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國民收入的分配導入新課;在我國,規模宏大的三峽水電站正在建設當中,而嫦娥奔月的夢想也已經實現了,隨著青藏鐵路的全線通車,以及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大型工程等都已經在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知道這些國家建設這些大型工程需要巨額的資金,那么請問:“這些巨額的資金從那里來呢?”毫無疑問,這些資金是由我國三大產業的勞動者共同創造的。而在這些資金中有相當的一部分在全社會中進行集中的分配。那么,這種分配是如何確定的呢?在分配中怎么樣才能做到既兼顧了生產的擴大,又滿足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呢?這些問題將通過“國民收入的分配”得到一定的認識和解決。第一框:國民收入的分配請同學們翻開書本第三頁,本課的學習依然是按照傳統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結構進行。首先我們一起來學習什么是社會總產品,什么是社會總需求。今早跑完早操,在回來的路上,老師看到一個同學左手拿著漢堡,右手拿著蒙牛早餐奶,一副滿足的表情。現在生活水平真的是很好了,想想我們父輩那一代的生活,國家窮產品少,連買東西都要受限制,這不還引發了一則關于票證的故事(多媒體展示各種各樣的票證)當時買肉要憑肉票,買糧要憑糧票。而現今,我們一出門就是立洋百貨,家樂福超市等大型賣場(展示商場圖片),里面商品淋瑯滿目,不僅種類多而且數量也多,充分滿足了我們的日常生活需要。那么在經濟學中,我們就把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通常是一年)由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者生產出來的產品總和,稱做是社會總產品。社會總產品是指生產成果的實物形態。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用貨幣表示的社會總產品就是社會總產值,總產值是生產成果的價值形態。那么他們兩者的關系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在現實生活中,計算經濟總量時,使用社會總產品和社會總產值這兩個指標都是有必要的,考察一國的經濟實力,首先要看社會總產品量,比如鋼鐵,煤炭,石油等等,因為滿足社會各方面的需要,是用這些產品的使用價值去實現的。產品總量少,國家經濟實力就弱,那么這是不是說一國的社會總產品數量越大,該國的經濟就一定越發達呢?(問題一)學生回答:當然不是。老師具體分析:同學們說的很對,使用產品總量去表示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準確的。因為有些產品可以比較,比如小麥產量,石油產量,但有些產品就不可以比較,假如我國和德國的汽車產量相同,你說能那我國的長安牌和德國的奔馳,寶馬相比么?顯然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因為他們的技術含量,規格,性能是不同的,那么從數量上比是不準確的,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產品總量相同,但產品總值是不相同的。所以評價一國的經濟實力,更多的還是看社會總產值這個指標。但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社會總產值這個指標依然不具有更深刻的經濟含義。依然是不準確的,不全面的。接下來我們將引入這樣一個概念:國民收入。那么什么是國民收入呢?(問題二):假如你的父母經商,到年末了,你的父母最關心的是今年咱家賺了多少錢?那么這里的多少錢指的是總收入還是除去開銷后的凈收入呢?學生回答:當然是凈收入。老師:說的很對,那么對于國家也是如此,社會總產品本身是勞動者辛勤勞動的成果,但生產這些產品本身也必須消耗一定的生產資料,比如說:生產一輛汽車,要消耗一定的鋼鐵等原材料,要消耗水,電等能源,要消耗一定設備等。因此我們要計算勞動者新創造的社會財富,就必須從社會總產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剩下的那部分凈產品,用貨幣表示就是國民收入。國民收入的含義(多媒體顯示)老師:從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國民收入是凈產品,凈產值,即國民收入也有兩種存在形式:實物形式和價值形式。它與社會總產品,社會總產值的關系一目了然。我們可以這樣表示(多媒體顯示)通過這幅圖表我們可以看出:凈產品,凈產值就是勞動者在一年內新創造的財富,這些財富既要滿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滿足生產的擴大。可以說努力增加國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那么:(問題三)增加國民收入的途徑有那些?學生回答:老師總結:應用科技,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增加國民收入最根本的途徑。老師:說到這里,我相信各位同學應該明白了為什么老師要說社會總產值這個指標不準確了,與社會總產值相比,國民收入更準確,因為國民收入是除去了消耗的生產資料,在計算經濟總量時不重復。但是老師還要說國民收入這個指標依然不全面,因為他范圍太窄。因此我們往往在國際性的比較時,使用GDP這個指標。那么我們一起通過這張圖表來進行分析:老師對三者進行分析比較。在今年的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公布了在2007年,我國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24.66萬億人民幣,比去年增長了11.4%。上升至世界第四位。老師:剛才我們講了怎么樣增加收入,但收入以后還要支出,對于家庭如此,對于國家也是同樣的,一般來說,家庭的收入用在了吃穿住行,醫療,學習等方面。那么國民收入都用在那些方面呢?(問題四)同學們積極討論老師:大家說的都很對。國民收入經過復雜的分配后,都用在了該用的地方,充分發揮了作用,按照最終用途分,不是用于積累就是用于消費。那么積累部分包括那些內容,消費部分又包括那些內容呢?多媒體展示:通過這幅表格我們可以看出,積累就是國民收入中用于擴大再生產,非生產性基本建設和社會物資儲備的部分。在這三部分中,擴大再生產是主要部分,比如建工廠,修鐵路,興修水利等等,舉世矚目的三峽水電站,還有學校旁邊隆隆駛過的火車。而非生產性基本建設雖然不直接用于生產,但同發展生產和提高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比如說修建學校,醫院,體育館等,學校旁邊的三峽廣場,還有隨著奧運會的開幕,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也將成為北京的標志性建筑。通過這些基礎建設增加了社會物質財富。所以非生產性基本建設也屬于積累。社會物資儲備既沒有用于擴大再生產,也沒有用于非生產性基本建設,但它是為上述兩項而儲備的物質財富,所以也屬于積累。擴大再生產是主要部分,通過積累而不斷擴大再生產,是發展生產力,增加經濟實力,提高人民生活的根本途徑。所謂消費就是國民收入中用于消費的部分,包括個人消費和公共消費,公共消費也稱社會消費,他不僅包括國家行政支出,科教文衛事業支出還包括環境保護,城市公用事業等方面的消耗,在公共消費領域,非生產性的基本建設屬于積累,因為其修建了基礎設施,有具體的實物存在。而公共消費主要是用于日常的開支,是無形的。(多媒體顯示一則練習題,加強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總之,公共消費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人們生存與發展所必需的。在消費中,個人消費屬于生活消費,它是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的消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個人消費通過個人的貨幣收入,自由選購商品和勞務來滿足個人及家庭的需求。所以它關系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為什么要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老師:為什么要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呢?因為積累和消費具有對立和統一的關系,具體來說積累和消費具有一致性和不一致性。首先我們來看其一致性,這一點也是指積累和消費具有相互促進的一面,積累主要是用于擴大再生產,而生產的發展是提高消費水平的基礎,同時,消費也是生產的出發點,也是推動生產發展的重要措施。其次積累和消費也具有不一致性,(插入漫畫:分蛋糕)比如國民收入就好比這塊蛋糕,一個人分的多了,另一個人就分的少了。因為在一定時期內,國民收入的總量是即定的,積累和消費都來源于國民收入,積累多了,消費就少了,消費多了,積累就少了。從中也體現出積累和消費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是對立的表現。而事實上,不管是積累少了,還是消費少了,這都不好,積累少了會影響到生產的擴大,最終也不利于消費水平的提高,消費少了會挫傷勞動者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技能,最終也會使生產的擴大和積累受到阻礙。這樣看來,分配國民收入還并不像分蛋糕那么簡單,積累和消費這兩部分分的不合理的話,既影響了生產的發展,又影響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樣才能兼顧兩者呢?如何處理好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呢?也就是怎么辦的問題了?看來只有“先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切好了”。三:怎么處理好積累和消費的關系首先:要努力發展生產,增加國民收入,在此基礎上使積累和消費都有所增長,那么積累和消費的增長各應達到什么程度呢?教材中告訴我們,積累的最低限是使生產規模有所擴大,積累的最高限是使保證人民的消費水平有所提高,所以合理的比例應該是在這個最低限和最高限之間,而不能突破這兩個界限,過高的積累和過低的消費都是有害的。其次: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國民收入的物質構成相一致。那么什么是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呢?我們把國民收入分配中的積累部分和消費部分的價值形式稱為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在現實生活中,國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通過價值形式進行的,但是這種分配并不能憑人們的主觀愿望而任意確定,因為他受國民收入的實物形式制約。具體的說就是積累基金必須同社會增加的生產資料的數量相一致,消費基金必須同社會的消費資料的總量相一致。所以,積累基金和消費基金必須同這兩部分實物相一致。(如果不一致,將會帶來什么問題呢?比如教材第6頁“想一想”中如果消費資料的數量不增加,而貨幣工資水平不斷升高,會出現什么后果?)最后:必須正確處理好國家,企業,個人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一點是從局部與全局之間,長遠與眼前利益關系的角度來分析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的。從教材中看,對于國家,對于企業必須有一定的積累,要著眼于整體,著眼于長遠,尤其對于企業來說,決不能搞分光,吃光。吃光了就什么都沒有了。但積累并不是要抑制消費,在分配中必須充分考慮勞動者的個人權益,使廣大人民群眾從經濟發展中真正的得到實惠。以上我們講了正確處理好積累和消費之間關系的三條原則,這三條原則的存在說明:國民收入的分配不能由人們的主觀愿望決定,而是要受到經濟條件的制約。因此,我們在進行國民收入分配時,在考慮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時必須遵循這三條原則。課堂總結:略價值實物社會總產值貨幣表示社會總產品國民收入兩種形態價值凈產值扣除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貨幣表示實物凈產品扣除已消耗生產資料價值實物社會總產品社會總產值貨幣表示計算方法名稱項目國內生產總值國民收入社會總產值面廣,準確,無重復計算無重復,但范圍太窄重復計算不準確所有部門的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之和(增加值)新價值(凈產值)生產總值(產品)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物質生產部門物質生產部門指本國的國民和外國國民在本國領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價值的總和前已表述前已表述定義包括部門優缺點公共消費。包括:行政支出,國防支出,科教文衛事業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個人消費。即 … …消 費社會物資儲備。包括 … …非生產性基本建設。例如…用于擴大再生產。例如 …積 累國民收入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