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學習要求:1.按考點要求自主、全面復習知識點內容,特別注意鞏固基礎知識記憶;2.自主、獨立、認真完成鞏固練習,對照參考答案訂正練習中的錯誤,補充解答殘缺部分,及時記錄練習失誤中的知識殘缺與思維缺失,并進行必要的自我反思與總結。3.答案一律填寫在規定的答題紙上,按要求及時上交備查。考點要求:1.理解哲學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2.了解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3.理解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三種基本歷史形態;4.理解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兩種基本形態;一.基礎知識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 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 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對 問題的不同回答,將哲學區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2.唯物主義在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 、 、;唯心主義包括 和 兩種基本形態。3.哲學史上存在著 、 “兩個對子”,但從基本派別看,是兩大陣營,而不是四軍對壘。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6分):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A.理論與實際的關系問題 C.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B.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 D.唯物與唯心的關系問題2.哲學基本問題在人們的現實活動中表現為A.人與人的關系 B.社會與自然的關系C.人與世界的關系 D.主觀與客觀的關系3.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以下生活和實踐活動中的問題屬于這類問題的是A.經濟發展要正確處理速度與效率的關系B.改革管理體制促進經濟效益的提高C.科技創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D.從學習行為與心理的實際確定學習計劃4.在中國哲學史的發展中,名與實、形與神、心與物的關系實質上是A.哲學基本問題的體現 B.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C.物質與運動關系的體現 D.運動的規律性與人的能動性關系的體現5.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上,如果認為思維和存在沒有同一性,則這種觀點屬于A.不可知論 B.形而上學 C.唯心主義 D.唯物主義6.甲說:“我在故我思。”乙則說:“我思故我在。”從甲乙兩人的觀點可以看出①兩者的觀點反映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②甲的觀點是辯證法的,乙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③甲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乙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④兩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質與意識誰決定誰的問題。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下列選項與“我思故我在”觀點相一致的是 A.未有這事,先有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D.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8.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都主張世界的本原是意識,它們的區別在于A.對物質屬性的不同理解 B.對意識有不同的理解C.主張意識決定物質 D.對意識標準的不同理解9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如果片面夸大某一個片段,就可能導致唯心主義。比如,客觀唯心主義就是A.主張人的認識離不開實踐 B.主張人的認識離不開感覺C.把我們的感覺夸大為世界的本原 D.把概念神化為脫離物質的絕對10.列寧把唯心主義哲學稱作是“一朵不結果的花”,是因為①唯心主義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義片面夸大意識作用 ③以唯心主義為指導也能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A.①② B. ②③ C.①④ D. ①③11.有人把唯物主義理解為貪吃、娛目、肉欲、愛財、投機等,而把唯心主義理解為對美德、普遍的人類之愛的信仰。這種觀點A.錯誤理解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B.正確分析了唯物主義的歷史局限性 C.主張哲學的基本派別是唯心主義D.揭示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理論界限12.法國哲學家笛卡爾主張物質和精神彼此獨立、互不相干,但他在論證物質和精神兩個本原怎樣結合在一起時,不得不搬出一個萬能的“上帝”來幫忙。這表明A.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并非哲學的基本問題B.二元論調和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C.二元論最終陷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沼D.二元論與唯物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13.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不顧實際事實,憑想像與主觀愿望辦事的錯誤,說到底是A.是對客觀事實的能動反映 B.忽視了意識的能動作用C..違背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 D.沒有看到事物之間的聯系14. “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恩格斯的這一論述表明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不否認意識反映物質B.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意識能否正確反映物質的問題C.凡是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就是辯證唯物主義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15.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在根本觀點上是正確的,但也有不足之處,它的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A.缺少辯證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斷發展中的物質世界B.它在自然觀上是唯物的,在社會歷史觀上卻是唯心的C.否認意識反映物質D.往往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當作世界的本原16.關于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表述正確的是①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堅持意識是本原的根本觀點 ②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 ③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具有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的局限性④近代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把物質歸結為具體的物質形態,如水、氣、火、土等,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17.有人稱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半截子唯物主義”,這主要是說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A.沒有實現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B.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C.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D.把世界的本原的物質理解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18.自有人類以來,思想領域內的斗爭就一刻也沒有停止過,而哲學上的斗爭是最高形式的斗爭。這里說的哲學上的斗爭,最根本的是A.物質和意識的斗爭 B.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C.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 D.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恒的活火。”回答19—20題。19.赫拉克利特的觀點屬于A.機械唯物主義 B.樸素唯物主義 C.辯證唯物主義 D.唯心主義20.赫拉克利特的這一思想被列寧評價為“對辯證唯物主義原則”的絕妙說明。這一評價說明,赫拉克利特A.把唯物主義根本觀點與樸素辯證法思想結合在一起B.把唯物論和認識論科學地統一起來 C.是現代唯物主義的創始人D.對世界的看法堅持了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21.下列觀點中體現唯物論思想的有①“心外無物” ②“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 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 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⑤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⑥氣者,理之依也 ⑦我的靈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⑧上帝創造一切A.①②⑦ B.②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22.古有一人,無論做何事均問陰陽先生,看是否吉時,一日,被塌墻所壓,請鄰人救,鄰人曰:“先問陰陽先生,今日是否宜動土。”這一故事啟示我們A.要堅持唯物主義,反對唯心主義 B.要堅持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C.一切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D.要從正確的思想原則出發處理事情三.簡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23.簡述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局限性,并指出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在克服這些局限性上取得的哲學成就。(12分)24.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彩,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萬物,理主動靜,未有此氣,先有此理,萬一山河大地都陷了,畢竟理卻還在塞里……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觀點在哲學上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點是什么?(6分) (2)列舉生活實例分析上述觀點在現實生活中的危害。(6分)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答題紙班級 姓名 學號 完成時間 家長簽名一.基礎知識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2.3.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6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三.簡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23.(12分)24.(1)(6分)(2)(6分)自我反思與總結: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參考答案一.基礎知識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思維和存在何為本原 思維和存在有無同一性2.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3.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二.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66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答案 C D D A A A B B D A A題號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答案 C C D D D C C B A D A三.簡析題(每小題12分,共24分):23.①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缺乏科學依據,把物質歸結為某種具體的物質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辯證唯物主義在概括總結了近代自然科學的最新成就,嚴格區分物質具體形態與哲學物質概念,指出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觀實在性,深刻而科學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質本質。(4分)②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主張世界物質性的同時,存在形而上學的錯誤,辯證唯物主義第一次實現了唯物主義與辯證法的統一,堅持了全面、聯系與發展的觀點。對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辯證的,因而是科學的。(4分)③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具有唯心主義的局限性。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實現了唯物辯證的自然觀與唯物辯證的歷史觀的統一。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揭示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與社會歷史發展趨勢等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4分)24.(1)材料一把人的主觀精神當成第一性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反映的是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材料二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世界只是這些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反映的是客觀唯心主義觀點。二者的共同點都是把思維當作世界的本原。(6分)(2)舉例(略)說明中主要涉及以下危害:①主觀唯心主義導致人們在實際工作中以主觀想像代替客觀事實與規律,主觀蠻干。②客觀唯心主義則會導致迷信盛行,阻礙人們正確認識世界與自覺改造世界,阻礙經濟進步與社會發展。(其他分析言之有理的可以給分)(6分)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