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框題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綜合探究:建設“學習型社會”自主學習篇1、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1)辯證關系:繼承與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兩個方面。繼承是發展的_______________,發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要求: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____,在發展的過程中_____,這就是文化傳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響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A、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根本因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3、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1、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定功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2、教育通過對受教育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文化傳遞給下一代。3、隨著教育方式的不斷變革,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將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合作交流篇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思想運動、教育1.社會制度的更替 如何影響見教材44頁第3段2.科學技術的進步 如何影響見教材45頁1段【知識拓展】第一,科學技術對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改變著生產方式,改變著物質產品的文化內容;二是科技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促進人類的思想解放;三是科學技術改變著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第二,正確理解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①科學技術本身就是文化的重要內容。自古以來,科學技術中每一項重大發現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經濟、文化的發展。②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不斷為人類物質生產開拓新的空間,而且在探尋規律和追求真理的過程中凝結成的科學與人文精神以及所匯集的智慧結晶,促進了人類思想的一次又一次解放,不斷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化,引導人類走向更為先進的文化,對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產生極大的沖擊和深遠的影響。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的發展。如何影響見教材45頁最后1段4.教育 如何影響文化的發展見教材46頁最后1段【特別強調】第一,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決定的社會制度的更替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是根本性的。第二,不是任何思想運動都能促進文化發展。第三,不能把教育排除在影響文化的因素之外,也不能把“教育”僅僅理解為學校教育,應是廣義的教育。第四,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對文化發展影響的程度是不相同的??茖W技術的進步和思想運動都會對文化的發展產生影響,甚至影響巨大。而社會制度的更替導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態取代舊的文化形態,是質變,所以對文化的發展影響最大的因素應是社會制度的更替。3.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教材43頁最后1段――44頁1段【注意】對待傳統文化要“揚棄”(第5課)傳統文化中優秀的部分會成為社會發展的動力,而保守的方面會成為社會發展的桎梏。因此,我們既不能搞“傳統虛無主義”,全盤否定;也不能持“文化保守主義”,全部繼承。4.樹立正確的文化發展過程觀 教材44頁2段辨析:文化傳承就是要原封不動地繼承傳統文化解析:(1)文化傳承是指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包括“文化繼承”和“文化發展”兩個方面。(2)文化傳承,不是原封不動地承襲傳統,而是有所淘汰、有所發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文化傳承必然要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并在繼承的過程中,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知識拓展】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第1, 教育具有保存、傳遞和活化文化傳統的功能:1 人類文化只能被學而知之,不能通過遺傳方式獲得。如果人類的繁殖過程是人類種族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那么,教育則是人類文化的傳遞、保存和延續過程。②教育對人類文化有活化作用,即將儲存形態文化轉變為現實,活躍文化。一種文化只有通過教育完成了這種轉化,才能在人類的現實生活中表現出它的生命力和價值,才能出現文化繁榮的局面。第2, 教育具有選擇、整理文化傳統的功能:1 教育選擇文化的功能主要通過以下幾種途徑實現:一是精心選擇教育內容;二是精心選擇教師;三是精心選擇教育的方式和方法。②在教育對文化選擇的同時,它同樣也整理著文化。教育通過選擇和整理,使得人類文化去偽存真,逐步系統化,其精華得以繼承。第3, 教育具有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文化的功能:1 各民族文化的相互吸收、融合和更新創造的途徑很多,如移民、戰爭、貿易往來、旅游等,但教育是最有效、最積極的途徑。②通過過教育來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有一個積極的選擇過程,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同時學校教育的對象主要是青年一代,他們容易接受新的觀念和文化模式。綜合探究 建立“學習型社會”基本觀點:1.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必要性 教材56頁1―2段2.學習型社會的內涵和特點(1)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是“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教材56頁3段(2)學習型社會的特點 教材59頁①人人是學習之人,時時是學習之時,處處是學習之所,事事是學習之機。②只有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③現代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學習創造了良好條件,人們需要學會利用現代傳播技術進行學習。3.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 教材56頁4段4. 建立“學習型社會”的目的----------就是要使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學以致用篇1.右下圖為刻于明朝初年、懸于黃山市西遞慈善堂的“孝”字。該字上半部分左右兩側分別呈現猴頭和慈婦的頭像,表達了不孝便由人變猴的意蘊。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歷來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但封建社會卻片面強調“愚孝”,成為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的枷鎖。由此看來,繼承傳統文化應 ( ?。?br/>A.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B.取其精華,去其糟粕C.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D.海納百川,熔鑄百家2.2009年7月11日,國學大師季羨林與世長辭。季老在生前曾強調:一個國家應該重 視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搶救、保護和傳承。這是因為 ( ) ①本民族傳統文化是至高無上的,是優越于其他民族文化的?、跊]有文化的繼承, 就沒有文化的積累,文化也就不能豐富發展?、蹅鹘y文化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④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二、非選擇題3.在文化建設過程中,煙臺市提出既要繼續發展以海洋文化、開埠文化、民俗文化等為特色的文化,又要積極培育發展新興文化產業,并以國際動漫藝術節為契機,進一步加快動漫產業發展步伐,努力打造國家級動漫創意產業基地。結合材料,說明煙臺在文化創新過程中是如何處理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的?.4·.在十一屆全運會開幕式上,500名幼稚童聲吟唱《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北京、廣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學校已著手組織在校學生開展“誦讀書經活動”,即把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四書五經”等“國學”篇目重新列為必修課,要求學生熟背。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近千萬的孩子加入“讀經”的行列。對這一活動,有人認為是復古,有人認為是創新,還有人對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認為應該順其自然。從文化傳承的角度談談你對開展學生“誦經”活動的看法。三.社會實踐探究 調查了解學校課改進程,了解家人、老師的終身學習的現狀,感受建設學習型社會的意義。第二框題BC3.答案:(1)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2)煙臺一方面要積極開發利用海洋文化、開埠文化、民俗文化等,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又要積極發展動漫產業等新興文化產業,為傳統文化注入新的時代精神。4·答案:(1)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F代文明不能割裂傳統?!八臅褰洝钡戎腥A傳統名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必要發揚。(2)要分清傳統文化的精華和糟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觀點發掘和繼承傳統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單全收。(3)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應該注意方式,不要搞一刀切。(4)創新與繼承是文化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既要重視傳統文化,又要學習借鑒外來文化。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