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一單元 文化與生活重點難點(高考考點梳理):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綜合探究活動:聚集文化競爭力文化的內涵與特點、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會作用、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與綜合國力。第二課 文化對人的影響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和特點、文化塑造人生(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第一框題 體味文化自主學習篇讀書摘要 自我檢測 落實“雙基” 預習達標1、文化現象 不在, 不在,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 環境,也有不同的 環境,呈現出各自 的色彩?!?br/>2、文化的內涵 (1)含義:從本質上看,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 和 ,屬于 范疇。(2)內容:從范圍上看,文化既包括 、 、 等意識形態部分,又包括 和 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3)文化的形式 思想、 、信念、 、 、教育 、文學 等都屬于文化 (靜態)人們進行文化 、 、 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動態)(4)文化的特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 的現象,是人們 的產物。(從產生看)第二,每個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 ,特別是通過參與 ,接受 而逐步培養出來的?!。◤娜藗兾幕仞B的形成看)第三,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 ,精神產品離不開 。(從文化的載體看) 4·文化的作用(1)文化作為一種 ,能夠在人們 、 的過程中轉化為 ,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2)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 的成長過程中,而且表現在 的歷史中?!。◤挠绊懙膶ο髞砜矗┒鴱挠绊懙暮蠊麃砜?,文化的影響作用具有雙重性。教材第10頁 合作交流篇 師生互動 釋疑解惑 拓展思維 明辨是非 1·怎樣理解文化的內涵?(1) 把握文化概念,注意三點:從本質上看,文化屬于精神范疇?、傥幕且环N精神活動。文化活動與經濟活動、政治活動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它是精神活動。②文化包括人類所創造的全部精神產品。如文字作品、音樂、舞蹈、美術作品等。從范圍(內容)上看,文化有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之分。意識形態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而非意識形態文化則沒有階級性。 從形式上看,文化形式豐富。既包括靜態文化,也包括動態文化。(2)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3)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教育的程度。(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的“文化”,其實質是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教材97頁,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開放性、群眾性、創新性。)總之,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純“自然”的東西不是文化,是人們的一種素養,人的素養不是天生的,文化活動不是純粹的精神活動,而是一種依托物質載體的活動。2、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這種轉化,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通過一定的媒介實現的。3.全面認識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具有雙重性)。知識拓展:(1)什么是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是關于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種系統化的思想觀念體系。(2)什么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簡單地講,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其中包括社會觀、自然觀以及倫理觀、審美觀等。世界觀決定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主要是指人們對人生問題的總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義、目的、態度和理想等。價值觀主要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有無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一種認識和評價。學以致用篇探究創新 強化認知 提升能力 陶冶情操一、單項選擇題 2009年11月29日至30日,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李長春出席會議并強調,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著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著力營造全黨全社會關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濃厚氛圍,著力凈化社會文化環境、著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培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據此回答1~2題。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 ) ①是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文化現象?、谑侨怂鶆撛斓摹槿怂赜械摹、劬褪俏幕?④有利于未成年人文化素養的形成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之所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因為 ( )A.文化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 B.先進、健康的文化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C.文化現象應豐富多彩 D.文化環境對少兒的成長起決定作用 3.濟南市雜技團、市京劇院、市呂劇院、市兒童藝術劇院、市曲藝團等單位參加了第九屆山東文化藝術節,舉辦專場演出14場。這表明 (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B.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C.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 D.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二、非選擇題甲:文化是精神力量,但不能轉化為物質力量。乙: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質力量。請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下甲,乙的觀點三、社會實踐探究本地文化景觀調查,確定政治學科研究性學習課題 參考答案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 第一框題 CBC4·甲和乙的觀點都是不科學的,他們看問題的角度有問題。文化是精神力量,但是可以通過媒介轉化為物質力量,創造價值。例如,作家可以出書,然后向社會發售,從而使得書籍在售出過程中達到了傳播文化與實現價值的雙重功效。又如,人們通過教育的作用,豐富了見識,提高了素質,進而在現實工作中變得更加得心應手,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再如,藝術工作者可以通過音樂、歌聲、繪畫等方式表達自己獨特的文化內涵,這些也是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的。甲的說法否認了文化的可物質化,乙忽略了文化物質化的條件,所以都是錯誤的。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