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食品安全狀況調查第1課時 考察探究主題的確立高一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考察探究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形式,主要指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并確定某一特定主題來開展研究性學習。考察探究活動的一般過程包括:發現并提出問題研究并解決問題總結評價與反思有一天,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正在思考的時候,突然間被掉下來的蘋果砸到。他很好奇:為什麼蘋果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呢?經過長時間的探索研究,牛頓終于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小時候在姑媽家玩耍時發現,水壺的水燒開后會把水壺蓋頂起來,通過思考和研究認識到了蒸汽的作用,后來在前人的基礎上發明了蒸汽機,成為了偉大的科學家。“發現問題”的意義問題從哪里來?1、從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如衣食住行等)中發現問題。2、從報刊書籍和影視作品(如新聞事件等)中發現問題。3、從社會關注的熱點(如高考改革等)中發現問題。4、從周圍環境(如空氣污染等)中發現問題。5、從學科學習(如學習方法、知識應用等)中發現問題。……感興趣的有疑惑的存爭議的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是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怎樣提出探究問題 1.善于觀察,學會思考,確定研究方向。研究方向 ≠ 探究課題研究方向 > 探究課題2.發散思維,善于引伸,提出多個問題。暴雨洪水洪水的危害及防控城市內澇問題水中污染物成分的檢測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飲水與健康內澇后的衛生防疫溺水安全極端天氣問題城市排水管網的設計安全駕駛研究方向:暴雨與洪水食品安全問題研究方向:1、2、3、4、5、討論完成《學案》中“實踐一”的內容實踐二實踐三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來研究嗎?選題原則:科學性:符合科學原理,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創新性:具有創造意識或在前人基礎上延伸出新的結論可行性:現有條件和能力下能設計并完成考察探究活動價值性:可以掌握一些有用的知識,培養一定的能力,有一定的應用推廣價值討論完成《學案》中“實踐二”的內容實踐一實踐三1、2、3、4、5、怎樣把“問題” 轉變成適合研究的“課題”?1、變“是什么”為“為什么”和“怎么辦”。例:相關部門對我市城區公用停車場進行規劃——描述了一個事實可轉換成:我市城區為什么會出現停車難?我市城區公用停車場如何規劃更合理?2、“大”變“小”例:中學生的衣著選擇問題(題面過大)——我市高中學生的校服利用率問題3、“寬”變“窄”例:環境污染問題調查(范圍過寬)——我市化工產業園的水污染情況如何4、“難”變“易”例:測定學校教學樓的抗震級別(專業性太強)——我校教學樓地震疏散演練方案設計怎樣把“問題” 轉變成適合研究的“課題”?討論完成《學案》中“實踐三”的內容實踐一返回1、2、3、4、5、怎樣描述考察探究的主題?主題描述指用簡潔、清晰、完整、準確、概括性強的文字對主題名稱進行描述。主題名稱一般應表明:(1)研究的范圍 (2)研究的對象(3)研究的問題 (4)研究的方法例:關于我市城區的士運營效益的調查研究范圍對象問題研究方法幾種常用的課題名稱格式1、關于……………………………………的調查2、關于……………………………………的研究3、…………………………………的現狀與展望4、……………………………的分析和對策研究5、…………………………………的調查和建議6、……………………對…………………的影響7、關于……………………的項目(方案)設計8、怎樣……………………………………………請完成《學案》上的“實踐四”實踐三課堂小結發現問題的意識:觀察生活、善于思考提出問題的步驟:確定研究方向、提出相關問題確立主題的原則: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價值性問題向主題的轉變:“是什么”變“為什么”和“怎么辦”“大”變“小”“寬”變“窄”“難”變“易”探究主題的描述:簡潔、清晰、完整、準確、概括性強怎樣確立考察探究的主題?課后拓展1、結合小組所確定的主題,思考并討論應該從哪些方面去開展考察探究活動?探究內容 考察對象 探究方法 預期效果2、根據同學們的個人興趣和能力特長,初步完成小組成員任務分工。結束語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希望同學們通過本次考察探究活動,培養我們的問題意識,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同時希望大家關注食品安全、重視食品安全,共同為維護安全的食品衛生環境而努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