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http: / / www. / )2010高考總復習經濟生活第一講 生活與消費一、考 點 詳 解第一部分 神奇的貨幣(貨幣)(1)貨幣的本質商品的基本屬性貨幣的產生與本質貨幣的基本職能金屬貨幣與紙幣(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貨幣與財富結算與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第二部分 多變的價格(價格)(1)影響價格的因素(價格的決定與變動)價格變動與價值規律供給與需求價值與價格價值決定價格價值規律及表現形式(2)價格變動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量的影響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第三部分 多彩的消費(消費)(1)消費及其類型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消費類型消費結構(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消費心理消費行為二、考綱主干和重點精講(1)層 級 考點與相關知識 備考說明基礎 商品的基本屬性 商品的使用價值 商品的價值 作為基礎知識的考點,主要要求是加強識記,通常不會單獨命題,而是在重點知識命題中覆蓋這些基礎知識,在復習中必須首先掌握。貨幣的產生與本質商品—商品、商品—貨幣—商品貨幣的基本職能 價值尺度 流通手段貨幣與財富結算與信用工具價值與價格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消費心理消費行為(2)層 級 考點與相關知識 備考說明重點 商品的價值量 價值量的決定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關系 重點知識考查理解水平,比如商品的價值量,可以理解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量、平均成本量和平均價格水平,在此基礎上才能準確理解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再如,紙幣的產生和發展要理解紙幣本身只是貨幣符號,但紙幣確有自己的幣值,即紙幣的含金量和購買力,在此基礎上,才能全面理解和把握貨幣發展的歷史。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供給與需求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消費結構(3)層 級 考點與相關知識 備考說明難點 金屬貨幣與紙幣 難點知識社會應用性強,需要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去分析、理解。比如,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的區別與對策。再如,價值規律的作用與資源的優化配置、價值規律的作用與市場機制的綜合理解與應用,這是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問題的專題考查。外匯和匯率價值決定價格與供求影響價格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三、典例剖析例1(09高考上海卷3)小黃在網上購得《高考1977》電影票,去電影院觀賞了這部感人的影視作品。從經濟活動的角度看,小黃的行為屬于A.生產活動與交換活動B.交換活動與分配活動C.分配活動與消費活動D.交換活動與消費活動答案:D例2(09高考廣東卷9)①A點到B點表示人民幣升值趨勢②B點到C點表示人民幣升值趨勢③A點到B點表示美元的匯率跌落④B點到C點表示美元的匯率跌落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例3(09高考江蘇卷7) 假定原先一臺電腦與4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現在生產電腦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而生產手機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到原來的一半,其他條件不變,則現在1臺電腦與__部手機的價值量相等。A.2 B.4C.8 D.16答案:B例4(09高考安徽卷3) 某商品生產部門去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商品,價值用貨幣表示為260元。該部門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30%。假定甲生產者今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2件商品,在其他條件不變情況下,甲生產者1小時內創造的價值總量用貨幣表示為A.364元 B.400元C.520元 D.776元答案:B例5(08高考寧夏卷12)某國2007年生產M商品10億件,價值總額為100億元。如果2008年M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價值總額為A.110億元 B.120億元C.130億元 D.132億元答案:A例6(08高考海南卷2) 假設某國生產M商品的企業只有甲乙兩家。2007年甲企業的產量為10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6小時;乙企業的產量為8萬件,每件商品的生產時間為10小時。如果2008年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2008年M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A.5小時 B.7小時C.7.5小時 D.8小時答案:B例7(07高考海南卷2)假定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20單位;當A商品的替代品價格下降10%時,A商品需求變動量為30單位。如果其他條件不變,當A商品的互補品價格上升10%、替代品價格下降10%同時出現時,那么,A商品的需求數量A.增加50單位 B.減少50單位C.增加10單位 D.減少10單位答案:B例8(08高考江蘇政治卷13)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要采用先進的生產技術,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這是因為A.產品技術含量的高低決定價格的高低B.企業降低勞動消耗可以減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減少個別勞動時間能形成價格優勢D.采用先進技術能提高產品質量和價值量答案:C例9(07高考江蘇卷)“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 (《史記.貨殖列傳》)據此回答17題。17.從經濟學角度看,這是A.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B.計劃機制作用的結果C.勞動決定價值的體現D.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答案:A例10(09高考廣東卷9)需求法則是指商品需求量隨其價格上升而下降,隨其價格下降而上升的一般規律。但生活中有時東西越貴越有人買,如天降大雨,小販趁機提價推銷雨傘,雨傘卻賣得很不錯。這表明此時A.需求法則不起作用B.處于賣方市場C.處于買方市場D.雨傘的價值上升答案:B例11(08高考海南卷3)上個世紀90年代未,某國中西部出現了罕見的災害天氣導致該地區玉米產量比預計下降了53%,造成玉米價格大幅度上升。玉米價格的上升,不僅造成玉米需求量小幅下降,還造成小麥需求上升。這說明A.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B.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替代商品C.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小,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D.玉米的需求彈性較大,且玉米和小麥是互補商品答案:A例12(08高考上海卷18)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認為,“具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換價值是從兩個源泉得來的,一個是它們的稀缺性,另一個是獲取時所必需的勞動量。”這段話中與商品價格相關的因素有A.市場供求狀況B.貨幣流通量C.商品自身的價值量D.價格政策答案:AC例13(08高考海南卷1)商品流通過程中實際需要的貨幣數量是受貨幣流通規律支配的。在一定時期內,流通中需要的貨幣數量①與貨幣價值成正比②與貨幣流通速度成反比③與商品價格水平成反比④與流通中的商品數量成正比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例14(09高考江蘇卷8)隨著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直被視為高檔耐用消費品的轎車正悄然走進尋常百姓家。這說明A.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B.消費拉動經濟增長C.物價水平影響人們的購買力D.生產與消費相互影響答案:A例15(08高考廣東文科基礎2)某優質大米在我國市場每公斤售價近100元,約為普通大米的價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其銷售量依然良好。這體現了A.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B.求異心理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C.價格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D.攀比心理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答案:A例16(08高考江蘇卷14)江蘇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在2000年、2005年和2006年分別為42.5%、40.6%、38.8%,這一變化趨勢表明,我省居民A.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比重增加B.家庭食品支出額在減少C.消費結構不斷改善,生活水平提高D.以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為主答案:C例17(07高考江蘇卷26)節儉是傳統美德。經濟學家凱恩斯則提出了節儉悖論,認為節儉對個人、家庭來說是美德,而對社會來說則意味著支出減少,導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經濟發展,造成失業增加,收入減少。這啟示我們A.個人應該堅持節儉,社會應該擴大消費B.消費決定生產,政府應適當刺激消費C.既要勤儉節約,又要適度消費D.應重視消費對生產的影響;積極引導消費答案:CD例18(09高考上海卷34)今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開始實施。在經歷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后,這部法律的頒布與實施無疑為13億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固了法律保護的屏障。運用經濟常識回答:(1)在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國家為什么要特別重視維護消費者的權益?答案(1):相對經營者而言,消費者處于不利地位;消費者所能掌握到的相關信息不完全;作為個體,在解決與經營者的糾紛時,消費者在多個方面都勢單力薄。(2)《食品安全法》的實施對食品經營者具有什么作用?答案(2):具有強制性的約束作用,促使經營者必須依法經營;保護依法經營者在競爭中得到更好發展。(若從企業具體行為角度作答也可。)(3)林先生從超市購買了一罐進口奶粉,食用時發現有異味。請選擇一種維權方式,幫助林先生設計解決此事的簡要方案。答案(3):評分等級:3分:選擇一種維權方式,方案有針對性,步驟完整,方法恰當;2分:選擇一種維權方式,方案有針對性,步驟較完整,方法較恰當;1分:選擇一種維權方式,或方案有針對性,但步驟簡單,方法不恰當。(沒有談到);0分:方案或方式不能解決問題。例19(07高考海南卷2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3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走勢圖4 投資增長速度和消費增長速度(1)讀圖3、4描述2002年以來我國物價水平和需求變化走勢。答案:圖3: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先漲后落,2006年生產資料價格總指數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很多先漲后落。圖4:投資增速先迅速上漲,后逐步下降;消費增速逐步上揚。(2)簡要分析2002年以來圖3、圖4所顯示的需求和物價水平之間的關系。答案:投資和消費增速的加快,說明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需求迅速增加,從而拉動了生產資料價格和消費資料價格的上升。隨著投資和消費增速的減緩,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的價格逐漸下降。需求與物價水平大體呈同方向變化。四、高 考 預 測高考預測一:自覺利用價值規律,調節資源產品價格引導綠色消費,保護環境、資源例(09高考山東卷17) 表2所示為某市政府制定的自來水價格。該價格的制定①利用了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②發揮了政府宏觀調控的職能③表明價格形成應以政府定價為主④有助于引導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表2 自來水價格表(節略)用水分類 價格(元/m3) 備注居民生活用水 1.03 洗車點如已安裝并使用循環利用裝置,用水價格按每立方米1.50元執行工業及行政事業用水 1.30經營服務及其他用水 1.50特種用水 飲料生產用水 2.50洗車用水 5.0 0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高考預測二:治理市場秩序,保證藥品、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例(09高考上海卷34) (3)林先生從超市購買了一罐進口奶粉,食用時發現有異味。請選擇一種維權方式,幫助林先生設計解決此事的簡要方案。答案(3):評分等級:3分:選擇一種維權方式,方案有針對性,步驟完整,方法恰當;2分:選擇一種維權方式,方案有針對性,步驟較完整,方法較恰當;1分:選擇一種維權方式,或方案有針對性,但步驟簡單,方法不恰當。(沒有談到);0分:方案或方式不能解決問題。高考預測三:發展經濟,促進消費,改善民生重點是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消費水平例(08高考江蘇卷34)簡析題(請運用所學知識對所提問題進行簡明扼要的分析和說明)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蘇農民人均收支狀況(單位:元)材料二:由于農產品價格上漲,2007年我省從事農牧業生產的農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環節的弊端及農資漲價吞食了農產品漲價帶來的一部分收益。與此同時,因食品等價格上漲,農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費額在增長,實際購買量下降。同年,蘇南、蘇中、蘇北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1)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我省農民生活消費狀況。答案(1):近年來,我省農民收入和消費支出均在增長,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流通環節的弊端及農資漲價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幅。食品等價格上漲增大了農民生活消費壓力。蘇南、蘇中、蘇北地區農民的消費水平差異較大。(2)針對材料,從經濟生活角度分析如何進一步提高我省農民生活消費水平。答案(2):繼續貫徹富民優先政策,發展農村經濟,促進農民收入增加;加強宏觀調控,規范市場秩序,讓農民能更多地分享到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高考預測四:以下探究課題可以作為高考預測的重點訓練課題經濟生活 綜合探究一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運用本講知識,選擇探究以下問題:(1)從起源看貨幣是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2)從本質看它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3)在一定意義上貨幣是財富的象征(4)對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有度。(5)正確的金錢觀指導我們通過合乎道德與法律的正當途徑掙錢,把錢用在有利于社會、他人和全面發展自己的用途上,使人生更有意義。第 1 頁 共 8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