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單項選擇題1.汽車社會的來臨呼喚“汽車道德”,從開車人遵章守規,到汽車制造商增強環保意識;從鄰里相處,老死不相往來,到車友相遇微笑真情互動;從珍惜資源,建設節約型社會到珍惜人的生命,都是“車德”涵蓋的內容。加強“車德”建設,從歷史唯物主義角度看是因為A.物質決定意識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思想決定行動D.價值觀具有正確的導向作用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宏觀把握和對材料信息的有效解讀。汽車社會屬于社會存在的內容,“汽車道德”屬于社會意識的內容。汽車社會的來臨呼喚加強“車德”建設,這說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故答案為B;A屬于辯證唯物論范疇,C、D說法錯誤。2.宋代是我國手工業與商業蓬勃發展的時期。歷史學家研究發現,宋代民間崇拜的神靈被認為除了具備驅災治病、保境安民等傳統農業社會型的神力外,還開始擁有諸如預告物價、保護商賈等神力。下列觀點與這一歷史現象所蘊含的哲學原理相同的是( )①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②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③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的社會④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選C。材料中說明隨著我國手工業與商業的發展,在宋代,產生了新的對神的崇拜,說明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故選C。③體現的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原理,不選。3.冷戰結束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世界人民普遍渴望和平、安寧和發展,期盼國際關系民主化和發展模式多樣化,但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并未退出歷史舞臺。美國多次公開阻撓歐盟取消對華武器禁運,這就是冷戰思維的一種典型表現。冷戰思維依然存在反映了( )A.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不同性質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D.任何社會意識都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解析:選B。本題考查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知識點。冷戰結束了,冷戰思維卻依然存在,這說明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滯后于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反映了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B當選。A、C、D不符合題目要求。4.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要堅持把發展農業生產力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大力推進農業生產力發展,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從哲學上看,發展農業生產力就必須( )A.調整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B.把農業發展作為黨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對現有生產關系進行徹底變革D.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突破舊的觀念和客觀規律的束縛解析:選A。黨和政府的工作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而不是以農業發展為中心,B錯誤;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基本上是相適應的,只需對部分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的生產關系及環節加以改革,C錯誤;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必須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前提下進行,D錯誤。本題選A。5.新時期我國農村改革是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遞次推進的,它經歷了從“大包干”到稅費改革,再到包括鄉鎮機構和管理體制等在內的綜合改革過程,從而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改革帶來經濟和社會發展所包含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有( )①生產關系必須適合生產力狀況②生產方式變革決定社會性質的變化③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④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就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A。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農村改革的性質、內容和作用等相關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農村改革就是調整生產關系,以適合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故①正確;農村改革帶來經濟和社會發展表明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故③正確。故選A。6.2009年國際國內風云變幻、熱點頻發,也出現了許多熱點詞:“保八”“雙反調查”“用工荒”“蟻族”“低碳”“釣魚執法”“被時代”。這些詞語在2009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②主觀認識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③價值觀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導向作用④人們的價值選擇應以價值判斷為前提A.①④ B.①②C.②③ D.③④解析:選B。答此題的關鍵是正確理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題干中體現了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未體現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故選①②;③④與題干無關,因此不選。7.2009年上半年我國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比2008年同期下降約2%和5%,公眾參與成為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重要保障。這說明( )A.勞動群眾創造了精神財富B.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C.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的因素D.要相信群眾,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解析:選B。題干強調公眾參與成為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重要保障。這表明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故選B。A表述不準確;C、D與題意無關。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是人們的傳統認識。但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的事實使人們認識到,必須把保護環境放在首位,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相協調。這一材料所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D.社會存在的變化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解析:選D。人們對環境問題認識的變化是由資源枯竭、環境惡化這一事實引起的,體現了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選D。A、B、C觀點正確,但與題意不符。9.恩格斯說:“經濟上落后的國家在哲學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倍鞲袼沟脑挿从沉? )A.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B.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C.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解析:選B。恩格斯的這句話強調社會意識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這是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選B。A、D強調的是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的決定作用,與題意不符。C也屬于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表現,但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出能動的反作用。10.在社會實踐活動期間,某校組織學生前往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參觀,村干部向同學們生動地介紹了小崗村改革開放的歷程。1978年12月,小崗村18戶農民簽訂了“分田到戶”的“秘密協議”,從此拉開了我國農村改革的序幕。這場改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改變了農村的經濟形勢和社會面貌。這說明( )A.社會存在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B.社會意識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動力C.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D.群眾的首創精神解決了社會基本矛盾解析:選C。該題材料是在說農民在農村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因而排除A和B,并且A和B本身觀點有誤。D的觀點也有誤,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產生。故選C。11.以低成本、模仿為基本特征的山寨文化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社會結構的分化而出現的一種非主流文化現象?!吧秸幕爆F象表明( )A.辯證的否定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B.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C.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D.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解析:選B。材料中“山寨文化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社會結構的分化而出現的一種非主流文化現象”,表明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12.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生活是文藝創作的源泉。“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蘊涵的哲理是( )A.生產實踐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B.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C.社會存在對社會意識具有決定作用D.文藝工作者必須同人民群眾一起參加生產實踐解析:選B?!叭嗣袷俏乃嚬ぷ髡叩哪赣H”強調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啟示文藝工作者要從人民的實踐中汲取營養,選B。13.“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和全社會全民族的積極性、創造性,對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始終是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贝苏摂嗾f明了( )A.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B.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C.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D.全體公民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解析:選B。材料強調了人民群眾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決定性作用,這體現了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故選B;A、C正確闡述了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但與題意不符;D把公民與人民等同起來,是錯誤的。二、非選擇題14.近年來,水資源利用中的民生問題引起我國政府高度重視。為此,我國政府加強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污染防治法》,規范取水許可管理,完善水資源綜合規劃,深化水價改革,加大政府投資力度,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推動了飲水安全、節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設。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材料。解析:本題考查范圍較小,從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辯證關系分析,注意理論與材料有機結合。答案:(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水資源利用中的民生問題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努力解決這一問題。(2)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茖W發展觀是正確的社會意識,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夠有效推動民生水利建設。15.人民群眾在監督生產過程的環境污染控制、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早在本世紀初,廣東省人大代表開始就環境生態問題對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依法監督,這被稱為“廣東現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設“綠色廣東”的口號,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增強,積極參與綠色生態廣東的建設,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處理廠88座,日處理能力達到669萬噸,居全國第一,同年廣東單位GDP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雙雙達標。結合材料,從人民群眾歷史作用角度談談你對建設生態文明的看法。解析:本題考查人民群眾的地位和歷史作用,考題直向明確,回答時要緊密結合材料,切忌理論與材料脫節或空談理論。答案:(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全民動員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這表現在人民群眾參與環境和生態保護,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這表現在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加強,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依法對排污企業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監督,促進了政府重視生態環境。(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廣東積極實踐科學發展觀,全民動員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必將為綠色廣東建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單項選擇題1.一瓶礦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價格出售,而對于在沙漠里長途跋涉的人來說卻是無價之寶。這說明 ( )A.人的社會地位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不同B.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C.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就會不同D.價值觀對人的行為有導向作用解析:選B。本題考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因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材料體現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2.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強調: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要有較真的精神狀態,要有讓人民群眾看得見的實際成果,要有從實事抓起的踏實作風,要有統籌兼顧的思路辦法。這是因為( )①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利于社會的發展②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作用③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作用④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選D。本題考查的是社會意識、科學價值觀的導向作用。①②③④從四個不同方面正確反映了科學社會意識的作用,故選D。3.人們見面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吃了嗎”、“下海了嗎”,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跳槽了嗎”,再到近幾年的“買啥股票了,賺了嗎”。問候語的變遷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A.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B.客觀事物是永恒發展的C.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D.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解析:選D。本題以人們見面時問候語的時代變遷為切入點,考查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這一知識點。問候語的變遷是因為社會現實的變化,即社會存在的變化,故選D。4.西紅柿生長在野外,沒有與人發生關系時,并不具有價值,后來人們逐漸發現了它能觀賞和食用,它才具有價值,這說明( )①價值是主體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特定關系②只要客觀事物的屬性存在,就有其價值③主體需要與客觀事物的屬性是構成價值的兩個不可缺少的方面④價值是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選C。本題考查哲學上價值的含義。所謂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人的需要與客觀事物的屬性是構成價值的兩個不可缺少的方面,缺少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構成價值,故①③④入選?!吧L在野外”的西紅柿雖然具有滿足人的需要的屬性,但在人們沒有認識并利用它之前,它沒有滿足人的需要,故沒有價值,②說法錯誤,故排除。5.下列選項中,不能體現個人與社會關系的是( )A.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D.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解析:選A。本題考查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原理。B、C、D都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只有A沒有涉及個人與社會的關系。6.面對地震災情,教師、基層干部、群眾、子弟兵表現出來的大無畏精神,不斷激發著文藝家們的民族自豪感與藝術使命感,他們捕捉動人的瞬間,挖掘獨特的題材,創作出了歌曲《天佑中華》、詩集《感天動地》、電影《汶川》、話劇《鐘聲響起》等大批反映抗震救災斗爭的精品力作。這表明( )①藝術作品是對現實生活的直觀反映②藝術作品源于文藝工作者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③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④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文藝工作者創作的不竭源泉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D。人民群眾的抗震救災實踐為藝術家們提供了藝術創作的素材,是抗震藝術作品的來源,③④正確,②錯誤;藝術作品是對生活的能動反映,不是直觀反映,①錯誤。7.古今中外大量家族興衰史表明,一個家族能夠保持富裕狀態的時間,很少有超過三代的,故世人稱“富不過三代”。調查發現,嬌生慣養,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是富家孩子的通病。富人家庭要想破除“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必須( )①加強對孩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②加強對孩子的艱苦奮斗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③為孩子的成才創造必要的客觀條件④積極消除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A.①② B.③④C.①③ C.②④解析:選A。①②是解決富家孩子“嬌生慣養,缺乏吃苦精神,自立能力差”問題的有效方法。造成富家孩子“通病”的根源并不是客觀物質條件的缺乏和“代溝”問題,排除③④。二、非選擇題8.小趙大學畢業后,立志新農村建設,被選聘為碧螺村村長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辦起了一家化工廠。由于碧螺村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產品沒有銷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對。小趙認真反思,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關閉了化工廠。然后從本村實際出發,他指導村民種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還學習市場營銷的知識,幫助村里開通了網站,讓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發展梨種植業的基礎上,他還帶領農民開辦起梨加工企業,農民收入大為提高;小趙因此也成了一位群眾歡迎、上級認可的優秀村官。小趙的經歷是如何體現唯物主義歷史觀的道理的?解析:本題以大學生就業創業為背景考查人生觀、價值觀知識。解答本題要注意設問的限定范圍:唯物主義歷史觀,即歷史唯物主義原理。答案:(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求我們堅持群眾觀點,走群眾路線。小趙“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關閉了化工廠”體現了這一點。(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小趙立志新農村建設、堅持群眾觀點,成為群眾歡迎、上級認可的優秀村官。(3)人生價值包括貢獻與索取兩個方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小趙能成為一名優秀村官,表明他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滿足。(4)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符合客觀規律,要站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小趙立志新農村建設、想人民所想體現了這一點。(若從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角度問答也可)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單項選擇題1.下圖反映的現象是( )A.享樂主義人生觀 B.人生理想問題C.人都是自私的 D.價值觀問題解析:選D。本題考查什么是價值觀。在家里與在單位表現不同體現了價值觀問題。2.孔子作為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他以“和”為精神風韻,傾注著對人類自身與發展問題的關心,飽含著對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懷。進入21世紀,“和”的價值取向對于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依然具有積極意義。這是因為它( )①符合人類的根本利益②是決定人生命運的唯一因素③符合事物發展規律④能夠為人的行為提供價值支撐和道德規范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選D。本題考查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本題可采用排除法,②說法太絕對。3.2009年6月24日晚,遼寧出版集團職工劉軍見義勇為,與持刀搶劫外地務工人員的犯罪分子搏斗,胸部被歹徒用刀刺中,英勇犧牲。沈陽市政府、沈陽市和平區政府分別授予劉軍同志“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和“見義勇為積極分子”榮譽稱號,并分別獎勵其家屬18萬元和15萬元人民幣。這表明( )①貢獻與索取是對等的關系②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③人生價值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④實現人生價值必須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A.①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選B。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弄清貢獻和索取、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關系。劉軍同志見義勇為,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精神貢獻,因而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回報,既實現了自己的社會價值,又實現了自我價值,這表明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②③正確;貢獻與索取未必是對等的,①說法錯誤;只要為社會作出了貢獻,其人生就是有價值的,并不要求必須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④觀點錯誤。4.漫畫《公款吃喝》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①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阱e誤的價值觀容易使人滑向個人主義泥潭?、蹖σ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 ④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解析:選A。漫畫中的人物對“公款吃喝”的價值取向出現問題,啟示我們不同價值觀對人的影響不同,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5.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道德建設,中央文明委決定由中央宣傳部等部門組織評選表彰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此舉( )①目的在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跒槿藗儗崿F人生價值提供客觀條件?、垡龑藗兠鞔_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和索取的統一?、苡欣谌藗兠鞅媸欠?,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A.②④ B.②③C.①④ D.①②解析:選C。材料強調中央宣傳部等部門組織評選表彰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這有利于人們明辨是非,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目的在于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故①④符合題意。中央宣傳部等部門組織評選表彰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不是為人們實現人生價值提供客觀條件,舍去②;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故③錯誤。選C。6.一個替政府看門的中學畢業青年,60年鍥而不舍地專注于自己的業余愛好——打磨鏡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專業技師水平的復合鏡片,他發現了當時人類尚未知曉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學界廣泛贊譽,被授予巴黎科學院院士頭銜。他就是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材料表明( )①實踐是個人與社會統一的基礎②生活理想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基礎和歸宿③人所特有的勞動創造力是人生價值的源泉④獲得社會認可是人生價值實現的基本標志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選A。材料中科學家在作出貢獻的同時得到社會尊重和滿足,體現個人與社會的統一,①符合題意;通過60年辛勤勞動實現人生價值體現了③。②④表述錯誤,社會理想是一個人全部理想的基礎和歸宿,而人生價值實現的基本標志是貢獻。故選A。7.右邊漫畫《今日武松》體現的哲理是( )A.實踐是認識的目的B.能指導人們行動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C.自然規律不是一成不變的D.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解析:選D。今日武松與當時的武松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故選D。A與題干不符,符合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規律的價值觀才是正確的價值觀,規律是客觀的,所以B、C錯誤。8.某村黨支部書記堅信“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他利用自行研制的冬暖式大棚技術,帶領全村致富后又無償向全國300多個縣市推廣,許多農民因此走上致富之路。上述材料中“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叫富”的觀點,體現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 )A.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B.自覺遵循自然發展的客觀規律C.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D.在勞動中創造價值解析:選A?!耙蝗烁涣瞬凰愀唬蠹叶几徊沤懈弧钡挠^點強調了“一人”和“大家”的關系,從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角度看,這體現了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A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所以B和C不符合題意。D在材料中也沒有體現。9.同為宋朝的文化名流,蘇東坡的《食荔枝》對廣東荔枝贊不絕口,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蔡襄的《荔枝譜》卻說天下的荔枝,以閩中為第一,蜀州次之,嶺南為下。這說明( )A.價值判斷總是有主觀性B.“趣味無商量”,美食評鑒沒有客觀標準C.兩者的評價都受到鄉土觀念的影響,把自己家鄉的荔枝說成是最好的D.價值判斷是有階級性的,蔡襄是奸臣,所以不能客觀看待廣東荔枝的價值解析:選A。由于受立場、世界觀、價值觀、思維方法、知識構成等主觀因素影響,即使是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會出現差異,A符合題意。B錯誤,客觀標準是存在的。C內容與材料不符。蘇東坡與蔡襄兩人不是階級差異,故D不選。10.中國古代神話《山海經》里提到了一種神奇的泥土,只需有一點點落在人間,即如酵母發面、核子裂變般生長不息,這就是“息壤”。青島有個“微塵”,數次為社會公共事業捐款,每次都不留真名。他(她)總是以平常心對待社會的贊譽,一貫以低姿態回避媒體的追尋,卻一次次向需要幫助的人們獻上愛心、伸出援手。 人們都說他(她)就像愛的“息壤”。這一事例給我們青年學生的人生啟示是( )①實現人生價值并不排斥追求個人利益?、谝趥€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垡跒樯鐣?、為人民的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 ④要緊緊依靠人民群眾A.①②③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選B。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生價值實現的理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青島“微塵”一次次向需要幫助的人們獻上愛心、伸出援手,卻總是以平常心對待社會的贊譽,一貫以低姿態回避媒體的追尋都體現了這一點。因些②③符合題意,①④與材料無關,故選B。11.著名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使它燃燒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睆娜松鷥r值的角度來看,強調勞動的原因是( )A.實踐能決定認識B.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C.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D.實現人生價值要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解析:選C。A、B是認識論的觀點,與設問要求不符;C正確;D強調了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質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性,與設問要求不符。12.將清明節作為法定節日,有利于“忠孝”等傳統思想的傳承?!爸倚ⅰ笔侨寮宜枷氲暮诵囊x之一,強調臣子對君王、子女對父母的無條件服從。但在今天,“忠”多指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孝”不再是“愚孝”,而是地位平等下履行法律和道德義務。“忠孝”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含義表明( )A.經濟利益影響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B.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因人而異C.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D.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解析:選C。作為一種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忠孝思想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是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的體現,答案為C;A、B與材料中心不符,D錯誤。13.臺灣遭受臺風災害后,江蘇知名企業家陳光標為災區捐款500萬元人民幣,此前,他已向社會累計捐款捐物超過9億元。因多年來在慈善公益事業方面的突出貢獻,陳光標先后榮獲“全國抗震救災英雄模范”“最具號召力中國慈善家”等多個榮譽稱號。這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必須( )①擁有雄厚的物質財富 ?、跔奚约旱奈镔|利益③為他人和社會作出貢獻?、芴岣咦约旱乃枷氲赖滤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D。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貢獻,實現人生價值必須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④正確。①②本身說法錯誤。二、非選擇題14.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在菲律賓馬克坦島上航海家麥哲倫遇難的地方,有一座紀念亭,亭中立有一塊石座銅碑。碑的正面有這樣的文字:“費爾南多·麥哲倫。1521年4月27日,費爾南多·麥哲倫死于此地。他在與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戰士們交戰中受傷身亡。麥哲倫船隊的一艘船——維多利亞號,在埃爾卡諾的指揮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駛離宿務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環球航海就這樣完成了。”這塊碑的背面,則刻著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戰士們,在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殺死了他們的首領——費爾南多·麥哲倫。由此,拉普拉普成為擊退歐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賓人。”紀念碑正面和背面鐫刻的文字都包含著對逝者的價值評價,其依據有何不同?這種評價差異反映了價值判斷的什么特點?解析:這一小題是要求回答同一塊紀念碑上對逝者價值評價不同的依據是什么,這需要從碑文中去提煉概括。然后再回答為什么會存在這種不同的價值判斷,需要從哲學層面上展開。答案:紀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對麥哲倫的評價,評價依據是他領導了第一次環球航海,對人類文明做出了貢獻;紀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對拉普拉普的評價,評價依據是他領導反侵略斗爭,對祖國做出了貢獻。價值判斷具有相對性,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也就不同,會對同一事物或行為做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判斷;價值判斷的相對性并不否定價值判斷的客觀性,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15.材料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仍然滯后,尤其是人才嚴重短缺。我國目前每年大學畢業生有幾百萬,就業壓力大,而大多數人不愿去農村。江蘇、海南等地曾在20世紀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動計劃。2008年以來,黨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戰略高度,要求進一步完善大學生“村官”工作的長效機制和政策,以使大學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動”。材料2: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7.8萬名“村官”,小楊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學一畢業,小楊打破傳統觀念,只身來到千里之外的一個鄉村任村委會主任助理。任職期間,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下,她走訪農戶,宣傳黨和政府的有關方針和政策,傳授農業科技知識,協助主任處理一系列村務。她刻苦學習雕刻知識,與該村藝人共同努力,使該村瀕臨失傳的木雕工藝重放異彩,并將原先小打小鬧的木雕品發展為人人喜愛的旅游紀念品。短短兩年,該村的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村民的錢包鼓了起來。因此,“村官”小楊得到了領導和村民的一致好評,小楊自己也認為當“村官”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結合材料,運用“實現人生的價值”的有關知識,說明“村官”小楊在鄉村的精彩人生給我們的啟示。解析:本題圍繞人生價值的實現展開分析,包括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答案:小楊在當“村官”的實踐中,不僅使該村的社會風氣好起來,村民的錢包鼓起來,自己也得到了好評,表明人只有在奉獻社會的實踐中才能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小楊的精彩人生離不開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也離不開村民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價值只能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小楊打破傳統觀念做“村官”,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鄉村建設作出了貢獻,說明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全面提高個人素質。今日武松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單項選擇題1.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體現的唯物史觀道理是( )A.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物質決定意識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事物是變化發展的解析:選C。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們對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這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C正確。其他選項都不屬于唯物史觀的范疇。唯物史觀是辯證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表現,但兩者的角度是不同的,在回答此類問題時,學生一定要注意把兩者區分開來。2.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的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們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這表明,人們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 )A.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B.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C.始終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D.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解析:選B。本題以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為切入點,考查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基本特征。題干強調人們價值觀念的變化,體現了價值判斷的社會歷史性特征,故選B。3.易卜生在給朋友白蘭戴的信中說:“你要想有益于社會,最好的辦法莫如把你自己這塊材料鑄造成器?!边@表明( )A.人生價值的實現依賴于個人素質的提高B.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有良好的社會環境C.人生價值的實現必須依靠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D.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提高科學文化素質解析:選A。本題考查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觀條件。易卜生的話,強調人生價值的實現依賴于個人素質的提高,而不僅指科學文化素質,故選A。4.同學們給下圖所示的公益廣告草擬了幾個主題,其中最貼切的是( )A.促進系統優化,實現污水凈化B.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客觀規律C.事物都在變化、發展,要有創新思維D.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做到科學發展解析:選D。本題主要考查價值取向、價值選擇的有關知識。通過觀察這幅公益廣告,可以判斷D是最符合題意的。5.“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一條道路。”魯黎的這首《泥土》所蘊含的哲理是( )A.肯定自我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起點B.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受者C.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去實現人生價值D.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解析:選C。本題以一首人生哲理詩為背景,考查學生對人生價值及其實現途徑的理解。這首詩強調了個人必須融入社會,即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故選C。6.下列關于社會基本矛盾運動規律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②社會基本矛盾僅貫穿于階級社會的始終③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和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任何社會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④階級斗爭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選C。本題考查學生對人類社會基本矛盾的識記和理解能力。②④的說法是錯誤的,社會基本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始終,階級斗爭不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故選C。7.“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是十公分的距離”,“多一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多一分溫暖”,“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公益廣告是奧運文化的一大亮點,朗朗上口的廣告語悄然給人們的言行帶來了可喜的變化。從哲學的角度看,這主要體現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恒發展之中B.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C.價值觀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D.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解析:選C。本題以公益廣告的作用為背景,考查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這一知識。A、B、D與題干無關。題干強調的是公益廣告給人們言行帶來的可喜變化,即正確價值觀對人們的積極作用,故選C。8.近年來,許多省不斷加快對高技能人才隊伍的培養,技工教育發展勢頭強勁。許多大中專畢業生選擇到技校“回爐再造”,期望學到一技之長后再重新創業。從哲學上看,上述材料啟示我們要實現人生價值就必須( )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②以自我創業為主③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做到德才兼備④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選D。此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知識的能力,根據所學有關知識,可以很容易得出答案。一部分學生做錯此題的原因是沒有審好題。良好的審題習慣是答題成功的關鍵。該題要求“從哲學上看”,由此就可以把②排除掉,這樣就很容易得出答案為D。9.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啟動了深入開展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在全社會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是( )①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正確反映②先進的社會意識能夠促進社會存在的發展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的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選D。開展群眾性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的目的是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屬于先進的社會意識,②正確;人民群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主體,在群眾中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能夠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④正確。社會意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①排除;③與題意不符。10.從家門到校門,畢業后進了機關門,這樣的“三門干部”在年輕的干部中實不少見。右側漫畫啟示年輕干部,在工作中要將( )A.主觀愿望與客觀實際相結合B.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相結合C.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D.理論知識與群眾實踐相結合解析:選D。年輕干部在學校時學習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只有深入到基層去,才能實現理論知識與人民群眾的實踐相結合。故選D。11.“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的追求。這體現了( )A.精神價值可以轉化為物質價值B.貢獻與索取之間是一種不等價交換關系C.精神貢獻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志D.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解析:選D。陶行知先生的名言體現了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A不符合題意。B、C說法錯誤。故選D。12.“即使我們是一支蠟燭,也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干’。即使我們只是一根火柴,也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卑嗟摹豆獾馁澑琛方o我們的啟示是( )A.發展自己的才能,提高個人素質B.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C.追求個性解放,學會享受生活D.放棄個人利益,鑄就永恒人生解析:選B。艾青的這首詩歌中作為蠟燭應該“蠟炬成灰淚始干”、作為火柴“要在關鍵時刻有一次閃耀”,從哲學角度看,強調了要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應選B。題干材料沒有涉及個人素質、個性解放,A、C與題意不符;D本身說法錯誤。13.個稅征收,意在提醒富人的社會責任,財富不能成為私欲。只有承擔社會公共責任,讓財富體現社會價值才是享受財富的最高境界。材料體現了( )①個人和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②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統一的③貢獻和索取是統一的④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統一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選A。通過個稅征收,讓富人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體現了個人與社會的辯證統一關系;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享受財富,體現了貢獻和索取、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因此選①②③;題干不涉及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④排除。二、非選擇題14.根據下述材料,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問題。人民群眾在監督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污染控制、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早在本世紀初,廣東省人大代表開始就環境生態問題對政府職能部門進行依法監督,這被稱為“廣東現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設“綠色廣東”的口號,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增強,積極參與綠色廣東、生態廣東的建設,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處理廠88座,日處理能力達到669萬噸,居全國第一,同年廣東單位GDP節能降耗和污染減排雙雙達標。結合材料從人民群眾歷史作用角度談談你對建設生態文明的看法。解析:本題結合環保這一熱門話題考查學生對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等知識的掌握,考查學生獲得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哲學原理判斷、分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解答時應注意理論與材料的對應;回答時首先要完整表述原理的內涵,然后結合材料加以說明。答案:(1)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全民動員對于建設生態文明具有重要意義。(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這表現在人民群眾參與環境和生態保護,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這表現在人民群眾環保意識大為加強,人民群眾和人大代表依法對排污企業和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監督,促進了政府重視生態環境。(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廣東積極實踐科學發展觀,全民動員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必將為綠色廣東建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15.目前人才市場上,大學生的求職走向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即外企多,國企少;城市多,鄉鎮少;東部多,西部少。辨析: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因素。解析:本題以辨析題的形式考查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問題。人生價值的實現首先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其次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答案:(1)人生價值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二是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大學生選擇職業,不能只考慮自身情況,還要看社會需要,只有當個人活動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時,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人生價值。(2)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或良好的社會條件和外部環境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有利于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3)人生價值的實現也需要一定的主觀條件,不能僅從工作和生活條件上作要求,更應該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同時還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單項選擇題1.“公民意識”一詞首次出現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在全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的哲學依據是( )A.公民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C.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D.社會意識具有先進性解析:選B。本題考查的是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A說法錯誤,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C與題意無關,不選。社會意識既有先進的,又有落后的,并非所有的社會意識都是先進的,因此D錯誤,答案為B。2.我國的改革開放,主要內容就是變革生產關系。從人民公社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國營企業一統天下到合營、三資、私營企業遍地開花,社會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這些事實表明( )A.我國的生產關系是由黨和國家的政策決定的B.人類社會是按照人的愿望變化發展的C.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D.生產關系的變革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解析:選D。本題考查了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A錯誤,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B否認了人類社會的客觀性。C與題意無關,只有D正確且符合題意。3.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社會的基本矛盾,這是因為它們( )①制約和影響了其他社會矛盾?、谪灤┯谌祟惿鐣氖冀K③體現了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④只貫穿于階級社會的始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選A。這兩對基本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始終,不僅僅是階級社會,因此排除④,答案為A。4.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向題。這是因為( )A.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B.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辯證統一的C.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是辯證統一的D.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解析:選D。題干強調的是要圍繞人民,為人民的利益著想,這是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答案為D。A、B、C不符合題意。5.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就要( )①一切為了群眾 ②一切依靠群眾?、蹚娜罕娭衼?,到群眾中去?、軋猿秩罕娪^點和群眾路線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選D。本題考查了中國共產黨的群眾路線,它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堅持群眾路線,才能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答案為D。二、非選擇題6.2009年初,天津市委市政府對全市經濟發展提出了“保增長、渡難關、上水平”的總體要求。為落實這一要求,市政府著力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建設,帶動全市經濟發展,并組織數千名干部下基層,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為改善民生,推出了十八項增加群眾收入的政策措施;為提高政府工作人員法律意識和履職能力,舉辦專門輔導講座;為審慎行使權力,認真聽取人大代表建議,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上述舉措收到良好效果,2009年一季度該市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國前列。聯系材料,說明市政府的上述舉措體現的哲學道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并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所涉及的哲學學科基本觀點,說明政府的舉措所體現的哲學方法論要求,分析問題時應抓住關鍵詞找哲學觀點。答案:(1)市政府的舉措符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原則。(2)著力推進大項目好項目建設體現了抓主要矛盾的道理。(3)改善民生的舉措體現了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4)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體現了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一、單項選擇題1.華羅庚生前曾說:“我們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續,是現在人類共同的生命的一部分,同時也是后人生命的開端。如此延續下去,科學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燦爛,社會就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边@段話對我們的啟示是( )①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的實現是統一的②社會價值體現為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③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推動了社會的發展④個人價值的大小和個人生命的長短相一致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選B。華羅庚這句話的意思是:個人發展是社會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環節和鏈條,個人只有融入社會才能實現自身價值,同時,個人社會價值的實現又推動了社會的發展,因而①②③正確。④“個人價值的大小和個人生命的長短相一致”的觀點明顯錯誤,應排除。2.奧地利科學家馬克斯·舒施尼發明了塑料袋,這在當時無異于一場科技革命,而今卻成為“白色污染”的代名詞,并被評為“20世紀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從一場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發明”說明了( )A.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B.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C.事物的性質具有不穩定性D.人們的認識具有反復性、多樣性解析:選A。從一場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發明”體現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同一事物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同,故A符合題意。3.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成癮日益嚴重。近來,網絡成癮被列入“精神行為障礙”,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有網癮的學生認為,網絡中有現實生活中所沒有的樂趣,“難道愛上網就是有精神?。俊倍议L則說這“太好了”。有關專家指出,從行為學上界定網癮很有必要,但應把“精神行為障礙”同“精神病”區分開來。這說明①人們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利益立足點和知識構成等因素的影響?、谡J識應隨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勖艿奶厥庑园谄毡樾灾小、苋藗儗陀^事物的評價難有定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選A。③錯誤,應該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錯誤,人們對客觀事物都會有自己的看法,只是有正確和錯誤之分。4.十七大報告提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切實把它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價值觀影響人們實踐活動的指向?、诶硇哉J識必然推動實踐的發展?、垡趯嵺`中改造主觀世界?、芸茖W理論決定社會意識的發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選B。②④觀點不正確,①③符合題目主旨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這句話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啟示是(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趯崿F人生價值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郾仨殬淞⒓w主義價值觀 ④實現人生價值必須提升自身素質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選B。曾子這段話是說,士不可以不志向遠大,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著重大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理想,不是很重大嗎?到死為止,不是很遙遠嗎?這啟示我們,實現人生價值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故選②④。①講客觀條件,③講集體主義,均不符合題意,不選。二、非選擇題6.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還河于民、造福于民”作為實施運河綜合保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質,讓人民共享保護成果。堅持綜合整治,堅持截污、清淤、駁坎、配水、綠化、保護、造景、管理“八位一體”,齊頭并進,整體推進。實施運河綜合保護,杭州要充分挖掘和利用運河杭州段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完善旅游服務,提升旅游功能,把運河杭州段打造成杭州的“塞納河”,打造成與西湖、西溪齊名的世界級旅游產品。結合材料,從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角度,分析杭州市是如何實施運河綜合保護的。答案:(1)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杭州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還河于民、造福于民”作為實施運河綜合保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2)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堅持綜合治理,整體推進,立足杭州實際,打造世界級旅游產品,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有利于實現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必修4四單元11課課時活頁訓練.doc 必修4四單元11課隨堂鞏固檢測.doc 必修4四單元12課課時活頁訓練.doc 必修4四單元12課隨堂鞏固檢測.doc 必修4四單元教師備選題庫.doc 必修4四單元綜合素質檢測.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