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生活與哲學一輪復習建議——以第三單元為例南京外國語學校 陳華思考:1、以問題引領學生的復習,以自主復習、小組討論、師生交流的方式推進。2、第一輪復習時,點的挖掘要全、細;還要注重由點到面。3、學生的要求:必須給時間看書、同時要給時間思考與交流,也要求老師在此基礎上把該講的講到位。要把自覺、思考、聽講結合起來;把動眼、動手、動腦結合進來。否則只聽講還是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第七課 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一、閱讀并思考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和根本觀點分別是什么?思考:聯系、發展、矛盾三者有何聯系?2、聯系的含義是什么?思考:與聯系相對應的概念是什么?3、有關聯系的原理(1)聯系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①如何理解聯系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條件性)?②規律的普遍性、聯系的普遍性、發展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等共性描述是什么?(2)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①如何區分自在事物的聯系和人為事物的聯系?如何理解人為事物聯系的客觀性?②我們要建立新的具體聯系應注意什么?③物質的客觀性、規律的客觀性和聯系的客觀性描述的共性是什么?④教材中對“詭辯論”的描述有幾種?(3)聯系的多樣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①如何把握聯系的條件性?請舉例說明。②“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間有何相通性和相異性?(4)有關整體與部分關系的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注意在實際運用時,一般分為兩個子原理,即:①為什么要樹立全局觀念?②為什么要重視局部?二、易錯易混點1、一切事物的存在與發展都是有條件的。2、事物都處于普遍聯系之中,任何兩個事物都是聯系的。3、聯系具有客觀性,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是無法改變的。4、人們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5、整體功能總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6、整體統率部分,關鍵部分對整體總是起決定作用。三、精典例題(略)“五高三模”P237開始,第1、 ☆2、6、☆11、13、15(1),P240開始,第3、☆7、8、21、32、☆33、38、☆43。思考:明確答題要求。第八課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一、閱讀并思考1、發展的實質是什么?思考:①發展與運動、變化的區別和聯系?②新事物與舊事物之間有何區別和聯系?注意:“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也可用在主觀題中。2、有關發展的原理(1)發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2)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事物發展的趨勢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3)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原理(事物發展的狀態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①量變引起質變的情形有哪幾種?請舉例說明.②量變和質變的特征與表現分別是什么?請舉例說明.③如何理解“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④“拔苗助長”成語的哲學寓意是什么?⑤“適度原則”的哲學內涵是什么?(4)事物的變化發展是有規律的(略)(5)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原理(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原理內容】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事物的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方法論】我們要堅持用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看問題。二、易錯易混點1、發展是運動變化,運動變化就是發展。2、發展就是質變,質變就是發展。3、新事物就是新出現的事物。4、新事物是對舊事物的“揚棄”。5、量變就是數量的增減。6、質變才是發展,只有質變才有意義。7、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量變必然引起質變。8、事物發展的實質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9、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10、新陳代謝是宇宙間不可抗拒的規律。11、因為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所以要抓住時機,促成飛躍。三、典型題例“五高三模”,P240開始,第☆8、☆12、27、28、☆29、34、39、41、☆42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一、閱讀并思考1、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什么?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什么?2、矛盾的兩個屬性是什么?各自內涵是什么?如何理解兩者的關系?思考:能否說“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矛盾”?為什么?3、有關矛盾的原理(1)對立統一關系原理(對立統一觀點)原理內容:方法論:(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矛盾普遍性的關系?為什么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的現實意義:思考:①“矛盾普遍性” 與 “矛盾特殊性”的含義有哪兩個大類解釋?②體現“共性與個性關系”的哲學概念你知道多少?(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子原理:“抓主要矛盾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6)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子原理:抓本質和主流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用哲學觀點說明如何區分事物?如何把握事物的性質?即 規定了一事物與它事物的特殊本質;事物的性質主要由 決定的。※注:運用“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首先要講出“對立統一關系原理”或“事物是一分為二、合二為一的”方法。(7)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原理原理內容:方法論:思考:如何區分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請舉例說明。概念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區別 外延 主要矛盾就是復雜事物中所包含的“諸多矛盾”相互比較而言。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個,而次要矛盾則可有多個 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同一矛盾”的雙方比較而言,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個,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個內涵 主、次矛盾講的是“矛盾體”,可以稱“一個”或“一種”。正因為主、次矛盾都是“矛盾體”,其內部都包含著矛盾雙方,所以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講的是“矛盾側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作用 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支配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性質,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面超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著矛盾的次要方面方法論意義 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點、抓關鍵、抓中心,但又不忽視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關系原理,要求看問題要把握本質和主流,但又不忽視支流實踐方面 抓重點工作 // 抓關鍵 // 抓中心 // 把……作為……重中之重 //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 集中力量 // 抓重點工程 // 把……作為第一要務、首要任務 // 集中優勢兵力等。一般用在解決問題 以……為主體 // 以……為主導//經濟形勢、國際局勢和我黨的狀況總體是好的、主流是好的 // 九個指頭與一個指頭 // 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 // 因小失大 // 權衡利弊得失,分清主流和支流等一般用在認識問題聯系 ①都是研究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問題,都是矛盾特殊性的兩種情形。②都是重點論所要把握的重點③主要矛盾中也存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兩者是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而事物的性質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4、矛盾分析法(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包括哪些具體方法?注意:兩分法、兩點論、全面的觀點具有一致性。5、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分別是什么?6、請解讀教材中的成語、俗語、古文、漫畫等。二、易錯易混點1、矛盾著的兩個方面是指同一性和斗爭性。2、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爭性之中,并為斗爭性所制約。3、任何事物都存在著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4、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5、堅持主次矛盾辯證統一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6、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是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依據。7、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是關于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8、事物包含的特殊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9、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10、唯物辯證法的核心是聯系和發展的觀點。12、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作用,決定事物的性質。13、兩點論就是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14、重點論就是指抓主要矛盾。15、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三、精典例題(略)從P237,第3、4、☆7、10、☆15(2)、☆17,P239開始,第☆1、☆13、14、☆15、17、☆22、☆23、☆25、☆26、☆31、☆35、45第十課 創新意識和社會進步一、閱讀并思考1、辯證否定的含義及實質是什么?思考:聯系、發展與辯證的否定之間有何關系?2、辯證否定觀相關原理(1)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①內容②方法論要求③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①為什么要有這一精神?②方法論要求(我們事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③創新的社會作用思考:①“發展的實質”、“辯證否定的實質”、“辯證法的本質”分別是什么?它們之間有何聯系?②創新的辯證唯物論依據有哪些?③創新的辯證法依據有哪些?④創新的認識論依據有哪些?提示:創新的唯物論依據: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創新的辯證法依據:①事物是聯系、發展的原理。②辯證否定觀原理。③唯物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創新的認識論依據:①實踐和認識辯證關系原理。②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的。⑤ “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原理和方法論”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和方法論”之間有何區別和聯系?3、運用哲學知識,談談我們應如何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示:(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遵循客觀規律,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2)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唯物論角度)(3)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堅持辯證否定觀。(辯證法角度)(4)立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深化認識、發展認識。(認識論角度)思考:文化創新的途徑有哪些?二、易錯易混點1、辯證的否定就是敢于否定一切。2、辯證的否定既是發展的環節、又是聯系的環節。3、堅持辯證否定觀,必須要做到不惟實、不惟上,只惟書。4、創新要求我們破除一切傳統思想。5、思維方式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由一個民族的文化決定的。6、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三、精典例題(略)從P237,第5、☆15(2); 從P240開始,第2、6、9、20、24、30、40。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