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第一框 哲學的基本問題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⑴ 識記 ○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 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哪兩方面內容⑵ 理解 ○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⑶ 運用 ○ 哲學的基本問題和人們生活的關系能力目標 使 學生初步具有自覺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觀點認識、分析和把握社會生活現象的能力。學習重點、難點哲學的基本問題(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學法指導討論法 探究法 講授法知識鏈接誤區:一切唯心主義都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指我們的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思維能不能正確認識現實世界。唯物主義哲學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說,唯物主義哲學是堅持可知論,主張我們的思維能夠正確地反映現實世界。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認識之物,而不存在不能認識的事物。有些事物現在不認識,隨著科學的發展,將來會被認識。唯心主義哲學不一定全都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說,它們不一定都是不可知論者。例如黑格爾,他主張“絕對觀念”是第一性的,客觀存在是第二性的,但他不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而是認為,盡管現實世界是“絕對觀念”的產物,但思維是能夠認識那一開始就已經是思維內容的內容了。就是說,黑格爾是個唯心主義者,但他是主張可知論的。只有那些不可知論者才根本否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這種哲學認為要正確認識現實世界是不可能的。近代歐洲不可知論的代表有英國的休謨和德國的康德,他們哲學的基本傾向是唯心主義的。基礎梳理一、什么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和 的關系問題,也就是 和 的關系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 的問題;二是 的問題,即 的問題。3、對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 和 的唯一標準。凡認為 的,就是唯物主義;凡認為 的,就是唯心主義。二、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1、 ,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2、 ,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的、必須回答的問題。3、 ,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互動探究探究一:閱讀與思考人類的哲學思想源遠流長,這些思想在人類文明的長河里,激蕩澎湃,奔流不息。人類歷史上產生了很多哲學家,他們對于世界、宇宙和生命有著不同的闡釋。在中國古代:先秦時的天道觀,鄭國政治家子產提出“天道遠,人道邇”;春秋末年的孔子肯定天命,但同時少言天道,主張“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矣。”;漢代哲學家提出了關于宇宙生成的見解。《淮南子》認為“道始于虛,虛生宇宙,宇宙生氣,氣分成天地”;隋唐時期的天人關系。柳宗元、劉禹錫繼續了中國哲學關于天人關系的討論。柳宗元提出天無意識,不能“賞功而罰禍”,天地起源于元氣。劉禹錫提出“天與人交相勝”、“天與人不相預”等觀點,反對天人感應論;《周易》描繪了宇宙起源的壯闊圖景;《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等。在西方:古希臘早期哲學家泰勒士向我們展現了水成說宇宙發生論;赫拉克利特提出了“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這一不朽命題;弗蘭西斯培根認為“知識就是力量”;康德認為,“哲學的對象,乃是尋求理性用來獲得關于事物的真正知識的種種原理”;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1、 結合材料中東西方關于哲學的研究對象的認識,總結概括哲學的研究對象有哪些?2、 哲學的研究問題有很多,我們能不能從中找出一個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探究二:閱讀教材第10、11頁本框第一目的內容,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1、 結合書本知識評析“哲學基本問題的意義僅在于為人們提供一個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2、 請嘗試使用圖示法列出思維與存在關系問題的知識體系。3、 下列觀點屬于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⑴ 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⑵ 心外無物4、 下列觀點屬于可知論還是不可知論?⑴ 人類無法全面地認識客觀世界⑵ 人類在將來有可能全面、徹底地認識客觀世界探究三:閱讀教材第11、12頁本框第二目的內容,回答“為什么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探究四:閱讀材料,感悟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我們生活的關系材料一:200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迅速蔓延。由于缺乏對于SARS的正確認識,一時間人心惶惶,聞“非”色變。面對疫情,黨中央、國務院予以高度重視。采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有效的防治,并進一步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現了系紅繩、放鞭炮來防治“非典”的做法。材料二:某村一座剛蓋好的農宅中不明原因地先后有多人死去,從此再也無人敢住,村子里的人認為此地風水不好,于是便稱之為“兇宅”。在這期間,這家住戶也曾多次燒香拜佛,乞求神靈的保佑,但終不能制止死人的發生。后來村子里住進了扶貧工作組,工作組的同志認為,“兇宅”發生的死亡現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有原因的。后經過實地考察,調研后,終于真相大白,禍根就來自地基中的一種放射性石料。在把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這座農宅再也沒有發生過不明原因的死人現象。思考:從人們對防治SARS的不同態度導致不同的做法中,及其在防非典和防治豬鏈球菌的行動中,感悟哲學的基本問題對于生活的影響。從人們對“SARS”和“兇宅”的不同態度、不同行動中,感悟哲學的基本問題與我們生活、實踐的關系。鞏固練習(A級)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 )A.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關系問題 B.哲學與各門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問題C.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關系問題 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C級)2.各種哲學由于對 問題的不同回答,分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陣營。 ( )A.意識和物質的關系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C.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 D.思維和存在有沒有同一性(B級)3.恩格斯指出:“凡是斷定精神對自然界說來是本原的,從而歸根到底承認某種創世說的人……組成唯心主義陣營。凡是認為自然界是本原的,則屬于唯物主義的各種學派。”這說明 ( )A.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B.對思維與存在何者為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C.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和二者有沒有統一性兩個方面的內容D.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的兩個基本派別(A級)4.恩格斯說:“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在我們關于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地反映現實?用哲學的語言來說,這個問題叫作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是指 ( )A.思維決定存在還是存在決定思維的問題 B.思維和存在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問題C.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D.人們能不能改造世界的問題(B級)5.誕生在陜西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世界首只成年體細胞克隆山羊“陽陽”,2009年6月22日度過了她9歲的生日。據了解,體細胞克隆山羊“陽陽”的培育者張涌教授目前正在從事轉基因克隆羊和轉基因克隆牛的科技攻關,并取得了重大突破。這一事實充分說明 ( )A.人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然 B.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是客觀的C.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的、必須回答的問題(C級)6.休謨說:“人類認識不能超出感覺的范圍,至于在感覺之外客觀事物是否存在,這是無法知道的。”這句話屬于 ( )A.唯物主義 B.唯心主義 C.可知論 D.不可知論(B級)7.在實際生活中,古今中外,人們都會面對和處理自己的計劃與實際的關系。這說明 ( )A.存在決定思維,思維是存在的反映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中無法回避的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哲學發展的始終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A級)8.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和必須回答的問題,這是因為( )①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回答決定著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②對思維和存在關系問題的回答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③哲學要從總體上探討人與世界的關系,就必須首先弄清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④哲學的一切問題都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C級)9.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很豐富,其中明代就有兩位有名的哲學家。明代后期的王夫之把我國古代唯物主義者學推向了高峰,他說:“起著,理之依也。”“氣”是變化日新的物質實體,“理”不能脫離“氣”而存在,批判了“理生氣”的唯心主義觀點。而明代的王守仁是個典型的唯心主義者。一次他同朋友到郊外春游時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守仁的談論集中到一點就是主張“心外無物”。⑴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么?它包括哪兩個方面的內容?⑵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什么問題而形成的?結合上體結論,簡要說明題中“問題”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理由。第二課第一框參考答案目標檢測 1~5 DCBCC 6~8 DBA 9、(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即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思維與存在何者為本原的問題,二是思維與存在有沒有同一性的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2)思維與存在的關系問題,首先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遇到的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的、必須回答的問題,它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第二框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知識目標 ⑴ 識記 ○ 唯物主義的含義。○ 唯心主義的含義。⑵ 理解 ○ 哲學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內容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 相對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來說,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僅具有從屬的意義。⑶ 運用 ○ 學會判定什么樣的觀點是唯物主義的、什么樣的觀點是唯心主義的。○ 區分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 區分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能力目標 ⑴ 使學生初步具有識別不同哲學派別本質的能力。⑵ 使學生初步具有自覺運用哲學基本問題的觀點認識、分析和把握社會生活現象的能力。情感目標 ⑴ 對世界的不同認識形成了不同的哲學,各種不同的哲學總是在相互辯難中發展,我們應該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自覺反對和批判唯心主義。⑵ 堅持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認識世界,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自己的生活和實踐。學習重點、難點重點: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分歧。學法指導討論法 探究法 講授法知識鏈接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1)從根本觀點上看,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根本對立的,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2)從哲學的發展過程來看,唯心主義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也豐富和發展了辯證法。因此,唯心主義在其發展史上也有其進步、正確的因素,不能絕對地說凡是唯心主義都是錯誤的。(3)正確與錯誤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相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講,無論是唯心主義哲學,還是以往的唯物主義哲學都有錯誤的一面。比如,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就其根本觀點來說是正確的,但它把具體的物質當成世界的本質,則是錯誤的。因此,不能說凡是唯物主義都是正確的。基礎梳理和 是哲學的兩大基本派別。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 的問題展開的。一、唯物主義1、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是本原的, 是派生的,先有 后有 ,決定 。2、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形態唯物主義在其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即 唯物主義、唯物主義、 唯物主義和 唯物主義。(詳見互動探究)二、唯心主義1、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 是本原的, 依賴于 ,不是 決定 ,而是 決定 。2、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 和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對意識的不同理解,形成了兩種基本形態:唯心主義和 唯心主義。(詳見互動探究)互動探究探究一:閱讀教材第12頁第一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問題探究二:閱讀教材第12頁第二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1、 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觀點,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的?2、 簡要辨析上述觀點的合理性和局限性。3、 唯物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種基本形態,你知道是哪三種形態嗎?4、 上述材料中的觀點分別屬于哪種形態的唯物主義?5、 閱讀教材第12頁最后三自然段,完成下表。基本形態 合理性 局限性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探究二:閱讀教材第13頁第一個方框中的內容,探究下列問題1、 王守仁認為人的靈明和天地萬物是什么關系?你認為他的觀點對嗎?2、 王守仁的觀點屬于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王守仁的觀點“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對于人們認識的發展有意義嗎?3、 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形態,閱讀教材第13頁的內容完成下表。基本形態 區別 聯系二者在根本觀點上是一致的,都認為 是世界的本原, 依賴于 ,不是 決定 ,而是 決定4、 王守仁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還是客觀唯心主義?5、閱讀教材第13頁第二個方框內容思考:朱熹把理看作世界的主宰,這是一種什么樣的觀點?鞏固練習(B級)1.哲學的基本問題在人們的現實活動中表現為 ( )A.人與人的關系 B.社會與自然的關系C.人與世界的關系 D.主觀與客觀的關系(B級)2.下列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是 ( )A.心外無物 B.形存則神存,形卸則神滅C.理在氣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B級)3.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提出了“水是萬物的本原”的觀點,我國春秋時代的《管子》一書中也有“水是萬物的根源”的說法,這兩種觀點 ( )①把物質的具體形態當成世界的本原 ②都否認物質決定意識③都是完全正確的 ④ 都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C級)4.有人稱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為半截子唯物主義,這主要是說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 )A.沒有實現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B.是形而上學唯物主義C.在自然觀上是唯物主義,在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D.在思維和存在的關系上不承認思維與存在的同一性(C級)5.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的區別在于 ( )A.是物質第一性,還是意識第一性B.是否把意識作為世界的本原C.是否認為物質和意識具有同一性D.是把人的主觀精神還是把客觀精神作為世界的主宰和本原(B級)6.黑格爾認為,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總體上看,黑格爾的哲學體系屬于 (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 B.形而上學C.主觀唯心主義 D.客觀唯心主義(B級)7.“我看到蘋果的顏色和形狀,嗅到它的氣味,摸到它的光滑,嘗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對蘋果的正確認識,所以,蘋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覺的相加。” 這種觀點屬于認識論上的 ( )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C.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D.辯證唯物主義(C級)8.下列選項與“我思故我在”觀點相一致的是 ( )A.未有這事,先有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D.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B級)9.“宇宙便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吾是觀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上述觀念的共同之處在于 ( )①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實在,當成是第一性的東西②認為客觀事物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③把物質歸結為物質的具體形態,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④認為意識不能離開物質而孤立存在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級)10.法國哲學家笛卡爾認為,精神和物質二者平行而且彼此孤立,研究其中之一能夠不牽涉另外一個。上述觀點認為 ( )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B.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在于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C.物質和精神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本原D.哲學的基本問題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B級)11.哲學史上的“兩個對子”是 ( )①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②一元論和二元論③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④辯證法和形而上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C級)12.貝克萊認為,“存在就是被感知”。黑格爾認為,整個世界是“絕對觀念”的外化和表現。(1)上述兩種觀點的共同點是什么?(2)上述兩種觀點有何區別?第二課第二框參考答案目標檢測 1~5 DBDCD 6~10 DBBAC 11、C 12、(1)上述兩種觀點同屬于唯心主義,都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原,意識決定物質。(2)①貝克萊的觀點屬于主觀唯心主義,黑格爾的觀點屬于客觀唯心主義。②主觀唯心主義是把人的主觀精神夸大為唯一的實在,當成本原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客觀唯心主義把客觀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知識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生活與哲學》第二課第一框《哲學的基本問題》導學案.doc 《生活與哲學》第二課第二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導學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