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7張PPT)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所作的報告中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的鮮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 。共同富裕走 向 共 同 富 裕第一單元 第一課 踏上強國之路1、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2、通過先富者帶動和幫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3、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也不是同等富裕。 到今天,改革開放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開放還要繼續嗎?思 考?全面深化改革 (1)內涵:我國推行的改革是一場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指經濟體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以及國防和軍隊等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 (2)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一.改 革 進 行 時(1)實踐經驗:“我國過去40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的依靠改革開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 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2)面對新矛盾: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 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不平衡不充分思考:這兩幅圖反映了什么?在醫療、教育、環境領域……,都存在著矛盾和挑戰。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出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主要制約因素。我國如何應對這一主要矛盾? 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進行新的偉大斗爭,向頑瘴痼疾[wán zhàng gù jí]開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籬[fān lí],將改革進行到底,開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3)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從2011年開始,經濟增長速度連續7年低于10%,說明中國經濟進入了怎樣的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年份 中國GDP年度增長率2017 6.9%2016 6.7%2015 6.9%2014 7.3%2013 7.76%2012 7.86%2011 9.54%2010 10.64%2009 9.4%2008 9.65%2007 14.23%(4)面對新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還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 區域發展不平衡 城鎮化水平低 城鄉發展不平衡應對措施: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意義: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思考:這三幅圖片反映了什么問題?(5)最鮮明特色: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與時俱進、銳意進取、勤于探索、勇于實踐的改革創新精神,繼續自強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奏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最強音。2.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三個挑戰和對策思考: 全面深化改革,我國面臨著哪些挑戰?我們又該如何解決呢?3.怎樣全面深化改革?▲ 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新發展理念:五個方面的內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了具體的思想指導。▲ 轉變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 轉換增長動力: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智慧經濟的轉換。▲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對策:(1)堅定不移地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轉換增長動力,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就是要改變粗放式增長模式(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集中在煉鋼、煉鐵、水泥等為代表的消耗自然資源、破壞環境為主的工業上。 通過優化經濟結構,降低這些工業的比重,淘汰落后的、產能過剩的,同時提高生物、互聯網、新技術、新能源等高產值、低污染等產業的比重,達到優化經濟結構!①經濟: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有利于推動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②生態: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有利于建設美麗中國。③責任: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表現。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鎮化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等現實挑戰。 思考:為什么要還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它為我國解決“三農問題”創造了哪些新的發展機遇?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對策:(2)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將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對策:(3)只有全社會不斷弘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知難而進、一往無前的改革精神,才能持續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才能為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奏出最強音!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黨的奮斗目標?具體有哪些舉措?意義?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意義: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二.共享發展成果富 強全面深化改革人 民衡量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不僅要看經濟發展而且要看發展成果是否惠及全體人民,人民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切實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黨的奮斗目標;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祉。共享發展有利于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走向共同富裕?1、為什么要共享發展成果?2、怎樣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強調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引領全體人民攜手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實保障。▲ 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十九大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定位,正式提出:第一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礎上,在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在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怎樣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2)黨和政府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提高就業質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健康中國戰略”: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健康領域發展更加協調,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務質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健康產業繁榮發展,基本實現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2、怎樣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3)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進民生福扯。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才能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實保障。▲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本方略。精準扶貧,就是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做到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等確保各項政策好處落到扶貧對象上。精準脫貧,就是通過貧困戶脫貧認定機制和重點貧困縣退出機制,精準擺脫貧困,防止弄虛作假搞“數字脫貧”,做脫真貧、真脫貧。▲ 本課重難點:1.改革的目標是走向共同富裕,全面深化改革是做法,共享改革成果是內容,共同富裕是目標。2.面臨新的挑戰,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三個挑戰和三個對策)3.堅持人民為中心,共享發展成果,推動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制度是重要保障!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走向共同富裕.ppt 動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么策?-_高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