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一、考點解讀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2、文化的形式3、文化的社會作用 4、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5、文化與綜合國力 6、聚焦文化競爭力二、考點講解1、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1)內涵: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部分。(講解:它既不是指廣義的文化,也不是指狹義的文化)。 文化在實際運用中的多義性:①“大文化”(廣義):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與“文明”含義相近);②“中文化”: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精神文明”);③“小文化”(狹義):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人們受教育的程度)。(2)特點: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②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知識文化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文化素養的形成,離不開生活、實踐和教育。)(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③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文化是通過物質活動或物質載體體現出來的)。(物質活動、物質載體:書籍、藝術品、歷史文物、人們的社會行為等)。注意: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2、文化的形式 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論、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屬于文化。文化活動:人們進行文化生產、傳播、積累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3、文化的社會作用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文化的實質) ②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個人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民族和國家的歷史中。 ③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④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證明,一個民族,物質上不能貧困,精神上也不能貧困,只有物質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強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意:不同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也不同。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影響不同民族和國家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②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社會發展的作用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4、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①經濟是基礎,一定的經濟和政治決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文化的發展并不是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的。 A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B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的獨立性。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第一,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第二,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第三,文化產業、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④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第1, 隨著民主和法制建設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第二,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隨著世界多極化的發展,奉行霸權主義的國家,借助文化滲透的方式,竭力推銷自己的價值觀念,企圖削弱和取代別國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強權政治。這使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注意:經濟是政治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經濟、政治和文化。關于文化的相對獨立性: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但這并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發展亦步亦趨,也不能簡單的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相對獨立性。那種認為只要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會好起來,物質條件差一點,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觀點,不符合歷史發展的事實,是不正確的。5、文化與綜合國力 ①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②在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6、中國如何應對文化發展上面臨的嚴峻挑戰?(從文化角度分析)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7、聚焦文化競爭力(1)重要性 當今時代,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經濟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經濟功能越來越強,文化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誰占據了文化發展的制高點,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計壯大本國文化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文化是綜合國力競爭中維護維護國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現代科技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促進了資本、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的優化配置,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當前經濟全球化基本上是由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的“游戲規則”主要是由他們制定的,這使得發展中國家面臨不平等競爭的極大壓力。冷戰結束以后,國外敵對勢力把中國當做意識形態的主要對手,加緊對我國進行文化滲透,以實現西化、分化我國的政治圖謀,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顯得更加重要。面對21世紀激烈的國際競爭,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競爭力。(2)問題解答A.從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兩個方面,說明發展文化產業有什么意義?第一,從物質生活來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增加了經濟收入,改善了人們的消費結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第二,從精神生活來看:文化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精神產品,有利于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B.你還能從社會生活中的哪些現象中感受到一個國家的文化競爭力?第一,美國的高科技:宇航、計算機、生物工程等;第二,美國的電影;第三,日本的教育和科技;第四,日本的卡通漫畫;第五,日本、韓國的電視;(日流、韓流)C.中國文化為何能在世界各地贏得尊重與喝彩?第一,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豐富多彩,魅力獨特,能吸引世界各國人民.第二,中國文化本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滲透力。(如唐代文化圈的形成。)第三,世界各地的華人為中國文化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第四,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日漸擴大,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傳播.第五,中國文化包含著能夠與世界文化融為一體的因素.注意: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和知識的競爭展開。發展的優勢蘊藏于知識和科技之中,社會財富日益向擁有知識和科技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聚集,誰在知識和科技創新上占優勢,誰就在發展上占據優勢。在綜合國力中,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物質力量是基礎,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組成部分。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這一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