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海葵-------“海中之花” 是植物還是動物?植物動物1、動物與植物的顯著區別:動物不像植物那樣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只能靠攝取食物來獲得現成的有機物,從而維持生存和繁衍。2、一般能自由運動。動物和植物的兩個主要區別:“取食”和“運動” 動物和植物有什么區別? 第一章 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常見腔腸動物珊瑚蟲海葵水母海蜇水螅腔腸動物——學習指導1.水螅的生活環境是怎樣的?2.水螅的形態如何?3.水螅的結構如何,體壁由幾層細胞構 成,體內有幾個腔,食物和殘渣由何 處進出?4.腔腸動物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水螅的生活環境 水螅多生活在水流較緩、水草繁茂的清潔淡水中。圓筒形、口周圍有5~12條觸手,身體呈輻射對稱體形:體色:體長:水螅的形態幾乎透明約 1 cm1、什么是輻射對稱?2、它對水螅的生活有什么意義?3、其他腔腸動物也是這樣的對稱方式嗎?輻射對稱觀察與思考水螅 水母 海葵輻射對稱:通過身體縱軸可以有多個切面都能把身體分為對稱的兩部分。意義:便于感知周圍環境中來自各個方向的刺激,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水螅縱切面示意圖觸手口內胚層外胚層消化腔(刺細胞)獵物芽體中膠層身體呈 對稱。身體由 個胚層組成。體表有 。有 無 。輻射刺細胞 口肛門 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兩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食用海蜇可加工成營養較高的海產品藝術品紅珊瑚是極受人們喜愛的有機寶石腔腸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珊瑚礁海洋生物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珊瑚礁島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島過度采挖環境污染全球變暖珊瑚礁破壞嚴重!!!愛護美麗的珊瑚礁!愛護環境!扁形動物獨立思考 自主學習閱讀教材6-7頁完成以下內容:1、說出渦蟲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 是怎樣的?2. 說出除渦蟲外的其他扁形動物和它們的生活方式?3.找出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清澈溪流中的石塊下,營自由生活。渦蟲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性以蠕蟲、小甲殼類及昆蟲的幼蟲為食物。⑴渦蟲怎樣捕食和消化食物? 用伸出口外的咽捕食,食物在小腸內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殘渣仍從口排出。 (有口無肛門)渦蟲的身體結構 代表動物——渦蟲⑵渦蟲的身體能分出背面和腹面,左側和右側嗎?這樣的體形結構與捕食有什么關系? 身體背腹扁平,能分出前后、左右、背腹,呈兩側對稱(左右對稱) 前端感覺器官集中,有專門的運動器官,能產生定向運動。這樣的體形使運動更加準確、迅速而有效,有利于運動、捕食和防御。外胚層中胚層內胚層消化腔渦蟲的身體由 、 、 三個胚層形成的。中胚層外胚層內胚層其他扁形動物 少數種類營自由生活外(如渦蟲),多數營寄生生活(如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日本血吸蟲豬帶絳蟲華枝睪吸蟲生物小知識寄生蟲:得到利益的個體宿主(寄主):遭受損害的個體寄生:一種生物生活在另一種生物的體內或體表,并且從這種生物身上攝取營養來維持生活的現象,叫做寄生。 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華枝睪吸蟲(又稱肝吸蟲)先寄生在紋沼螺等淡水螺中,進一步感染淡水魚以及蝦類。顯微鏡下的華枝睪吸蟲(裝片經染色)豬 帶 絳 蟲Taenia solium米豬肉日本血吸蟲日本血吸蟲的唯一中間寄主身體呈 對稱。背腹 。有 無 。大多數種類營 生活,少數種類營 生活。寄生兩側自由口肛門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扁平比較扁形動物、腔腸動物 腔腸動物 扁形動物 代表動物 對稱性 身體胚層 捕食 運動能力 結構特點 輻射對稱兩側(左右)對稱刺細胞輔助捕食渦蟲有咽和腸,大多數營寄生生活有口無肛門不同點相同點較弱較強水螅、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蟲渦蟲、華枝睪吸蟲、血吸蟲、絳蟲2胚層3胚層知識運用1、水螅的體壁是由_____和_____兩層細胞構成的。兩層細胞之間又有一層沒有細胞結構的_____。由體壁圍成的空腔叫做_____它與___相通。2、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水螅常常可以捕到與自己身體差不多大小的獵物,這主要依靠( )。 A.刺細胞 B.觸手的纏結 C.發達的肌肉 D.口的吞噬4、水螅排出食物殘渣的方式是 ( ) A.由肛門排出 B.由口排出 C.由胞肛排出 D.由細胞膜排出內胚層外胚層中膠層消化腔口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AB1、扁形動物門的主要特征是:身體呈_______;背腹____;有___無_____。2、豬肉絳蟲的體型是( ) A.左右對稱、背腹扁平 B.輻射對稱、左右扁平 C.左右對稱,上下扁平 D.不對稱,梭形3、營自由生活的扁形動物是( ) A.血吸蟲 B.渦蟲 C.瘧原蟲 D.豬肉絳蟲4、華枝睪吸蟲最發達的器官是( ) A.運動器官 B.感覺器官 C.生殖器官 D.消化器官兩側對稱扁平口肛門ABC知識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1.1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pptx 水螅捕食過程.wmv 水螅捕食過程[普清版](000000000-000110513)_標清.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