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價值與價值觀》教學設計一、基本說明1模塊:高中政治2年級:高中二年級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屬的章節:必修4《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5學時數: 40分鐘(教室授課)二、教學設計1、教學目標價值、人的價值和價值觀的含義,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通過價值和價值觀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具有認識和分析事物價值的能力,正確認識和評價人的價值的能力。人和物的價值不同,就在于人能夠創造價值,通過貢獻來獲得自我滿足,奉獻著的人是幸福的,奉獻著的人生才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人生。2、內容分析:本課是人教版第四冊《生活與哲學》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第一框題。本課內容主要分為兩目:人的價值;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第一目在介紹價值的基本含義的基礎上說明人是社會一切財富的創造者,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以及對一個人的評價標準主要看他的貢獻。第二目主要介紹價值觀的基本含義以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用。3、學情分析:高二學生學習了前三單元內容,應該說已有相應的知識鋪墊,具備了一定的哲學常識基礎知識,為本框題的學習做好了知識的準備。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篩選能力、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具備初步邏輯思維能力,對問題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高二學生即將面臨高考,因此,學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和疑惑。對于學生個體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我們應該持什么態度和觀點,學生已經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現在獨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條件,但是他們大多是不太懂得體諒父母的辛勞,索取多而奉獻少,因此學習本框題有它特有的意義。他們的可塑性很強,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4、設計思路:本節課教學以高中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為依據,通過設計一系列的學生活動來完成教學內容的講授,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在整節課的設計中都貫穿著情感教育,教師通過提供豐富的材料,創設真實的情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形成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從而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心靈的碰撞。從而使學生在自主獲取知識的同時,正確理解價值與價值觀。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性。三、教學過程教學環節及時間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及設計意圖導入新課3’ 投影:颶風洪水中救人 一位平民被困在洪水浸泡的樹上已經六七個小時。救援隊接到任務后馬上派出直升機和救援人員。風疾水猛,還有樹枝叉的阻撓。直升機上繩索吊下的救援人員隨時都有生命危險,甚至一度直升機也面臨著墜毀危險。但是,他們依然行動。經過艱難萬險,救援終于取得成功。這件事情過后,在社會中引起了很大的爭論。用幾個人的生命和直升機墜毀的危險作為代價去救援一個人,是否值得。問:你對這件事有何看法,并說明理由。老師總結:不論是同學們持哪一種觀點,其實都是一種價值觀的體現,那么究竟什么是價值觀?價值觀對我們有什么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就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讓學生閱讀小故事后設置學生探究活動,展開討論,學生代表回答 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討論,讓學生對價值與價值觀進行獨立的思考,在討論中給自己一些啟迪。講授新課 老師:要想理解什么是價值觀,我們先弄明白什么是價值。首先我們先看看現實生活中的事物對于人來講有什么價值。過渡: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地區發生了8級強烈地震,人員、財產損失慘重,大量幸存的百姓沒有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在開展救援的同時捐獻了大量的物資。 請同學們思考這些物資對災區人民有什么樣的價值。 學生思考這些物資對災區人民有什么樣的價值,然后回答。如:糧食、水等,滿足人們吃的需要;衣服、帳篷、車等,滿足人們穿、住、行的需要;書本、宣傳資料等,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 讓同學在具體的事例中深入思考到底什么是價值。學會根據具體領域的價值來總結哲學領域的價值含義。一、人的價值1.哲學領域的價值含義:4’ 價值就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幻燈片顯示) 問:這些具體領域的價值與哲學意義上價值有什么關系?老師總結:具體領域中的經濟價值、道德價值、審美價值、醫療價值、文學價值等是個性,哲學意義的價值是共性,它是指人的需要與事物屬性之間的一種特定關系,即事物對人的積極意義。 由同學回答價值概念學生思考并回答這些具體領域的價值與哲學意義上價值有什么關系? 價值的概念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必須講清講透。2.人的價值:5’ 活動探究:你是怎樣認識人的價值呢?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是一回事嗎 明確:1、物的價值是滿足人的某種需要2、人的價值是人通過自己的活動,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貢獻),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索取)也就是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也是價值的享受者。 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先學習下面的知識即人的價值是什么,然后小組再討論物的價值和人的價值的區別并回答這個問題。 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價值的概念有更進上步的理解 ,并真正理解人的價值體現在社會價值與自我價值的實現。3.人的價值評價:6’ 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幻燈片顯示) 問:是不是對社會的貢獻是高高在上,普通人無法觸及的呢?展示圖片和文字資料:最感動中國的捐款者。 問:看過之后有什么感想?說明了什么道理?老師總結:對社會的貢獻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只要是做自己該做的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普普通通的勞動就是貢獻社會和他人。過渡: 一個人的活動往往受價值觀的支配,那么什么是價值觀呢? 學生認真觀看圖片,被圖片所感動,在感動中積極思考怎樣評價人的價值。 幫助學生解決兩個認知盲點:a、人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物質方面而且也可表現在精神方面;b、一個人所做的有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有貢獻就是有價值的。二、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的含義 4’ 幻燈展示(1)對金錢的看法,如:世上只有金錢好,有錢能使鬼推磨;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等(2)對事物的看法:如有的人喜歡白色的貓;有的人喜歡黑色的貓;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等(3)不同時期的擇業觀等 由于我們每個人的價值觀不同,因此必然會影響著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這正是價值觀的導向作用之一。(引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學生積極發言(教師注意引導,可以從名人名言、對某個事物的看法等來談,并適時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肯定) 通過師生互動,讓學生從概論上對價值觀有個更直觀的理解,明確:●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是社會存在的反映。●它在一定的社會存在基礎上產生,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1)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7’ ①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與評價●利用上面的材料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與評價。②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 ●并列舉我國對農村政策的變化來說明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展示材料:國家發布禁塑令。人們對塑料袋使用的態度變化是如何體現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學生暢所欲言。 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強合作探究的意識,培養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其歸納概括能力。(2)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6’ (1)正面展示一些感人事跡如:黃福榮等(2)介紹一些反面的素材。教師總結: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播放視頻:《香港義工黃福榮》 請同學展示收集的感動中國人物及其感人事跡;談談身邊的人和事。在正反面事例的比較中得出結論:正確價值觀能指導我們作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引導我們走向成功;錯誤的價值觀會把我們引入歧途。 感情升華,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在觀看視頻中完成本課的德育目標。課堂小結5’ 配樂詩朗誦: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他活著別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場可以看到;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活的人,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本課知識小結。幻燈展示玉樹地震災后的圖片,號召同學們為玉樹災民加油、祈禱,并播放歌曲《生死不離》,在歌曲中結束本課。 請一名學生朗誦臧克家的《有的人》。 渲染氣氛,引發共鳴,激發學生進一小主動思考人應怎樣活著才有意義。突出了三維教學目標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把本課教學推向高潮。四、教學反思《價值與價值觀》是《生活與哲學》教材最后一課的內容,是全書的落腳點。這節課在內容上,不是很難,重點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上。人和事物的價值關系問題,不僅是一個具有相當大的理論難度的問題,也是一個成長中的高中學生經常在思考的問題,因而在本節課的教育教學中我予以高度重視。在這個知識點的處理上,我先從具體事物的價值著手,然后引入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并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哲學意義上的價值與具體事物價值的關系來讓學生真正理解哲學意義上的價值。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把握。此外,在選材上,我把感動中國人物、香港義工黃福榮的事跡運用于課堂,可以說,從他身上,學生無形之中就能夠真正懂得人生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可以明確價值觀的導向作用。這樣,既加深了對相關知識點的了解,也達到了新課程所要體現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附:教學資源、學生學習過程及典型成果(可選)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