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生活與哲學》第8課學案一、基本原理:1、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1)原理內容: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恒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的實質是事物的前進和上升,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2)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2>要明確事物處于怎樣的階段和地位。 <3>要堅持與時俱進,培養創新精神,促進新事物的成長。【例1】“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這體現了A.社會變化總是循環往復的 B.人類社會是變化發展的C.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D.社會發展是有規律的【例2】《孫子兵法》曰:“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而制勝者,謂之神。”這段話表明的哲理是①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是聯系的,認識了前者就認識了后者②要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統一起來 ③客觀實際是變化發展的④事物變化無常,人的認識能力無限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例3】許多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長作為唯一目標,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和矛盾。在發展觀問題上的歷史教訓主要是…()A.沒有把握好量變引起質變的原理 B.沒有抓住主要矛盾C.沒有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D.沒有很好地貫徹全局觀念【例4】(經典題)溫家寶指出:經濟發展慢了不行,那樣就業壓力就會更大,財政收人會減少,許多應該辦的事業就會缺乏資金;經濟發展過快不行,那樣經濟運行緊張,難以為繼。我們要根據具體情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溫家寶總理的上述分析體現了()①看問題、辦事情要堅持適度原則 ②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 ④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事物發展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原理P63--64(1)原理內容:事物發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發展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進,是一切新事物發展的途徑。(2)方法論: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準備走曲折的路。要正確對待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前進中遇到的困難。和人生道路上的曲折。【例5】(經典題)2005年全球媒體短信收入將達到425億美元,與2004年相比增長100%。由于短信在傳遞信息、溝通感情、增進人際交往等方面給人們帶來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們青睞。這反映了:A.新出現的事物都是符合人們利益的 B.量變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發生質變C.事物在變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必然聯系 D.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例6】(經典題)胡錦濤指出:“要做到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栓桔中解放出來,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這段話主要體現了…()A.事物發展的曲折性 B.意識對物質的依賴性C.與時俱進的發展觀 D.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3、量變和質變相互關系原理(1)原理內容:<1>世界上任何事物的變化發展,都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量變和質變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兩種狀態<2>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3>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2)方法論: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A.堅持適度原則,控制量變的限度B.在量變達到一定程度時,要不失時機地促成飛躍C.要重視量的積累,為質變創造條件。注意:以量變、質變認識的五個誤區誤區1:量變即事物的變化,質變即事物的發展誤區2:量變是事物在數量和程度上的逐漸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事物顯著的、根本性的變化。因此,量變與事物性質無關誤區3:質變就是由事物數量上的增減才引起的。誤區4:只要有量變,就一定會發生質變。量變的總和就是質變。誤區5:先有量變,后有質變,量變與質變是截然分開的。高考實戰演練一、單項選擇:( )1、.“照貓畫虎”、“依葫蘆畫瓢”的做法①違背了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②否認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③否認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 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聯系的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句話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A.世界上沒有僵死的、一成不變的事物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C.要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D.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永恒變化發展的世界( )3、三峽工和建成后,將變水害為水利,將產生巨大的防洪、發電等效益。這說明A.人們只要認識了規律,就可以變害為利 B.人們改造規律后,可以利用規律C.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絕對的、無條件的D.人們可以認識規律,改變或創造條件,為人類造福( )4、“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這兩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主要是: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C.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 D.矛盾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2006年7月19日,是西藏和平解放55周年紀念日。請完成( )5、西藏的和平解放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西藏發展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折點。從哲學上講,這個“轉折點”就是①量變 ②質變 ③內因 ④發展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西藏的和平解放,開辟了西藏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這表明了事物發展的A.原因 B.趨勢 C.狀態 D.途徑( )7、西藏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50多年輝煌成就的取得,是國家對西藏大力扶持、全國人民對西藏無私援助的結果,更是西藏各族人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的結果。這表明A.事物的變化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B.奉獻精神是西藏發生巨變的決定力量C.只要團結協力,做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D.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8、西藏作為西部開發的重點地區之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西藏的廣大干部群眾要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抓住機遇”的哲學理論根據是A.有量變的發生,必有質變的結果B.只有把量變控制在一定范圍和限度內,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質C.事物的發展最終是通過質變來實現的 D.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必須先從量變開始( )9、航空界有個關于飛行安全的“海恩法則”: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隱患。“海恩法則”啟示我們A. 規律是客觀的,我們要善于發現和利用規律B. 量變是質變的前提,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C. 矛盾是普遍的、客觀的 D. 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聯系( )10.“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亞洲,亞洲的繁榮也需要中國”.這是因為A.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B.構成事物的關鍵部分對整體起決定作用C.聯系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 D.事物的共性與個性是不可分割的( )11.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體現了①革命精神和科學態度的統一 ②規律的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③唯物論與辯證法的統一 ④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2.近年來,受地方利益的驅使,一些地方內部地方保護主義嚴重、地區間惡性競爭頻發、產業結構規劃布局趨同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區域的整合進程,直接損害了各地方主體的利益,這一事實給我們的啟示是A.處理問題必須重視各個局部 B.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C.先搞好局部,然后再考慮整體 D.整體功能總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13.2006年10月22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紀念日.各地圍繞“紅色旅游”開展得風風火火.瀘州市在籌建紅色旅游的過程中,堅持按旅游規律寓教于樂、提供人性化的服務,把紅色旅游資源與生態環境、文物古跡、風情民俗等其他旅游資源整合起來,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可持續的旅游發展.這說明辦事情A.要重視量的積累 B.要堅持運用聯系、發展的觀點C.尊重客觀規律,辦事情就能獲得成功 D.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14.“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下列與水有關的名句中蘊涵新事物代替舊事物哲理的是①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②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③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 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重新排列的詞句有了不同的意思,重新擺弄的思想產生新的思想.”這表明A.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B.事物結構的變化能夠引起質變C.運動、變化就是發展 D.質變只是新的排列組合二、不定項選擇題( )1.陜西省近年來堅持不懈地植樹造林,有效地促進了森林資源的恢復和持續增長,森林覆蓋率已由上世紀70年代末的21.7%提高到30.92%,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這一事實說明A.意識能夠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B.事物是普遍聯系和變化發展的C.人們能夠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建立新的具體聯系D.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人們創造的( )2.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法律本身也需要適時進行修改。上述論斷體現的哲理是A.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 B.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C.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變化發展之中( )3.馬克思主義是發展的學說,隨著人類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自它創立以來,世界發生的變化實在是太快了,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人們對事物的理解和認識也在不斷發展。上述材料告訴我們A.在一定條件下,人的認識也是運動的主體 B.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C.主觀應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D.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的實踐活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4.時代在前進,世界在變化,實踐在發展。因此,黨必須與時俱進,黨的指導思想也必須與時俱進。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是A.主觀與客觀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B.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C.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 D.事物的發展是普遍的、永恒的( )5.下列說法和“天下大事,必作于細”蘊含的哲理一致的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國家興亡,匹夫有責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勿以惡習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6.對黨員干部發現問題要早打招呼,不要等到小錯釀成大錯再去處理;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立足于教育和挽救;對極少數腐敗分子,要依紀依法堅決查處,絕不手軟。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是A.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矛盾具有普遍性,不能回避矛盾C.主要矛盾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D.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要重視量的積累( )7.中日關系主流是好的,各個領域交流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同時也應看到,兩國間最近出現了不少問題。這一看法A.堅持了量變質變的原則 B.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C.堅持了兩點論、兩分法 D.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8.在新形勢下促進農民增收,任務艱巨而繁重,破解這道難題必須根據新情況、新特點,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這一認識體現的辯證法道理有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C.事物間的聯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 D.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9.中國解決貧困問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實現只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要幫助貧困地區群眾走向共同富裕,全黨和全國上下必須鍥而不舍地長期奮斗。這體現了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B.改造世界必須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C.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道路則是迂回曲折的D.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發展,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三.主觀題1.2005年1月,《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三大經濟圈呈現出不同的發展趨勢:長三角內部產業一體化程度高,中心城市上海的輻射、帶動能力強.“大珠三角”的一體化發展將助力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泛珠三角區域協作“具有國家戰略層面的意義,將成為珠三角的發展、拓展腹地,但合作效果需要長期才能顯現出來.京津冀經濟圈一體化步入實質合作階段,三大優勢互補、資源有效配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共同進步的良好局面初現端倪.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15分)答:(1)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對三大經濟圈具體情況的分析。(2)體現了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大經濟圈呈現不同的發展趨勢。(3)體現了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長三角內部產業一體化,中心城市上海的輻射、帶動能力強。京津冀三大優勢互補。(4)體現了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 “大珠三角”的一體化發展將助力珠三角地區的產業升級。(5)體現了量變和質變關系原理。合作效果需要長期才能顯現出來,體現量的積累才會發生質變。資源有效配置體現了構成事物的成分在結構和排列次序上的變化能引起質變。(每點3分)www.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