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四課 探索世界的本質第二框 認識運動 把握規律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⑴ 識記 ○ 運動的含義?!?相對靜止的含義?!?規律的含義。⑵ 理解 ○ 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系?!?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⑶ 運用 ○ 列舉實際事例,結合相關哲學原理,討論如果只承認運動的絕對性,而否認靜止的相對性會導致的結果,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么要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世界是有規律的,規律是普遍的。列舉實際事例,分析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但是人在規律面前并不是無能為力的。能力目標 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并能夠自覺地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運動和靜止的辯證關系原理,使學生懂得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運動的絕對性的同時,還承認相對靜止的重要作用,從而承認世界是可知的,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增強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勇氣和信心,反對離開相對靜止談運動,避免犯形而上學的相對主義和詭辯論的錯誤。學習重點、難點重點:物質與運動關系,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及方法論難點:運動與靜止的關系學法指導討論法 探究法 講授法知識鏈接朋友送給我一個蝴蝶的繭。據說那會變成一只紫色的美麗蝴蝶。 一天,那蛹破了一個小口,我坐在桌子前,仔細地看著蝴蝶寶寶費力地掙扎著,想要破繭而出。好像母親分娩一樣,那個看不清形狀的小生命折騰了好幾個小時,還是沒有什么進展。又過了一會兒,它好像筋疲力盡了,停了下來。我決定幫它一把,于是把剩下的那部分剪開了一道口。小蝴蝶終于完全出來了。然而,它沒有像我預料的那樣展翅飛翔。它戰戰兢兢地抖動著一對皺巴巴的翅膀,身體還像一個腫腫的小蟲。它始終沒有飛起來。它一直在我的桌子上,帶著那對紫色的、萎縮的翅膀和一個腫脹的身體哆嗦著蠕動,直到死亡的來臨。 后來,從朋友那里得知,正是我的好心和性急斷送了蝴蝶美麗的生命。因為,大自然設計的每一步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在蝴蝶破繭而出的掙扎中,它會把身體里多余的水分擠到翅膀里,這樣,當它終于自由的那一刻,它才能擁有輕盈的身體和豐盈的雙翅。問題:1、我的主觀愿望和客觀結果是否一致?你遇到過類似的情形嗎?2、從哲學上看,人們怎樣才能把自己的主觀愿望變成現實的東西?基礎梳理一、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1、運動的含義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 和 。2、物質和運動的關系①運動是物質的 和 ,世界上不存在脫離 的物質。②運動是 的運動, 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 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3、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區別:①含義不同。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靜止主要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 沒有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的運動。②運動是 的、 的和 的;而靜止是 的、的和 的。聯系:① 是 的一種特殊狀態。②物質世界是 和 的統一。(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 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 和 。)二、運動是有規律的1、規律的含義規律,就是事物運動過程中 的、 的、 的、 的聯系。2、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①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 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一旦違背客觀規律,人們就會受到規律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3、規律的客觀性與普遍性的方法論要求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 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而不能 規律。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4、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 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 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互動探究探究一:閱讀思考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1、談談你對《易傳》這句話的理解。2、你能從中受到什么啟示?3、世界上有沒有不運動變化的事物?探究二:閱讀教材第31頁第二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1、能不能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概念或精神的運動?2、把世界萬物的運動歸結為人的“心”、概念或絕對精神的運動是一種什么觀點?3、有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探究三:閱讀教材第32頁第一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1、有人說,世界上存在著不運動的物質,例如,某些物體從出現的第一天起就沒有動過,大雁塔在西安,故宮在北京就是如此。請你分析一下,這句話錯在哪里?2、世界上有沒有絕對靜止的事物?3、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但是,有些人卻把二者割裂開來,你能列舉一些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或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的例子嗎?探究四:閱讀教材第33頁第二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1、“永動機”為什么無法制造出來?2、什么是規律?它有哪些特點?3、人們“永動機”夢想的失敗和焦耳后來的成功給了我們什么啟示?4、規律是客觀的,規律也是普遍的,這是否意味著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無能為力呢?請你結合實例予以說明。鞏固練習(B級)1.宋代詩人陳與義《襄邑道中》詩云:“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边@首詩說明了 ( )A.事物運動是永恒的 B. 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C.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A級)2.“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疾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鄙鲜鲈⒀越o我們的啟示是 ( )A.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物質運動的絕對性,又要承認靜止的相對性B.做工作必須承認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C.辦事情必須遵循客觀規律D.人們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A級)3.“天地之變,寒暑風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边@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A.規律是事物本質的必然的聯系 B.只有自然界的運動是有規律的C.規律可以為人所認識 D.一切事物的運動都是有規律的(B級)4.地球好比一只陀螺,它繞著自轉軸不停地旋轉,每轉一周就是一天。地球不但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軌道是橢圓,公轉一周為一年,且存在周期性變化。這一事實體現了 ( )A.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 B.地球是自然界運動的載體C.地球運動是地球上生物產生的前提 D.事物運動的具體形式是相同的(A級)5.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運動都必修有自己的承擔者或者叫載體。否則,這種運動根本不會存在。運動的承擔者是 ( ?。?br/>A.人類社會 B.自然界 C.物質 D.宏觀物體(B級)6.英國哲學家比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蔽覈拼闹蜕谢勰芤灿蓄愃频挠^點?!秹洝酚涊d: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菽苓M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比爾生和慧能的觀點屬于( )A.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B.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C.把物質和運動結合起來的觀點 D.神創論觀點(B級)7.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晚,北京西南、東北方向出現降雨,而且云帶不斷向城區“合圍”。氣象部門果斷實施大規模人工消雨作業。直到開幕式結束,“鳥巢”上空滴雨未下。這次人工消雨體現了 ( )A.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臆造的聯系 B.事物是運動、變化、發展的C.物質和意識的關系 D.規律是客觀的,人能夠認識、利用規律(B級)8.歷史上曾顯赫一時的古樓蘭人競神秘地消失了??脊抛C實,當時規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大小樹木600多棵,等到人們認識到砍伐森林、破壞環境的惡果,在實地“嚴禁砍伐活樹,否則罰馬一匹”時,“樓蘭已毀”,已無力回天了。題中材料告訴我們( ?。?br/>A.規律是客觀的,人在規律面前無能為力 B.整體總是大于部分C.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D.規律是客觀的,違背客觀規律必受懲罰(B級)9.“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毕铝袑@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B.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C.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D.物質是運動的主體,是運動的承擔者(B級)10.求真務實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勞永逸。彼時的“真”不能代替此時的“真”,彼事的“實”不能代替此事的“實”。其中的哲理是 ( )A、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 B、事物運動的方式是永恒不變的C、真與假或虛與實是交織在一起的 D、事物的運動變化是不可捉摸的(C級)11.近日,山東省出臺《實施集中集約用海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草案》,意在打造黃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經濟引擎、環渤海經濟圈南部隆起帶、貫通東北老工業基地與長三角經濟區的樞紐、中日韓自由貿易先行區,拓展發展空間,拉動內需,推動經濟文化強省建設。草案目前已處于專家論證階段。初步測算,到2020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九大核心區總投資上萬億元,集中集約利用海陸總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海陸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關聯的開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當于在海上再造一個陸域大縣。運用規律的有關知識,談談山東省集約用海初步構想的可行性。第四課第二框參考答案目標檢測 1~5. BCDAC 6~10. BDDBA11、答:(1)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規律是普遍的、客觀的。這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而不能違背規律。山東集約用海初步構想是在正確認識山東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作出的可行性構想。(2)規律是客觀的,并不表明人們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人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變客觀世界,造福人類。山東省集約用海初步構想是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從山東的實際出發,發展經濟,造福山東人民的重要舉措,必將有利于促進山東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四課 探索世界的本質第一框 世界的物質性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⑴ 識記 ○ 物質的定義。⑵ 理解 ○ 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⑶ 運用 ○ 運用所學知識說明世界真正的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 運用所學知識及相關哲學原理,分析作為物質觀發展的第一個基本階段,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物質觀的局限性,從分析論證中加深對辯證唯物主義物質觀的科學性的理解。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分析宇宙間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情感目標 從茫茫宇宙到人類社會,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存在形態。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是物質世界自我運動的結果。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堅定地樹立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物質觀,鮮明地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學習重點、難點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證明學法指導討論法 探究法 講授法知識鏈接地球起源與演變的探索每過一年,大家都要長大一歲。一年,對我們大家來說是個比較長的時間,可是這在地球的歷史上,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質學家發現:覆蓋在原始地殼上的層層疊疊的巖層,是一部地球幾十億年演變發展留下的“石頭大書”,地質學上叫做地層。地層從最古老的地質年代開始,層層疊疊地到達地表。一般來說,先形成的地層在下,后形成的地層在上,越靠近地層上部的巖層形成的年代越短。地層好比是記錄地球歷史的一本書,地層中的巖石和化石就像這本書中的文字。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通過對古老巖石的測定,人們得知地球已經存在46億年了。依照人類歷史劃分朝代的辦法,地球自形成以來也可以劃分為5個“代”,從古到今是: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有些代還進一步劃分為若干“紀”,如古生代從遠到近劃分為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中生代劃分為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新生代劃分為第三紀和第四紀。這就是地球歷史時期的最粗略的劃分,我們稱之為"地質年代",不同的地質年代人有不同的特征。距今24億年以前的太古代,地球表面已經形成了原始的巖石圈、水圈和大氣圈。但那時地殼很不穩定,火山活動頻繁,巖漿四處橫溢,海洋面積廣大,陸地上盡是些禿山。這時是鐵礦形成的重要時代,最低等的原始生命開始產生。距今24億年-6億年的元古代。這時地球上大部分仍然被海洋掩蓋著。到了晚期,地球上出現了大片陸地。"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生物的時代,這時出現了海生藻類和海洋無脊椎動物。距今6億年-2.5億年是古生代。"古生代"是意思是古老生命的時代。這時,海洋中出現了幾千種動物,海洋無脊椎動物空前繁盛。以后出現了魚形動物,魚類大批繁殖起來。一種用鰭爬行的魚出現了,并登上陸地,成為陸上脊椎動物的祖先。兩棲類也出現了。北半球陸地上出現了蕨類植物,有的高達30多米。這些高大茂密的森林,后來變成大片的煤田。距今2.5億年-0.7億年的中生代,歷時約1.8億年。這是爬行動物的時代,恐龍曾經稱霸一時,這時也出現了原始的哺乳動物和鳥類。蕨類植物日趨衰落,而被裸子植物所取代。中生代繁茂的植物和巨大的動物,后來就變成了許多巨大的煤田和油田。中生代還形成了許多金屬礦藏。新生代是地球歷史上最新的一個階段,時間最短,距今只有7000萬年左右。這時,地球的面貌已同今天的狀況基本相似了。新生代被子植物大發展,各種食草、食肉的哺乳動物空前繁盛。自然界生物的大發展,最終導致人類的出現,古猿逐漸演化成現代人,一般認為,人類是第四紀出現的,距今約有240萬年的歷史。人類居住的地球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一直演化到現在,逐漸形成了今天的面貌。這就是地球演變的客觀規律,也是世界物質統一性的科學依據。基礎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質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 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 的組成部分。2、物質的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 ,并能為人的 所反映的 。3、物質的唯一特性:4、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種具體的 。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人類社會是 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 起了決定性的作用。2、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 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這三者都是 的 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 。3、從發展上看,人類社會有其客觀的規律。三、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自然界是 的,人類社會的 、 、 及其 ,也具有客觀的 。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 的產物,它是在 中伴隨著人和 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 。互動探究探究一:1、請同學們收集有關神開創宇宙、締造生靈的創世傳說,如中國的“盤古開天地”的傳說、基督教的上帝創世說,用最概括的語言介紹給大家聽。2、天地萬物是上帝創造的嗎?聯系你所知道的有關地球起源的知識予以說明。探究二:1、你認為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如果有人認為世界的本原是水、是火,你會怎么想?2、把水、火、元氣等作為世界的本原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其特點是什么?3、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態萬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許多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地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如磁場、超聲波、紫外線等。從哲學的角度看,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探究三:閱讀教材第30頁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1、人類社會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質條件?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環境到人類的社會環境、由古猿的群體結構到人類的社會結構的轉變?3、為什么說人類社會是物質的?鞏固練習(B級)1.動物是地球上生物進化的結果。動物產生后,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水生到陸生,由低等動物慢慢地發展到哺乳動物,進而由類人猿進化到人類,產生了人類社會。上述材料中的事實充分說明 ( )①物種不變的觀點是錯誤的 ②上帝創造眾多生物的說法具有荒謬性③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④人類社會是客觀世界發展的必然結果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B級)2.目前人們已經制造出“基因魚”、“基因豬”等新型物種,將來還會有意識地制造出更多的物種。可是,如果沒有業已存在的物種,沒有遺傳物質染色體上的基因,沒有基因變化規律,新的物種是不可能制造出來的。這一事實充分說明 ( )①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越來越弱 ②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③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 ④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C級)3.《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我國目前實行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并不是由人們隨意選擇的,而是由我國農村的生產力水平決定的。這說明 ( )①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②生產關系是客觀的經濟關系③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 ④人類社會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B級)4.2008年3月6日,國家環??偩指本珠L吳曉青指出,當前我國很多生態系統正處于不斷退化的過程,許多種群在數量上急劇下降,物種處于瀕危狀態,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啟示是 ( )A.人類只能聽任自然的擺布,必須服從自然B.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地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C.人類可以利用自然物但不能改造自然物D.自然界先于人類而存在(A級)5.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下列屬于物質范疇的是 ( )①黨的十七大通過的決議 ②2008北京奧運會 ③中華人民共和國④科學發展觀 ⑤學校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③④⑤(B級)6.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這里的“客觀實在”是 ( )A.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總和 B.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共同屬性C.所有有形的物體 D.萬事萬物共同的屬性(A級)7.有人斷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創造出來?!边@種觀點 ( ) ①認為生物的產生和進化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 ②屬于神創論的觀點,是極其荒謬的③否認了人類的產生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結果 ④否認了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屬于唯心主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級)8.2007年是塑料誕生一百周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已經制造出諸如醋酸纖維、聚苯乙烯、合成橡膠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數量已達百萬種。這一情況說明 ( ?。?br/>A.人類產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和發展依賴于人的意識B.人們有意識地創造人工自然物會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物的規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脫離天然物而存在D.人類通過實踐可以改變自然物的具體形態使其打上人的烙印2008年3月,科學家根據“火星快車”探測器拍攝的照片發現,火星上曾發生過幾次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并且留下了大量火山熔巖。運用所學知識,回答9~10題。(A級)9.科學研究證明,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或諸神居住的“天國”,當然也沒有所謂的上帝和諸神創造天地的活動。這說明 ( )A.自然界是永恒不變的 B.上帝和諸神的觀念是人腦自生的C.自然界的構成是無限多樣的 D.上帝創造萬物的觀念是荒謬的(B級)10.自然界中的每一天體都是按照自然界固有的規律而形成的,有著自己的起源與變化過程,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這說明 ( )A.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B.人只能根據自然物的屬性去利用自然物C.人類活動對自然物的存在與發展沒有影響 D.人類要征服自然,必須認識自然(C級)11.有人認為:“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沒有意識,因而是客觀的;社會活動是人有意識的活動,因而是主觀的?!边@一觀點對嗎?為什么?第四課第一框參考答案目標檢測 1~5. CBDBB 6~10. DBDDA 11、答:(1)這個觀點認為自然界是客觀的是正確的。因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它們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2)這個觀點否認社會的客觀性是錯誤的。因為,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3)無論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的客觀實在。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生活與哲學》第四課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導學案.doc 《生活與哲學》第四課第二框《認識運動把握規律》導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