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學案 唯物辯證法(上)一、唯物辯證法1.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和 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2.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二、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1.聯系的普遍性(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系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對立統一規律(2)方法論:聯系的普遍性要求我們用 的觀點看問題。2.聯系的客觀性(1)原理:聯系是事物本身所 ,不以為轉移。(2)方法論:要從事物 中把握事物,切忌 。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 。3.聯系的多樣性(1)原理:事物的聯系是 的。(2)方法論: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發展的 。一切以 、 和 為轉移。聯系固有的人的意志固有的聯系主觀隨意性具體聯系多種多樣各種條件時間地點條件4.整體和部分的關系(1)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由各個局部構成的有機聯系的整體,部分離不開整體,全局高于局部。(2)方法論:①樹立 觀念,立足 ,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②重視 的作用,搞好 ,以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5.系統優化方法(1)原理:系統是由 和 的諸要素構成的統一整體。系統的基本特征是 、有序性和內部結構的 。(2)方法論:①要著眼于事物的 ;②要注意遵循系統內部結構的 ;③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 ;④要用 來認識事物。全局整體部分局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整體性優化趨向整體性有序性優化趨向綜合的思維方式世界的物質統一性與世界的普遍聯系的關系(1)二者的區別:二者的內容和地位是不同的,前者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是唯物論回答的問題;后者說明的是世界的狀態“怎么樣”,是辯證法研究的問題。(2)二者的聯系:①從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出發,就必然要承認世界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因為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表明,世界上事物之間相互聯系,都是物質的不同形態、屬性、形式和機能的聯系。②沒有物質的統一,就沒有聯系;沒有聯系,也就無法統一。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和世界的普遍聯系原理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的。三、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1.發展的概念(1)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 和 ,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2)方法論:堅持用 的觀點看問題。2.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1)原理:事物發展的前途是 ,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事物發展的道路是 。(2)方法論:我們既要看到 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 ,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前進上升發展光明的曲折的前途思想準備3.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1)原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事物的發展總是從 開始,量變是質變的 ,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又為 開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2)方法論:①做好 ,為實現事物的質變創造條件。②要果斷地 ,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必要準備新的量變量的積累抓住時機量變發展的實質、發展的狀態、發展的趨勢之間的關系(1)發展的實質就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至于發展中各個具體階段和每一步的方向,既可能是前進的,也可能是停滯的,甚至是倒退的,但這只是暫時的。新事物符合客觀規律,代表了事物的發展方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途,最終必定要戰勝舊事物。事物向前發展的總趨勢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2)發展作為一種運動,從性質上說,是前進的、上升的運動;從內容上講,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從狀態和形式上來看,是從量變到質變;從動力和原因上說,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是矛盾(包括內因和外因,其中內因是源泉);最后從趨勢和途徑上講,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易錯點1 世界上的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系【典例1 】(2008·全國Ⅰ)災害一般是在各種不利因素同時出現時發生的,對人們生產、生活各方面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這使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 ( )①聯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結果 ②聯系是多樣的,因此應該全面地認識與事件有關的各種聯系 ③聯系是客觀的,因此事件的發生與人的活動無關④聯系是有條件的,因此應該注意具體地分析事件發生的各種條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D錯因分析 該題易錯選①③。①錯誤,聯系具有普遍性,但不能說任何兩個事物都存在聯系,聯系是有條件的。③錯誤,聯系是客觀的,但不能說事件的發生與人的活動無關。“災害一般是在各種不利因素同時出現時發生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聯系是有條件的,聯系的形式是復雜多樣的。答案為D。糾錯心得:把聯系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條件性結合起來理解。聯系是普遍的,但并非任意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必然的、直接的聯系。普遍聯系只是說明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是與周圍的一些事物(不是所有事物)相聯系的。聯系又是客觀的,有條件的,具體的,但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的聯系,建立新的具體聯系。易錯點2 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典例2 】(2008·寧夏文綜)“100-1=0”被一些管理學家奉為定律,意在提醒人們防止因1%的錯誤導致100%的失敗。“100-1=0”蘊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決定整體,整體的性質決定于部分的性質 ②整體決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決于其在整體中的地位 ③整體與部分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能關系整體的成敗 ④整體與部分相互聯系,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錯因分析 該題易錯選④,而漏選③。“100”代表整體,“1”代表關鍵部分,“0”代表失敗,此減法公式說明關鍵部分的功能對整體功能的發揮起決定作用,但這并不意味著部分決定整體、部分的作用大于整體的作用,所以①④錯誤。答案為C。糾錯心得:整體與部分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關鍵部分的功能及其變化甚至對整體的功能起決定性作用。但籠統說部分的作用有時大于整體的作用是不科學的。易錯點3 事物的運動變化就是發展【典例3】下列運動變化中,揭示發展的有 ( )A.用電子計算機算命B.冬天過去是春天C.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D.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錯因分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關系的理解。若考生對發展的實質理解有偏差,則容易錯選B。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A項并非新事物,也不是發展。B項體現了運動變化。D項體現了人的生命的運動和變化,C不算發展。C項體現出運動變化的總體性質和趨勢,屬于發展,故本題選C。糾錯心得: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關系運動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變化是事物數量的增減和狀態或性質的改變,側重于事物狀態乃至性質的改變。事物的運動變化分為前進的、上升的和下降的、后退的,只有前進的、上升的運動才是發展。發展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揭示了萬事萬物的各種運動變化所包含的前進和上升的趨向性。易錯點4 有了量變就會發生質變【典例4 】(2009·全國Ⅱ)美國科研人員做過這樣的實驗:將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觸電般立即竄逃出去;又將青蛙放入涼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熱,青蛙雖然可以感覺到溫度變化,卻沒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漸喪失逃生能力。這種現象被稱為“青蛙效應”。“青蛙效應”說明的關于事物發展狀態的哲理是 ( )①事物變化發展的實質是引起質變的量變 ②事物的質變是由漸進的量變引起的 ③事物的質變就發生在無形的量變之中 ④事物的不顯著的量變可以向質變轉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錯因分析 該題易錯選③。事物發展的實質是質變而 不是量變,①錯誤,不選。量變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質變,③觀點錯誤,不選。“青蛙效應”說明的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②④正確,應選。糾錯心得: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起質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事物的變化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并非有了量變,就一定會發生質變。只有事物的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預測: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本部分內容高考命題會圍繞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多樣性,整體和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優化方法進行綜合考查,在主觀性試題中出現的可能性很大。其中對整體和部分的關系要注意多層次分析。【典例1 】(2009·四川文綜)交通運輸是制約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針對其在西南地區的區位特點和省情,在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過程中,著力打造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2008年四川省境內新開工鐵路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087億元,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767億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設預計完成投資580億元。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說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正確性。答案 (1)事物的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四川省針對其在西南地區的區位特點和省情,發揮交通建設的帶動作用,正確地認識和把握了事物的聯系。(2)事物的普遍聯系和相互作用,推動著事物的發展。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將會創造新的優勢,進一步推動四川和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預測: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量變和質變的關系是本部分的重點,也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從題型上看,選擇題更為命題者所青睞,從取材看,命題較多地采用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典例2】(2009·廣東文基)“愛情無須死去活來,溫馨就行;朋友無須如膠似漆,知心就行;金錢無須取之不盡,夠用就行;身體無須長命百歲,健康就行。”這段話體現的哲理是 ( )A.重視量的積累 B.抓住時機促成質變C.把握適度原則 D.抓住機遇贏得主動解析 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原理有三個方法論要求:一是重視量的積累;二是抓住時機促成質變;三是堅持適度原則。題干材料蘊含的哲理是堅持適度原則,所以選C。A、B、D項不符合題意。C【典例3 】(2009·廣東文基)“六十年像長河,有緩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畫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新中國建國六十年歷程體現了 ( )A.量變與質變的統一B.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C.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舊事物解析 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新中國建國六十年的歷程中“……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體現了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所以選B。A、C、D項與題意不符。B高考視點高考哲學選擇題往往以優美的詩詞或極具寓意的典故為題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現審美情趣。在解答此類試題時有兩個關鍵因素:第一是對題干的理解,要求有較高的古文水平和理解能力;第二是對哲學原理的運用。因此,在平時學習中,在學好基本原理的同時,引導學生注重人文知識的積累和文化藝術綜合素質的培養及審美素質的提高,做到全面發展。時政播報材料一 經濟危機沖擊全世界:消費停滯,企業破產,工作崗位大批流失。面對這場災難,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2009年2月初,英國煉油廠工人罷工,抗議雇用外籍勞工,進而演變成全國工潮,迫使40名葡萄牙勞工被辭退返鄉。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重振經濟方案在國會審議時,被要求加入“只能使用美國鋼材”的條款。德國78%的中小企業表示,希望政府采取保護措施。材料二 法國經濟學者丹尼爾·科恩在法國《世界報》的專訪中表示,貿易保護主義和經濟危機總是同步而行,但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加重經濟危機。美國上世紀30年代推出的“斯姆特霍利法”就是前車之鑒。該法案將進口關稅提高50%,雖然擋住了三分之二的進口,卻也使美國減少了三分之二的出口。其原因就是加拿大和歐洲等貿易伙伴對美國采取了同樣措施。設問角度一:從政治生活角度,結合材料一分析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出現的原因。獲取信息:①設問信息:知識范圍要求是政治生活,題目類型是原因類,具體要求是為什么會出現國際貿易保護主義。②材料信息:經濟危機沖擊全世界,英國辭退外籍勞工,美國限制進口商品。調動知識: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組織答案: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在經濟危機的沖擊下,消費停滯、企業破產、工作崗位大批流失是許多國家都遭遇的問題。為了維護本國利益,許多國家采取了限制進口商品、辭退外籍勞工等貿易保護措施。二:運用哲學原理,說明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獲取信息:①設問信息:知識范圍要求是哲學,題目類型是分析說明類,具體要求是如何理解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②材料信息: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加重經濟危機。調動知識:聯系具有普遍性、客觀性,對立統一觀點。組織答案:(1)聯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在一起,在經濟全球化趨勢面前,任何國家都無法置身事外。貿易保護主義割裂了世界的貿易聯系,從表面上看保護了本國經濟,但實際上也限制了本國經濟的發展,最終也不利于戰勝經濟危機。(2)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矛盾雙方會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貿易保護主義在限制別國產品進入本國的同時,也會招來別國的報復,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一、選擇題1.(2009·北京文綜)“蝴蝶效應”由氣象學家洛倫茲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不僅體現出驚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魅力,更蘊藏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萬事萬物無不處于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③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系都是大膽想象和合理推論的結果 ④某個微小因素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會對系統產生決定性影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蝴蝶效應揭示了事物聯系的普遍性,故①正確;正是由于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才會導致某個微小因素的變化在一定條件下會對系統產生決定性的影響,④正確。②③中不論是“偶然因素”還是“大膽想象和合理推論”都否認了聯系的客觀性,因而是錯誤的。答案 B2.(2009·江蘇)2009年京滬高鐵投資600億元,這將帶動200萬噸鋼材和1 200萬噸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萬個就業崗位,同時還可以帶動沿線地方的建材、農副產品和日用品的消費等。這表明 ( )①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③事物的聯系是人為的 ④人為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 修建京滬鐵路屬于人為之物的聯系,這是在事物已有聯系的基礎上創造條件建立的,具有客觀性,鐵路修建將擴大需求,拉動就業,反映了聯系的普遍性,①④正確,②③否認了聯系的客觀性,是錯誤的。C3.(2009·北京文綜)醫學研究表明,大多數成年人的身體健康與其血液PH值有關,如下圖所示。從健康與非健康角度看,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PH值在7.35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B.PH值在6.8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量變C.PH值在6.8和7.45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D.PH值在7.35和7.8間的任何變動均屬于質變解析 在此題中有幾個質變臨界點,即6.8、7.35、7.45和7.8,在四個選擇肢的描述中,只有A項處于兩個臨界點之間沒有其他界點,在這個范圍內的變動均屬于量變,其他均有交叉。A4.(2008·海南)中國的詩詞歌賦、名言警句常常蘊含著豐富的哲理。下列組合選項中,兩者都蘊含量變引起質變哲理的是 ( )A.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鍥而不舍,金石可鏤B.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D.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解析 本題以詩詞歌賦、名言警句為材料,考查學生對量變引起質變哲理的理解,體現了以能力立意的命題特點。A項兩句都包含了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B項體現的是物質和意識的關系;C項包含了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D項體現的是實踐的決定作用。答案 A5.2009年2月2日,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的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面對干擾,從容而堅定地指出:“這種卑鄙的伎倆,阻擋不了中英兩國人民的友誼。人類的進步、世界的和諧是歷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擋不了的。”這體現了 ( )A.事物的發展是量變與質變的統一B.事物的發展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C.事物的發展是雜亂無章、毫無秩序的D.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解析 雖然有干擾,但中英兩國的友誼及世界的和諧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D項符合題意。D6.狐貍晝伏夜出,捕食食物。它總是希望太陽別出來,但當公雞啼叫時,白天就會來臨,狐貍真的以為是公雞把太陽叫出來的,就把公雞咬死了。公雞死了,可是太陽照樣出來。這則寓言故事表明 ( )A.聯系具有偶然性 B.聯系具有客觀性C.聯系具有普遍性 D.聯系具有多樣性解析 太陽不會因為公雞不叫就不出來,寓言中的狐貍沒有明白事物之間的聯系具有客觀性,應選B。聯系既有偶然的,也有必然的,A錯誤;C、D與題意不符。B7.江蘇某市實行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打破部門壁壘,增強整體合力——“計劃一個頭、土地一只口、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資金一本賬、監管一條龍”。該市的這一做法,從哲學上看 ( )①是著眼于事物的整體性 ②表明局部之和必定大于整體 ③注重整體內部優化組合 ④表明系統內部有主次層次之分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B8.(2008·江蘇)下列詩句中蘊含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這一哲學道理的是 ( )①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②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 ③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④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 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弄清詩句所蘊含的哲學道理。①③體現了發展的觀點;②體現了聯系的觀點;④體現了前進性與曲折性的關系原理,故選B。B二、非選擇題9.(2009·全國Ⅱ)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包括現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區。這一區域位于我國經濟梯次發展戰略的中部。為統籌區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國家推進“中部崛起”戰略,確定其為重點開發區域,擬加大對該區域基礎設施建設等財政投入,從而使該地區面臨吸納資源、資金和人才的絕好時機。同時,東部發達地區進入產業升級換代的新階段,也使該地區具有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的區位優勢。改革開放30年來,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戰略的指導下,位于該地區的甲地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經濟總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產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表 三次產業產值比重表(%)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1978年 全國 28.2 47.9 23.9甲地 51 30 192007年 全國 11.3 48.6 40.1甲地 29.7 33.5 36.8運用整體和部分辯證關系的原理,結合材料分析三國時期的荊州地區在當時和現在所處地位的不同。解析 試題要求明確,在回答該問時,注意整體與部分原理的層次性,并要緊密結合材料進行分析。答案 整體由部分構成,部分影響整體;而各個部分之間的地位是不平衡的。三國時期荊州地區因其重要戰略地位而成為整體中的關鍵部分,制約全局的形勢,是兵家必爭之地。整體統率部分,任何部分的發展都離不開與整體及相關部分的聯貫。現在荊州地區的發展受國家經濟社會整體發展的影響,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為該地區帶來發展的有利條件;東部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為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機遇。10.30年前,以“承包”為關鍵詞的分田到戶,讓廣袤的農村換了人間;30年后,同樣是農民在田野上的發明創造,土地流轉將促進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對于中國農業來說,這可能是又一次發展機遇。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農村土地流轉還處在一個分散、自發、不規范的階段,規模化程度不高,在改革中遭遇了一些困難,但這些問題是在農村改革和發展進一步深化過程中出現的,必須在改革和發展中加以解決。結合材料,運用唯物辯證法的發展的知識,分析對待土地流轉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態度?答案 (1)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和發展的。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生長。農村改革是一個不斷進行的發展過程,要積極扶持土地流轉這個新事物,鼓勵制度創新。(2)事物發展最終要通過質變來實現,沒有質變就沒有發展。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就要不失時機促成質變,實現事物的飛躍和發展。要善于抓住推進土地流轉的機遇,促進農業的發展。(3)事物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既要堅信前途光明,對未來充滿信心,又要迎接和戰勝困難,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土地流轉從根本上符合絕大多數人民群眾的利益,對其應有信心;但土地流轉還要經歷一個不斷完善、被認識的過程,要有克服困難的準備。(如從“矛盾是事物發展動力,正視和解決土地流轉的困難,會對改革發展起推動作用”的角度回答也可。)返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