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浙江省紹興市稽山中學 朱士英【教學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化生活》第二單元第四課第一框內容。【教材分析】本框題分為三個目:(一)傳統文化面面觀,(二)傳統文化在今天,(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圍繞“傳統文化的繼承”這條主線,分析什么是傳統文化,為什么要繼承傳統文化,怎樣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內容與現實聯系非常密切,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學情分析】在外來文化的強烈攻勢下,不少學生盲目崇尚外來文化,追捧外來文化,甚少關注我們的傳統文化,不了解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通過本框的學習,從直觀的賞析入手,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思辯中進一步明確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形成正確的觀點。同時高二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接觸了解了不少的傳統文化,具備一定歸納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能夠自主地分析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文化行為。這為教師引導他們通過分析傳統文化的一些具體內容從而形成正確的認識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介紹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代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延續及其影響,讓學生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感悟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善于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2. 過程與方法目標:從學生生活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入手,通過豐富的圖片,音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增強感性認識。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探究、討論中形成觀點,掌握知識。 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觀點、態度,并且能學以致用。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體現新課改學生主體地位。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特別是紹興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和愛國愛家鄉的熱情。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教學重點、難點】傳統文化的在今天的特點,傳統文化作用的雙重性。【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 感受身邊文化教師設疑: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們稽山中學是一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學校,她的前身是紹興府學宮,投醪河環抱著校園,那么有哪個同學能解釋一下“投醪河”的來歷。(來自越王句踐投醪出征的故事)學生回答。教師引出學校的校訓為“臥薪嘗膽”這一中華民族傳統思想,與越王句踐投醪出征有關。進一步引出學校所在的紹興市是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歷史文化和山水風光為特色的中國首批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最佳魅力城市。5000年文化積淀和2500年建城歷史,文物資源極其豐富;秀麗的江南水鄉風光,眾多的名人勝跡,使紹興成為特色鮮明的旅游城市。假如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著課本游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游,向同學們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那么大家會把紹興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介紹給同學們。當然了,要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文化主要通過哪些形式繼承。【設計意圖】導入從同學們所處的環境入手,引導同學們回味生活,關注生活世界。從本地資源入手,讓學生容易接受,感覺親切,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導入中所用的“臥薪嘗膽”典故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二、創設情境、合作交流,感受傳統文化魅力教師:請同學們瀏覽書本,了解傳統文化的概念及繼承的四種形式。學生看書。教師講解:那些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統稱為傳統文化。(創設情境)剛才講到今天有一群外地中學生來參加“跟著課本游紹興活動”,請在座的同學擔任導游,介紹紹興的傳統文化,接下來分四組分別以傳統習俗游、傳統建筑游、傳統文藝游、傳統思想游為主題設計一條旅游路線,并講出設計理由。要求每組推薦一位同學發言。學生分四組進行討論設計。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教師進行適當補充)第一組學生代表發言。傳統習俗游線路---魯迅故里、咸亨酒店。傳統習俗是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或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祝?!笔墙B興的傳統習俗,它始于元朝,每逢舊歷臘月除夕前夕,紹興城鄉差不多每家每戶都請“祝福菩薩”。后由于年深月久,竟演變為一年一度的習俗了。魯迅筆下曾經有描述,魯迅故里作為浙江省首次確立的14個傳統節日保護示范地之一,在周家老臺門“德壽堂”有向游客表演《祝?!防锏那榫?,表演者準備好福禮香燭。福禮包括雞、豬肉、魚、鵝、牛肉或羊肉五牲福禮,及粽子、年糕、茶、酒、鹽、豆腐干和燉熟的禽血。然后依次行四拜四叩頭之禮。儀式完成后,一起喝散福酒、吃散福年糕,同時魯迅故里還進行紹興傳統婚禮的表演。第二組學生代表發言傳統建筑游----八字橋、書圣故里、倉橋直街歷史街區。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是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紹興傳統民居,色彩以黑、白、灰為基調,和諧淡雅。倉橋直街、書圣故里的民居、老臺門、河埠頭就展示了古城歷史文化積淀,而八字橋則是我國現存最古的城市梁橋(有文字標記的)。這些都展示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獨特魅力,在世界建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并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教師可出示上述建筑圖片,以增強直觀性)第三組學生代表發言傳統文藝游線路:柯巖——蘭亭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越劇、紹劇、蓮花落是紹興的傳統戲曲,具有悠久的歷史,魯迅筆下的社戲每天都在紹興柯巖風景區內的古戲臺上上演,游客能夠欣賞到各種流派的越劇唱段,而在蘭亭風景區欣賞王羲之書寫的行書《蘭亭序》更是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教師播放一段越劇視頻,讓學生獲得藝術的熏陶,或可介紹越劇的由來)第四組學生代表發言感受傳統思想游線路:大禹陵——府山越王臺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在我們現在生活中仍然可以感受到它的影響,大禹陵中我們能感受到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吃苦耐勞、克己奉公的忘我精神。府山越王臺上,更能感受到2500多年前,越王勾踐率領子民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轉弱為強,成就霸業的壯舉。(此環節為后面分析傳統文化特征之相對穩定性做好了鋪墊,教師可出示相關圖片)【設計意圖】讓學生更充分的參與課堂,真正當課堂的主體。從生活觀察、體驗中來感受文化的繼承性。同時通過對家鄉傳統文化資源的展示,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由于地方文化與共性文化知識之間的統一性,學生對理論性文化知識更易產生認同感和對接認知趨勢,在文化的熏陶中提升了人文素養。三、學習探究,擴展知識技能教師:通過對紹興地方傳統文化的感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含義及其傳承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1.傳統文化的含義及其傳承方式師生一起以表格的形式進行小結。傳統習俗 傳統建筑 傳統文藝 傳統思想含義 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或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 建筑被成為凝固的藝術 文學藝術,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 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影響 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 在世界建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有悠久的歷史。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地位 傳統文化的基礎形式之一 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設疑提問)上述我們提到的這些傳統文化,有些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為什么歷經滄桑仍舊可以保留至今呢?傳統文化具有什么特點?2.傳統文化的特征(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請學生結合前面交流的內容分析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這一特點。教師歸納:無論是紹興的傳統習俗——祝福,越劇、紹劇、蓮花落等傳統曲藝,還是獨具一格的江南水鄉建筑和行云流水般的《蘭亭序》,都能感受到深深的古越情和濃濃的中國風。“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因為傳統的節日激起了無限的鄉情,海峽兩岸會引起兩岸同胞最大的“鄉愁”,就因為在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請學生看書繼續回歸書本知識,落實知識目標)傳統文化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教師設問:今天,紹興市委、市政府提出紹興人民要弘揚此“膽劍精神”,請學生講述 “膽劍精神”的由來及內涵。學生根據前面的分組探究內容回答教師歸納:“膽劍精神”是紹興歷史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 2500多年前,越王勾踐在古越大地上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于成就霸業。此后,以"硬骨頭"精神和"韌的戰斗"精神為內涵的"膽劍精神"在紹興代代相傳。而今,"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敢作敢為、創新創業"的新時期"膽劍精神"更是成為紹興城市精神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由此可以看出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當然,從新時期膽劍精神的內涵可以看出,它繼承了臥薪嘗膽、發憤圖強的基本特征,同時也賦予了新的時代內容,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課本中所提到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諧理念”在今天的一脈相承也說明了這一特征。(教師簡單講解書本舉例的儒家思想中的“和諧”理念,回歸書本)【設計意圖】通過對紹興傳統文化的感性認識,從中歸納出基本的知識點,上升到理性認識,既能落實知識能力目標,同時又能讓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有說服力,增強可信度。四、思維碰撞,形成理念(過渡)同學們都知道,紹興建城近2500年,越國、晉朝、吳越王、南宋、明末先后五次在此建都。在全盛時的宋代,紹興府山上共有72處樓臺亭閣。而現存的只有越王臺、越王殿、南宋古柏等文物景點十余處,為重現古越遺風 ,2006年底,府山越王城保護工程這一市區投資規模最大的古城保護項目動工實施。但是在此項目實施之前,也有很多人認為還原越王城要拆遷很多戶居民,浪費太多土地資源,還要花這么多錢,真是勞民傷財。面對著前人們給我們留下這么多的傳統文化,我們該怎么對待它們?我們要繼承,還是否定拋棄它們呢?(引導學生結合紹興傳統文化思考書本43頁兩個觀點,并進行辯論)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進行辯論,正方觀點“傳統文化是財富”,反方觀點“傳統文化是包袱”,先分小組討論,準備辯論的事例和觀點。選出4位學生進行現場辯論,在允許的情況下,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場外的提示。在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中,教師的積極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形成辯證看問題的觀點,進一步生成知識。3.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1)傳統文化的作用教師:通過剛才的辯論,我們明確了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也要因時而變,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2)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教師和學生一起歸納:如何繼承傳統文化,正確的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在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中, 有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如“臥薪嘗膽”精神,“和諧理念”等,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也有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我們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如儒家思想中的“自然無為、天神化”,和古代社會中的“愚忠愚孝”等要剔除。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個人才能自由全面發展,更好地創造新生活;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國家與民族才能興旺發達。【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促使思維碰撞,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學會更全面、客觀的看問題,學會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分辨傳統文化中精華與糟粕的能力,。樹立正確“看待傳統文化價值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繼承觀。五、學生踐行,回歸生活【作業設計】為落實新課程生活化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在感悟體驗中生成、在體驗生成中提高,在課堂的最后環節,教師設計一個開放性作業,要同學們能走進生活,學以致用。投影:請在課堂探討的基礎上,為紹興某旅行社設計一條紹興傳統文化經典游線路,線路要求涵蓋傳統文化繼承的四種形式,并配好解說詞。觀點一 傳統文化是財富它架起了我們前進的階梯,維持著我們的社會秩序,增強了我們的民族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所。如果沒有傳統文化,我們的生活將失去精神家園。統文化,我們的生活將失去精神家園。觀點二 傳統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種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鉗制著我們的交往方式和思維方式,控制著我們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情趣,制約著我們的價值取向。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徐州一中 劉寧[內容簡介]在學生課前預習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設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圍繞材料理解文化的繼承性,分析傳統文化具有的相對穩定性和鮮明的民族性。解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辯證對待傳統文化的能力。[研究目的]探索“情境問題”互動教學法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結合,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確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教學目標]了解傳統文化的繼承,理解傳統文化的特征,理解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一)導入2008年是奧運年。有一句口號是“世界給我16天,我給世界5000年”。奧運會對于中國而言不僅是中國第一次承辦奧運這一大型體育賽事,更是一次充分全面展示中國燦爛文明的大好機會。中國如何向世界人民展示5000年的傳統文化和燦爛文明。目前從一個個奧運宣傳片中我們可以看到。觀看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印·舞動的北京》。(二)新課一、什么是傳統文化1.傳統文化的含義學生活動:描述一下自己心目中的傳統文化。活動總結、概念闡釋: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學生活動:概念解析:(1)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2)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存在于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3)具有相對穩定性2.傳統文化的繼承學生活動:自主合作探究成果展示。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展示自己收集的傳統文化(分為四個方面,即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并簡要分析其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主要是在今天的變革與聯系)。傳統節日:火把節(圖片配樂)——感受傳統習俗齊背《旅夜書懷》、杜甫 《唐詩宋詞讀本》——感受傳統文藝中國傳統建筑:故宮和蘇州園林——感受傳統建筑徐州傳統文化介紹:(學生柳琴表演)活動總結、教材梳理:(1)傳統習俗的繼承A.概念:傳統習俗是指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風尚、禮節和習慣。B.地位: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2)傳統建筑的繼承地位:(建筑是立體的文化,凝固的藝術)中國古代建筑以自己獨特的結構體系、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在世界建筑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并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3)傳統文藝的繼承──文學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國傳統文藝,以古代文學、傳統戲曲、傳統繪畫等為代表,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4)傳統思想的繼承A.概念:包括在長期歷史積淀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和道德觀念,B.地位:是傳統文化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觀看錄像:奧運宣傳片剪輯:中國傳統文化思考:傳統文化的特征二、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學生概括傳統文化的特征:1.傳統文化的特征(1)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A.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穩定性B.傳統文化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相對穩定性學生活動:舉例分析傳統文化的相對穩定性例如:中國古代“貴和”思想,今天全面構建和諧社會。我國傳統文化崇尚“浩然正氣”,今天我們強調領導干部要“講正氣”。(2)鮮明的民族性──作為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精神根基)古代現代婚禮的對照:例如:我國古代婚禮分六個階段,稱為“六禮”,依次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與現在的婚禮有巨大的差別。思考:現代婚禮中還有那些傳統的印記!生談:現代婚禮傳統的印記。展示中式風格的裝修:中國的傳統節日——典型(春節)(放鞭炮、貼春聯、壓歲錢等)。(過渡)思考:作為晚輩應該對長輩做些什么?對父母做些什么?中國古代傳統思想之一“孝”的內涵《孝經》有云:“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把孝視為“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德之本” 。孔子認為孝的精神核心是敬、無違、是使父母心里高興;行孝的外在形式是對父母有“禮”。具體表現為敬養、志養、色養。圖示:中國二十四孝分析現代社會盡孝現象:孝道方式一:大學生給父母磕頭就算是孝順了嗎?鄭州大學旅游管理學院給學生布置主題為“親情寒假、感恩父母”的寒假作業,內容之一就是給父母磕一個頭。孝道方式二:寒假作業是幫爸爸媽媽洗腳武科大城建學院06級767名大學生,昨日“領”到一份特殊的寒假作業:大年夜給父母洗腳。能否完成這份“孝心作業”,一些大學生沒有信心。討論:1.盡孝道以磕頭洗腳的形式說明了什么?2.今天我們如何孝敬父母3.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學生發言:2.正確態度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辯證認識,移風易俗A.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學生活動:列舉一些積極的傳統文化內容例如:忠、義B.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回顧:文化反作用?(先進的健康的文化起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阻礙作用)總結:傳統文化的相應內容,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與時俱進的傳統文化)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會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消極作用。課后思考:文化需要繼承,需要發展,如何繼承如何發展?[教學反思]本課的教學思路非常清晰,主要圍繞傳統文化三個方面:什么是傳統文化?為什么要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在處理上盡量簡化,淡化知識掌握,重在感受。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的,完成了設定的目標?!扒榫硢栴}”互動教學法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結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激發了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文化內容重在感受,結合基本內容我準備了大量的感受性材料。尤其借助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宣傳片。將其中的傳統文化的展示內容進行了剪輯。做成兩段材料,作為啟發性材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啟發作用。達到激發學生熱愛、學習、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確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的研究目的。作為高效課堂的互動策略研究。在本課中我通過創設情景,引發學生思考。作為互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布置了自主合作探究課題:“我們眼中的傳統文化”。課前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尤其結合本地實際重點談了徐州傳統文化。并由本班學生表演了徐州本地柳琴,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在授課過程中,運用表演、討論、發言、背誦等形式,能夠充分調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這次公開課的開設我在教育理念上又有進一步的認識和轉變。作為老師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中蘊含著巨大的潛能,可以說給他點“陽光”,他就能“燦爛”。關鍵是很多時候教師成了“課霸”, 很少在課堂上給學生以時間和空間,這一方面是習慣、觀念問題,可能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能力問題。學生被“解放”后,教師可能就會“駕馭”不了課堂,學生展示出才華,教師可能會感到沒面子。實際上,一個有眼光、負責任的教師應該鼓勵學生超過自己,應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為學生的成長感到驕傲。面對高素質的學生,教師應時刻倍感壓力,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只有不斷學習,充實自己,才能帶出人格自由、精神獨立、文化厚重、做事大氣的學生。上一節好課不容易,成為一個有個性、有思想、有能力的教師更難。我想通過這節課我對自己在教育的追求和方向上有進一步的明確。也會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付出更多的努力!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1).doc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2).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