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了解目前我國文化生活多樣性及其原因;理解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對我們的文化生活的影響,即帶來可喜變化和令人憂慮的現象的具體表現;理解什么是大眾文化。2、能力目標:對我國當前的文化建設現狀,能夠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既看出主流的傾向,又認識到存在的問題;能夠積極選擇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能夠正確看待大眾傳媒對文化生活的影響,并主動避免大眾傳媒的不良影響;正確看待當今文化生活中的各種流行作品,不盲目趕時髦,追流行;積極傳播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抵制不良文化。教學內容《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一框題的內容。《文化生活》教材的四個單元,分別對應了課程標準的四個主題,按照“是什么:文化的概念”、“為什么:文化的發展”、“怎么看:民族精神”、“怎么辦:文化建設”的邏輯順序來展開。第四單元“發展先進文化”,作為文化生活的結束部分,起到了歸納總結的作用。本單元所要解決的是“怎么辦”的問題,即如何大力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使當代文化建設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這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出發點,也是其落腳點。第八課《走進文化生活》第一框“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第一部分“當代文化生活素描” 主要描述了當今我國文化生活的多樣性以及導致文化生活多樣性的原因,目的是表現當代文化生活的新特點:從未有過的斑斕色彩。第二部分“文化生活的‘喜’與‘憂’”主要描述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文化生活帶來的可喜變化;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大眾傳媒的商業性,給文化生活引發的令人憂慮的現象;啟示我們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要積極管理,正確引導。第三部分“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講述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樣性特點,要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即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所堅持的原則,即弘揚主旋律,提倡多元化。學生分析通過《文化生活》前三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明確了: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了解了我們的中華文化,這為本單元的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本框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所學知識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相對于前面的知識點理論性、思想性較強,要求學生能夠由對事物、現象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學生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對現實問題的判斷、比較、鑒別、概括的能力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所以對本框題的學習學生有一定的難度。對教材“探究活動”中的一些觀點的評價,學生容易陷入片面性,即只看到了事物或現象的一個方面,看不到另一個方面,不能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全面的看待事物、現象,在這方面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指導學生用比較法、系統法、分析法、綜合法、歸納法、討論法、知識遷移法等方法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一分為二地分析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以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重點難點1、重點:正確看待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給我們文化生活帶來的雙重影響;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2、難點:正確把握大眾文化的含義。原因:第一,對于什么是大眾文化,學術界的意見并不一致,還存在很大分歧;第二,有人容易將大眾文化和大眾的文化混同起來,導致概念上的混亂。教學方法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多媒體教學法導入新課第一單元我們了解了什么是文化,第二單元學習了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第三單元了解了我們的中華文化,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第四單元第八課。生活是什么?對于小孩子,生活是新鮮有趣的渴望!對于青年學子,生活就是一本厚厚的書,值得自己細細回味,字字斟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化生活,體驗文化生活的色彩斑斕,去發現生活的樂趣。教學過程(一)當代文化生活素描(板書)1.當代文化生活的特點——從未有過的斑斕色彩(板書)探究活動:請閱讀課本材料:材料一:豐富多彩的服飾文化材料二:內容豐富的互聯網文化從文化的角度,你認為上述現象反映了什么變化?探究提示:上述現象反映了文化生活由單一向多樣化轉變,也反映出了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消費觀念的更新。我們已經告別了文化單一化的時代,進入了一個文化多元化的時代,我們所面對的文化生活異彩紛呈,令人目不暇接。類似的事件如過去夏天乘涼的人們可能只能幾個人聚在一起聊天,現在可以在電影院里看電影,在家里看電視、上網、看家庭影院等;又如20世紀60年代人們只能看幾個現代京劇樣板戲,而如今不但京劇的曲目增多了,各地方劇種也發展壯大起來,電視小品、相聲等為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當我們駐足在五顏六色的廣告前,留意于書攤上大大小小的報紙雜志;當我們在各種電視節目之間選擇,在網絡世界徜徉……我們就已經面對著大眾傳媒的影響,置身于文化市場,步入社會文化生活。學生活動:大眾傳媒影響我們的生活——廣告影響我們,你能說出下列產品的廣告詞嗎?康師傅:康師傅方便面,好吃看得見。格力空調:好空調,格力造。肯德基:有了肯德基,生活好滋味。聯想: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探究活動:(1)你能否對上述某一觀點提供具體例證 (2)在你看來,當前的文化生產和消費還有哪些特點 探究提示:(1) 當代文化生活具有明顯的大眾文化的特征。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雅俗共賞、老少咸宜。商業性。能迅速被接受。內容和形式變化快。消費者跨越了各種界限。“借助現代生產和傳播手段,一種文化產品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被人們迅速認同和接受。”例如:馮鞏的相聲,趙本山的小品;借助于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傳遍大街小巷;手機短信被眾多人接收和傳播,并且產生了“拇指經濟”。(2)“許多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已經跨越了年齡、性別、職業、地域等界限。”在不知不覺中,麥當勞、肯得基在中國的生意越來越好,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也成為飲料市場的主要品牌。西方的情人節、圣誕節越來越受一些年輕人的追捧。文化生產的個性化、盈利性、規模化、產業化,文化消費的從眾性、時尚性;文化生產的民族性,文化消費的趨同性、選擇性,等等。過渡:多種多樣的文化產品讓我們目不暇接,為我們的文化生活增添無限色彩、色彩斑斕,是什么原因給我們帶來如此斑斕色彩的文化生活?2.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發展的原因(文化生活多樣性的原因)(板書)(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板書)(2)科學技術的進步(板書)(3)大眾傳媒的影響(板書)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生產設備、多樣的文化載體、快捷的傳播工具,使文化產品的大批量、規模化、產業化生產與流通成為可能,也給大眾傳媒插上了飛翔的翅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文化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斑斕色彩,人們在文化生活中面對著多種選擇。(二)文化生活的“喜”與“憂”(板書)1、文化生活的可喜變化——“喜”(板書)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生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例如:它能夠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它可以通過靈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現方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它便于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它易于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等等。2.文化生活存在的問題——“憂”(板書)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例如:有些部門和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效益,肆意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有些文化產品借消遣娛樂的名義,以荒誕、庸俗的內容,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體單純追求轟動效應,熱衷于捕風捉影的“新聞”炒作,不負責任地傳播“非聞軼事”等等。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7頁“兩個觀點”材料,并思考所提問題探究活動:根據你的切身體驗,你認為應該如何看待大眾傳媒的發展 探究提示:應全面地看待大眾傳媒對文化生活的影響,一方面,大眾傳媒使內容豐富、格調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傳播,滿足了人們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眾傳媒肆意擴散,如網上算命等。因此,必須對大眾傳媒進行管理,決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強法制建設,使大眾傳媒的發展依法進行,同時要加強公民的道德建設,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水平,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文化。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文化生活帶來了復雜的變化。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看待。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需要政府加強管理,正確引導。但是光有政府的管理和引導是不夠的,作為公民應該自覺抵御、拒絕不良文化影響。因此,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產品越豐富,文化生活越繁榮,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3、加強管理,正確引導(板書)教師活動:1.為什么要對文化市場加強管理和正確引導?答:(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文化市場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斑斕色彩,人們的生活中面對著多種選擇。(2)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3)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產品越豐富,文化生活越繁榮,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2.針對文化市場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如何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與引導?答:(1)加強文化市場法制建設,為管理提供法律保障。要從依法治理文化的要求出發,充分認識文化市場法制建設的重要性,切實做好文化市場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當前要抓緊起草并頒布《文化市場管理法》。(2)明確主體職責,強化管理職能。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主要職能就是監督管理。對文化市場來說,履行監督管理職能的主要是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門,其中文化部門是主管部門。(3)建設公平競爭的文化市場機制。(4)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健全監督管理體系。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輿論多種手段,對文化市場進行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逐步建立以政府監管為主導,以社會監管為輔助,多種監管途徑和方法相結合的文化市場監督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依法治理文化的文化市場監督管理新體系。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8頁“時尚”材料,并談談你的觀點探究活動:你贊同上述哪種觀點 你的理由是什么 可否提出自己的建設 探究提示:我贊同家長C的觀點。因為重友情,并不是要進行“人情消費”,中學生自己并不掙錢,所花費的錢都是家長給的,生日、節日互贈高檔禮物,到飯店請客吃喝容易導致攀比,把友情庸俗化,不利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中學生之間互贈禮品應圍繞有利于其健康成長這一主題,應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能世故化、成人化。過渡: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產品越豐富,文化生活中出現一些令人憂慮的現象,我們應該加強管理,正確引導。那提倡什么樣的文化才是大家所樂意接受的文化?(三)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板書)前面我們知道文化產品豐富多彩,目不暇接是由于大眾傳媒和文化市場的發展,除此以外,還有什么其他原因呢?我們來一個簡單的調查:在家里有沒有與家人爭看電視的時候?為什么?(現場調查:老人、家長、年輕人、小孩的需求不一樣)引出:不同的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人們的文化需求也不一樣,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多層次 多種類型公民 文化需求 文化產品 發展大眾文化 (含義、要求)多樣化 多樣風格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應該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你認為應該提供哪些類型的文化產品?(經典的和流行的,傳統的和時尚的,高雅的和通俗的,嚴肅的和娛樂的等等。)我們既要一些能經受住時代考驗的經典作品,也要一些接受群體廣泛,受人們普遍喜愛的流行作品。這就是我們下面所要講的“大眾文化”1.什么是大眾文化(板書)面向廣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內容),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形式),是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特點:具有娛樂性、流行性、商業性的特點。(強調我們所提倡的大眾文化要有兩個條件:一是人民大眾真正需要的;二是先進、健康有益的。)探究活動:(1)如果你支持第一種觀點,除了陳述你的理由外,還請你思考: ①現在青少年主要喜歡什么樣的流行文化作品; ②年輕人追“潮”有哪些原因;③歷史上存在過的流行文化作品,它們后來的命運如何。探究提示:現在青少年主要喜歡港臺流行音樂,金庸、古龍等一些人的武俠小說,崇拜明星、歌星。年輕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趕時髦,有的羨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為了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以明星為榜樣進行自我塑造,等等。歷史上存在過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來的并不多,它們后來大多被人們遺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長久的。(2)如果你支持第二種觀點,除了陳述你的理外外,還請你思考: ①經典文化作品為什么能成為經典;②對于今天的青年來說經典文化作品是否過時了;③現在的流行作品能否成為經典。探究提示:經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因為其經過了時間老人篩選過后能留下來的東西,如先秦諸子散文、唐詩、宋詞、元曲等等。對于今天的青年來說經典文化并不過時,因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源泉。現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為經典,有的如過往的煙云。(3)如果你對以上兩種觀點都不贊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與經典文化作品的意義闡述自己的見解 探究提示:流行文化與經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對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時尚,而經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經典代表著高層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著容易被人接受的特點,她快速、直接,極易導致人們感官的刺激,形成興奮點,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輕人倡導、推動、消費,有激情。經典文化像貯存了多年的美酒一樣醇厚,經典文化是綠色文化,因為智慧之樹是常春的,經典唯美,有著高貴的氣質,經典文化使人回味無窮。有時候流行文化也就是經典文化。2. 怎樣發展大眾文化(板書)多媒體展示圖片:“超級女聲”、“快樂男聲”比賽現場、“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火爆的報名現場等幾幅圖片。透視“超女”“快男”:“超女”“快男”的背后有這樣一組天文數字,全國報名人數達十幾萬;收視率突破10%,穩居全國同時段所有節目的第一名;超過2000萬觀眾每周熱切關注;報道媒體超百家。傳統主流文藝節目的確應該從這檔節目火爆一時的現象中吸取經驗教訓。請思考超女快男好在哪里?湖南衛視收視率為何如此之高?答:豪華的包裝;新穎的節目形式;時尚的文化元素;多種風格的曲目;能夠讓普通老百姓有成名的機會;特別是觀眾參與其中,和觀眾互動。我們國內的許多主流文藝往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生產出來,卻被觀眾冷落,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對普通觀眾需求的忽視,不能滿足大多數人的精神需求,缺乏與觀眾互動。教師活動:這對我們發展大眾文化有何啟示?答:無論是娛樂節目還是文藝節目,無論什么類型、風格的文化產品或文化活動,人民群眾真正需要的是先進、健康有益的文化,面向廣大人民(方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內容),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形式)。教師活動:結合當前的文化現狀,及大眾文化的含義,思考我們應該如何發展大眾文化?答: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文化,必須做到:(1)“一”即遵循一條原則:遵循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的原則(板書)(2)“二”即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板書)(3)“三”即努力做到“三貼近”、“三創新”: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板書)(4)“四”即大力提倡“四個一切”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發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讓精神文化產品符合人民的利益,促進禮會的進步。(板書)課堂總結本節課的主題有三個,首先,介紹了現代文化產業和大眾傳媒的發展,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斕。其次,分析了文化生活的“喜”與“憂”,進而揭示大眾傳媒與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的發展態勢。再次,描述什么是人民大眾的文化和怎樣建設人民大眾的文化。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了解了現代文化產業和大眾傳媒的發展,使文化生活更加色彩斑斕;懂得如何看待多樣化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費;面對紛繁復雜的文化現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把握大眾文化的豐富內涵;選擇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認識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希望我們同學能參與到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中去,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