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通過對前面教學內容的學習,學生對使用 Photoshop 進行圖像的處理有一定的認識,掌握了一定的方
法與技巧,而且對學習 Photoshop 興趣很濃厚,有強烈的求知欲。本單元圖像色彩與色調的學習設計了兩
節課,這是第一節,主要是讓學生學會使用“調整”菜單中的“匹配顏色”命令去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
感受 Photoshop “調整”菜單命令的強大功能和無窮魅力,為下節課進一步探究“調整”菜單更多的色彩
調整功能打下基礎。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主要學習使用“調整”菜單中的“匹配顏色”命令去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然后讓學生探究“圖
像”→“調整”菜單選項中的“色相/飽和度”等命令。
2.編寫意圖
色彩是一種視覺語言,能影響人們心理、喚起人們情感、可以傳達意念,客觀世界的色彩千變萬化,
各不相同。 可見,讓學生在加工處理圖片時學會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是多么重要。本課讓學生學會使
用“調整”菜單中的“匹配顏色”命令去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學會觀察圖片的色彩搭配,感受 Photoshop
“調整”菜單命令的強大功能和無窮魅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激勵學生進一步探究“調整”菜單下
更多的色彩調整功能。
(三)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匹配顏色”命令調整圖像的色彩與色調。
2.掌握“色相/飽和度”命令調整圖像色彩與色調的方法與技巧。
3.通過作品制作感受 Photoshop 的強大功能,提升審美能力。
4.掌握色彩與色調的調整方法與原理,大膽嘗試調整菜單下的各種命令,運用色彩去表達自己的內心
世界。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匹配顏色”命令的熟練運用。
【教學難點】
1.“色相/飽和度”命令的靈活運用。
2.根據需要運用圖像調整菜單加工處理圖像。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對使用 Photoshop 進行圖像的處理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與技巧,而且對學習 Photoshop 興趣很
濃厚,有強烈的求知欲。考慮每個學生在理解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水平差異,上課以
培養興趣為主,滲透學習的方法,通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各層次的學
生進步。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1 -
(二)課前準備
準備講課以及創作所需的素材,教師也可以另外準備練習與創作的圖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三)課堂活動
1.通過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展示兩張圖片素材和效果圖,要求學生討論如何實現,并動手實驗。
2.通過自主探究及教師點撥,學習 “匹配顏色”和“色相/飽和度”命令,學會調整圖像的色彩與色
調,營造夕陽下美輪美奐的港珠澳大橋。幫助學生分析為什么要這樣的操作步驟,讓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
然。
3.通過練習打造更多港珠澳大橋的風光圖片,認識“調整”菜單的下一級子菜單。子菜單的功能既有
相似又有不同,建議讓學生用同一幅圖不斷去實踐每一個命令的內容,老師再來點評,這樣學生的動手熱
情可以高漲,也可親身感受 Photoshop 的這種神奇效果。
5.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組
內學生在交流討論、互助中完成并互相欣賞并交流心得,必要時請完成快的學生演示操作過程。第 2題,
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習慣。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課后探究“圖像”→“調整”菜單選項下面的各種命令,體驗這些命令的功能。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能否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去實現圖片效果、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
以及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5-1)及“檢測與評估”
的情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是否掌握了“匹配顏色”命令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
2.學生是否積極探究“色相/飽和度”命令去調整圖像色彩與色調的方法與技巧?
3.學生能否根據要求熟練調整圖片色彩與色調?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E 2.B
3.使用“匹配顏色”命令,可以將一個圖像(源圖像)的顏色與另一個圖像(目標圖像)的顏色相
匹配。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2 -
第 6 課 燦若明霞的丹霞山
——圖像的色彩與色調(二)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圖像的色彩與色調的第二課時,繼續學習“圖像”→“調整”菜單下的命令選項。其中主要學
習圖像“亮度/對比度”的調整、“色彩平衡”及“曲線”命令的使用,領略 Photoshop“調整”菜單命令
的無窮魅力,感受色彩與色調神奇的功能。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首先讓學生探究如何“讓丹霞山重現明亮”,學習“亮度\對比度”的調整;接著讓學生“欣賞
不同色彩的丹霞山”,用“色彩平衡”調出不同的色彩;最后讓學生“創作個性化的丹霞山圖片”,學習
“曲線”調整。
2.編寫意圖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受 Photoshop 軟件中色彩與色調調整的強大功能,延續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繼
續學習“圖像”→“調整”菜單下的命令選項。從要調整丹霞山圖片的“亮度/對比度”入手,接著用“色
彩平衡”來引出更多的丹霞山圖片,最后推出一個功能較綜合的“曲線”命令,從而完成了本課色彩與色
調的知識布局。教材配以幾個對點的練習,加強了知識的鞏固,練習中可以引導學生以自己的見解對色彩
進行調整,鼓勵學生大膽運用調整菜單下的命令,用色彩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教學目標
1.會用“亮度/對比度”命令調整圖片的明暗度。
2.會用“色彩平衡”命令調整圖片的主色調。
3.會用“曲線”命令綜合調整圖片的色彩與色調。
4.感受 Photoshop 的強大功能與神奇魅力,培養美感。
5.掌握色彩與色調的調整方法與原理,大膽嘗試調整菜單下的各種命令,運用色彩去表達自己的內心
世界。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學會調整“亮度/對比度”。
2.學會色彩平衡命令。
3.掌握“曲線”命令的使用,會對選區進行色彩調整。
【教學難點】
“曲線”命令的使用。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已經掌握了“圖像”→“調整”菜單中的“匹配顏色”命令及“色相/飽和
度”命令,學生對“調整”菜單已經不再陌生,具有了探究該菜單下的命令的濃厚興趣。本課繼續深入學
習“調整”菜單下的“亮度/對比度”、“色彩平衡”及“曲線”命令的使用,對于學生來講是充滿期待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3 -
的。
(二)課前準備
準備講課以及創作所需的素材,教師也可以另外準備練習與創作的圖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培
養學生創新意識。
(三)課堂活動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以幾幅不同色彩的圖展示給學生看,可以讓學生先感覺這種變化,再要求學生
來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從而激發學習動機。
2.通過讓學生自主探究,分組學習與交流,掌握調整菜單里的“亮度與對比度”、“色彩平衡”、“曲
線”等的使用從而實現圖片的不同效果。通過讓學生上臺演示,活躍課堂氣氛。
3.引導學生借助 Photoshop 的幫助學習曲線命令,結合教師的示范講解,讓學生初步學會曲線的使用
方法,強調學生在操作時通過預覽觀察調整效果,并不斷調整曲線講解其各命令的具體含義。
4.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和第 2 題,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去完成,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
學習,組內學生在交流討論、互助中完成并互相欣賞并交流心得,必要時請完成快的學生演示操作過程。
第 3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習慣。
(四)教學拓展
鼓勵學生課后探究“圖像”→“調整”菜單選項其它的命令,體驗這些命令的功能。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能否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去處理圖片、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
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6-1)及“檢測與評估”的情
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是否掌握了調整“亮度和對比度”?
2.學生是否掌握了“曲線”命令的調整方法?
3.學生是否會對選區進行色彩調整?
4.學生是否掌握了“色彩平衡”命令?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E 2. Ctrl+B 3.A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4 -
第 7 課 和諧幸福的文明城市
——圖層及其應用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主要教學內容是圖層的相關概念和操作,圖層是 Photoshop 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甚至有人將圖
層稱之為 Photoshop 的靈魂。圖層面板對于圖像合成與處理大有幫助,是 Photoshop 圖像處理的基礎,也
是后面課程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課在這一單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主要學習圖層最基本的幾個概念,包括圖層、當前圖層、背景圖層和常規圖層;學習最常用的圖
層命令,包括隱藏/顯示圖層、調整圖層順序、新建/刪除圖層、鏈接圖層、合并圖層以及圖層混合模式設
置等。
2.編寫意圖
圖層是 Photoshop 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教材用了大量篇幅來講解圖層的多個相關概念。圖層面板對
于圖像合成大有幫助,因為它在一個透明的層中,就好像圖像處理軟件一樣,可以改變圖像中某一部分的
位置以及與其他部分的前后關系。通過讓學生合成一張“和諧幸福的文明城市”的圖片,在實踐中引導學
生了解各個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并弄懂這些概念的區別與聯系,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加工和合成圖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圖層調板,理解 Photoshop 的圖層的相關概念。
2.掌握圖層的基本操作命令,會調整圖層順序、新建圖層、合并圖層、鏈接圖層、刪除、顯示/隱藏
圖層等操作。
3.學會背景圖層及常規圖層的轉換。
4.能合理地選取圖像素材,運用本課知識合成圖像作品,準確表達主題。
5.在欣賞、品味和設計作品的過程中培養欣賞美、鑒賞美的藝術素養。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圖層相關的基本操作。
【教學難點】
1.對圖層的理解,指定當前圖層、調整圖層順序的靈活運用。
2.能合理地選取圖像素材,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合成圖像作品,使作品主題突出。
二、教學建議
(一)學情分析
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 Photoshop 中圖像處理的基本操作,如選擇工具的應用,新建圖層、圖層
的透明度和圖層樣式等,這為本節內容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本課的學習將為他們運用 Photoshop 合
成圖像打好更堅實的基礎。
(二)課前準備
準備講課以及創作所需的素材,教師也可以另外準備練習與創作的圖片素材,激發學生學習欲望,培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5 -
養學生創新意識。
(三)課堂活動
我們的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創作出多高質量的作品,而是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軟件的方法和探索、創新
精神,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操作,只有通過自己一步一步的具體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內容,
提高操作技巧,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要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探索,明確學習的方向和目標,給學生一個探
索學習的過程,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避免出現學什么
就只會什么的局面。
1.通過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完成主體圖片的合成。引導學生從表達的主題上去如構思自己心中的圖,
如何達到這個效果,可提前做到“心中有圖”,技術的問題可以組織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引導學生學會選
擇與主題相關的素材,學會篩選出合適的有助于表達主題的素材,進而引導學生養成整理素材,保留有用
素材的好習慣,避免陷入素材太多無從選擇的“信息災難”中。
2.通過實例分析與講解,讓學生了解圖層的相關知識與概念。通過提出問題以及讓學生動手操作,讓
學生掌握如何讓圖片更加合諧。
3.通過給出不同的圖片樣例,讓學生運用圖層命令按需求去處理圖片,進一步熟練本課的操作。引導
學生去思考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倫理道德問題,讓學生明白不能隨意去合成一些不合適的圖片,不能用技術
去偽造,欺騙、犯罪等,幫助學生建立一定的信息安全意識。
4.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分組競賽,小組內分工協作,看看哪個小組完成
質量好,數量多,請優勝的小組適當展示作品。第 2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
習慣,時間充裕,可以讓學生組內展示與欣賞交流。
(四)教學拓展
教師進一步闡明圖層的重要性,展示用圖層模式的效果圖,表明圖層的更多神奇功能。可以推薦有關
Photoshop 圖層學習的網址,拓展課本知識,豐富學習內容。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能否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去處理圖片、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
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7-1)及“檢測與評估”的情
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教師有否留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和時間操作?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是否突出?
2.學生有沒有理解 Photoshop 圖層的概念?
3.學生有沒有掌握 Photoshop 圖層的基本操作方法?
4.學生能否靈活運用各種工具制作符合主題的作品?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B 2.D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6 -
第 8 課 獨具特色的龍舟醒獅
——濾鏡及其效果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同學們學會了調整圖像的色彩和色調,能應用圖層的知識去加工合成圖片,本
課主要學習濾鏡,讓同學們掌握更多的圖片處理技巧,創作更多的圖片效果。Photoshop 提供了幾十種濾
鏡效果,通過各種濾鏡可以創建出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由于濾鏡工具的獨有效果,必定能能引發學生空
前的學習熱情。本課是本單元最后一個知識點的學習,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向學生展示兩幅原圖及合成的“獅王爭霸”圖導入新課。首先讓學生合成獅王爭霸情景圖,然后進
入本課——重點添加“采青”動感效果,學習“徑向模糊”和“動感模糊”兩個濾鏡,最后添加主題文字,
突出圖片要表現的主題。
2.編寫意圖
為突出展現魅力廣東的大主題,弘揚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激發學生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懷和愛我廣東、
愛我家鄉的自豪感,以龍舟、醒獅等具有濃郁的嶺南人文色彩的圖片素材,讓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完
成一系列的作品設計與創作。對“獅王爭霸”圖進行構思,逐步的優化圖片,讓圖片主題更為突出,更有
感染力。先分析為何要使用濾鏡效果,再講解濾鏡的使用方法。為了讓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能學以致用,
在每一個新知識講授的環節后面都設計了探究練習或者實踐練習,讓學生即時運用與實踐,使知識得以鞏
固提高及內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濾鏡菜單下的各種濾鏡效果,并不斷嘗試參數的設置對比圖
片的效果,讓學生在實踐中自己揭開 PS 的高深技術的神秘感。本課以實例作品的制作培養學生創作作品
的思想和理念,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學生也有展示自己能力和個性的空間。
(三)教學目標
1.掌握縮放工具的使用。
2.理解濾鏡、模糊濾鏡的使用。
3.理解動感模糊、徑向模糊的原理。
4.掌握文字圖層樣式的設置。
5.掌握合并圖層的三種方式。
6.感受廣東的龍獅精神,激發學生熱愛與弘揚本土文化的情懷。
7.能根據需要判斷使用何種濾鏡去實現圖片效果。
(四)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掌握常用濾鏡的設置。
【教學難點】
1.掌握濾鏡參數的設置。
2.能根據需要判斷使用何種濾鏡去實現圖片效果。
二、教學建議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7 -
(一)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色彩處理、圖層處理等基礎知識,套索、自由變換、圖層樣式等知識在之前的各課中
也有反復運用過,此部分內容由學生自學不成問題。教學中學生會對理解各種濾鏡效果的原理,如何根據
需要運用不同的濾鏡實現圖片效果,突出圖片主題而感到有些困惑,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對比各
種濾鏡效果以及使用方法,適時總結歸納,幫助學生去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
(二)課前準備
幾幅濾鏡效果圖;用于加工的原始素材圖片。
(三)課堂活動
1.通過展示幾幅濾鏡效果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通過向學生拋出如何才能展現頗具特色的嶺南文化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進而
引出嶺南特色——龍舟醒獅。
3.把龍獅爭霸主題類型的素材展現給學生,要求學生做出一個動感的效果圖。讓學生分組探究如何實
現,書上關于濾鏡的篇幅不多,可以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更多的濾鏡來實現不同的效果。讓優生指導后進生
完成這個探究任務。教師跟學生一起始終抓住如何來表現“爭霸”時的情景,把整個內容看成是一個設計
的過程,讓學生處在一個作品設計者的高度去完成課堂任務,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以及成就感。
3.課后小結時,請同學們說說自己探索的成果。
4.課后的“實踐與創作”第 1 題,可以組織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看看哪位同學最先做出效果圖,
并請他當小老師演示講解。第 2 題,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課堂成果做好收集整理,形成習慣,時間充裕,可
以讓學生組內展示與欣賞交流。
(四)教學拓展
展示用濾鏡制作的神奇的效果圖,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熱情,為后續學習埋下伏筆。
三、教學評價與反思
(一)教學評價
對學生能否熟練運用所學知識去處理圖片、在課堂上的探究、交流、實踐等學習活動的完成情況以及
學生的課堂作品展開評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填寫的學習評估表(表 2-7-1)及“檢測與評估”的情
況,掌握本節課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教師可以參考以下幾個問題進行教學反思:
1.學生是否掌握了動感模糊、徑向模糊的使用?
2.學生是否掌握了圖層樣式的操作?
3.學生能否根據需要判斷使用何種濾鏡去實現圖片效果?
四、參考答案
(一)課內活動答案
(略)
(二)檢測與評估參考答案
1.所選圖層和其下圖層的合并;
把所有可見的圖層合并,隱藏圖層保留原樣并不可見;
把所有圖層合并,并刪除隱藏圖層。
2.AD
粵高教版信息技術教材教學指南(七年級上冊)
- 38 -
*
第 9 課 綜合應用實踐
——舉辦“新時代 新征程 新廣東”圖片展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展現廣東成就的圖片,并對圖片進行分類并加工處理,制作成電子相冊后匯
報小組成果,使學生感受 Photoshop 作品創作的樂趣與成就感,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課是本單元的最
后一課,在單元中起到總結和提升的作用。
(二)本課主要內容介紹
1.內容主線
本課是一節綜合應用課,教材從活動內容、活動建議、活動過程、活動評價及活動體驗五個方面展開。
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活動,并由小組的成員向全班同學展示并介紹本小組的作品,最后通過民主
評選方式評選出最佳創作獎。
2.編寫意圖
通過活動來展示學生 Photoshop 作品的成果,欣賞他人的作品,有著總結提高、圓滿結束本單元學習
任務的作用。對每一個小組展示的作品以及小組成員的表現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評價,評價的重點是學生團
隊協作能力。讓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鍛煉口頭表達能力,能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三)教學目標
1.學會整理、修改、歸類匯總各類圖片。
2.整理“廣東成就展”文件夾,并制作演示文稿。
3.在制作電子相冊過程中學會合作、交流、欣賞與評價作品。
4.感受廣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承德市| 出国| 禹城市| 徐水县| 海林市| 福建省| 广安市| 云林县| 旬阳县| 兴义市| 夏邑县| 长治市| 白银市| 揭东县| 定襄县| 六枝特区| 富锦市| 巨野县| 彭山县| 堆龙德庆县| 鄂托克前旗| 维西| 云林县| 平安县| 贵州省| 丹凤县| 华蓥市| 万盛区| 柳江县| 福安市| 长岭县| 横山县| 武汉市| 司法| 枝江市| 石阡县| 曲麻莱县| 花莲县| 芮城县| 九江县| 星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