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考政治計算題例析及歸類高三政治集體備課組 張法柳 計算題是全國各省市近幾年高考政治試卷中的一種常見題型。 2009年高考計算題相對集中在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企業利潤、匯率變化等問題上。《經濟常識》中涉及計算的知識點有十多個,如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商品價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貨幣量、個人消費品的分配、股票價格、經濟效益與利潤、國民收入、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稅、銀行利息、恩格爾系數、匯率等。下面作一簡要分析:一、關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計算題 例1. (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題)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 ( ) A. 5小時 B. 7小時 C. 7.5小時 D. 8小時 [試題解析]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在同樣條件下,大多數商品生產者所需要的平均勞動時間。2008年甲企業生產每件M商品所用時間為6小時÷(1+20%)=5小時;2008年甲企業所生產的M商品數量為10萬件×(1+20%)=12萬件;2008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5小時×12萬件+10小時×8萬件)÷(12萬件+8萬件)=7小時。答案為B。二、關于商品價值量的計算題 例2.(2008年高考文綜北京卷第33題)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他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 ( ) A. 0.75元 B. 0.80元 C. 0.85元 D. 1.25元 [試題解析] 本題考查了價值量和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關系。由于“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那么,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就越小。當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5%以后,原來的價值量是現在的(1+25%)倍,則現在的價值量為1元÷(1+25%)=0.80元。故選B。 例3. (2008年高考文綜四川卷第24題)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 ) A. 100億元和110億元 B. 110億元和110億元 C. 110億元和121億元 D. 121億元和121億元 [試題解析] 解法一:①2008年某國M商品因增加勞動者10%,而其他條件不變,故該國M商品的數量應該是:10億件×(1+10%)=11億件;而不論社會勞動生產率怎么提高,商品的價值總量不變。故2008年的M商品的價值總額是:11億件×10元/件=110億元。②某國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說明2008年某國M商品單位商品的價格沒有變。2008年某國M商品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某國M商品的數量在勞動者數量增加10%的基礎上。還要增加10%。這樣某國M商品的價格總額在其價值總額基礎上,還要增加10%。即110億元+110億元×10%=121億元。故選C。 解法二:①無論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相同時間創造的價值總量不變,因此,不考慮其他因素,2008年價值總額為100億元。但是2008年勞動者數量增加10%,故價值總量為:100億元×(1+10%)=110億元。②價格總額為:其單位商品價格不變,10元/件。2008年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僅考慮這一因素則產品數量為10億件+10億件×10%=11億件。同時勞動者數量增加10%,則產品數量在此基礎上再增加10%,為11億件+11億件×10%=12.1億件,故價格總額為:12.1億件×10元/件=121億元。故選C。 例4.(2008年全國卷I第25題)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 B ) A. 12元 B. 12.5元 C. 18元 D. 18.75元[試題解析] 本題考查了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解法如下15÷(1+50%)÷(1-20%)=12.5元,故選B。例5.(2007年高考文綜全國卷Ⅱ24)假定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價值為40元。如果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小時,A在4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生產出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是( D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例6.(2007年高考文綜全國卷Ⅰ24)假定去年生產1克黃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1克白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黃金。如果今年全社會生產黃金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價格用白銀表示為( C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三、關于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的計算題例7.(2007年高考文綜四川卷26)某國去年的商品總額為16萬億元,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2萬億元。假如今年該國商品價格總額增長10%,其它條件不變,理論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 C )A.1.8萬億元 B.2萬億元 C.2.2萬億元 D.2.4萬億元[試題解析] 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總額(待售商品數量×價格)/貨幣流通次數。第一步,先求出貨幣流通次數。去年貨幣流通次數=商品總額/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16/2=8次。第二步,求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商品總額=16+16×10%=17.6萬億元,所以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17.6萬億元/8=2.2萬億元。正確答案為C。四、關于收入分配的計算題例8.阿莉2006年在某國有企業擔任工程技術監理、年薪6萬元,因技術突出可享受企業特殊津貼800元/月,且有兩項專利技術發明、年終獲獎金2萬元。2007年該國有企業因長期經營不善而依法破產, 阿莉下崗后以其技術參股至某私營企業可獲4萬元/年, 炒股票獲3.6萬元,且另有兩項新的專利技術發明與其兄阿明合伙發展個體經濟可獲3.5萬元/年。在不考慮其他因素情況下,問阿莉兩年來的按勞分配所得為__萬元、合法的勞動收入為__萬元、非按勞分配所得為__萬元、合法的非勞動收入為__萬元。( A )A. 8.96萬 12.46萬 11.1萬 7.6萬 B. 8.96萬 10.46萬 11.1萬 6.6萬C. 8.96萬 12.46萬 13.1萬 6.6萬 D. 6.96萬 12.46萬 11.1萬 7.6萬五、關于企業利潤的計算題 例9. (2008年高考文綜重慶卷第27題)我國某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按10美元/件的價格售出100萬件某商品,該企業生產該商品的成本為人民幣14元/件。假設結算當日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則該企業可以獲得利潤為人民幣( ) A. 1400萬元 B. 5600萬元 C. 7000萬元 D. 9800萬元 [試題解析] 本題借助于某企業的對外貿易為背景,考查企業利潤和匯率知識。當日的匯率是1美元兌換人民幣7元,據此,可以有兩種計算辦法:(1)解法一(按美元計算):該企業生產該商品的成本為人民幣14元/件,即2美元/件。某企業售出100萬件某商品的利潤=商品的價格總額(生產總值)-生產成本=100×10-100×2=800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是:800×7=5600萬(元)。故選B。 (2)解法二(按人民幣計算):先求出某企業售出100萬件某商品的價格總額是:10×100=1000萬(美元),折算成人民幣是:1000×7=7000萬(元);再求出某企業100萬件某商品的生產成本是:100萬件×14元/件=1400萬元。則該企業可以獲得利潤:商品的價格總額-生產成本=7000萬元-1400萬元=5600萬元。故選B。六、關于經濟效益的計算題 例10. (2008年高考政治上海卷B組第33題)下表是某年份內兩家制造同類產品的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的幾組數據比較。產量(萬臺) 活勞動與物質消耗總量 (萬元) 單位產品平均售價 (元) 售出產品數(萬臺)甲企業 1 300 400 0.7乙企業 0.6 300 550 0.6 注:活勞動與物質消耗總量=總成本 企業利潤=總收益(平均售價×銷售量)-總成本 請用所學經濟常識簡要回答:該年份內哪家企業經濟效益較好? [試題解析] 企業的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生產總值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用公式表示就是: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用同樣多的資源消耗,或同樣多的人力、物力消耗,生產出更多的商品和勞務來,經濟效益就高;反之,生產同樣多的商品和勞務,資源消耗多,經濟效益就低。根據公式,可以計算二者的經濟效益情況:甲:0.7×400÷300≈0.933;乙:0.6×550÷300=1.1。因此,乙的經濟效益較好。七、關于股票價格的計算題例11.(2006四川24)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預期股息率為3%,當其他條件不變,同期銀行存款利率從2.5%降為2%時,他的股票( )A. 升值35000元 B. 升值30000元 C. 貶值25000元 D. 貶值20000元[試題解析] 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率。該股民的股票價格的變化為:100×1000×(3%/2%-3%/2.5%)=30000(元),因此他的股票升值30000元。所以正確答案為B。例12.(2006全國卷25)股票W的票面金額為1元,預期一年后可獲得5%的股息,同期銀行存款年利率為4%。一投資者若以10000元購買股票W,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理論上最多能夠購買股票W的數量為( )A.12500股 B. 10000股 C. 8000股 D. 7500股[試題解析] 股票價格=預期股息/銀行利率。股票W的價格為5%/4%=1.25元,因此,10000元理論上最多能夠購買股票W的數量為10000/1.25=8000股,所以正確答案為C。八、關于增值稅的計算題 例13.一般增值稅稅率為17%。某廠購進一批蠶絲(假定這些蠶絲的生產者是第一個生產環節),支付貨款850元,增值稅款144.5元。10天后加工成綢緞以1500元賣給某商場。請問,該商場應為此支付__元增值稅款( ) A. 110.5 B. 1610.5 C. 255 D. 175.5 [試題解析] 增值稅的計稅方法是:企業商品銷售額×稅率-上一環節已納稅金。故該商場為此應納增值稅款為:1500元×17%-144.5=110.5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九、關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題例14.我國現行稅法規定,工資薪金收入的個人收入所得稅自2008年3月“起征點”為2000元;全月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0元(含)的部分、稅率為5%;超過500元至2000元(含)的部分、稅率為10%;超過2000元至5000元(含)的部分、稅率為15%。小明的爸爸月工資為6500元,則每月應納的個人收入所得稅為( )A. 675元 B. 550元 C. 425元 D. 525元[試題解析] 本題考查超額累進稅率,可以分三步解決:第一步,應納稅收入:6500-2000=4500元。第二步,分層計算納稅額。500 ×5%=25元;(2000-500)×10%=150元;(4500-2000)×15%=375元。第三步,總納稅額應為500×5%+(2000-500)×10%+(4500-2000)×15%=550元,所以正確答案為B。十、關于GNP、GDP的計算題例15.GDP和GNP都是綜合反映一國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二者的區別在于計算方式上( D )A.GDP不包括本國居民在本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B.GNP不包括本國居民在本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C.GNP不包括本國居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D.GDP不包括本國居民在國外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總量十一、關于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的計算題例16.某國社會總產值為50000億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轉移到新產品上的生產資料的價值為15000億美元,上繳國家稅金20000億美元,企業留利10000億美元。則該國國民收入與進行個人消費品分配的部分各是( )A. 45000億美元 10000億美元 B. 35000億美元 5000億美元C. 50000億美元 15000億美元 D. 30000億美元 10000億美元[試題解析] 國民收入(V+M)=社會總產值-C,即50000-15000=35000億美元, V為35000-(20000+10000)=5000億美元,所以正確答案為B。十二、關于存款利息的計算題 例17.某居民將3萬元人民幣存入銀行,存期一年,年利率為2.70%,到期扣除利息稅(稅率為20%)后,該居民可得到的利息為 ( ) A. 306元 B. 810元 C. 360元 D. 648元 [試題解析] 根據公式:稅后利息=本金×利率×(1-20%)=30000×2.70%×(1-20%)=648元。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例18.(2007年高考文綜天津卷29)如果你以7.70的匯率賣出1萬美元,并將換得的人民幣存入銀行,存期為三年,年利率為4%,利息稅率20%,存款到期應得本息為( C )A. 7392元 B. 79464元 C. 84392元 D. 86240元十三、關于恩格爾系數的計算題 例19. (2008年高考政治上海卷第8題)聯合國對消費水平的規定標準:恩格爾系數在59以上為絕對貧困;50~59為溫飽水平;40~49為小康水平;20~40為富裕水平;20以下為極度富裕。根據下表推斷某市的消費水平已經達到( )某年某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一覽表項目 吃 穿 用 其他 總計金額(億元) 1700 500 1700 100 4000A. 溫飽水平 B. 小康水平 C. 富裕水平 D. 極度富裕 [試題解析] 恩格爾系數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為: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家庭或個人消費支出總額)×100%。國際上常用恩格爾系數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狀況。一個國家或家庭生活越貧困,恩格爾系數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爾系數就越小。某市恩格爾系數=1700÷4000×100%=42.5%。因此,其消費水平已經達到小康水平。故選B。 十四、關于匯率與幣值變化的計算題 例20.(2008年高考文綜天津卷第26題)天津“泥人張”彩塑形神畢肖、栩栩如生,被譽為民族藝術的奇葩,深受中外人士喜愛。如果該商品以人民幣表示的出口價格上漲5%,其他條件不變,美元貶值后該商品以美元標價應( ) A. 上漲不足5% B. 上漲5%以上 C. 下降不足5% D. 下降5%以上 [試題解析] 解法一:本題以天津“泥人張”彩塑出口價格為情景,考查對匯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旨在考查考生的解讀信息和實際運用能力,難度稍大。美元貶值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由此,以人民幣為標價出口時商品價格已經上漲5%,再加上美元貶值,那么商品以美元標價應該是上漲5%以上。故選B。解法二:解答本題也可以通過簡單的事例計算。比如這個商品價值100元,上漲5%后,其價格為105元。按匯率為1比7來算的話,100元時,該商品為14.28美元;105元時,該商品為15美元。從美元角度算,該商品的價格上漲了(15-14.28)÷14.28≈0.0504,上漲5%以上。例21.(2007年高考文綜北京卷29)金融體系改革使居民的理財方式日益多樣。小華有人民幣7700元,若目前匯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幣,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預計一年后人民幣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幣,小華可行的最佳理財方案是( B )A.用人民幣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幣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例22. 假如國際市場上某商品M的單價從60美元上漲到100美元,同期我國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從8﹕1變為7.2﹕1,且現在我國生產M產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若以人民幣購買該商品,其價格( )A. 降了14.3% B. 漲了14.3% C. 漲了31.25% D. 漲了25%[試題解析] 第一步,計算商品M的原價為60×8=480元。第二步,計算商品M的現價為100×7.2÷(1+50%)÷(1-20%)=600元。第三步,(600-480)÷480=25%,以人民幣購買該商品,其價格漲了25%,故選D。十五、關于互補商品價格變化的計算題例23.(2007年高考政治海南卷2)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 )A.增加50單位 B.減少50單位 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試題解析] 本題利用互補商品價格變化帶來的供求變化,考察需求的交叉彈性。可以分三步計算。第一步,計算互補商品需求變化帶來的本商品變化。互為互補商品的兩種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減少,同時造成互補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見二者成正比例關系變化。所以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20單位的變動量也應是下降趨勢。第二步,計算替代商品需求變化帶來的本商品變化。互為替代商品的兩種商品,一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就會上升,造成替代商品需求量下降,可見二者成反比例關系變化。所以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30單位的變動量應是下降趨勢。第三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A商品的需求量應該是減少20+30=50單位。所以答案應該是B。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