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2張PPT)學案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一、經濟全球化1.含義指 、 、 、 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2.表現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 、 和資本全球化。商品勞務技術資金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3.載體經濟全球化是通過 實現的。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4.實質現階段,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以 為主導的。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5.影響(1)有利方面:①生產力發展的產物,推動了 的發展。②推動世界范圍內 的提高、各國生產力的發展,為各國經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③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促進了各國經濟的 。跨國公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資源配置效率合作(2)不利方面:①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 更加嚴重;②加劇了全球經濟的 ,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6.正確態度對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我們應當 ,趨利避害,勇敢地迎接挑戰。二、國際經濟組織1.世界三大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兩極分化不穩定性抓住機遇2.世界貿易組織(1)原則: 、市場準入原則、互惠原則、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原則,以及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歧視原則,包括 原則和 原則。(2)作用:積極組織多邊 ,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 和協定,為成員國提供解決貿易摩擦和沖突的 。三、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1.原因: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必然要求。非歧視原則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談判基本原則場所2.措施:基本戰略: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 、 、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1)“引進來”:創新利用外資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 、 、等方面的積極作用。(2)“走出去”:含義:“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 、對外 與 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投資辦廠承包工程勞務輸出主要內容:創新對外投資和合作方式,支持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方面開展國際化經營,加快培育我國的 和國際知名 。基本原則: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始終堅持 、 的原則和平等互利的原則。1.如何應對國際貿易摩擦(1)提高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在產品的設計和研發、原材料和終端產品的定價、國際營銷戰略、專利的申請和保護、品牌戰略等方面下工夫。(2)熟悉世界貿易規則,敢于打“規則戰”,通過談判化解貿易爭端。跨國公司品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2.正確認識“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戰略“引進來”和“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引進來”就是要通過優化進口結構,著重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資;還要大力引進海外各類專業人才。“走出去”,除了進一步擴大商品和服務出口外,還要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各種所有制企業對外投資,帶動商品和勞務出口,要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競爭。只有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結合起來,才能彌補國內資源和市場的不足,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國外兩個市場,才能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后勁,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易錯點1 經濟全球化即經濟一體化【典例1 】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迅速發展,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下列關于經濟全球化說法正確的是 ( )①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和配置 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發展的結果③各國經濟聯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④各國的經濟已融為一體,形成不可逆轉的趨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A錯因分析 該題易錯選④,錯在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有誤,④不是經濟全球化的內容,應排除。①②③正確,選A。糾錯心得: 經濟全球化不等于經濟一體化。經濟全球化是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它要求在國際范圍內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強調國際合作與協調,目前還處在不斷深入發展的進程中。經濟一體化的實現需要在一體化區域內消除阻礙貿易與生產要素流動的各種障礙,在區域范圍內設立機構,形成共同的內在管理機制,制定共同的制度規范,為市場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證和持續一體化的動力。易錯點2 經濟全球化對世界經濟發展是不利的【典例2】2009年1月2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幅修正下調2009年經濟預測,認為發達經濟體將出現大幅下挫,美國經濟增長將為-1.5%,歐元區為-2%,日本為-2.5%。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為6.5%,將遠小于金融危機前的增長率。這說明 ( )①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 ②美國金融危機對世界所有國家都是不利的 ③經濟全球化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④我國必須重視維護自身的經濟安全A.①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③④C錯因分析 該題易錯選②,錯在看不到經濟全球化的兩面性,所以僅看到金融危機僅僅是危機,看不到“危”中孕育著“機”。源于美國的金融危機影響到全球經濟發展,正表明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并導致“風險全球化”,同時啟示我國必須在全球化中重視維護自身的經濟安全,故①③④正確。本題選C。糾錯心得: 正確評價經濟全球化:一方面,經濟全球化能夠推動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各國經濟合作;另一方面,也會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兩極分化更加嚴重,還會使一個國家的經濟波動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易錯點3 經濟全球化的弊端面前應放慢對外開放步伐【典例3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并向全球金融機構深度蔓延,致使許多國家的金融業遭受嚴重損失,進而影響了世界經濟的發展。這一事件告訴我們 ( )①經濟全球化不利于經濟發展 ②要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 ③要放慢金融業的對外開放步伐 ④應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錯因分析 該題易錯選①③,錯在對經濟全球化及對外開放的理解片面化。經濟全球化意味著風險的全球化,所以應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而不是放慢對外開放的步伐。本題選B。B糾錯心得: 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勞務、技術、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是一柄雙刃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要高度重視國家經濟安全,增強抵御金融風險的能力,而不是不對外開放。實行對外開放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是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必然要求。易錯點4 出口退稅有利于對外開放【典例4】2008年11月5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56屆總統。在2008年美國總統競選戰打響之初,所有的民主黨候選人都明確地表示了貿易保護主義立場。這警示我們,我國的對外開放要做到 ( )①優化出口商品的結構和質量 ②轉變貿易增長方式 ③增加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退稅④發揮比較優勢,明確貿易方向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C錯因分析 本題考生易誤選D,原因在于一味地認為我國要擴大對外開放,而忽略了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更要注重質量與效益,③表述錯誤,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屬于國家控制發展的產品,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不應增加對這類產品的出口退稅,應選C。糾錯心得:(1)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不能認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新階段的重大舉措。(2)“引進來”與“走出去”,是我國對外開放方針的兩個緊密聯系、相互促進的方面,缺一不可。預測: 經濟全球化。由于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波及全世界,經濟全球化將是高考考查重點。復習備考中要將經濟全球化的含義、表現、載體、實質、影響、應對措施等知識整合起來理解。【典例1 】(2009·北京文綜)區域合作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向,在增進各國經濟互惠與文化交流、促進區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問題。表中案例反映了中國與歐盟方面的經濟關系,概括案例中體現的經濟學道理。案例 經濟學道理示例2008年,歐盟取消了對中國紡織品進口配額限制。中國對歐盟出口環境得到了改善,歐盟消費者也可以購買更多物美價廉的中國紡織品。 擴大市場開放,貫徹自由貿易的原則,互惠互利。案例一 2009年5月,首架在中國總裝的空客A320飛機成功試飛。飛機的機頭、機身、機尾和機翼等部件,分別在英國、法國、荷蘭、西班牙等國生產,總裝在天津完成。案例二 義烏是馳名中外的小商品集散地,歐盟是其重要出口市場。通過電子商務、網上交易等多種方式,義烏出口具有勞動力成本優勢的商品,也進口歐盟的商品和技術。案例三 中歐膜技術合作研發中心于2008年在中國成立。膜技術是中國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廣泛應用于醫藥、生物、環境等領域。案例四 歐盟國家向中國傾銷鄰苯二酚,對中國化工產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造成嚴重沖擊。中國政府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該產品征收反傾銷稅。解析 此題用表格的形式考查學生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既涉及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又涉及其積極意義和存在的問題。答案 案例一 生產國際化,參與國際分工與協作。案例二 市場國際化,發揮競爭優勢,調劑余缺,互通有無,信息傳播國際化。案例三 走科技開發與應用的國際化道路,加強技術合作。案例四 反對不公平競爭,正確處理對外貿易與保護民族產業之間的關系。預測:對外開放。本考點是歷年高考的必考點。在備考時,要特別注意區域交流與合作,如何提高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等知識,要結合時政熱點材料,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典例2 】(2008·廣東)材料一 廣東省對外貿易發展情況(單位:億美元)年份內容 出口 進口數額 增幅數額增幅2006年 3 019.5 26.8% 2 252.6 18.7%2007年 3 692.46 22.2% 2 648.03 17.5%注:從貿易方式看,2007年廣東省一般貿易出口增長31.2%,加工貿易出口增長18.1%。材料二 從2005年7月匯率改革以來,美元與人民幣的比價從初期的1∶8.11變化至2008年4月1日的1∶7.02,人民幣升值幅度達13.4%。材料三 近年來,某些國家抵制中國制造的產品,除個別產品確實存在質量問題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對“中國制造”懷有抵觸情緒。材料四 自2007年7月1日起,國家取消553項“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商品的出口退稅,對2 268項容易引起貿易摩擦的商品降低出口退稅率,導致珠三角一些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的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的轉移或者關閉。根據上述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其產生的原因。(2)人民幣升值給珠三角的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帶來哪些影響?(3)如果你被聘為珠三角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的管理顧問,請根據以上材料為企業發展提出幾條建議。解析 第(1)問,通過對比,對材料一所反映的經濟現象比較好概括,但原因需結合材料進行歸納,有一定困難。第(2)問,如果不能辯證地看待人民幣升值問題,則很難答出要點②。第(3)問,要點④⑦在教材中沒有明確的表述,如果考生備考不到位,很難答出。答案(1)①材料一反映了廣東省2007年對外貿易得到進一步發展,出口仍然大于進口,但進出口增幅均有所下降,且出口比進口的增幅下降得更大。②產生這種經濟現象的原因:人民幣升值;國家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國際貿易保護主義。(2)①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導致珠三角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出口商品按美元計算的價格上升,從而削弱了其商品的出口競爭力,影響出口。②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又可能會促使傳統加工貿易企業在困境中尋找新的出路。(3)作為珠三角傳統加工貿易企業的管理顧問,建議企業發展要注重以下幾個方面:①貫徹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實現企業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由生產“高能耗、高污染、資源性”產品轉向生產環境友好型與資源節約型的產品。②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創立企業的自主品牌,用品牌優勢取代廉價勞動力優勢。③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④掌握和利用國際貿易中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原則,維護企業自身的合法利益。⑤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增強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拓展企業的國際生存空間。⑥開發和拓展國內市場,改變過于依賴國外市場的狀況。⑦如果生存壓力太大,可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把企業轉移到生產要素成本低的地方謀求發展。反思領悟高考政治試題注重考查考生獲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要求考生不僅要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還要有較高的閱讀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解答好本題的關鍵在于對圖、表和材料所蘊含信息的準確把握和整合。因此,考生平時要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時政播報材料一 奧巴馬政府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于2009年2月22日乘專機離開北京,結束了對中國為期三天的訪問。訪問中,中美雙方同意在應對金融危機方面進一步加強溝通協調,在廣泛雙邊領域以及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加強合作。希拉里還提出要推進中美關系走向新時代,這說明奧巴馬政府希望把中美關系推向新的高度。材料二 近幾年,因為我國部分出口產品市場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歐洲、東盟等傳統市場,所以引發了諸多的貿易摩擦。據商務部統計,2007年,共遭遇美國“337”知識產權調查17起。2008年,美國針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也經常見于報端。設問角度一:結合兩則材料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我國應如何更好地發展中美關系?獲取信息:①設問信息:知識范圍要求是經濟生活,題目類型是措施類,具體要求是我國怎樣發展中美關系。②材料信息:中美雙方同意加強合作解決諸多雙邊、多邊關系問題,我國出口產品遭遇諸多貿易摩擦。調動知識:我國如何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以及應對貿易摩擦的措施。組織答案:(1)把“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起來,擴大開放領域,優化開放結構,提高開放質量,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形成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2)創新利用外資的方式,優化利用外資結構,發揮利用外資在推動自主創新、產業升級、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3)加強協作,互利共贏,共同防范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4)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立足以質取勝,調整進出口結構,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5)提升企業適應國際市場的能力,利用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維護我國企業的正當權益。二:結合材料請運用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知識談談應如何看待中美關系。獲取信息:①設問信息:知識范圍要求是辯證法的發展觀,題目類型體現類,具體要求是結合材料談如何看待中美關系。②材料信息:中美關系中既有合作也有摩擦。調動知識:發展的觀點和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及其方法論要求。組織答案:(1)發展具有普遍性,要堅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奧巴馬政府非常重視中美關系的發展,中美關系有美好的前景,我們要積極推動中美關系向前發展。(2)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既要對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又要看到雙方在貿易等領域的沖突,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一、選擇題1.(2009·北京文綜)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通過多條路徑對他國經濟產生影響。發生在美國的下列經濟現象,會形成一條連貫的路徑,將危機傳導到他國。①消費下降,消費資料進口減少 ②失業增加,居民收入減少 ③生產下降,生產資料進口減少 ④融資困難,企業倒閉增多這條路徑是 ( )A.①→④→③ B.②→①→④C.④→①→② D.④→②→①解析 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首先影響了企業的融資,資金鏈斷裂導致企業倒閉;企業倒閉必然引起失業增加,居民收減少,而收入減少直接影響了消費,導到消費資料進口減少即正確的順序是④→②→①。D2.(2009·北京文綜)截止到2008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高達1.95萬億美元。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外匯安全構成威脅,這種威脅可能來自于 ( )①中美之間貿易額下降 ②美國超額發行貨幣③美國對中國投資減少 ④美國國債價格下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 本題考查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外匯安全的影響。①③雖然是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但與題意要求不符;由于金融危機,美國會超額發行貨幣,從而導致美元貶值,這會使我國所擁有的美國國債價格下跌,從而威脅我國外匯的安全,②④符合題意。因此選C項。C3.當前,全球經濟因受金融危機打擊陷于困境,一種置他人于不顧、只求自保的情緒開始在一些國家蔓延。面對此種局面,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發出了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強音。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根本原因是 ( )A.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擺脫經濟困境需要其它國家開放市場B.違背世界貿易組織公平競爭與公平貿易規則C.完全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可以實現全球資源的有效利用D.經濟全球化使各國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相互聯系解析 抓住本題限定詞“根本原因”。A、B不是根本原因,C說法錯誤。D是根本原因。D4.目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已波及全世界,凡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美國的金融風暴波及世界各國是因為 ( )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②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緊密③美國是世界各國的主要貿易伙伴 ④資本的跨國運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 ③夸大了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錯誤。C5.著名小品演員趙本山在小品中有句臺詞:“以前我們是在家接神,現在人們都到國際上接鬼(軌)了。”我國要防止在與國際接軌中“接鬼”,應該 ( )A.避免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B.按世界貿易組織的要求開展對外貿易C.擴大出口,減少進口D.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對外貿易原則解析 防止“接鬼”是指防止把消極的東西引入國內,要做到這點,就要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不受制于人,D正確。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其消極影響是不能回避的,我們只能盡可能地規避風險,A說法不正確;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的國際貿易,要遵循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但這不等于說任何具體的貿易活動都得按世貿組織的要求行事,因為有些貿易活動不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內,B錯誤;進出口的多少要根據國家的需要和與貿易伙伴達成的協議來進行,C錯誤。答案 D6.(2009·寧夏文綜)2008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呈明顯放緩態勢,且在總出口額中比重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 )①外部市場疲軟 ②人民幣升值 ③中外貿易摩擦不斷 ④宏觀經濟政策趨緊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我國紡織品等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速放緩,是由外部市場疲軟造成的,①符合題意;由于人民幣升值,外幣相應貶值,有利于進口,不利于出口,導致其在總出口額中比重下降,②符合題意;③④說法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選A項。A7.200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我們要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通過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在擴大開放中贏得發展機遇。這 ( )①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基本戰略 ②是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 ③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拓展發展空間④要求必須堅持以對外開放為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 ①②③是堅持改革開放不動搖的要求和意義,符合題意;④表述錯誤,我國的經濟發展要以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主。故選A項。A8.伴隨著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海爾競購美泰、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聯想收購IBM的PC……中國企業與資本力量相融合,以前所未有的商業化姿態出現在國際并購市場上。中國企業跨國并購的行為反映了 ( )①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 ②我國引進外資和先進管理經驗的新舉措 ③中國企業國際競爭能力的提升 ④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A.①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 該題考查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提高和國際競爭能力加強等方面的知識,①③④符合題意,選C。C二、非選擇題9.(2009·浙江文綜)材料一 1947年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簽訂之時,全世界的平均關稅率超過40%。后經多輪多邊貿易談判,到1995年,發達國家的平均關稅率降為4%,發展中國家的平均關稅率降為12%。世界貿易組織成立以來,關稅率繼續下降。與此同時,世界貿易總額則從1947年的500多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 110億美元。材料二結合材料一、二,運用“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闡述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的道理。解析 此題結合教材所學經濟全球化的有關知識進行分析即可。答案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事實表明,關稅率持續降低,世界貿易額不斷上升,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加與外貿出口額的增加分不開,中國與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貿易保護主義背離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利于全球資源的優化配置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不利于中國經濟的發展。10.“和合”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它是中國古老先哲們在對天地自然界、人類社會作大量觀察和探索的過程中產生的。“和”指和諧、和平;“合”指融合、合作。“天人合一”講人與自然的和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講人與人、國與國的和諧,“吾日三省吾身”講人與自身的和諧。從孔子的“和而不同”到“求同存異”再到“和諧社會”,中國人一直是“和合”文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1)在國際貿易關系中,和則兩利,斗則兩害。試分析“和合”文化在我國發展對外貿易關系中的體現。(2)結合材料,從唯物辯證法角度,談談“和合”文化給我們的哲學啟示。答案(1)①我國積極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堅持推進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②在發展對外貿易過程中, 我國堅持平等互利的原則,主張各國合作共贏,共同分享發展機遇。③我國主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積極倡導國際合作,反對不等價交換,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各國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繁榮。(2)①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聯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我們要統籌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促進和諧發展;②矛盾就是對立統一,要全面地看問題。既要看到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對立,更要看到二者之間的統一,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③主客觀也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要求我們堅持科學發展觀,做“和合”文化的踐行者。(從其它角度回答,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給分)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