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三倉中學2011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經濟生活》教學案第一單元 生活與消費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考點展示]理解價格與價值的關系。理解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理解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理解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理解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運用價值規律分析相關經濟現象理解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經營的影響[知識疏通]●知識結構供求影響價格影響價格的因素 價值決定價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量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多變的價格 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的影響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知識串講一、影響價格的因素 供求影響價格,價值決定價格影響價格的直接因素很多,如商品價值、供求關系、貨幣價值、紙幣的發行量、國家的宏觀政策等,其中只有商品價值對價格起決定作用,但通常情況下,價格的變動主要受供求的影響。價格、供求和價值的關系可以表述為:價值決定價格,價格與供求相互影響(不能說“決定”),而價值與供求無關(價值只取決于商品耗費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供求影響價格1、供求是影響價格的直接因素, 等是影響價格的間接因素。間接因素通過直接因素起作用。2、供給、需求對價格的影響(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供給量(“量”字不能少)多,則商品價格低;反之亦然。(2)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多,則商品價格高;反之亦然。特別提示:供給、需求對價格的影響和價格對供給、需求的影響正好相反,試從以下題目體會:題:2009年糧食減產,出現糧食價格六年來的全面上揚。這說明( )A、供給影響價格 B、需求影響價格 C、價格影響供給 D、價格影響需求題:中國目前的轎車盈利空間大,使得其他投資者紛紛加入這一行業。這說明( )A、供給影響價格 B、需求影響價格 C、價格影響供給 D、價格影響需求3、買方市場和買方市場(1)賣方市場:供不應求,“物以稀為貴”, 起主導作用。(2)買方時常:供過于求,“貨多不值錢”, 起主導作用。注:買方市場與通貨緊縮的關系、賣方市場與通貨膨脹的關系(見前面有關闡述)。 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律)1、價值量指商品價值的大小。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理解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要注意三個詞語:“現有”、“正?!?、“平均”。(1)“現有”:不是過去的,也不是將來的,而是現在的。(2)“正?!保赫l件是指某一生產部門里,生產絕大部分同類產品的條件,不是指絕大部分廠商的條件。(3)“平均”: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決定的生產某商品的平均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平均時間,不是指絕大部分廠商的平均勞動時間,而是指絕大部分同類產品的平均勞動時間。2、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意義(或者說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于個別商品生產者的意義)(1)商品的價值,只能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同一商品的生產者,如果率先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其個別勞動生產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意味著其生產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在競爭中就處于有利地位;反之在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2)如果生產某種商品的個別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則意味著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則該商品的價值量降低,商品的價格降低。這就是為什么商品上市初期價格很高而經過一段時間價格回落的道理。辨析1:個別勞動時間和商品價值量無關,因此改變個別勞動時間沒有意義。辨析2:個別生產者不能改變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因此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個別生產者沒有意義。辨析1的答案參考(1)、(2)。辨析2的答案參考(1)。3、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意義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意味著社會財富(產品數量)的增加,同時意味著單位商品價值量降低,商品價格降低,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勞動生產率和商品價值成正比”,這句話對嗎?(了解)勞動生產率有個別勞動生產率和社會勞動生產率之別,商品價值有單位商品價值量和商品價值總量之別,應當先確定各自的內涵,再討論相應的關系,不能一概而論。試從下圖把握:單位商品價值量 同一勞動同一時間創造的使用價值總量(即產品數量) 同一勞動同一時間創造的商品價值總量社會勞動生產率↑1倍 ↓1倍 ↑1倍 不變個別勞動生產率↑1倍 不變 ↑1倍 ↑1倍通過圖表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社會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商品價值量成反比,和商品價值總量無關。(2)個別勞動生產率和單位商品價值量無關,和商品價值總量成正比。5、正確理解價值規律的內容(了解)第一,在商品生產領域: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第二,在商品交換領域: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生產決定交換,兩者是前因后果的關系。6、正確理解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了解)第一,價格為什么會上漲或下跌?因為供求影響價格。第二,價格為什么不會無限上漲或下跌?不但供求影響價格,價格也會影響供求,二者相互影響,使得價格不會無限上漲或下跌,只能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說明價格最終由價值決定。注:價格不會無限漲落的直接原因是價格也會影響供求,根本原因是價值決定價格第三,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不但沒有違背價值規律,反而正是也唯一是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判斷:由于價格影響供求,所以價格會出現上漲或下跌。( )判斷:市場經濟中,商品都由企業定價,因此,企業決定商品的價格。( )聯系實際:生活中的“聯合限價”、“惡意降價”等非法壟斷行為,使供求不能調節價格,價格人為背離價值,都是違背價值規律的行為。7、正確理解等價交換(了解)第一,等價,是指價值量相等。貨幣產生以前,等價交換要求交換的商品的價值量相等;貨幣產生以后,等價交換要求價格和價值相符。第二,等價交換并非指商品交換的個別場合,而是從商品交換的總過程來講的,指的是商品的平均價格和價值相符。判斷:等價交換就是價格和價值相符。( )判斷:等價交換只存在于商品交換的平均數中。( )8、正確理解價值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了解)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它既不是人類社會所共有的規律,也不是某一個社會(比如資本主義社會)特有的規律。只要存在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就存在價值規律,這也是正是我們為什么放棄計劃經濟而選擇市場經濟的客觀原因。9、對價值規律作用的辯證分析(了解)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就是價值規律。價值規律的作用就是市場調節的作用,一方面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另一方面又有局限性,需要輔之以政府的宏觀調控。二、價格變動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商品自身價格變動對需求的影響(需求定理)一般說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上升,則商品的需求量(“量”字不能少)減少。(了解)“買漲不買跌”違背需求定理嗎?需求定律認為,一般來說,價格與需求量呈反向變化,但“買漲不買跌”似乎與這一定理相反。但是當我們引入“預期價格”這個概念時,我們也完全可以將這種相反的情況納入需求定理的意義范圍內。因為當價格上漲時,人們心里的預期價格卻是低的。比如當物品的價格從9元上漲到10元時,人們會認為從現在這個10元開始,這個物品現在的價格是最低的,因為他們預期以后的價格會越來越漲,11元、12元、13元...。因此當價格上漲時,人們的需求購買行為選擇的仍然是價格最低的時候。反之亦然。可見人們的“買漲不買跌”仍然是受需求定理支配的。2、不同商品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需求彈性)不同(1)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彈性 ,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彈性 ;(2)可代替程度高的商品需求彈性 ,可代替程度低的商品需求彈性 。(了解)最高限價(也叫限制價格、低價政策)和最低限價(也叫支持價格、高價政策)最低限價:對需求彈性小的某些商品(如糧食),政府可以實行最低限價(即此時高于供求形成的正常價格),以保護生產者的利益;但其結果是該商品供過于求,則政府必須以相應措施應對。最高限價:對于需求彈性大的某些商品(通常對消費者的生活有重要影響,如醫院的專家門診),政府可以實行最高限價(即此時低于供求形成的正常價格),意在保護消費者的利益;但其結果是該商品供不應求,可能導致搶購或黑市交易,則政府必須以相應措施應對。3、相關產品價格對需求的影響(1)替代品: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上升,則其為替代品。替代品的功能通常相同或相近,可以滿足人們的同一需要。替代品的存在,使消費者可以趨利避害。(2)互補品:一種商品價格的上升,引起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則其為互補品。互補品通常是共同滿足人們的一種需要?;パa品的存在,是生產者盈利的有利條件。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1、調節生產:價格對供給的影響(供給定理)一般說來(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價格上升,則商品的供給量(“量”字不能少)增多。啟示:正由于此,生產者應當及時把握市場走向,或在漲價前增加攻擊量,或在降價前減少供給量。2、促使商品生產者提高(個別)勞動生產率,尋求降價空間,形成競爭優勢。說明:當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則該商品成本低于平均成本,就有降價的余地。3、促使商品生產者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商品,順利實現商品的價值,獲取更多利潤。說明:商品具備良好的使用價值是順利實現商品價值的前提。本課結論:不管是“影響價格的因素”還是“價格變動的影響”,歸根到底都是價值規律起作用,生產經營者和消費者應當遵循價值規律,時刻關注價格的變化,提高市場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典型題解]例1 單項選擇題(1)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 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解題思路] 2008年全國卷Ⅰ試題。本題把數學知識與經濟學知識做了有機的結合。這是當年高考中比較難的一道選擇題。解答此題關鍵是理解兩個百分數所表達的含義。在此題中,2007年該商品用貨幣表示,可以簡單地表示為1M=15元。假定單位時間內生產該商品1件,那么當2008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后,該商品用貨幣表示為1*(1+50%)M=15元,通過計算可得出此時M商品用貨幣表示為10元,即M=10元。此題的一半完成,容易造成失誤的就是后半部分,即對貶值20%的理解。很多考生認為貨幣貶值20%,那么10元錢的商品,就要用12元錢來購買,由此得出A項答案,這是一種錯誤的推理。此種推理用公式表示是:M=10*(1+20%)=12元。這一公式表示的不是貨幣貶值20%,而是商品增值20%,因此是一種錯誤的推理,也必然導致錯誤的結果。計算貨幣貶值后該商品的貨幣表示,我們可以先假設貨幣貶值后該商品貨幣價值為X。那么當貨幣貶值20%后,則有X*(1-20%)=10,通過計算X=12.5元。也可以用另一種方式理解貨幣貶值20%:貨幣貶值,通俗地說就是貨幣不值錢了,不能買到原來它所能買到產品了,那么貨幣貶值20%后,原來用10元能買到一單位M商品,那么現在就只能購買到(1-20%)單位M商品。即0.8M=10元,計算可知M=12.5元。即每10元相當于表示了8元價值,而價值達10元的商品就需要12.5元了。[參考答案] B(2)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因為A.產品技術含量的高低決定價格的高低B.企業降低勞動消耗可以減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減少個別勞動時間能形成價格優勢D.采用先進技術能提高產品質量和價值量[解題思路]該題是2008年高考江蘇卷第13題,考查的是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意義、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價值量取決于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決定價格,個別勞動生產率不能決定商品價值量。[參考答案] C(3)穩定物價可采取調節利率、匯率和變動財政收支等多種手段。從防止物價過快上漲角度看,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①提高利率→投資下降→生產資料需求減少→商品價格水平下降②本幣升值→商品出口量增加→外匯流入減少→商品價格水平下降③征收消費稅→消費者稅負增加→消費需求減少→商品價格水平下降④擴大政府投資→生產規模擴大→單位商品價值量下降→商品價格水平下降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解題思路]該題是2008年高考北京卷第25題,考查的是穩定物價、防止通貨膨脹的措施,涉及國內的利率、對外的匯率、稅收等經濟杠桿對防止物價過快上漲的作用。①③正確。本幣升值,商品出口量減少;而擴大政府投資、生產規模擴大,是解決通貨緊縮的措施,所以②④錯誤。[參考答案] A例2 簡析題2000年夏季,我國一些家電生產企業結成“價格聯盟”,達成了限制大幅度降價的銷售協議。然而,協議墨跡未,參加協議的廠家便紛紛“跳水”降價.限價銷售宣告失敗。如何認識這—經濟現象 [解題思路] 這是2001年高考題。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對價值規律、市場經濟特征等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具體分析試題情境與設問是正確把握試題立意和正確解答此題的關鍵。試題的設問“如何正確認識……”規范了這類設問的三個基本要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當然并不是所有這類試題在回答時都一定要包含這三個步驟。本題的“是什么”是審題的重點。從材料上看,本題有兩個經濟現象:一是部分家電企業為限價結成了“價格聯盟”;二是限價銷售遭遇失敗。組織答案時要圍繞這兩個經濟現象展開分析。答案要按“為什么”、“怎么樣”來組織。[參考答案] ⑴商品價格是由商品價值量決定,社會勞動牛產率提高使單位商品價值量下降;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供過于求,商品價格必然下降。⑵企業人為采取“價格聯盟”方法限價,不利于正常的市場競爭和資源的有效利用。企業要遵循市場規則,正常競爭。⑶企業要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提高勞動生產率,主動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鞏固練習】(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意的)1.自去年以來,全球糧食價格一步步攀高,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價格、漲幅均達到10年來最高。受國內種植面積減少和國際糧價上漲的影響,我國各地糧油價格上漲幅度較大。我國此次糧價上漲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產成本上升 B.供求關系變化C.糧食生產率提高 D.世界氣候變化2.對“物以稀為貴”這句理解正確的是 ( )A.它承認了供求關系對價格的影響 B.它承認了價值決定價格C.它否認了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D.它否認了使用價值對價格的影響3.單位商品價值量與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 ,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成 ( )A.無直接關系 正比 B.無直接關系 反比C.成正比 反比 D.成反比 正比4.“治一個感冒也要花一兩百元”,在老百姓普遍感嘆藥價虛高的今日,一家制藥企業推出了“一元感冒藥”,試銷一個月以來,受到低消費人群的歡迎,銷量比降價之前暴漲了10倍以上。制藥廠推出“一元感冒藥”的行為 ( )A.不符合價值規律B.屬于為了占領市場而故意實施的低價傾銷C.有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利益D.損害了其他制藥企業的正當利益5.陜西省布爾羊良種繁育中心一只編號為“0009”的兩歲多純種公羊以8.5萬元的“天價”成交。這種“天價羊” ( )A.違背了等價交換的原則 B.違背價值規律C.其價格是價值的反映 D.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6.作為大眾化交通工具的地鐵如何定價才算合理呢?這需要綜合考慮市場因素,運營成本、政府及大眾的利益。上述說法所依據的經濟學道理有 ( )A.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經營者決定的 B.商品的價格要受供求關系的影響C.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格的決定因素 D.政府和大眾的利益決定商品的價格7.下列說法中,引起價格上漲的因素有 ( )A.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普遍提高 B.商品供過于求C.生產者勞動生產率低 D.出現通貨膨脹8.某企業大力采用先進技術,對職工進行技能培訓,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這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 )A.單位時間內生產的使用價值量減少B.單位商品中消耗的個別勞動時間減少C.單位商品的價值量減少D.單位商品的價格必將下跌9.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取決于代售的商品數量、商品的價格水平、貨幣流通速度三個因素。因而( )A.當商品價格水平一定時,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與貨幣流通速度成正比B.待售商品數量一定時,商品的價格水平與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成反比C.待售商品數量一定時,貨幣流通速度與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成反比D.貨幣流通速度一定時,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水平成反比10.某市自來水公司實行階梯式水價,根據不同的用水量進行分段計價,超出定量標準的用水量,將適當提高水費價格?!皩Τ~部分實行加價收費” 說明 ( )A.商品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B.商品供求關系決定商品價格C.企業生產經營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D.企業自覺運用價值規律進行生產經營11.(2010年全國卷Ⅰ24)假設某國2009年甲產品的總量是100萬件。每件產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10元。2010年生產甲產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在貨幣價值不變和通貨膨脹率為20%的不同情況下,甲產品2010年的價格分別是A.5元 6元 B.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8元 16元12.(2010年全國Ⅱ卷)24.假設某企業2008年的生產條件屬于社會平均水平,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老多耗費為6元,產量為10萬件。2009年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50%,其他條件不變,那么,該企業生產甲種商品的個別價值、社會價值和價值總量分別為A.4元、4元、60萬元 B. 6元、8元、90萬元C. 4元、6元、90萬元 D. 8元、6元、120萬元13.(2010年山東卷19)甲商品價格(P甲)與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間存在如圖所示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判斷正確的是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價格的影響②甲商品價格上升會使乙商品價格下降③甲商品價值量降低時,人們對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們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兩種商品都可以滿足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4.(2010年廣東卷24)圖5、6中商品甲、乙是兩種互不關聯的商品。 當兩商品的價格P均從P1同幅下降到P2時,對于需求量Q的變化,若有如下判斷:①兩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同向變動 ②兩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反向變動 ③兩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檔耐用品 ④兩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10年高考福建卷26)福州至廈門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動車)開通后,福州的張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動車還是汽車前往廈門”的討論中,張先生說.我會選擇動車,雖然它的價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時少。李先生說,我會選擇汽車,雖然它的速度沒有動車快,但價格低。由此可見A.商品價格的高低受供求關系影響B.商品價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質量的優劣C.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D.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16.(2010年高考福建卷34)在我國,抗蟲棉的推廣不僅使農民累計增收了760億元,而且節約了1億公斤農藥,減少了環境污染。抗蟲棉的推廣還完善了農業科技服務和農民技能教育培訓等體系。這表明農業科技創新 K^S*5U.C#O%A.開辟了更為廣闊的農業勞動對象 B.帶來了理論創新和生產實踐的深化C.促進了人們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 D.推動了人類社會生產方式的進一步發展17.(2010年高考北京卷34)某商品的價格p變化p會引起其相關商品的需求量x變化x,這種變化可表現為兩種關系:①<0,②>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汽油價格變化和柴油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①B.汽油價格變化和原油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②C.煤炭價格變化和原油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①D.煤炭價格變化和天然氣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②18.(2010年浙江卷25)為抑制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的措施,如增加價格明顯低于商品房的經濟適用房、供低收入者租用的廉租房等。政府出臺這些措施是因為①增加經濟適用房可以減少商品房購買需求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③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互為替代品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緩解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炒作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9.(2010年重慶卷24)下列違背價值規律的是A.鉆石的稀缺程度比水高,因而鉆石比水貴B.古代少數名族用毛皮與漢族交換等價值的大米C.甲用一塊磚頭充當秦代文物,換走乙一塊黃金D.制造火箭的成本比汽車高,因而火箭比汽車貴20.(09江蘇卷7)假定原先1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現在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則現在1臺電腦與 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A. 2 B. 4 C.8 D.1621.(09安徽卷3)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A. 364元 B. 400元 C. 520元 D. 776元22.(09北京卷29)數據、圖形、表格是分析經濟現象和經濟活動的重要工具。北京市下調公交車車票價格,乘坐公交車的人次增加,能夠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圖形是23.(09浙江卷24)從歷史發展的過程看,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一切商品都能承擔價值尺度職能 B. 只有貨幣能承擔價值尺度職能C. 凡是勞動產品都能承擔價值尺度職能 D.僅僅金銀能承擔價值尺度職能24.(09浙江卷28)春秋時期,齊國國王命令大臣們必須穿絲質衣服,但國內只準種糧食而不準種桑樹,齊國蠶絲需求量大,價格上漲,鄰近的魯、梁等國紛紛停止種糧改種桑樹。幾年后,齊王又命令只準穿布衣,且不準賣糧食給其他國家。結果,魯、梁等國因饑荒而大亂,不戰而衰,齊國坐享其成,使疆土得以擴張。上述故事中蘊涵的經濟生活道理有供求變化只接影響商品的價格 價格變動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價格在本質上是由供求決定的 價格漲跌是通過行政手段實現的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25.(09福建卷27)周末,小陳同學陪媽媽逛商場,看到圖8的情景,向媽媽解釋了產生這一情景的下列幾種原因,其中合理的是A.不正當競爭引起洗衣機市場的混亂 B.洗衣機供過于求致使商家爭搶客源 C. 洗衣機質量優劣決定其銷售量大小 D.勞動生產率提高降低了洗衣機價格26.(09天津卷3)汽車需求量(Q)隨著汽車價格(P)、汽車購置稅(T)、汽油價格(E)、居民收入(I)的變動而變動。下列曲線圖中正確反映其變動關系的是27.(09山東卷18)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企業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盡快實現由“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這一轉變的實現,并不意味著企業A 生產品價格的降低B 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C 核心競爭力的提高D 發展方式的轉變28.(09全國卷Ⅰ24)某小企業2008年生產一件甲種商品的勞動耗費價值8元,產量為10萬件,甲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6元。如果該企業2009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那么,該企業2009年甲種商品的銷售收入與2008年相比A.增加8萬元 B.增加6萬元 C.減少14萬元 D.不變29.(09全國卷Ⅰ27)某鴨梨產區建立恒溫庫儲存鴨梨,為反擊銷售提供了條件,也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據測算,沒儲存1千克鴨梨可增加收入0.5元,這一做法表明A.商品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 B.延長農產品儲存時間可提高農民收入C.商品銷售環節可創造更大的價值 D.商品的儲存成本提高了商品價值30.(08全國Ⅰ卷25)假設2007年某國一單位M商品,其價值用該國貨幣表示為15元。如果2008年生產M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50%,且該國的貨幣價值下降(貶值)2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08年一單位M商品的價值用貨幣表示為A.12元 B.12.5元 C.18元 D.18.75元31.(08全國Ⅱ卷24)城市居民自來水的價格一般為3.5~4.0元/噸,而市場上銷售的瓶裝礦泉水價格約為1元/瓶(約500毫升),約折合2000元/噸。礦泉水比自來水價格高的原因是A.礦泉水比自來水更有營養價值B.人們對礦泉水的需求比對自來水的需求要少C.礦泉水比自來水更稀缺D.加工礦泉水比加工自來水需要耗費更多的勞動32.(08海南卷2)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 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B)A.5小時 B.7小時 C.7.5小時 D.8小時33.(08海南卷3)上個世紀90年代末,某國中西部出現了罕見的災害天氣,導致該地區玉米產量比預計下降了53%,造成玉米價格大幅度上升。玉米價格的上升,不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還造成小麥需求上升。這說明(A)A.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B.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C.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D.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34.(08北京卷33)2006年,某商品價值為1元。2007年,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了25%,其它條件不變,該商品的價值是(B)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35.(08江蘇卷13)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因為A.產品技術含量的高低決定價格的高低B.企業降低勞動消耗可以減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減少個別勞動時間形成價格優勢D.采用先進技術能提高產品質量和價值量36.(08寧夏卷12)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A.110億元 B.120億元 C.130億元 D.132億元37.(08山東卷15)政府給農民一定的家電購置補貼,會影響農民對家電的市場需求量。下列曲線圖(橫軸為需求量,縱軸為價格,d1為補貼前市場需求曲線,d2為補貼后市場需求曲線)能正確反映這一信息的是38.(08四川卷24)假設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單位商品的價格為10元,M商品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均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從事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1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和價格總額分別為A.100億元和110億元 B.110億元和110億元C.110億元和121億元 D.121億元和121億元39.(07江蘇卷17)“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這?!保ā妒酚洝へ浿沉袀鳌罚慕洕鷮W角度看,這是A.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B.計劃機制作用的結果C.勞動決定價值的體現 D.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40.(07全國卷Ⅰ24)假定去年生產1克黃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生產1克白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黃金。如果今年全社會生產黃金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價格用白銀表示為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41.(07全國Ⅱ卷24)假定生產一件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2小時,價值為40元。如果生產者A生產該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為1小時,那么,A在4小時內生產的使用價值總量,生產出的商品的交換價值總量和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是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42.(07寧夏卷12)假定甲商品和乙商品是替代品,甲商品和丙商品是互補品。如果市場上甲商品的價格大幅度下降。那么,在其他條件下不變時①乙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②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③丙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②丙商品的需求量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3.(07年天津卷25) 手機雖小,卻能折射出經濟、社會的深刻變化。20年前,手機稱“大哥大”,買一部要花2萬多元,相當于當時一個普通工薪者20年的收入。最近,小薇只用300多元便買了一部,僅相當于一個普通工薪者一周的收入。手機價格降低的根本原因是A.廠家數量增多使產品供應量增大B.商家采用了薄利多銷的銷售策略C.科技進步增加了商品的技術含量D.勞動生產率提高使單位商品價值量減少(二)簡析題44.有人認為,價格競爭既有利于生產的發展,又可使消費者獲得實際物質利益,國家不必對其進行干預。請你對其評析。45.某班同學討淪“為什么春節期間比國慶節期間蘋果價格高”的問題,同學們發言踴躍,各抒己見。同學甲認為:國慶節期間的蘋果剛摘下來,水分多,味道酸甜,到了春節,蘋果水分少了,味道甘甜,價格當然要高。同學乙認為:春節期間蘋果供應量比國慶節期間要少,而人們走親訪友需求量增多,供不應求自然造成價格上漲。同學丙認為:甲、乙的觀點我都不同意。蘋果從國慶節到春節經過幾個月的包裝,儲存耗費了人們的大量勞動,價值量增大了,價格自然要高。請分別評析甲、乙、丙三位同學的觀點。(四)探究題:46.近一段時間,許多地區糧、油和副食品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引起社會的關注,牽掛著共和國總理的心,當然也牽動了同學們的心。為此該班同學組織了一個“糧油價格波動研究”小組,并迅速開始了合作探究。研究小組在綜合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到許多值得深思的現象和觀點:①超市中,“金龍魚、魯花等食用油賣價已漲了8到10元?!蹦壳懊?升的食用油平均上漲的幅度都在10元左右。面粉價格也有所上調?!?5公斤裝的面粉價格由原來的52元一袋賣到了60元一袋?!保竺酌拷锲骄s上漲3—4毛錢。②我國糧食生產實現連續3年豐收,今年糧油供求總量平衡,庫存充裕。這一波糧油價格上漲是在國家采取一系列惠農促糧政策后,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的背景下出現的。③本輪糧油價格上漲,國際市場影響是始作俑者,國內流通領域聞風而動,漲價獲益中絕大部分落入他們的腰包。農民在此次糧油價格上漲中實際收益并不多。收集感性材料只是小組合作研究的第一步,分析現象,理清思路,得到初步的研究成果,并能加以應用才是目的。作為研究小組的一員請參與研究:(1)從研究小組了解到的3個“值得深思”的現象中,任選其一,進行深度分析。圍繞“糧油價上漲”合理提問并作答。(4分)【注:提問不能照搬本題后續設問】(2)在問卷調查中,研究小組發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糧油價格上漲,農民受益,好得很?!币灿腥苏J為“糧油是人們生活必需品,而且也是食品加工業的重要原料,如果糧油價格上漲,必然帶動其他相關產品的價格,將嚴重影響人民生活,特別是低收入群體?!?br/>請對以上兩種觀點進行評析。(4分)(3)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就糧油價上漲問題,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對策。(6分)(4)說說我們中學生參與糧油價格波動問題研究的意義所在。(4分)第二課:多變的價格鞏固練習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5.BABCC 6-10.BDBCD 11-15 ACBAD16-20DDCCB 21-25BAAAB 26-30CABAB 31-35DBABC 36-40ACCAC 41-43 DDD(二)簡析題44.⑴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格競爭是商品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必然結果。⑵通過價格競爭可以促進商品生產者、經營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優勝劣汰,以推動經濟發展。也會導致價格下降,使消費者花較少的錢獲得較多的實際物質利益。但不正當競爭也會影響到消費者利益。⑶對在價值規律基礎上的良性價格競爭,國家應對其支持,對惡性競爭,國家應根據價值規律進行干預。45.同學甲以商品的使用價值為標準來衡量蘋果價格高低是錯誤的。因為價格的高低是由價值大小決定的,而不是由它的使用價值決定的。同學乙正確指出了蘋果作為商品,它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但沒有指出蘋果自身價值的增加,是片面的。同學丙正確指出了蘋果經過人們勞動加工,自身價值增加了,因此價格應上漲。但沒有指出蘋果價格要受商品供求關系的變化的影響,也是片面的。(三)探究題:46. (1)評分說明:合理提問得1分。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回答得3分。例如1:本輪糧油價上漲原因是什么 (1分)參考答案:從國內來分析,糧油價格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影響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某些地區的一段時間的糧油短缺,在價值規律作用下,糧油售價提高;國際市場糧油價格的大幅上漲。(3分)例如2:為什么我國糧油豐收,價格還會上漲 (1分)參考答案:今年我國糧油豐收,供求總量平衡,庫存充裕。但是國際上因為自然災害,缺口不小。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影響不可忽視。國內生產資料價格有上升趨勢,糧油生產成本提高。當然糧油經營者抬高價格是直接原因。(3分)(2)糧油價格合理上漲,確實有利于提高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發展農村經濟。但如果糧油價格非理性上漲,同樣會導致物價普遍上漲,甚至可能引發通貨膨漲,不利于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3分)所以對兩種觀點要辯證分析,不能偏廢。關鍵是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使糧油價格保持在合理范圍內。(1分)(3)①政府要運用價值規律,做好糧油調運工作,適時拋售庫存糧油,使糧油價格在合理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及時做好信息發布和必要的宣傳工作。②從糧食問題重要性出發,政府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保護好耕地,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③綜合運用財政、金融和稅收等經濟手段,引導有關生產者和經營者的行為,保證農業生產資料的供應和價格穩定,優先保證糧油運輸。④運用法律、行政手段,加強監管,制定并嚴格執行有關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法規。⑤要完善保障制度,落實困難補助,確保城鎮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⑥建設節約型社會人人有責,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每點2分,言之成理的其它對策相應給分,共6分)(4)①可以引導我們深入實際,了解社會。②辯證地發展地看問題。③促使我們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④培養大局觀和社會責任感。(每點1分,共4分)(主觀題只要言之成理均酌情給分)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