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課 多彩的消費第2課時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1、 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學生識記消費心理的種類,怎樣評價各種消費心理,理解四大消費原則。2、能力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和參與生活實踐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樹立環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針對環境污染問題,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等觀念。此外還學生養成適度消費,量入為出以及避免盲從等消費觀念,使學生成為理性的消費者。二、教學方法和手段在本課教學中,我將從我們生活中兩個熟悉的場景入手,采用討論式教學方法組織教學,鼓勵學生對同一消費現象發表不同的看法,形成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理性思考興趣。三、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2)教學難點: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原則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師:眾所周知,消費已經成為我們生活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消費。上一框題我們了解了影響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學生:收入水平和物價水平。(復習舊課)教師:這些都是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人們的消費還要受主觀消費心理的影響。什么是消費心理呢?比如大家平時買衣服都會考慮哪些東西呢?(學生回答)人們在消費時會考慮消費什么、消費對少、消費后的感覺如何等等,這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就是消費心理。今天我們就從認識幾種常見的消費心理入手,通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學會如何做到理性消費。(推進新課)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板書)情景一國慶期間,有一家四口準備上街購物。爸爸說,你們各需要買些什么呀?昨天我們單位發了獎金,今天我就滿足你們一回吧。女兒丹丹馬上興奮地叫起來:“爸爸萬歲!我呀,要買一個MP4,我的同桌早就有了一個MP3,同學們都羨慕得不得了。這下可好了,哼,她的算什么!我要讓全班同學都來羨慕我!”(攀比)兒子搶著說:“老爸,我早看中了一條很有特色的牛仔褲,屁股上有好幾個口袋,口袋蓋子上還吊了銀當呢,穿上它,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這不,褲口邊上還有洞呢,我敢保證,這可是世上獨一無二的款式。我要是穿上它呀,一定是酷呆了!爸,你先去幫我買吧!”(求異)媽媽也不想錯過這個好機會:“老公,現在正流行染發,我的幾位同事都染了,我以前覺得手頭緊,一直沒有去,她們都說我老土。現在可好了,我終于可以趕上時髦了,我現在就去染!”(從眾)問:媽媽、兒子和女兒的消費心理分別是由哪些消費心理引起的,這些消費心理有什么特點?你認為這些消費心理可取嗎?引導學生分析以上各人的消費心理并對它們進行評價。自主探究學習:學生自學教材P20~21的內容。了解幾種常見的消費心理。(一)消費心里面面觀(板書)師:媽媽存在什么樣的消費心理?生:從眾、追趕潮流師:有錯嗎?生:不一定,從實際出發(總結利弊)師:這種從眾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你們喜歡什么明星?你們的消費有沒有受這些明星的影響?師:商家很多時候就是利用我們消費者這種從眾心理來推銷自己的商品,“英語100分,好記星。”有了好記星,我們的英語就真的個個都可以100分?我看未必吧。若真這樣,我們英語老師可就要下崗了。“今年過節不送禮,送禮只送腦白金!”師:去年我們內地播得最火爆的一部動畫片是什么?生:《喜洋洋與灰太狼》師(唱):要嫁就嫁灰太狼,這樣的男人是榜樣。師:這部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影響?(學生紛紛舉例)師:很多機敏的商人從這部片嗅到了商機。借著這部片的火爆之勢賺了個盆滿缽滿。(利方面的例子:如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產業。低碳生活。)所以,消費是否應該從眾,要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1、從眾心理——具體分析(板書)師:兒子的是一種什么樣的消費心理? 生:求異心理師:你贊成嗎? 生:略師:我的褲子我做主,在褲子上開個洞展示我的個性,展示個性無可厚非,他的兩個洞是開在褲口邊,假如這兩個洞開在臀部,你還能不能接受?生:略師:這個問題,你還可以問問你爸媽,爸媽我要在我牛仔褲的臀部開兩洞。看他們是什么反應。師:可見,求異、展示個性也是有限度的,要考慮社會認可,考慮代價,還要考慮別人的心臟承受力。但這種消費追求與眾不同,有時可以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可以展示個性。我們知道在建國初,人們穿的衣服都是差不多的,只有藍、黑、灰三種顏色,但是人們希望體現自己的個性,展現與眾不同,于是就有了今天各種各樣的衣服,這種求異是好的,它可以促進新產品的發展。師:所以,適當求異世可行的,但為顯示與眾不同而過分標新立異,不值得提倡。(也可讓大家談談校服)“過分求異嚇死人”2、求異心理——適當可行、過分不提倡(板書)師:女兒丹丹的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消費心理? 生:攀比心理設置問題:假如丹丹的父親答應了她的要求讓她去買MP4,會給丹丹帶來什么?會給她的家庭帶來什么? 學生回答略教師歸納:丹丹在得到面子,同時會給她的家庭帶來負擔。有這種心理的同學我個人認為他缺乏家庭責任感,因為他在考慮自己得到了面子,沒有考慮家庭的失去。雖然“樹要皮,人要臉”,但我們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打腫臉充胖子”。有這種心理的人購買商品的目的不是為了實用和生活需要,而是因為虛榮、為了炫耀,向上看齊,為了顯示自己的富有,以獲得一種優越感。購買時往往不考慮自身的經濟條件,會給家庭生活帶來壓力。這種消費心理是不健康的,我們要端正出發點。虛榮攀比活受罪。3、攀比心理——不健康、不提倡(板書)過渡:以上種種消費心理都有各自的不足,那么,我們就應該走出誤區,尋找科學合理的消費心理,那么什么樣的消費才是科學的,合理的呢?學生活動并闡述意見及理由(略)學生回答后老師小結: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即在消費時綜合考慮商品的價格、質量、售后服務等各方面情況,從實際出發,講究實惠,而不是跟風買,搞攀比。“貨比三家”、“追求實惠”、“只買對的,不選貴的”,可見,這是很理智的消費,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好處,值得大力提倡和發揚。4、求實心理——提倡和發揚(板書)小組討論總結,完成下列表格(副板書)中的內容并推選出小組發言人。消費心理 特點 評價 態度從眾心理 仿效性重復性盲目性 有利:健康合理的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可以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如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產業。有弊:不健康不合理的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會誤導經濟的良性發展,對個人生活也不利。(翻版書碟)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求異心理 標新立異與眾不同 有利:展示個性,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和發展。有弊:代價大,社會不一定認可 適當求異可行,過分標新立異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 夸耀性盲目性 有弊:不實用,對個人生活不利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實心理 符合實際,講究實惠 有利:理智的消費,對個人和社會都有好處。 值得提倡和發揚。在這里奉獻一首打游詩給大家:盲目從眾不可取,過分標新嚇死人,虛榮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實樂融融。(過渡)總之,人們的消費行為往往受到多種消費心理的影響。當然,不同的消費心理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四種心理并不是獨立地影響著我們的消費,它們常常是共同影響人的消費行為。只不過可能在某種消費行為中某一消費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現得更鮮明。由于消費心理對消費有重要影響,因此,在消費時更要注重培養健康的消費心理,使我們的消費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但如何才能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呢?這就必須堅持以下幾個正確的消費原則。(二)做理智的消費者(板書)情景二:小華的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員。最近他們家有了新房,圓了全家人多年的夢想。現在,圍繞新房的話題,全家人都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一)小華:老爸,我同學家在買了新居之后就馬上配了家庭影院、筆記本電腦和進口音響。爸爸:兒子,你放心,我們家決不會比他們差。媽媽:我看你們倆興奮過度了吧,這房子的貸款還有10萬沒還呢!哪還有余錢買這買那的。爸爸:哦!小華:欠這么多啊?那我們為什么又要貸款買房呢?問:1、小華家貸款購房的行為,你如何理解?(合理,有穩定收入,未來收入預期可觀)2、小華和他爸爸在購買家庭影院、筆記本電腦等方面時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又會給他家庭帶來什么影響?(攀比,加重家庭負擔)學生回答略教師歸納:貸款消費對于這個家庭而言是可以的,因為他們收入穩定,有預期收入。這能極大改善他家的生活并且消費能拉動國家的經濟增長,這是適度消費。但再去購買筆記本電腦等物品看似是一種享受,但家庭負擔加重,實際上他們的消費水平可能會變相降低,這種超過其經濟承受能力的消費叫做超前消費。在家庭收入增加,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范圍內,而不去消費,這種抑制消費的行為也是不可取的,這是滯后消費。因此我們認為在日常消費中我們既不能節制消費,也不能過度消費,關鍵要看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所以我們應該堅持1、量入為出 適度消費 (板書)設置問題:提倡貸款消費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矛盾嗎?為什么?學生回答略(居民如果收入穩定,有一定的償還能力,并對未來收入持樂觀態度,是可以積極申請貸款消費的、。這也是屬于適度消費。而且貸款消費對消費者來說,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對國家來講,可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1)要求:在經濟承受能力范圍內進行消費(2)理解:①消費支出應與收入相適應(不超前消費)(“入”=當前收入+未來收入預期)②在經濟承受能力內,應提倡積極合理的消費而不能抑制消費。否則,會影響個人生活質量和社會生產的發展。(不滯后消費)(二)妻子:老公,同事們都說,現在裝修流行“歐洲”樣式,很有異國風味。丈夫:那就聽你的吧,反正一切跟著“流行”走。小華:媽,不對吧,我同學上網看過了,說明年將流行“澳洲”樣式。丈夫:那我們家要怎么裝修好啊?問: 1、小華和他父母在裝修款式上是一種什么消費心理?2、你給他們家出出主意,應該怎么裝修?學生回答略教師歸納:小華的爸媽是一種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在裝修款式要適合自己、要實用,盲目追趕潮流是要不得的,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2、避免盲從 理性消費(板書)老師:現在流行的是“歐洲”式,明年流行“澳洲”式,下年再來個“非洲”式的,怎么辦?學生討論感受問:怎樣做到理性消費?師生共讀課本P25一段話,堅持“三個避免”“避免盲目跟風、情緒化消費、只重視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漫畫:“小兒麻痹癥”。(三)小華:爸,我們新房旁邊怎么有好多塑料飯盒?爸爸:哦,可能是裝修工人吃完飯扔的。小華:我們國家現在不是有規定不準使用塑料飯盒?爸爸: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使用它啊!小華:那是他們還不清楚它的危害。爸爸:這飯盒還有危害啊?問題:請幫小華爸爸解開疑惑 學生回答略(塑料飯盒主要是由碳氫元素組成。這種食具的制作危及臭氧層;用它裝飯菜危害人體健康;它不易降解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變廢為寶:把這幾類塑料隔絕空氣加熱至高溫,使之裂解,把裂解物質進行分餾,可制得汽油和柴油。(據統計:1噸塑料可以提煉汽油700公斤)教師歸納:正是因為它對環境有污染而其顏色又是白色的,所以稱它為白色污染。我們每個人都期望有一個美好的環境,而這些垃圾卻無時無刻不在污染我們的環境,因此我們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我們不能把黑色的河流、沙漠化的土地、渾濁的空氣、灰色的天空留給我們的子孫。另外,我們所講的白色垃圾以為都是廢品,其實我們可以變廢為寶,可以回收變為寶貴的資源。我們國家資源短缺,所以我們應該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這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3、保護環境 綠色消費(板書)設置問題:什么是綠色消費?其核心是什么?有哪些要求?(師生共讀課本P22總結綠色消費的含義及特點)綠色消費:含義: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其核心是可持續性消費,唯有如此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永續發展。綠色消費時當前國內外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我國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也非常重視這個問題,提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這也是我們樹立正確消費觀的又一個重要原則,崇尚綠色才能健康生活。內容(5R):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綠色生活,環保選購;重復使用,多次利用;分類回收,循環再生;保護自然,萬物共存。問:根據這個原則,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樣做?如:使用紙袋或布袋,最好不用塑料袋;盡量少開車,多走路,騎自行車或乘坐公交車……(四)爸爸:新房裝修好了,我們家該鳥槍換大炮,家具、電器全換新的,把舊家具、電器全丟了。媽媽:是呀,我們也享受享受。小華:……….1、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浪費現象?你如何看待這些現象?2、作為當代中學生,你如何理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思考問題:你對名牌有什么認識?你對中學生穿名牌有什么認識,贊成與否,請說明理由學生回答略教師歸納:名牌質量好、價格高、穿著有面子。可以買,如果家庭條件好,還可以帶動消費,擁有一兩件、甚至三四件也都是可以的,“名牌穿在身,我的心依然是節約心!”但不可過分追求,因為:盡管我們國家經濟發展了,人們的生活逐漸的富裕起來,但是國家還不很發達,還有一些地區和家庭處于貧困狀態,還有與你們一樣的同齡人上不起學。所以我們還應該堅持4、勤儉節約 艱苦奮斗(板書)設置問題:在你們的生活中有沒有浪費的現象?你如何看待這種行為,為什么?學生回答:用水浪費、用電浪費、食物浪費、紙張浪費、一次性物品浪費、塑料浪費、電池浪費、用筆浪費。設置問題:你怎樣看待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打包”這一現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是不是過時了?(學生結合材料,分小組討論,回答。師小結)勤儉節約并不意味不要去消費,而是不要浪費,該省則省。勤儉節約≠抑制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與合理消費是統一的,二者并不矛盾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必要性討論路徑:(1)從歷史來說,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2)從國情來說,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面臨人口、資源的壓力,要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3)從個人成長來說,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成就事業的條件。“勤能興家,儉能創業。”(4)從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和合理消費的關系來說,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反對鋪張浪費但不抑制消費。(5)從人類的需求和發展來說——資源總是有限的。(6)它還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體現——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因為它不是指某種具體的消費方式,而是代表一種精神,值得我們代代相傳。它不代表要穿補丁衣服和天天吃草根。時代不同,其具體消費狀況不一樣。但這種節約資源,善用資源,努力奮斗的精神,不論什么時代都是適用的,應該發揚光大。所以我們不能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與合理消費對立起來,勤儉節約不是抑制消費而是說不要浪費。總之,以上四個原則,是科學消費觀的具體要求,我們要理解和掌握這些原則,并用他們指導自己的消費行為,既有益于個人,也有益于社會,將促進個人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課堂練習:1.《超級女生》熱播后,不少企業邀請“超女”做其產品代言人,如李宇春代言神舟電腦,何潔代言背背佳,商家利用消費者趕潮流的心理來來推銷自己的產品,這主要利用了消費者的( D )A.攀比心理消費 B.求異心理消費 C.求實心理消費 D.從眾心理消費2.一項調查表明,近40%的青少年認為自己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再用的東西。這些商品多是一時沖動購買的,東西買回來之后,卻發現自己并不需要,因而閑置一旁,造成浪費。該材料說明消費者應( C )A、適度消費 B、發揚艱苦奮斗精神C、避免情緒化,理性消費 D、避免超前,適度消費3.對我來說,汽車只是一種為我服務的工具,什么品牌無所謂,關鍵是質量要好,價格要實在。”從消費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B )A.攀比心理 B.求實心理 C.適度消費 D.盲目從眾4.當前,部分中學生在日常生活消費中喜好追求名牌。針對這種現象,你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A )①摒棄盲目攀比,但不反對名牌②名牌就是現代、前衛,崇尚名牌合情合理③反對盲目攀比,摒棄名牌④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對待名牌 A.①④ B.②③ C. ②④ D. ③④5.近幾年來,在許多大城市居民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念夜大、電大,給自己充電蔚然成風,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大幅增長。城市居民的這種消費趨勢( D )A.是量入為出的適度消費B.看到了知識就是力量,是發財致富的根本途徑C.是從眾心理的體現,具有盲目性D.懂得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要協調發展課堂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影響消費的四種心理,從眾心理—不可取—要具體分析;攀比心理—不健康—端正出發點;求異心理—不提倡—要考慮代價;求實心理—很理智—要大力提倡 。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應該踐行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消費原則。課后作業:“白色污染”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視。據統計,每年全國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使用量超過100億只。這種餐具具有三大危害:一是用它裝食品危害人體健康,二是在制作過程中產生的有害氣體危及臭氧層,三是它不易降解,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1)請分別從國家、企業、消費者的角度為解決“白色污染”“資源浪費”出謀劃策。(2)上述事實告訴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參考答案(1)①作為國家要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大對企業生產的宏觀調空和個人消費行為的引導,堅決關、停一些對環境污染嚴重的企業。②作為企業要從國家和人民生命健康的整體利益出發,杜絕這種產品的生產,積極從事綠色產業的生產。為環保事業作出貢獻。③作為消費者應盡量減少使用,增強環保意識,樹立綠色消費觀念。(2)保護環境、綠色消費。板書設計: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消費心理面面觀 二、做理智的消費者1、從眾心理——具體分析 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求異心理——適當可行、過分不提倡 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3、攀比心理——不健康、不提倡 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4、求實心理——提倡和發揚 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教學反思:本課時的設計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作用。從學生身邊的事例入手,運用案例、討論、問題探究等方式創設情景,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能做到理論與實踐、態度、情感、價值觀的有機統一。這樣的模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本課時的不足之處在于課堂練習的分析比較簡單,“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這個內容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滯后消費的弊端”,學生舉例相對少了點。PAGE9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