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第二課時 實踐和認識漫畫中兩個人的思想認識是不同的,對牛而言,“下田”是學會“耕田”的必然環節,只有在“下田”中才能學會“耕田”,否則一輩子呆在牛棚里,永遠也學不會耕田。青少年的成長也是如此,沒有經歷就無所謂經驗,這體現了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自我校對】?、倏陀^世界?、诳陀^的物質性?、塾幸庾R、有目的的能動性 ④社會性歷史性 ⑤來源?、薷緞恿Α、咦罱K目的 ⑧唯一標準1.實踐的含義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1)實踐是人類所特有的活動,與其他動物消極適應自然的本能活動有根本的區別。(2)實踐是人們變革客觀事物的活動,它必然引起客觀對象的變化,不是純主觀的思維活動。2.實踐的基本特征(1)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構成實踐的要素都是客觀的、物質的。實踐的基本要素有:實踐的主體、實踐的對象、實踐的手段。(2)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人是有思維有理性的社會性動物,人在行動之前會有明確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動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去改造客觀世界,達到自己的目的。(3)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①實踐不是孤立的個人的活動,而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所進行的活動。②歷史上每一階段實踐的內容、規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是一定歷史條件的產物。人類實踐活動具有歷史性。拓展: 實踐的第一個特征與第二個特征的關系3.對實踐認識的幾個誤區誤區一:實踐既是一種客觀活動,又是一種主觀活動這種看法貌似講實踐的客觀性,又講實踐的主觀性,其實,它割裂了實踐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因而是錯誤的。實踐的主體、對象、手段諸要素是客觀的,因而由實踐諸要素有機結合而形成的實踐活動,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但實踐是人的活動,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因而實踐既不是純客觀的物質活動,又具有主觀性。實踐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相統一的活動,我們不能把實踐的主觀性和客觀性割裂開來。誤區二:實踐是社會性的活動,單個人的實踐活動是不存在的任何實踐都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實踐具有社會性,孤立的活動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動并不等于單個人的活動。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既可能采取集體行動的方式,也可以表現為單個人的活動,無論采取哪些方式,都是社會性的活動。實踐的社會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動,并不排斥單個人的活動。同時,單個人的活動,也不排斥實踐的社會性。誤區三: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盲目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任何實踐都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沒有意識參與的實踐是不存在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盲目的實踐不存在。因為我們講盲目的實踐是指這種實踐沒有以正確的認識為指導,導致失敗。誤區四:實踐是人的活動,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只有人的活動,才談得上實踐,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實踐活動,這要具體分析。首先,對人要具體分析,必須是達到一定年齡的活動。其次,對人的活動要具體分析,人的活動可分為認識世界的活動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是非認識性活動,只有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才是實踐。誤區五: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唯心主義者和舊唯物主義者,都曾談到實踐,因而實踐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唯心主義者認為實踐是一種理性活動、理念活動;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者,如費爾巴哈認為的“實踐”局限于生活、吃喝、享樂等;馬克思主義談的實踐是指人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性活動,是人所特有的能動性活動。科學的實踐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特征。請做考題1~3。(2009年上海單科,22,改編)當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許多國家傳播時,世界各國通力合作,嚴加防范,以抗擊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這種實踐活動是一種( )①客觀的物質活動?、诩兇庵饔^的活動③自覺能動的活動?、苌鐣v史的活動A.①③④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 A【解題思路】 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不是純主觀的活動,②不選。抗擊流感的實踐活動,其行為主體、對象、手段都是客觀的,是人們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是在世界范圍內,各國通力合作的活動,因此①③④入選。2009年3月28日20時30分到21時30分,全球24個時區的2 000余座城鎮以熄燈一小時的方式“接力”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旨在節能減排保護人類地球家園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我國從東到西眾多城市的公眾積極參與了這一活動?;卮鹣骂}。(2009年海南單科,22)“地球一小時”活動節約的能源雖然有限,但是,當環保意識深入人心并化為自覺保護環境的實踐,就會對全球節能減排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這說明 ( )①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的物質性活動?、趯嵺`是按照主觀的內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動?、蹖嵺`具有能動性、社會性和客觀性的突出特點?、軐嵺`是人類應對環境的有效合理的適應性活動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題思路】 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故②不選。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故④不選。(2009年安徽卷,10)新時期我國農村改革是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展開、遞次推進的,它經歷了從“大包干”到稅費改革,再到包括鄉鎮機構和管理體制等在內的綜合改革過程,從而大大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農村改革的歷程表明 ( )①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②人類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 ③認識的發展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④只有參加社會實踐才能獲得正確認識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C【解題思路】 本題考查考生對實踐觀點的理解。①錯誤,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④錯誤,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但獲得正確認識的途徑除了實踐外,還可以通過學習他人的正確認識成果。②③符合題意。1.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②認識是在變革對象的實踐中產生的。(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①實踐的發展不斷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提供新的經驗,提高人的認識能力,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②實踐的發展提供新的認識工具和技術手段,從而推動認識的發展。(3)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①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去指導實踐。②人們對待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目的有兩種不同的態度。(4)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它一方面受主觀認識的指導,聯系著主觀認識;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變革客觀對象,聯系著客觀事物。這樣,實踐過程就成為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的橋梁,人們就能夠把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加以比較,可以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實際。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理論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提示:可參考下圖掌握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3.實踐與認識關系的幾個認識誤區誤區一: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唯一動力認識是各種力量作用的結果,不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主要動力,是認識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因為客觀世界的變革以及認識工具的創新,主要是人們實踐的結果,同時也是不斷創新的認識指導實踐的結果。人的實踐活動一方面改造了客觀世界,另一方面使人的認識又獲得了發展,所以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此外,學生容易把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理解為唯一動力,是受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這一知識點的干擾,造成概念混淆所致。誤區二:以單個的一次實踐作為真理標準社會實踐檢驗真理的過程是反復、復雜的過程。每一次具體實踐的結果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與指導實踐的認識不一定具有必然的聯系。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以一次實踐的成功(或失敗)來判斷指導該實踐的認識是正確(或錯誤)的。否則,就是對實踐標準的簡單化理解,就可能犯片面性錯誤。誤區三:“三個有利于”標準否認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用實踐的客觀結果來檢驗認識是否符合客觀規律,真理標準實際上是指實踐的結果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三個有利于”標準把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所以,它就是把人們實踐的結果作為標準,就是把最基本的實踐活動——生產實踐作為標準,它是真理標準在社會主義歷史條件下的具體運用和發展。把“三個有利于”標準與真理標準絕對地對立起來,實際上是抽象地談論真理標準,在實際工作中也不利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是十分錯誤的。誤區四:客觀世界是真理的標準真理標準問題回答的是以什么手段來檢驗、判斷某一認識是否與它反映的客觀實際相符合。客觀世界不能判斷某一認識是否與它相符合,必須且只能用將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的實踐來判斷認識是否與它反映的對象相符合,即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誤區五:科學理論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在認識活動中,我們常常以某一認識是否符合已知的科學理論來判斷其是否正確。這樣做是可以的,也有一定的意義,但不意味著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標準改了。例如我們設計一個工程施工方案,它是否正確需施工完畢后,使用一段時間后給出最終的判定,即由實踐來判定。但在方案付諸實施前,也必須有一個理論上的判斷,即看施工方案是否符合科學理論的要求,符合即可行。這種判斷不是檢驗工程方案正確與否的標準,只是科學理論所起的巨大的指導作用。請做考題4~8。(2009年四川卷,31)19世紀40年代以前,西醫外科手術都是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進行的,不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會導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實現“刀下無痛”,一直是醫學界的夢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醫生嘗試用各種不同的方法,盡可能地減輕病人外科手術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學止痛劑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發現、成功使用和推廣,醫學才真正進入無痛手術時代。上述材料說明 ( )①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谡J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產生的?、蹖嵺`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活動 ④獲得正確的認識意味著認識過程的結束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答案】 A【解題思路】?、坼e誤,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④錯誤,人們認識客觀事物的完整過程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這一認識過程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即使完成了對一個事物的認識,也并不意味著認識過程的結束。(2009年廣東文基,16)“把學問用于裝飾是虛假,完全依靠學問上的規則斷事是書生的怪癖?!边@表明 ( )A.書本知識比親身實踐更為重要B.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C.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D.書本知識要和具體實踐結合【答案】 D【解題思路】 A錯誤,沒有親身實踐,就不能很好地理解書本上的知識,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身實踐更為重要;B錯誤,實踐是獲得知識的唯一來源,獲得知識的途徑既包括直接經驗又包括間接經驗;C與題意無關。(2009年廣東理基,60)孫武曾率軍三萬打敗楚國二十萬大軍,并在戰爭中撰寫《孫子兵法》。陳武著兵法說明實踐是 ( )A.認識的來源和動力 B.認識的目的和歸宿C.檢驗真理的標準 D.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答案】 A【解題思路】 孫武在戰爭中不斷總結戰爭的經驗,從而撰寫成《孫子兵法》,這充分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故選A。B、C在材料中未體現,D表述錯誤,獲得知識的途徑還有間接經驗。(2009年山東文綜,24)2009年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150周年。下列與《物種起源》中“物種變異、逐步進化”蘊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B.肯定與否定的辯證關系C.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D.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答案】 C【解題思路】 此題為逆向型選擇題?!拔锓N變異、逐步進化”,要經歷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新物種對原物種辯證的否定,故A、B不選。一個物種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原有的性質不變,但不會永遠不變,體現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故D不選。C符合題干要求,故選C。(2007年重慶,31)下圖是一幅題為“晚了一步”的漫畫,漫畫的主題“晚了一步”體現了認識( )A.是實踐的目的B.總是超前于實踐C.總是落后于實踐D.是對實踐經驗的總結【答案】 D【解題思路】 認識既可能超前于實踐也可能滯后于實踐,B、C說法過于絕對;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故A錯誤。生活素材順應變化 從嚴治黨2009年11月27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努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胡錦濤強調,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高度重視探索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高度重視總結運用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建理論,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要建立健全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的制度體系,既要堅持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又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黨的制度建設創新,增強制度建設的系統性、協調性、科學性,通過制度建設保障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創造活力。要繼承和發展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斷創新和豐富黨的建設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創造性地研究和解決時代發展、社會變革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課題。胡錦濤強調,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切實做好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是全黨的重大政治責任。各級黨委要結合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結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實踐,確保全會作出的黨的建設各項部署落到實處、落到基層,切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角度分析(1)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耙^承和發展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成功方法,又要不斷創新和豐富黨的建設有效管用的新方法,積極探索運用現代科學方法,創造性地研究和解決時代發展、社會變革對黨的建設提出的新課題”。這說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胡錦濤強調,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高度重視探索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高度重視總結運用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建理論,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3)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會自發形成,所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努力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要進行第十七次集體學習。(4)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因此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的統一,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胡錦濤強調,要堅持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高度重視探索和把握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規律,高度重視總結運用和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經驗,不斷豐富和發展黨建理論,為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命題預測1.“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從哲學上看,這是因為 ( )A.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B.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C.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指導作用D.一切工作都以成功經驗作為檢驗的標準【答案】 B2.要加強反腐倡廉建設,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必須 ( )①以學習科學發展觀為工作中心 ②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統一 ③堅持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相統一④堅持加強個人修養和接受教育監督相統一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 B3.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主持學習時指出,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當代中國正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向前邁進,我們黨正處在新的歷史方位,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這體現的哲理是( )A.事物是變化發展的B.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C.實踐決定認識D.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巨大指導作用【答案】 B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哲學常識 第3單元 第1課時(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21世紀教育網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4分)1.2009年7月7日,烏魯木齊市舉行新聞發布會指出,7月5日發生在烏魯木齊市的打砸搶燒暴力犯罪事件,是一起由“世維會”等“三股勢力”直接煽動、策劃下實施的有組織、有預謀的打砸搶燒嚴重事件,是“三股勢力”反動兇殘本性的必然體現。我們與“三股勢力”的斗爭,既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而是一場捍衛祖國統一、維護民族團結的政治斗爭。材料啟示我們認識事物必須( )A.克服客觀規律的制約B.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C.堅持適度原則D.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解析】 材料體現了要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C、D沒有體現。A表述錯誤,認識事物要尊重客觀規律。[來源:21世紀教育網]【答案】 B2.(2010年南京模擬)魔術是深受人們歡迎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魔術師通過迅速敏捷的身手,或通過特殊裝置制造假象迷惑觀眾,以達到愉悅觀眾的目的。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21世紀教育網①魔術中的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谀g靠制造假象讓觀眾產生一種錯覺?、勰g靠欺騙手段嘩眾取寵?、芨行哉J識比理性認識更可靠A.②③ B.②④C.①② D.①③【解析】 魔術是一種藝術,它是靠制造假象讓觀眾產生一種錯覺,但是,假象也是本質的表現,故①②是對魔術的正確認識。③是對魔術的錯誤認識。④說法錯誤。【答案】 C3.有些電臺節目長期征集同學們的科技小發明、小創造、小竅門。這能開動同學們的腦筋、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對同學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幫助。這說明( )①合理的想象會使人們的認識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②想象力的產生離不開社會實踐?、酆侠淼目茖W的想象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 ④想象是對客觀現實的正確反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有些電臺節目征集同學們的科技小發明、小創造、小竅門,旨在培養青少年學生科學的合理的想象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其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①③是對材料的正確認識。②在材料中沒有體現,不選。想象有正確與錯誤之分,④錯誤。【答案】 C4.2009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開始施行,原《食品衛生法》同時廢止。從《食品衛生法》到《食品安全法》,雖兩字之別,但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出立法者思維的改變,即問題食品帶來的并非僅僅是“衛生”問題,而是關系到消費者生命健康的“安全”問題。這說明( )A.人的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來源:21世紀教育網]B.理性認識才是對事物的正確認識C.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發展的D.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解析】 材料中“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出立法者思維的改變”體現了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發展的。理性認識也不一定都是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故B錯誤。A、D在材料中沒有體現。【答案】 C5.(2010年南陽模擬)螞蟻能夠感知大雨的來臨,一些動物能感知地震的到來,但它們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人類不僅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而且能憑借對規律的把握作出科學預測。這體現了( )A.意識不能離開物質而獨立存在B.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C.心是物的主宰D.規律具有客觀性【答案】 A6.2009年6月18日,美國BioArts生命工學研究院成功克隆了5只英雄搜救犬。Trakr是德國牧羊犬,在9·11恐怖事件發生后的救援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于兩個月前死去,時年15歲。但是依靠現代科技,人們已經把它成功地進行了克隆?,F在,5只小“復制品”正在茁壯成長成為新一代的“Trakr”。這表明( )A.客觀規律是可以改變的21世紀教育網B.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創造規律C.人具有主觀能動性D.現代科技使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受限制【解析】 A、B、D的說法都是錯誤的。【答案】 C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中華民族靠著自強自立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文明薪火相傳,幾千年不絕不滅。從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從鐵人精神到抗震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成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法寶,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此回答7~8題。7.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一說法( )①肯定了個人在社會中的積極作用?、趶娬{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壅J識到了唯心主義的危害性?、軓娬{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這句話主要強調了內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體現了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巨大作用,故選D。①③與上述說法意思不符。【答案】 D8.上述材料表明( )A.主觀能動性是人區別于物的特點B.意識的能動作用有時是第一位的C.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具有巨大作用D.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需要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解析】 材料體現了意識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表明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對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巨大作用,應選C。A、D與材料不符。B夸大了意識的作用。【答案】 C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同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會談時講道,兩岸協商總體上還是要先易后難、先經后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但雙方要為解決這些問題進行準備、創造條件。據此回答9~10題。9.兩岸關系問題的解決要先易后難、先經后政、把握節奏、循序漸進,這體現了( )①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谥鞔蚊荜P系的原理?、郯l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的關系原理?、芰孔兣c質變關系的原理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C10. 解決兩岸問題要進行準備、創造條件。這是因為(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B.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C.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D.人的精神狀態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影響【解析】 進行準備、創造條件,包括主觀和客觀條件。21世紀教育網【答案】 C鐘自奇說,鳥巢的焰火燃放是不能掉下一顆火星的,攻克一個難關,有時要做上百次試驗。觀眾看到的是五光十色的絢麗,但是背后的艱辛勞動,中間的復雜程度,是很多人都看不到的。據此回答11~12題。11.上述材料表明( )①人們可以感知現象,但未必認識其本質?、诒举|總是隱藏在現象背后,要通過科學思維來把握 ③本質是人腦對客觀事物作出的如實反映 ④認識事物不僅要看現象,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A.①② 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 ③不為材料所反映。【答案】 D12.對上述材料所體現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觀點,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①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谥挥欣硇哉J識才是科學的、可靠的 ③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互相滲透的 ④理性認識是感性認識的集合A.①② B.①②③C.①③ D.①②④【解析】 ②④說法是錯誤的。【答案】 C(2010年南昌模擬)2009年8月1日,我國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國際一流水平的京津高速城際鐵路通車運營一周年。據此回答13~14題。13.在充分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大量采用了國際領先的鐵路建設技術,京津城際鐵路開創了我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多項“第一”。這說明( )A.科學理論對實踐活動有指導作用B.實現認識的第一次飛躍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21世紀教育網C.認識的根本任務是指導實踐D.實踐活動是在一定社會關系中進行的【答案】 A14.京津城際列車的開通是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合作共贏的典型案例,它將極大地拉近京津兩地經濟空間,使兩地資源互補成為可能。這說明( )①事物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促成了新事物的成長②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③按客觀規律辦事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統一21世紀教育網④“抓好典型”的工作方法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①④【答案】 C(2010年杭州模擬)傳統觀點認為,有機肥料是安全的,有機肥料施用多多益善。我國綠色食品的肥料標準中,也規定只準施用有機肥料和微生物肥料。有專家研究指出,有機肥料和化學肥料一樣,施用不當和過量施用,同樣會對作物有害,帶來溫室氣體排放等生態風險。請回答15~16題。15.有機肥料的施用不當和過量同樣會有危害,這表明( )①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遵循客觀規律?、谵k事情必須堅持適度原則?、坼e誤認識會影響人們改造世界的效果 ④任何事物都是優點和缺點的對立統一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軐⒚艿膶α⒔y一等同于優點和缺點的統一,是錯誤的。【答案】 A16.人們對使用有機肥料的認識過程表明( )A.正確認識都需要經過多次反復才能獲得B.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從錯誤到正確的過程C.創新就要敢于徹底否定傳統觀點D.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深化發展的過程【解析】 由施用有機肥多多益善,到施用不當和過量也有害,體現了認識的深化、發展。【答案】 D二、非選擇題(共36分)21世紀教育網17.2009年5月22日,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要堅持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為基礎,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統籌協調做好各項工作,實現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加大公共財政對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投入,提高社會保障程度,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社會保障權益。要緊密結合實際,加強社會保障理論和實踐研究,深刻把握社會保障特點和規律,增強社會保障工作系統性。分析材料中蘊涵的主要哲學道理。(18分)21世紀教育網【答案】 (1)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要抓住重點,統籌協調做好各項工作,實現社會保障事業可持續發展。這體現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原理,是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的表現。(6分)(2)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來加大投入,堅持了從實際出發和適度原則,反映了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條件的制約。(6分)(3)要緊密結合實際,加強社會保障理論和實踐研究,深刻把握社會保障特點和規律,增強社會保障工作系統性,反映了物質決定意識的原理,體現了我們黨重視發揮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6分)18.大慶草原的現狀,令人堪憂。鹽堿地遍布,沙化嚴重,油田占用,使草原資源備顯珍貴。前些年,由于“重農輕牧”思想,大慶各地許多草原被開墾成耕地,使能放牧的草原日漸“萎縮”?,F在僅有的1 000余萬畝草原,也由于過度放牧,牧草低矮稀疏,有害雜草叢生,近80%的草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1)結合上述材料,說明人們應當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10分)(2)請你為防止草原退化、沙化提出幾點合理化的建議。(8分)【答案】 (1)①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盲目開墾草原和過度放牧,導致草原日漸“萎縮”,有害雜草叢生,生態環境惡化,都是違背客觀規律的表現。②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不斷積累正確的主觀因素。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開發草原的同時注意保護草原。③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要用科學的生態價值觀指導人們的行動。對包括草原在內的生態環境盲目進行掠奪式破壞,是錯誤生態價值觀的表現。(10分)(2)①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②重視科學技術對草原生態建設的作用。③不斷增加對草原的投入。④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等。(8分)(只要言之有理,措施切實可行均可)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86張PPT)從最新公布的《考試大綱》看本單元知識主要有以下考點:1.透過現象看本質?(1)現象與本質?(2)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3)真理是人們對事物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4)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能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5)分析與綜合相結合?(6)創造性思維、合理想象在認識中的作用?2.實踐?(1)實踐的基本特性?(2)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3)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第一課時 透過現象認識本質漫畫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提示】 現象是表面的,本質總是隱藏在現象背后,正像蘿卜長在葉子下面,埋在土壤之中一樣。這就要求我們透過現象認識本質,而不能像漫畫中反映的那樣,被表面現象所掩蓋,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自我校對】?、俑行哉J識?、诶硇哉J識 ③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④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菡J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迣κ挛锉举|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⑦前提?、嚓P鍵?、岣行哉J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⑩實踐 實踐 實踐 深化 擴展 向前推移 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 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 分析基礎上的綜合 矛盾分析法 逆向思維 (21)要善于發現問題 (22)要敢于超越 (23)務必積累知識,把握已知規律 (24)要正確對待靈感和頓悟 (25)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1.表解現象與本質的區別與聯系名稱 現象 本質區別 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 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內部聯系個別的、多變的東西 同類現象中一般的、相對穩定的東西能夠為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聯系 本質離不開現象,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現象離不開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2.對現象和本質認識的幾個誤區誤區一:事物的本質是穩定的東西,對事物本質的正確認識也是穩定不變的簡析:(1)事物的本質是穩定的,這是相對現象而言的?,F象是多變的,容易消逝的,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的東西。但是,把相對穩定理解為絕對穩定、永遠不變,則是不對的。(2)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事物的本質也不是絕對不變的。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隨著實踐的發展,人們對事物本質的認識也必然向前推移,把認識固定化、僵化的觀點是形而上學的。誤區二:真象是客觀存在的,假象是主觀的簡析:(1)認為事物真象是客觀存在的是正確的。因為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現象包括真象和假象。(2)認為假象是主觀的則是錯誤的。這是因為假象也是現象,是一種以歪曲、顛倒的形式從反面表現本質的現象。它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同樣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3)假象與真象的區別不在于它們是主觀產物還是客觀存在,而在于是否如實表現事物本質。誤區三: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是現象的總和簡析:(1)事物的現象都是本質的表現,它們或者從這個方面表現著本質,或者從那個方面表現著本質。事物的現象有兩類:一類是真象,一類是假象。真象是事物本質的表現,假象也是事物本質的表現。因此,說“現象是事物本質的表現”是正確的。(2)本質不等于現象的簡單相加,因為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可以通過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本質是事物的內部聯系,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也正因為現象同本質之間有區別,才需要動腦筋,才需要研究,才需要科學。因此,說“本質是現象的總和”是不正確的。誤區四:現象相同本質就相同,本質相同現象就相同簡析:(1)現象與本質密切聯系,不可分割?,F象離不開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離不開現象,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2)現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同事物的本質一致的現象,是事物本質的表現;假象則是從反面表現事物的本質。所以有些事物現象類似,但本質不一定相同。(3)由于真象和假象都是事物本質的表現,所以本質相同的事物的現象可能不同。請做考題1~3。(2008年天津文綜,29)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全中國人民熱切期盼的盛事。漫畫《情有獨鐘》蘊含的哲理是 ( )①現象是本質的表現 ②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 ④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答案】 A【解題思路】 購買什么樣的氣球是現象,這種現象是“奧運情”的體現,①正確;漫畫中的“情”是我國公民對奧運的真實反映,符合客觀實際,②正確。④表述錯誤,漫畫反映的內容和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無關,可排除③,故①②正確。此題還可用排除法解答。④中的錯誤最為明顯,可以排除B、D兩項。A、C兩項中都包括①,可以不對其進行判斷。只要對②③進行比較,就可以得出結論。(2007年江蘇,11)“大智若愚”所蘊涵的哲學道理是 ( )A.要把握好事物的度B.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C.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D.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具有復雜性【答案】 D【解題思路】 “大智若愚”是指才智很高而不露鋒芒,表面上看好像愚笨。從哲學上看,即要求人們要透過表面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A、B、C項與題意不符。(2007年四川,29)“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孫子兵法》)這段話啟示我們要 ( )A.按客觀規律辦事 B.透過現象看本質C.準備走曲折的路 D.堅持從實際出發【答案】 B【解題思路】 用兵之道,“能”常表現為“不能”,“用”常表現為“不用”,“近”常表現為“遠”,“遠”常表現為“近”。這里的表現——“不能”、“不用”、“遠”、“近”都是事物的假象,要真正明白真實情況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B正確。其余三項與題意無關。1.表解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名稱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區別 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 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以感覺、知覺、表象等具體形象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 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以概念、判斷、推理等抽象思維的形式反映事物具有具體、生動、形象的特點 具有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聯系 ①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②它們都是人的認識,其形式是主觀的,內容是客觀的2.對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幾個誤區誤區一:感性認識是現象,理性認識是本質簡析: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的兩個不同階段,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二是都屬于認識范疇,屬于主觀性的第二性的東西。而現象和本質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物質性的第一性的東西。所以不能認為感性認識是現象,理性認識是本質。當然,感性認識和現象,理性認識和本質還是有密切聯系的,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誤區二:感性認識是錯誤的,理性認識是正確的簡析: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區別在于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還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而不是前者錯,后者對。認識是否正確,關鍵在于它是否如實地反映客觀事物。在這一點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可能是對的或是錯的。誤區三:感性認識源于實踐,理性認識源于感性認識簡析: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感性認識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點。理性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具有間接性、抽象性特點。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所以不論是感性認識,還是理性認識都來源于實踐。認為感性認識源于實踐,理性認識源于感性認識是錯誤的。誤區四:感性認識對實踐沒有指導作用,理性認識對實踐有巨大指導作用簡析:這種認識也是錯誤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作為認識的兩個不同階段,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而正確的認識能促使實踐活動的順利展開,對實踐有推動作用,錯誤的認識對實踐有阻礙作用。所以既不能說感性認識對實踐沒有指導作用,也不能說理性認識對實踐有巨大指導作用。請做考題4~5。(2009年北京卷,35)生活在河里的小魚聽說陸地上有一種動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詢問奶牛的長相。青蛙說:“奶牛體形很大,四條腿站立,頭頂上長著一對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滿黑色斑點,喜歡吃青草?!庇谑?,小魚腦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魚腦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過程說明 ( )A.沒有親身實踐就不可能獲得真知B.感性認識是豐富、生動和正確的C.認識的形成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D.感性認識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認識【答案】 C【解題思路】 A錯誤,獲得真知的途徑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B錯誤,感性認識有正確和錯誤之分;D與題意無關。小魚腦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過程受到了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并不能如實反映奶牛的形象。選C。(2009年重慶卷,31)人們曾用求神膜拜自然用思維證明自然后來用觀察、想象和檢驗摸清了大自然的脾氣但景象不斷變幻大自然在微笑——仍然沒有供出她內心的秘密——(英)W.C.丹皮爾《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下列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 )A.科學的“思維”能證實大自然“內心的秘密”B.摸清“大自然的脾氣”就是對不斷變幻的“景象”的感知C.只有不斷摸清“大自然的脾氣”,才能接近“內心的秘密”D.人們能認識不斷變幻的“景象”,也能徹底把握“內心的秘密”【答案】 C【解題思路】 對不斷變幻的“景象”的感知屬于感性認識,摸清“大自然的脾氣”屬于理性認識。A錯誤,科學的“思維”能指導人們認識大自然“內心的秘密”,但不能證實大自然“內心的秘密”;B錯誤,混淆了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D錯誤,一定時期內人的認識是有限的。1.真理(1)真理的含義。(2)把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輯構成一定的體系,就形成科學理論。(3)真理、科學理論的性質,決定了它能夠預見事物發展的方向,指導人們提出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因而對于人們的實踐活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2.比較認識、理性認識、理論、真理、科學理論的異同(1)異:第一,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理論則是概念、原理、觀點的系統化,是人們把感性認識材料進行加工改造而達到的思維成果。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科學理論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反映,是真理性認識的系統化,按其內在邏輯而形成的知識體系。第二,認識、理性認識、真理與理論、科學理論的劃分在于是否系統化、體系化;認識、理論、理性認識與真理、科學理論的劃分在于是否得到實踐的檢驗證明是正確的、科學的,前者中既含有正確的東西又含有非科學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正確、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觀本質。(2)同:它們都來源于實踐,都是第二性的,屬于意識范疇。它們的形式都是主觀的,內容都是客觀的。它們的關系可以用如下圖示表示:請做考題6~7。(2008年四川文綜,28)維生素是維持人體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們通過食物獲取這些微量物質,科學的發展使人們能夠通過服用某種或某幾種維生素來彌補食物攝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學家認為,大量服用某些維生素有益于身體健康,但另一些科學家警告說,服用過量的維生素可能對健康造成損害。關于維生素問題的爭論表明 ( )①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總是有條件的和不完善的 ②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僅在一定時期內是真理 ③人們獲得的正確認識不具有終極真理的性質?、苋藗兊恼J識不能正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答案】 B【解題思路】 此題考查與真理相關的知識。在四個選項中,最容易判斷的是④,“不能正確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屬于不可知論,錯誤。這樣就可以排除C、D兩項。A、B兩項中都包括①,說明①一定正確。只要對②③進行判斷就可以了。真理具有相對性,但不意味著“正確認識僅在一定時期是真理”,這種說法是對真理相對性的誤解,排除②。(2008年廣東單科,23)泰戈爾說:“真理之川從他的錯誤之溝渠中流過?!边@說明 ( )A.真理與謬誤相互區別B.真理與謬誤相互融合C.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D.真理以謬誤為基礎而存在【答案】 C【解題思路】 材料中引文說明了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的道理。B、D兩項觀點錯誤,A項與材料內容無關。1.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1)是什么: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為什么:因為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和規律;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3)怎么辦:要完成認識的根本任務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并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2.認識的兩次飛躍(1)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發揮思考的作用,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第二次飛躍是讓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指導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使之得以修正和完善。(2)關系:第一次飛躍是第二次飛躍的準備和前提,第二次飛躍是第一次飛躍的目的和歸宿。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的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只有進行第二次飛躍,才能用理性認識去指導實踐,達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認識本身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拓展:認識的根本任務與根本目的前者是指透過現象認識本質,后者是指指導實踐,改造世界。認識的任務和目的又統一于認識運動的總過程。完成了認識的任務,則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達到了認識的目的,則實現了認識的第二次飛躍。3.認識總是要發展的無論是認識的深化,認識的擴展,認識的向前推移,都是認識的發展。(1)所謂“深化認識”是指復雜事物有若干層次,人們的認識由一個層次過渡到另一個層次。復雜的事物包含著若干層次,由于實踐條件的限制,人們在每一層次上的正確認識在深度上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把每一層次上的人們的認識,深化到下一步的認識中去。(2)客觀事物分屬不同的領域,人們的認識從一個領域過渡到另一個領域,這就叫認識擴展。不同類型的事物,不同領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質與規律。人們應當不斷地擴展認識,以便在更寬闊的領域內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質與規律。(3)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們的認識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就是認識的推移??陀^事物的內容變化了,人們的認識也必須隨之變化。認識應當隨著客觀事物的進程而向前推移,不斷研究新情況,提出解決新問題的方案??傊?,從深度上講,人們的認識需要逐步深化;從廣度上講,人們的認識應當不斷擴展;從進程上講,人們的認識必須向前推移。因而,認識總是要發展的,一切把認識固定化、僵化的觀點都是不科學的。拓展: 認識是有限性和無限性的統一①從每一具體認識、人的現實認識能力上看,任何認識都是有限的,任何認識都不是終極認識。由于受客觀條件和主觀條件的限制,每一個具體認識都只能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上、一個方面上、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只能是相對正確的認識。人的現實認識能力也總是有限的,人類不能完全正確認識所有的事物,對每一個具體事物的認識也達不到終極認識。②從認識的目的、人的認識能力的發展上看,認識又是無限的。人類認識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是沒有止境的,而且人類實踐活動不是機械重復的,而是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因此,要求認識不斷發展,為實踐發展提供不斷的認識指導。事物是變化發展的,人的認識能力也是不斷發展的,因而人的認識能力會無限發展下去,不斷深化對世界的認識。請做考題8~11。(2008年全國Ⅱ,31)長期以來,農業生產中施肥澆水全憑經驗和感覺。某教授對傳統經驗進行系統分析,去偽存真、總結概括,研究、開發出“基于模型的精確作物管理技術”,指導農民定時定量科學種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產增收的顯著成效。“基于模型的精確作物管理技術”實現了傳統農業生產經驗的升華,說明( )①模糊性的傳統經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谡J識的升華必須揚棄傳統經驗的模糊性?、勰:缘膫鹘y經驗是精確性認識的來源?、芫_性的認識必須全面繼承傳統經驗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A【解題思路】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故③錯誤。事物發展需要揚棄,而不是全面繼承傳統,故②正確,④錯誤。(2010年昆明聯考)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某市強調黨員干部要堅持與“事”俱進,把調查與研究結合起來,既要立足實際又要有理論思考,既要拿到第一手材料又要對材料進行分析加工,力求通過調研活動深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律性的認識。回答考題9~10。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之所以要“拿到第一手材料”,是因為 ( )A.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只能從它的現象開始B.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正確認識C.人們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D.把握了事物的現象,也就把握了事物的本質【答案】 A堅持與“事”俱進,開展調查研究,能夠拿到第一手材料。這表明 ( )A.主觀能動性的作用大于客觀條件的制約作用B.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具有創造性C.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假象把握事物的真相D.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是參加實踐【答案】 D【解題思路】 人們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徑就是參加實踐,在實踐中觀察,進行調查研究,忠實地記錄各種數據、資料。A和C是錯誤的,B表述正確但與材料思想不符;只有D的意思與材料的要求相一致。(2009年浙江卷,32)一個科學研究小組對5 000只“冰川豹蛛”進行測量后發現,1996~2005年,這種蜘蛛的體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當地每年的解凍期提前了20~25天。這支持了他們的猜想:劇烈的氣候變化對當地蜘蛛的生長產生了影響。該研究小組負責人表示,這種影響的后果很復雜,一下子無法估計出來。這一說法體現了 ( )①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谑挛锉举|的暴露和展現有一個過程 ③世界總有一些秘密不能為人所理解 ④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D【解題思路】?、馘e誤,事物間的聯系是客觀的、有條件的;③錯誤,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②④符合題意。1.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了人們在思維中必須進行分析與綜合2.表解分析與綜合類型 分析 綜合區別 含義 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作用 只有對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 只有對事物各種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具體要求 不能“只分不聯”,要在整體中把握各個要素 不是簡單地機械相加,而是把握事物整體的本質和運動規律聯系 分析與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我們既要注意在綜合指導下的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礎上的綜合注意: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具體方法很多,貫穿于其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的方法。它要求對矛盾各方面及其關系既分析又綜合,對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綜合,對其他各種矛盾既分析又綜合。請做考題12~13。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把研制大型飛機納入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則,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為此,國家轉變體制機制,堅持自主研發,加強國際合作,優化整合全球資源,成立了國家控股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標志著大型飛機的研制進入實體操作階段。回答下題。(2009年重慶文綜,28)研制大型飛機的決策和實施需要 ( )①審時度勢 ②在分析指導下進行綜合?、圻\用系統綜合思維方法?、馨l揮體制創新的決定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 B【解題思路】 ②④表述均錯誤,正確的表述應為:在綜合指導下進行分析;發揮體制創新的積極作用。①③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故選B。(2009年上海單科,13)上海世博會的吉祥物“海寶”以漢字的“人”作為核心創意,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又呼應了上海世博會會徽的設計理念。海寶的設計運用到了綜合的方法,這種方法的基本特征是( )A.從整體到部分B.從部分到整體C.從個別到一般D.從一般到個別【答案】 B【解題思路】 從整體到部分的思維方法或從部分到整體的思維方法是屬于分析或綜合的問題。從整體到部分屬于分析,從部分到整體屬于綜合。故選B。1.想象是一種令人驚奇的思維能力(1)合理的科學的想象,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極為有益的。(2)合理想象必須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有機統一。不立足事實,不根據規律去想象,就是胡猜亂想;合理想象的過程就是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因此,只有堅持二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充分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不斷取得新的成果。2.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1)創新的哲學依據:①從唯物論的角度,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是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是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統一。②從辯證法的角度,事物是不斷發展變化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要堅持創新,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③從認識論角度,整個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因此,人們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2)創新的意義: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新技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革命性力量。知識創新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江澤民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創造性思維的要求: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請做考題14~15。2007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征集“10 000個科學難題”,涉及各學科尚未解決的基礎理論問題、優先發展問題、前沿熱點問題和學術爭議問題等。征集科學難題有利于加強對科學研究的導向作用,提升我國科學研究的水平。回答考題14~15。(2009年寧夏文綜,21)科學研究是面向未知世界的認識活動,追蹤科學發展現狀以提煉問題依賴于研究者的學術素養與理論興趣。在科學認識活動中( )①科學問題的形成遵循客觀世界的固有規律 ②科學問題的提出與科學發展水平高度相關?、劭茖W問題的選擇反映出研究者的興趣愛好?、芸茖W問題來源于實踐并決定著實踐的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題思路】 ④是明顯的錯誤,因為認識不能決定實踐的水平。材料中并沒有涉及認識與規律的關系,排除①,故選②③。(2009年寧夏文綜,22)科學難題征集活動有利于激發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培育青少年科技創新意識,引導他們 ( )①超越已有書本知識,否定科學理論權威?、谕卣棺杂上胂罂臻g,擺脫已有思想觀念?、坳P注當代科學現狀,探尋科學發展的新思路④培育科學問題意識,發現科學發展的突破點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 C【解題思路】?、僦小胺穸茖W理論權威”錯誤,因為科學理論權威是經實踐證明正確的東西,相當于真理。②“擺脫已有思想觀念”不準確,要擺脫的是束縛事物發展的舊觀念,不是所有觀念。故選C。新疆“7.5打砸搶燒”事件2009年7月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發生了一起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揮境內行動,有預謀,有組織的打砸搶燒事件。以熱比婭為首的境外敵對勢力和境外極少數壞人炒作廣東韶關旭日玩具廠群毆事件,把一個本來只是一般的治安案件說成是民族事件,極力煽動民族仇恨。這是境內外敵對勢力的—個巨大陰謀,他們的目的就是破壞民族團結,挑起民族對立,破壞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暴力事件發生后,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軍隊和武警部隊,緊緊依靠各族群眾,做了大量的艱苦工作,迅速恢復了社會秩序,維護了各族群眾的根本利益。角度分析(1)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暴徒襲擊目標,手段極其殘忍妄圖通過殘殺無辜群眾制造事端,引發仇恨。暴徒的犯罪行徑造成150多人死亡,1 000多人受傷和大量財產損失。這一系列現象表明,新疆“7.5”打砸搶燒事件是境內外“三股勢力”精心策劃和組織的一起嚴重暴力犯罪事件。(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遵循社會發展的規律,維護人類的根本利益。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倍加珍惜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大好局面,堅決同不法分子的犯罪活動作斗爭,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這符合中國社會發展規律,更符合中華民族根本利益。(3)正確把握事物的因果聯系。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我們要針對新疆“7·5打砸搶燒”,探究發生的原因,嚴格做好各項防范工作,嚴防敵對勢力破壞民族團結,同時我們要對事件后果進行科學預見,及時穩妥處理好,使事件朝著有利于人們根本意愿的方向發展。(4)矛盾具有特殊性,我們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要孤立打擊極少數,團結教育爭取大多數。對這起事件的策劃者、組織者及骨干分子,對嚴重犯罪分子,必須依法嚴厲打擊。對被煽動、被蒙蔽的一般群眾,要切實做好教育管理工作。(5)聯系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既不能否定事物的聯系,也不能把主觀聯系強加于客觀事物。以熱比婭為首的境內外敵對勢力極力炒作廣東韶關旭日玩具廠群毆事件,把一個本來只是一般的治安案件說成是民族事件,極力煽動民族仇恨,違背了聯系的客觀性原理。命題預測1.目前,網上有一段卡塔爾半島電視臺采訪熱比婭的視頻。在這段視頻錄像中,熱比婭竟然拿湖北省警方處理群體性事件的照片來“證明”中國警方是如何對付烏魯木齊市“和平示威者”的。這要求我們 ( )A.要善于把握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B.善于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C.要防止事物向消極方向轉化D.假象不能反映事物的本來面目【答案】 B2.凡是民族團結搞得好的時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就快,各族人民得到的實惠就多;凡是民族團結遭到破壞的時期,就會導致社會動蕩,發展停滯,各族人民遭殃,這啟示我們 ( )A.當各部分以合理結構形成整體時,就具有了全新功能B.不問性質的思想意識對事物發展有不同的作用C.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相反方向轉化D.當事物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答案】 A3.要孤立打擊極少數,團結教育爭取大多數。對這起事件的策劃者、組織者及骨干分子,對嚴重暴力犯罪分子,必須依法嚴厲打擊。對被煽動,被蒙蔽的一般群眾,要切實做好教育管理工作。這樣處理是因為 ( )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②解決不同性質的矛盾,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蹟澄颐芎腿嗣駜炔棵苡兄举|的區別?、苊艿闹饕矫鏇Q定事物的性質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A(共11張PPT)第三課時 單元綜合提升政治主觀題的規范化答題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廣和高考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政治主觀題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能力考查,規范化答題能力問題已成為教師和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一、答題不規范的表現①由于審題不清導致回答問題的方向不明確,所答非所問。②口語方言現象比較嚴重,學生對政治學科專業術語的掌握欠缺。③使用專業術語不規范,導致文字表達不準確,甚至表述錯誤。④觀點的表述缺乏邏輯性、條理性和簡潔性,出現“會而不對”“對而不全”“全而不準”的現象。形式上,書寫亂而不工整,要點不清、不全;內容上,觀點與材料兩張皮,不能有效統一起來。二、考生答案缺乏規范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心理干擾。考生面臨考試特別是高考時,精神壓力大,心理負擔重。焦慮、恐慌、緊張情緒容易導致怯場,記憶混亂,思維受阻發生失誤而失分。②由于以往記憶的干擾而造成的審題失誤??荚囍袃H憑以往經驗或“似曾相識”就倉促動筆,往往由于找不準設問的切入點而失分。③缺乏必要的理解能力??床坏皆囶}中的“隱含題意”,錯誤地或不能全面地理解材料的隱含題意,只是抓住了材料中的片語只字就妄下結論。④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靠。三、政治規范化答題要求做到以下幾點①簡潔:即要求卷面整潔清晰、書寫工整之外,更要力求簡潔、準確、概括,文字量不宜過多,做到直接明白,不過多解釋。②層次清楚,有邏輯性。③使用政治學科專業術語進行答題,而不能使用生活化語言去答題。使用專業術語答題時一定要做到科學、嚴謹、準確,要注意文字敘述的邏輯性、條理性和完整性。既要做到語言精練,又要答全要點,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答案和參考答案接近一致。四、培養學生答題規范化的策略①構建全面、系統的學科知識結構是進行規范化答題的基礎。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也要做好主干知識的專題講授和輔導。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運用所需的知識點。②建立以學科思維能力為核心的能力結構是提高答題的規范性、針對性、邏輯性、條理性的關鍵。在復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精選典型試題進行思維訓練;對照參考答案進行反復分析理解;對答題中出現的不規范化的問題及時點撥,以幫助學生自我反思等。③掌握規范化答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第一,要確保答題的大方向不能錯,一定要認真審題,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隱含條件,排除干擾信息和迷惑條件,注意從整體上把握題中材料,并完成以下思維要點:辨明試題的指向,明確試題的設問點;分析命題者的意圖,明確試題所要考查的知識范圍;不能簡單地用已做過的類似題目的思維去解答。第二,努力提高答題的準確性、科學性、完整性和簡潔性。具體方法如下:首先,縮小包圍圈,提高答題的準確性。例如,題目涉及哲學知識時,要先確定題目考查的是哪個知識板塊,再考慮屬于該知識板塊內的哪一方面的內容,哪個知識點。其次,正確選用政治專業術語答題,盡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作答。再次,多角度思考問題,確保答案的完整性。④提高學生規范化答題的意識。規范化答題能力的培養重在培養和提高學生規范化答題的意識,功在平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大膽嘗試,有意識的讓學生親自參與政治試卷非選擇題的評分工作,讓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去體驗好的答案要具備什么標準,把自己的體會和認識整理好,評卷時,在全班同學中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規范化答題自覺性。單元測試(十一)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哲學常識 第3單元 第2課時(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4分)2009年5月4日,李長春在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大會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卮?-2題。1.科學發展觀能指導人們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從哲學上看,其根本原因是科學發展觀( )A.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B.指導人們提出了實踐活動的正確方案C.是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理論D.正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解析】 科學發展觀是科學理論,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具有指導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正確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是經過實踐檢驗了的真理。故選D。A、B、C都不是根本原因。【答案】 D[來源:21世紀教育網]2.當前,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將科學發展觀落實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這說明( )①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用理論指導實踐?、诳茖W理論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③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 ④要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21世紀教育網【解析】 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必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強調的是科學理論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和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故①錯誤。材料不涉及實踐決定認識的問題,故排除③。【答案】 B3.(2010年南昌模擬)2009年5月2日,胡錦濤在中國農業大學考察時給農大同學和全國廣大青年學生提出幾點希望:第一,希望同學們把愛國主義作為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第二,希望同學們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第三,希望同學們把深入實踐作為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第四,希望同學們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這說明的認識論道理是( )①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促進作用 ②人們的認識應不斷深化擴展 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發展動力?、苋松恼嬲齼r值在于對社會的奉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 D.②④【解析】 從認識論角度看,這段話體現了正確認識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促進作用,人們的認識應不斷深化擴展,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發展動力。④不是從認識論角度說明的,故排除。【答案】 A4.《朱子治家格言》講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凡事當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這樣的教育有利于形成節制、有度的生活態度。這表明( )A.學校教育決定了人的一生B.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C.實踐對認識具有決定作用D.人生觀決定人的一生【答案】 B5.從認識論角度看,下側這幅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要重視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B.要樹立實踐第一的基本觀點C.實踐是盲目的D.脫離實踐的理論必然是錯誤的【答案】 B2009年5月12日,胡錦濤在紀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抗災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偉大實踐再一次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拼搏才能勝利?!睋嘶卮?~7題。6.上述材料體現的認識論道理是(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②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蹖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苷J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冖茉诓牧现袥]有體現。【答案】 C7.“團結就是力量,拼搏才能勝利?!睆恼軐W的角度看,這是因為( )①當部分以優化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構成事物成分排列次序的變化可以引起質變?、勖芫哂衅毡樾?、客觀性 ④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我們戰勝一切困難的必要條件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解析】?、佗谑菆F結的原因,③④是拼搏的原因。【答案】 D8.(2010年重慶模擬)2009年6月4日,我國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LAMOST已成為世界上光譜獲取率最高、口徑最大的大視場望遠鏡,將為我國在宇宙大尺度結構、銀河系結構、星系物理和各類天體的多波段交叉認證等重要領域的研究提供世界一流的觀測平臺,對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這說明( )①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 ②認識是適應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 ③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④新的認識工具和手段能推動認識的發展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①②材料沒有反映。【答案】 B9.2009年5月22日,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指出,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要緊密結合實際,加強社會保障理論和實踐研究,深刻把握社會保障特點和規律,增強社會保障工作系統性。這體現的認識論道理是( )①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趯嵺`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壅J識對實踐發展起促進作用 ④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①不屬于認識論內容;③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 D(2010年廣州模擬)“人造太陽”是指受控核聚變反應。太陽之所以能夠釋放出能量,是因為在太陽上不斷進行著核聚變反應。運用相關知識,回答10~11題。10.在地球上,人們認識熱核聚變是從氫彈爆炸開始的,但氫彈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是不可控制的,會產生毀滅性的后果。科學家們希望發明一種裝置,可以有效地控制“氫彈爆炸”的過程,讓能量持續穩定地輸出。這就產生了托卡馬克(TOKAMAK)這類磁約束聚變裝置。這一事實體現的哲理是( )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A.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B.物質的產生和滅亡取決于人的意識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D.認識是否正確需要實踐來檢驗【解析】 對熱核聚變的認識過程是實踐提出的新的課題,體現了C。A、D不合題意。B觀點錯誤。【答案】 C11.人類研制“人造太陽”已經50多年,并在托卡馬克這類裝置的研究上取得了很大進展。目前即將建造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就是一個全超導托卡馬克裝置,我國也參與了這個計劃。這一事實主要表明( )A.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B.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C.我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世界領先地位D.創造性思維能夠擺脫客觀條件的制約【解析】 A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C表述不準確。D觀點錯誤。【答案】 B(2010年西安模擬)胡錦濤總書記曾明確指出:“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最廣泛地動員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自己的利益和美好生活而團結奮斗?!边@就是要讓民做主,而不是替民做主。我們黨加強執政能力建設其實就是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據此回答12~13題。21世紀教育網12.從替民做主,到讓民做主,這一觀念的深刻轉變體現了( )A.隨著時代的發展,人的認識是捉摸不定的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C.人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發展21世紀教育網D.事物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的統一【解析】 替民做主和讓民做主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民主觀,從前者到后者體現了認識的不斷深化,故選C。A觀點錯誤。B、D不符合題意。【答案】 C13.胡錦濤總書記的上述指示的哲學依據在于( )A.人民群眾的利益高于一切B.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C.搞市場經濟必須堅持集體主義D.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解析】 注意題干的規定性“哲學依據”,A、D不是哲學依據。C與題干無關。【答案】 B14.2009年5月18日,首屆中國曲劇藝術節在曲劇之鄉——河南省汝州市開幕。據了解,起源于汝州的曲劇,其前身是高蹺曲。上世紀20年代,汝州市楊樓鄉鄭鐵爐村村民朱萬明對這一劇種進行大膽改革和創新,吸收了南陽大調曲的優秀唱法,形成了以汝州小調曲為基礎的河南曲劇音樂體系。上述事例體現了( )A.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B.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產生的源泉C.勞動群眾是推動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D.勞動群眾直接創造了精神財富【答案】 D15.(2010年南寧模擬)為了更加直接、快捷和廣泛地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了解民情,集中民智,密切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系,推進黨委決策科學化、民主化,促進廣西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2009年5月,廣西自治區黨委辦公廳建立并開通了直接面向社會的“民意通道”。廣西自治區黨委開通“民意通道”的哲學依據是( )A.生產活動是社會各項活動的基礎B.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C.勞動群眾創造了人類的物質文明D.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解析】 廣西自治區黨委開通“民意通道”,是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的表現,故選B。【答案】 B16.2009年7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啟動3 000名勞模休養活動,首批1 000名勞模于7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北戴河集中休養。這是全國總工會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勞模系列活動之一,也是自2000年全國總工會組織勞模休養活動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勞模休養活動。國家之所以尊重勞動,是因為人民群眾是21世紀教育網( )①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趭^戰在工農業生產一線的勞動群眾 ③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④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 國家之所以尊重勞動,是因為人民群眾的作用十分重要。其依據是: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故選C。把人民群眾僅僅歸納為“奮戰在工農業生產一線的勞動群眾”是不全面的。【答案】 C二、非選擇題(共36分)17.2009年5月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來到中國農業大學,同廣大師生共迎五四青年節,并作了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對農大同學和全國廣大青年學生提出了“四點希望”。他希望全國廣大青年學生把愛國主義作為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把深入實踐作為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譜寫出更加輝煌的青春樂章。(1)從哲學的角度,分析胡錦濤對青年學生提出的四點希望。(9分)(2)結合胡錦濤對青年學生提出的四點希望,說明青年學生應該怎樣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9分)【答案】 (1)①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強大精神支柱,是正確的社會意識。只有高舉這一光輝旗幟,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青年學生要勤奮學習,積累知識,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青年學生要積極投身實踐,在實踐中深化認識,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③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青年學生要正確處理好貢獻與索取的關系,要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9分)(2)①要全面提高個人的素質。我們不僅要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把愛國主義作為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②要在社會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人生的價值終究要通過自己從事的事業展現出來,因此我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埋頭實干,發揮聰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撓、不怕失敗的頑強奮斗精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排除各種干擾,克服各種困難和挫折,在為社會的奉獻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9分)18.材料一 尋找核能發電的原料——氦3,是人類探月的一項重要目標。但月球上究竟有沒有,有多少氦3,眾說紛紜。根據阿波羅號帶回的樣品,美國科學家分析認為,月球上氦3資源量在100~500萬噸之間,評估跨度很大,究竟是靠近100萬噸還是500萬噸?材料二 2009年6月16日,2009探月與地學科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姜景山向《科學時報》記者透露,根據搭載在嫦娥一號衛星上的微波探測儀傳回的數據,我國科學家已成功繪制出全球第一幅“微波月亮”圖,并利用實際探測數據反演出月球土壤層的平均厚度為5~6米,而氦3資源量更靠近100萬噸,而非500萬噸。材料三 “微波月亮”是由中科院空間中心姜景山院士提出的一項月亮探測計劃,依據這一計劃,我國已經從月球軌道上利用微波探測儀實際測量了全月的土壤厚度分布,在國際上首次獲取了全月微波亮溫分布數據,創建了“微波月亮”?!拔⒉ㄔ铝痢钡奶岢鲇兄诹私庠虑蚱鹪醇把葑?、宇宙起源的相關問題。(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體現的認識論道理。(10分)(2)結合材料三,運用認識論知識,分析說明我國提出“微波月亮”的意義。(8分)【答案】 (1)①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對同一事物會有不同的認識。人們對月球上氦3的不同說法體現了這一道理。美國科學家通過科學實驗得出了月球上氦3資源量在100~500萬噸之間的結論,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②中國科學家運用微波探測儀,得出關于月球上氦3資源量較為精確的數據,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說明了新的認識工具能推動認識的進步。③科學家通過科學實驗證明了月球上有氦3及其資源量,體現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10分)(2)①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能動性的活動,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微波月亮探測計劃的提出和實施,有助于人們了解月球起源及演變,宇宙起源的相關問題,發揮了正確認識對實踐活動的積極指導作用,②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微波月亮”的實施,不僅深化了人們對月球的認識,而且對于人類走向太空,指導人類從太空獲取物質生活資料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8分)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單元測試(十一)(本欄目內容,在學生用書中以活頁形式分冊裝訂!)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社會生活中有許多俗語、諺語包含了豐富的哲學道理?;卮?~2題。1.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边@表明( )A.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的認識B.感性認識需要上升為理性認識C 感性認識不正確,理性認識才是正確的D.理性認識能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來源:21世紀教育網]【解析】 俗語中的“難畫骨”“不知心”說明認識事物時,要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材料不涉及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內涵,A不選。C、D錯誤。21世紀教育網【答案】 B2.“天上鉤鉤云,地下雨淋淋”“燕子低飛蛇過道,大雨不久就來到”這些氣象諺語都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觀察而獲得的。這體現了(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②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③人們可以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④生活中的諺語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 “氣象諺語都是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觀察而獲得的”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們可以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②強調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與題意不符。諺語也有錯誤的,④說法太絕對。【答案】 D3.下圖分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會徽。兩個會徽都以漢字(前者是“京”字,后者是“世”字)書法和擬人的形象作為主體內容。從哲學角度看,材料中的藝術創作( )21世紀教育網A.來源于創作者的藝術加工B.既源于生活,又不受客觀存在的制約C.是人們在生活中主觀想象的產物D.來源于社會實踐【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對哲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北京奧運會會徽和上海世界博覽會會徽的設計運用了漢字書法和擬人的形象,這表明藝術創作來源于社會實踐。【答案】 D4.(2010年鄭州聯考)2009年6月16日,河南省鄧州市在農村民主管理實踐中,探索出“4+2”工作法,即“四道會議+兩公示”。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項決策,都先由村黨支部提議,再交村“兩委”商議,然后交村黨員大會審議,最后由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大會做決議,這是“四道會議”。決議形成后,還要公示并征求群眾意見,實施結果也要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這是“兩公示”。幾年來的實踐表明:“4+2”工作法是改變傳統鄉村治理模式,完善村民自治機制的有效途徑。上述材料體現的認識論道理有21世紀教育網( )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勖艿钠毡樾耘c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的關系?、苷J識促進實踐的發展A.①③ B.①②C.②③ D.③④【解析】 鄧州市在實踐中探索出“4+2”工作法,改變了傳統鄉村治理模式,完善了村民自治機制,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發展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故選B。③的觀點不是從認識論角度分析的。③說法錯誤。【答案】 B5.(2010年杭州聯考)望、聞、問、切合稱“四診”,是中醫診斷病癥的基本方法。中醫診斷病癥進行分析時,強調“四診合參”。從哲學上看,這一過程( )①堅持了分析與綜合相結合?、趫猿至司唧w問題具體分析?、圬灤┝巳ゴ秩【⑷未嬲妗⒂纱思氨?、由表及里的認識原則④堅持了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A.①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②④【解析】 中醫診斷病癥進行分析時,強調“四診合參”,體現了分析與綜合的有機統一,也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工作方法。④不符合題意。【答案】 B6.2009年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我國經濟運行正處在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要堅定不移地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全面貫徹落實好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并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豐富和完善。從認識論角度看,這段材料說明( )①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客觀的 ②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凼挛锸亲兓l展的,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④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C.②④ D.①④【解析】 從材料中的“繼續實施”“貫徹落實”可以看出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根據形勢變化不斷豐富和完善”體現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①說法錯誤,因為政策是主觀的。③不是認識論觀點。【答案】 C7.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發布。這一意見匯集眾人智慧,反映群眾意愿,體現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變革,是科學發展觀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具體實踐,標志著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邁出了歷史性的關鍵一步。材料體現的哲理有(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谖覈膰覚C構是人民意旨的執行者和利益的捍衛者?、蹖嵺`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材料中“匯集眾人智慧,反映群眾意愿”“從理念到體制的重大變革”體現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材料中“是科學發展觀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具體實踐”“努力使全體人民‘病有所醫’”體現了認識的發展和群眾觀。②是政治常識觀點。【答案】 D8.2010年2月13日,《中國環境報》載文指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強化全民族的環保意識和節約意識。從認識論角度看,這是因為( )①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谡J識的目的是獲得知識 ③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導向作用?、苷J識反作用于實踐A.②③ B.③④C.①④ D.①②【解析】 認識的目的是用獲得的知識指導實踐,②錯誤。③不是認識論觀點,不選。因此答案為C。【答案】 C9.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下列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①200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路子研究進行第十五次集體學習?、?009年7月29日,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河北境內工程開工建設?、?009年4月22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遙感衛星六號”送入太空 ④2009年7月16日,中國海軍第三批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接替第二批護航編隊執行護航任務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實踐的含義、形式等知識的理解與運用。①屬于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不屬于實踐的內容。②③④都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答案】 B10.2009年5月14日,《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繼作出“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決策后,完善沿海地區經濟布局、推動海峽西岸和其他臺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這表明( )A.任何認識都是對實踐的正確反映B.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C.實踐是獲得認識的唯一途徑D.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因素的制約【解析】 國務院作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決策,是國家推動沿海地區特別是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這體現了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活動。A、C說法過于絕對,D說法與題意不符。【答案】 B11.(2010年臺州月考)“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與這句詩蘊涵哲理相同的是( )①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诔颗d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④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大意是練習一千首樂曲之后才能懂得音樂,觀察過一千柄劍之后才知道如何識別劍器,這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①③符合題意。②體現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④體現了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兩者均不符合題干體現的哲理,排除②④。【答案】 A12.2009年7月14日,王兆國在第八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上指出,希望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繼續發揚愛國愛鄉光榮傳統,主動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在推動祖國現代化建設方面充分發揮重要作用,在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維護各族人民大團結方面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充分發揮獨特作用,在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方面充分發揮橋梁作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立新功績。這段材料體現的哲理有( )①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要正確處理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的關系 ③人民群眾是實踐的主體和歷史的創造者?、茉谏鐣嵺`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根據意義分層并建立與教材原理的對接關系可以發現,四個“作用”和“建立新功績”都體現發揮主觀能動性?!爸鲃油渡砣娼ㄔO小康社會偉大實踐”和建立新功績,體現在社會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能夠在不同的領域內發揮作用,體現了人民群眾的作用。【答案】 D13.2009年6月16日《市場導報》報道,中國印刷“百強”企業臺州森林彩印包裝有限公司,重視技術改造,已累計資金1.5億元。該公司研發的紙制底托替代塑料底托、高強度特重瓦楞紙箱等產品,具有強度高、外觀美、防潮性能好、易回收、可降解無污染等特點,該產品研發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大大地提高了產品附加值。這一事例說明( )①人們可以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規律 ②人們要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郜F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④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迅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 ①④的說法是錯誤的。【答案】 B14.(2010年石家莊模擬)恩格斯說:”誰要是在這里獵取最后的、終極的真理,獵取真正的、根本不變的真理,那么他是不會有什么收獲的?!边@句話告訴我們( )A.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B.真理具有絕對性和相對性,不能只看到其相對性C.真理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不斷發展真理D.真理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要勇于堅持真理【解析】 恩格斯的這句話強調的是,真理是不斷發展的,世界上沒有終極的真理。【答案】 C2009年6月4日,我國重大科學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項目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400年來,天文望遠鏡經歷了無數進步和創新,而LAMOST通過創造性地應用主動光學技術實現了用傳統方法無法實現的光學系統,開創了望遠鏡的一個新類型,使中國第一次在望遠鏡類型上占有一席之地!據此回答15~16題。15.從思維的角度看。中國第一次在望遠鏡類型上能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取決于( )A.邏輯思維的嚴密性 B.形象思維的生動性C.理性認識的創造性 D.感性認識的可靠性【解析】 創造性地應用主動光學技術,體現了理性認識的創造性。【答案】 C16.上述材料啟示我們21世紀教育網( )A.要不斷地深化認識,提高我們的認識水平B.要堅持分析與綜合相結合的思維方法C.要敢于打破常規,進行創造性思維D.要積極推動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解析】 材料突出的是創造性思維的作用,故選C。【答案】 C“可上九天攬月”一直是很多中國人的夢想。“嫦娥一號”奔月而去并傳回了清晰的月面圖,這標志著中國首次探月工程大功告成,中國人幾千年的美麗夢想成為現實。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之后,“嫦娥一號”的成功發射成為我國航天活動的第三個里程碑,它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據此回答17~18題。17.“可上九天攬月”這一中國人的夢想( )A.源自于人的意識能動性B.是人們主觀想象的產物C.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D.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能動性反映【解析】 夢想屬于意識的范疇,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這種反映不是被動的反映,而是具有一定創造性的能動的反映,D正確。A、B、C觀點錯誤。【答案】 D18.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人類探索宇宙的工具越來越先進,對月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這表明( )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谌祟悓嵺`活動具有歷史性 ③事物的性質和狀態隨人類實踐的發展而發展?、芸茖W理論是推動實踐發展和檢驗實踐的標準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 D.③④【解析】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對月球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意味著隨著實踐的深入,人類的認識將得到進一步發展,故①②正確。③④觀點錯誤。【答案】 C《中庸》講道:“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前一句的意思是:為學的幾個層次,做事要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探究,謹慎地思考,明確地辨別,最后要切實去實行。后一句的含義是:別人學一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了,我還不會,就學他一千次。如果真能照這樣子去做,雖然再笨,也會變得聰明,既使再柔弱的人也會變得堅強。)據此回答19~20題。19.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①整個世界是一個有機聯系的統一整體?、谝庾R對物質有能動的反作用?、勖芫哂薪y—性?、芰康姆e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 ①與材料無關。②不是辯證法道理。【答案】 B20.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上述材料反映了( )①學習是認識的重要來源?、趯嵺`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垡匾曀季S在認識中的作用?、芤匾暱茖W理論的指導作用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故①的說法是錯誤的;材料不涉及理論的作用,故④與材料無關。【答案】 D2009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是我國《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頒布實施8周年。為集中展示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廣泛動員人民群眾支持和參與道德建設,中央文明委決定評選表彰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據此回答21~22題。21.組織評選表彰第二屆全國道德模范,有利于( )①激勵青少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谕苿尤鐣纬芍獦s辱、樹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壅玫芈男形幕毮?,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芤龑藗冏杂X遵守道德,為保持良好秩序營造道德基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 上述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文化職能,但這一活動與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沒有直接關系,③不選。【答案】 C22.與評選全國道德模范蘊涵相同哲理的是( )A.時勢造英雄 B.水無常勢,地無常形C.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D.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解析】 全國道德模范是從群眾中產生的,又要經過人民群眾評選和認可,這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樣,都體現了人民群眾是實踐主體的哲理,故選C。【答案】 C23.2009年6月,重慶市奉節縣要求黨員領導干部下鄉進行黨性作風實踐鍛煉,幫助農民發展生產,與基層群眾保持同吃、同住、同勞動。連日來,在夔門廣袤的農村大地上,隨處都能見到“草鞋干部”與農民一同勞動的身影。這次干部下鄉不僅主動向農民交生活費,還不怕臟不怕累,幫著干活和指導生產。由材料可知,重慶市奉節縣的“草鞋干部”們( )A.做到了相信群眾和依靠群眾21世紀教育網B.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C.做到了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D.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答案】 C(2010年廣州聯考)實踐永無止境,創新永無止境。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新的形勢,提出了科學發展觀,這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思想。據此回答24~25題。24.材料主要體現了( )A.科學理論對實踐有重大指導作用B.科學理論在實踐的基礎上有了新的發展C.認識的最終目的是把理性認識應用于實踐21世紀教育網D.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解析】 題干主要強調科學理論的發展。【答案】 B25.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提出從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這是因為( )①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歷史的創造者?、谌嗣袢罕姀母旧贤苿恿松鐣陌l展?、廴嗣袢罕娛巧鐣兏锏臎Q定力量④人民群眾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 ①②③④都是強調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答案】 D二、非選擇題(共50分)26.(2010年成都聯考)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簡要說明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的?(12分)【答案】 (1)科學發展觀是立足我國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等提出來的,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4分)(2)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4分)(3)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體現了正確認識、科學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促進作用。(4分)2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黨全面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局,尊重農民首創精神,率先在農村發起改革。廢除人民公社,確定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全面放開農產品市場,取消農業稅,對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初步形成了適合我國國情和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農村經濟體制;糧食生產不斷躍上新臺階,農產品供應日益豐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扶貧開發成效顯著,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了十三億人口吃飯問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小城鎮蓬勃發展,農村市場興旺繁榮,農村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就業,億萬農民工成為產業工人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據統計,全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在1978年約有2.5億,到2007年末減少為1479萬;農民人均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運用歷史唯物主義有關原理,結合材料說明中國共產黨在農村改革發展中為什么要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12分)21世紀教育網【答案】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這兩個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是內在統一的,堅持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價值標準體現了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與尊重社會發展規律的一致性。黨通過農村經營制度、分配制度、稅收制度等改革,調整了生產關系,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使人民群眾分享生產力發展的成果,踐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標準。(12分)[來源:21世紀教育網]28.2008年是農村改革開放三十周年。30年來,我們黨對農村改革發展的認識不斷得到深化。黨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個多月之后,中央召開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歷史任務。十六屆六中全會將逐步扭轉城鄉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作為重要內容。黨的十七大就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建設新農村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走中國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二是形成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的經濟格局,三是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21世紀教育網上述材料體現了認識論的哪些道理?(12分)【答案】 (1)認識在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從黨的十六大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到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直至黨的十七大就如何統籌城鄉發展和建設新農村提出新要求,表明我們黨對農村改革發展的認識在不斷深化和發展。(4分)(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農村改革30年來的實踐,不斷給認識提出新的課題,推動了我黨對農村改革認識的深化、發展。(4分)(3)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條件。我們黨不斷總結農村改革發展中的經驗教訓,提出關于發展農村經濟、解決“三農”問題的一系列方針政策,這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表現。(4分)29.習近平在中央黨校2009年春季學期第二批進修班暨專題研討班開學典禮上講話指出,要運用理論和知識自覺改造主觀世界。在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領導干部面臨的誘惑很多,一些人經受不住權力、金錢、美色等考驗而敗下陣來,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們放松了讀書學習,忽視了主觀世界的改造。我們黨一再強調,領導干部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要在推進事業發展的同時加強黨性修養。領導干部要通過加強讀書學習,增強改造主觀世界的意識和能力,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切實解決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風、道德情操、清正廉潔等問題,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本色。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回答:(1)領導干部為什么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8分)(2)我們黨為什么要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6分)【答案】 (1)①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而人類改造世界的活動又包括兩個方面: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②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能夠提高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目的是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③在改造客觀世界和改造主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們不斷改善著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實現著促進客觀世界的發展和人自身的不斷完善的雙重目的。④因此,領導干部要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8分)(2)①人民群眾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的實踐中,以及在認識世界的活動中,都發揮著主體作用。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②我們黨只有不斷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心為民所系,情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才能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不斷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6分)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哲學常識3-1.doc 哲學常識3-1.ppt 哲學常識3-2.doc 哲學常識3-2.ppt 哲學常識3-3.doc 哲學常識3-3.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