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教材分析】本框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篇,圍繞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主要闡釋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的解體向階級社會演進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感悟人類社會形態的變化,體會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生分析】學生初中歷史課上,對本部分知識雖有所接觸,但政治的脈絡與歷史不同,政治更側重于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帶來的社會形態的變化這一脈絡。剛一接觸這部分內容,學習起來,有難度。必須要結合重要的考古發現、重大的史料,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淺出的分析。以便培養學生科學分析的精神,理性看待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社會形態更替。【教學目標】1.明確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制度下生產關系的特點、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下生產關系的特點。2.理解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不斷演進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堅信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3.理性看待人類社會形態的更替,了解資本主義固有的基本矛盾,是無法調和的,堅信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社會主義社會代替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教學流程】導入新課: 展示四幅圖片,提出問題:上述四幅圖片分別展示了人類社會的哪四種基本形態,請你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將其排列起來,思考圖片順序說明了什么?學生:認真觀察圖片并將其排列起來,然后思考圖片說明的道理。教師:同學們排列的很準確,分析得很到位。四幅圖片反映了人類社會形態的演進過程,說明人類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的演進過程。教師:展示原始社會的兩個圖片,兩幅圖片反映人類社會處于哪個時期?(2)兩幅圖片中人們勞作時使用的工具有何不同?說明了什么?學生思考并回答:上述兩幅圖片分別反映了原始社會的生活場景,第一幅圖片中的人們使用簡單的打制石器,第二幅圖片使用比較精致的石器,說明了原始社會經歷了兩個時期: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的稱為舊石器時代,第二幅圖片稱為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制作比較精美,比舊石器時代先進。教師:分析得非常到位。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經歷了舊石器時期和新石器時期兩個時期。教師:請依據上面三幅圖片概括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的特點。學生觀察并思考分析:略教師:同學們分析得非常好,原始社會有生產力水平落后,決定了生產關系呈現出以下特點:從生產資料所有制上:人們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從產品分配關系上看,人們共同分配勞動產品;從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上看,人們在生產中平等互助。這是從經濟上看,從政治上看,原始社會采用什么樣的政治制度呢?學生思考并回答:原始社會的人們實行氏族制度。教師:非常好。原始社會的氏族制度是這樣的:從管理上看,氏族會議管理集體事務從決策上看,重大事項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討論決定教師展示材料:材料一:在新石器時代末期,生產力得到極大發展,人類已經使用天然金屬,后來學會了制作純銅器。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左右,人類學會制造青銅,進入了青銅時代。生產工具的改進使個體勞動逐漸強盛,產品出現剩余。材料二:由此,共同勞動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取代,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歸家庭私有。貧富分化加劇,氏族成員地位開始不平等,原始社會開始解體。議一議:(1)試從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原始社會解體的原因?學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師:原始社會的解體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生產工具的改進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引起了生產關系的變化,導致了原始社會的解體。其圖示如下:原始社會解體,人類社會首次出現了兩大對立的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教師:你能根據上面三幅圖片分析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嗎?學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師依據學生回答出示、歸納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教師:從奴隸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奴隸主對奴隸的殘酷的剝削和鎮壓,這勢必會激起奴隸的反抗,為了鎮壓奴隸的反抗,奴隸主階級設置了軍隊、監獄等暴力工具,于是,人類社會中就出現了國家。但同時,奴隸社會也成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門檻。閱讀教材,分析人類社會進入文明時代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依據學生回答,總結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表現:①金屬工具的出現②城市的出現③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體勞動的分工。教師:奴隸社會后期,奴隸制生產關系越來越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一種新的生產關系應運而生,下面是兩種不同的生產關系:仔細觀察上面兩幅圖片思考并回答:說說奴隸制生產關系與封建制生產關系有什么不同?學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觀察非常仔細。我們可以從生產關系的三個角度進行總結:教師: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都是階級社會,其生產關系有什么異同點?請依據所學知識回答。學生回答并對比分析:略教師依據學生分析,歸納總結下表:教師:封建社會中的階級剝削會不會比奴隸社會減輕呢?我們來分析兩者材料:材料一:晚唐時有人曾說農民有“八苦”:一苦官吏苛刻;二苦高利貸重;三苦賦稅繁多;四苦事事攤錢;五苦當差服役;六苦無處伸冤;七苦凍死無衣饑無食;八苦病不得醫死不得葬。材料二:毛澤東指出,中國的男子普通要受三種有系統的權力的支配,即政權、族權、神權,至于女子,還受夫權的支配,這四種權力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中國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同時,封建時代的歐洲各國普遍存在著“金字塔”狀的等級制度。材料中地主剝削農民的方式有哪些?農民為何有“八苦”?學生思考并回答:略教師依據學生回答,歸納、完善: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的剝削主要體現在:①經濟上:憑借對土地的占有,通過地租對農民剝削。②政治上:實行君主專制、森嚴的等級制度。③思想上: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農民階級不斷反抗壓迫:①小規模抗租抗稅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因此,封建社會的階級斗爭依然非常激烈,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非常尖銳。到了封建社會后期,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在歐洲、中國等地出現。請同學們觀看下面一段視頻材料,仔細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什么特點?教師播放視頻《英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學生仔細觀看并思考,這種新的生產關系的特點。學生回答:略教師依據學生回答,從所有制、分配關系、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上概括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如下:教師: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請你結合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確立的條件談談對馬克思這句話的理解。學生分析并思考回答:略教師總結: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確立需要的兩個條件勞動力和資本,均是通過暴力、殖民掠奪實現的。因此,馬克思說,“資本主義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教師:在封建社會末期,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為什么新興資產階級還要通過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的最終確立對人類歷史發展有什么積極影響?資產階級為什么要推翻封建社會的統治:封建制度的存在制約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于是資產階級通過傳播“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最終推翻封建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積極影響: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師:資本主義產生確實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但是資本主義社會尤其固有的頑疾——經濟危機。觀看下面的視頻,分析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有哪些表現?為什么會發生周期性的經濟危機學生:觀看視頻并思考回答問題(略)教師播放《1929-193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學生結合視頻觀察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表現:①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②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生產迅速下降;③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原因:①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②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之間的矛盾。教師:為什么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學生閱讀課本并回答:生產社會化程度越高,資本、生產資料、勞動產品就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里,基本矛盾就會越尖銳。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并展示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