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4.1《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教學設計陳詠丹教材分析本框所學習的物質資料生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出發點,是社會再生產全過程的決定性環節, 在《經濟生活》全書中承接第一單元的“消費”,并引出為何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及如何發展的問題,與后面幾單元內容一脈相乘,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學習本框還有助于學生認識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工作中心,增強學生投身現代化建設的工作熱情。學情分析總體上,高一年學生面臨“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轉折”,尤其要注重初高中知識及學法的共性與個性。同時,學生學習了第一單元有關消費的知識,對消費的作用有初步了解,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個問題他們在初三也初步接觸過,但對生產和消費的辨證關系的幾個層面、如何發展生產力等問題他們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這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更明確地向學生指出:①我們的目標是“會學”;②我們是自由、富有個性、快樂的團隊;③不怕說錯,只怕胡說和不說;④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識記生產與消費的關系、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發展生產力的決定因素。2、理解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的意義。3、運用生產與消費的關系,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經濟現象。(二)能力目標通過對“生產與消費關系”的學習,培養學生從實例中分析認識生產的決定作用,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衷心擁護中國產黨,擁護初級階段基本路線,認識社會主義根本任務,自覺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教學重難點重點: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2、大力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意義。難點: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教學方法1、采用情景教學法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法。以課文為基本載體,教師通過營造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樂意參與、設置具體情景,設疑導思,并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有淺入深,由易到難,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2、合作探究學習法。展示豐富的圖片資料,注重聯系生活,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當今消費水平的提高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果,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升華愛國愛鄉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并通過探究“如何加大經濟發展”來樹立學生的危機感和責任感意識。教學資源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經濟生活)課本及教學參考書自制的教學課件教學過程【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引出課題——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小品: 《昨天、今天和明天》大嬸:那時侯窮,他家啥也沒有大叔:不是還有一件家用電器。主持人:還有家用電器?大叔:手電筒唄。……師:一個手電筒讓大叔當年引以自豪,而如今我們家里都有什么家用電器?(學生回答略)師:幾十年的光景,是什么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消費水平產生巨大的變化呢?學生: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師:我們的這些消費品是從和而來的啊?是哈利波特的魔法棒變出來的嗎?學生:不是。師:人們所消費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是通過生產來提供的。滿足消費,必須發展生產。【講授新課】一、發展生產,滿足消費1、生產與消費的關系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下列材料,引導學生思考。A、 過去的消費觀念:“閑時吃稀,忙時吃干”,“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A、 交通工具變化:馬車――客車――火車――轎車――飛機。A、 生活娛樂活動變化:說書、唱戲――電影――電視――因特網。A、 還有哪些生活消費方面的變化?提出問題:生活消費方面的這些變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活動:積極思考、討論,發表見解,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生活消費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同造成的。(1)生產決定消費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活動:認真閱讀圖片并積極思考與討論,得出結論圖片1: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圖片2: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圖片3: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圖片4: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教師總結: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生產決定消費的方式;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總之,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歷史就是生產發展的歷史。(2)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教師活動:承接前面問題的總結,繼續設問:生產決定消費,人們的消費對生產有沒有影響呢?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1頁虛框內材料,并思考材料說明的問題。學生活動:學生就材料與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并發表見解。教師活動:針對學生的見解作點評、總結。材料說明,生產是圍繞著人們的消費需要進行的,消費對生產有引導作用。并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引導學生概括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材料一:只有生產出來的產品被消費了,這種產品的生產過程才算最終完成——消費是生產的目的;材料二:某省有一家生產煙灰缸的工廠,出口到歐洲的煙灰缸小巧美觀,口大缸淺,在歐洲一度很有市場。到了20世紀60年代,這種煙灰缸很難賣了,原因是很多家庭在夏天用上了電風扇,風一吹,煙灰亂飛。該廠根據這一情況生產了一種口很小、缸肚較大、缸體較深的一款,風吹起來,也沒有煙灰,這種煙灰缸又很叫賣。到了80年代中期,這種煙灰缸銷售情況又不好了,原因是很多家庭不用風扇,用空調了。這種煙灰缸就顯得不美觀了,而且難以清洗。于是工廠又生產了一款口 大、透明、不深不淺的煙灰缸,很快占領了市場三款煙灰缸使該廠一直紅紅火火——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緊接著為學生詳細講解“消費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著導向作用,需求的數量和質量調節供給的數量和質量”:消費擴張——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生產擴大;消費萎縮——供過于求——價格下跌——生產縮小材料三: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將在北京舉行,申辦奧運會是許多國家夢寐以求的事,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重要的是能帶來巨大的利益。那申辦奧運會有哪些利益呢?北京為舉辦奧運會投資達1800億人民幣,經濟學家 認為,從申奧成功到舉辦奧運,在這7年內,奧運將平均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3—0.4個百分點,這巨大的利益是世界各國不遺余力地申奧的根本原因。這說明了什么呢?——消費是生產的動力;一個新的消費熱點的出現,往往能帶動一個產業出現和成長。材料四:展示圖片——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教師總結: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⑴消費是生產的目的;⑵消費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導向作用);⑶消費是生產的動力;⑷消費為生產創造新的勞動力。教師進一步概括總結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二、社會再生產教師活動:說明社會生產是不斷重復進行的,不會中斷。引導學生看教材P33,提出問題:什么是社會再生產?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教師總結:社會再生產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環節。其中,生產過程是起決定作用的環節,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消費是生產總過程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三、大力發展生產力教師活動:用多媒體展示一系列的數據,讓學生領悟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成績得益于大力發展生產力。引出本節課的另一個重點。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本,了解兩個問題: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以及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最后得出:1、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1)理論原因: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2)現實原因:社會主義本質和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決定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說明什么是社會主義本質和初級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教師總結:社會主義本質是,解放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會生產同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的矛盾。(3)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為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質技術基礎;才能擺脫經濟文化落后狀態,縮小歷史遺留下來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趕上以至超過發達國家,充分顯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才能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32頁彩圖,聯系近年來生產和生活的變化,思考并找出發展生產力的意義。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認真總結,得出結論2、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教師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學生活動:思考討論,發表見解。教師點評總結:必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各項基本制定,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和活力。【課堂練習】1、(2004 全國 文綜II)我國居民對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的巨大需求帶動電信行業的蓬勃發展說明A.消費方式決定生產方式B.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C.消費結構決定生產結構D.生產水平決定消費水平2、 2003年我國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人們的消費需求開始升級換代,對住宅、汽車、環境等方面的需求越來越高,這說明A.消費具有生產功能 B.生存消費的比重逐步增大C.消費結構歸根結底是由生產發展決定的D.消費結構的變化推動了生產結構的進步【課堂總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生產與消費的關系,以及大力發展生產力問題。讓學生明確生產決定消費,同時消費反作用于生產。我國社會主義的本質和現實情況決定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板書設計】發展生產 滿足消費1、 生產與消費2、 社會再生產3、 大力發展生產力(一)為什么要大力發展生產力1、理論原因:2、現實原因:3、意義:(1)(2)(3)(二)怎樣大力發展生產力第一,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第二,堅持人才強國戰略第三,堅持科教興國戰略第四,通過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各項基本制度PAGE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