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貨幣的基本職能》教學設計臨泉一中 唐江林 2010年9月7日第一部分 設計思路現代社會,貨幣與大家的生活密切相關,剛剛踏入高中生活的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商品、貨幣知識,但對于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缺乏理性認識。但是怎樣才能使這種認識從感性走向理性呢?結合高一學生特點(具有較高的自主探究的熱情,具備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本框題的特點(知識含量大,知識跨度大,注意從生活現象入手,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發現知識),在設計教案時,我著重創設一些生活情景,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的體驗、師生的對話中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第二部分 教學要求教學目標:①知識與能力:識記:貨幣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②過程與方法:從市場上的標價牌入手,讓學生感受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理解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培養學生在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出對貨幣職能的理性認識,使其學會透過現象看本質。③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使學生逐步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貨幣觀念,既要認識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職能,又不陷入拜金主義的泥潭,為樹立科學的金錢觀打下基礎。教學重點:貨幣的兩種基本職能教學難點:流通手段與支付手段的區分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體驗和探究。談話教學法。教師層層設疑,學生層層追疑,達到步步釋疑。教學工具:多媒體第三部分 教學過程復習舊課請同學們欣賞白居易的詩歌《賣炭翁》,多媒體展示賣炭翁白居易賣炭翁, 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 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愿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 曉駕炭車輾冰轍。困人饑日已高, 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兩騎來是誰? 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稱敕, 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余斤, 宮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 系向牛頭充炭直。請同學們從《賣炭翁》這首詩中,找出可以稱為商品的東西。(炭 、衣裳、食物、紅紗、綾)多媒體展示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體系:一、商品1. 商品的含義: --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2.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二、貨幣1、貨幣的產生: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2、貨幣的含義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3、貨幣的本質貨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導入新課貨幣在我們經濟生活中有什么用呢?貨幣的職能就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它是貨幣本質的表現。貨幣從產生時起就具有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講授新課貨幣的職能(板書)1、基本職能一:價值尺度職能(板書)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圖片,教師提問:(1)哪種商品價值更大?你是根據什么判斷出來的?(2)“電腦12500元”表現的是什么?貨幣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為什么貨幣能起到這種作用?(3)在這個過程中你有沒有看到真實的貨幣?這表明什么?學生活動:思考、討論并回答教師總結:結論1:電腦價值最大。我們是看標價得出來的。結論2: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叫做價格。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就是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一定的價格。貨幣具有價值尺度職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為商品,具有價值。貨幣產生以后,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商品價值的大小就表現為貨幣的多少。結論3: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并不需要現實的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因為我們只是衡量它值多少錢,并不是真正的商品與貨幣的交換。2、基本職能二:流通手段職能--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板書)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圖片和問題:(1)用布和菜換取貨幣,是最終目的還是一種手段?貨幣在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2)與物物交換相比較,商品流通有何不同?學生活動:在老師引導下,通過交流討論,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結論1:換取貨幣,并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再換取自己生活必須品的一種手段,可見,貨幣在這里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我們把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叫做流通手段。結論2:與物物交換(商品——商品)相比較,貨幣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克服了商品交換過程中的諸多困難,使商品交換更加便利、通暢,對于這種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我們形象地稱之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貨幣──商品。貨幣出現以后,商品交換包括賣和買兩個先后銜接的階段。商品所有者首先將自己的商品賣出去,取得一定數量的貨幣,然后再用貨幣買回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注意:商品流通是從商品交換的形式上講的,是為了區別于物物交換。強調的重點是交換。流通手段是從貨幣職能的角度上講的,強調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強調的重點是職能。教師活動:繼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3)在“W—G—W”的流通過程中, “W—G” 是賣的階段,“G—W”是買的階段,“W—G”這個階段既重要又困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所有者。為什么?三鹿集團的失敗,對商品所有者成功實現跳躍有什么啟示嗎?(4)他會不會接受觀念上的貨幣?學生活動:在老師引導下,通過交流討論,回答問題:教師總結:結論3在商品──貨幣──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階段的變化既重要又困難,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如果這個跳躍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他會白白付出勞動,實現不了商品的價值,也買不回自己需要的商品。商品流通對商品生產者的啟示:為生產者著想,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做好市場調查與分析,擴大銷售渠道,做好售后服務等)結論4:不會接受觀念上的貨幣,貨幣具有流通手段職能,充當流通手段的貨幣必須是現實的貨幣。3.貨幣的其他職能(學生看書自學老師簡單點評即可)(板書)過渡:貨幣除了具有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①貯藏手段--貨幣退出流通領域,當作社會財富的代表而保存起來 (現實的足值的金銀條塊、金銀鑄幣,金銀飾品不行)②支付手段--在賒銷賒購中,貨幣被用來支付債務、工資、地租、利息、稅款、預定、高清電視費等(給付價值和取得商品在時空上分離、現實的貨幣)③世界貨幣--當貨幣越出國內市場,在世界市場上購買外國商品,支付國際收支差額,作為社會財富的代表在國與國之間轉移(現實的貴金屬金銀或某些紙幣如美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作為一般等價物,貨幣從產生之日起就具有的兩個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同事,貨幣還具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跟蹤訓練:1:商店里某品牌某型號的電冰箱標價是1850元,這1850元是:①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②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 ③觀念形態的貨幣 ④現實的貨幣 ⑤電冰箱的價格 ⑥ 電冰箱的價值 B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2:小明家購買了某品牌電冰箱,花去了1850元,這1850元是:①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 ②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 ③觀念形態的貨幣 ④現實的貨幣 ⑤電冰箱的價格 ⑥ 電冰箱的價值 D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①④⑤3、(2005全國文綜)小張在商店里購買一件打折商品,原標價為人民幣50元,實際支付40元。在這次購買活動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B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C、價值尺度 D、貯藏手段4、“貨幣既可代表已經賣掉的商品,又可代表能夠買到的商品。”這句話是說( C )A、貨幣不是從來就有的,是隨著商品交換而產生的B、貨幣與商品沒有本質的區別C、貨幣是社會財富的代表,它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D、貨幣具有支付手段、貯藏手段、世界貨幣的職能5、下面商品交換中貨幣執行了哪種職能?A、1臺彩電標價3000元 價值尺度B、工廠財務人員向工人發工資 支付手段C、張三在市場上用10元錢買一斤肉 流通手段D、李四到銀行取回1萬元存款的利息 支付手段E、小明的奶奶臨終時把她藏有多年的5根金條留給了小明 貯藏手段F、中國花100萬美元從美國購進一批設備 世界貨幣6、小王用銀行按揭的方式購買了標價30萬元的一套商品房,其中首付10萬,在以后的15年內分期付清銀行貸款20萬元以及利息5萬元。在這里,30萬,10萬,20萬和5萬分別執行了貨幣的 職能。( A )A、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C、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板書設計貨幣的基本職能1、基本職能一:價值尺度①含義②原因:貨幣本身是商品,具有價值③價格④特點:只需要觀念上(想象)的貨幣2、基本職能二:流通手段--一手交錢,一手交貨①含義②商品流通③特點:必須是現實的貨幣3、貨幣的其他職能①貯藏手段(現實的足值的金銀條塊、金銀鑄幣,金銀飾品不行)②支付手段(給付價值和取得商品在時空上分離、現實的貨幣)③世界貨幣(現實的貴金屬金銀或某些紙幣如美元)第四部分: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