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生活與哲學》第10課學案一、樹立創新意識是唯物辯證法的要求(一)、辯證否定觀與創新意識◇課堂探究: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是一種什么否定觀 ◇探究提示:把否定理解為外力作用的結果,這是形而上學的否定觀。教材中列寧的名言體現的是辯證的否定觀,它是與形而上學否定觀根本對立的一種否定觀。1.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這是因為:(1)任何事物內部都包含著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維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質和現狀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滅亡和向它事物轉化的方面。(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當肯定方面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時,事物維持其原有性質和自身的存在。當否定方面上升為主要方面,并戰勝了肯定方面時,事物的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實現事物自身的否定,舊事物變成了新事物。例1、種子發育為植物是( )A.事物的量變過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結果 C.外力作用的否定 D.新事物與舊事物一刀兩斷2.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是實現新事物產生和促使舊事物滅亡的根本途徑。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一個特點。可見,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是通過否定實現的,不經過否定,舊事物不會滅亡,新事物也不能產生,所以,沒有否定就沒有事物的前進和發展。例2、沒有新物種對舊物種的否定,生物就不會進化。人類就不會出現;沒有新的社會形態對舊的社會形態的否定,社會就不能發展。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的發展,都是新舊事物的相繼更替。否定意味著新舊事物的決裂,舊事物向新事的轉折。這段話主要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 )A.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決定性的環節 B.量變的過程C.克服和保留的統一 D.事物聯系的環節3.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新事物產生于舊事物.它總是吸取、保留和改造舊事物中積極的因素作為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是辯證的否定的第二個特點。例3、《莊子·刻意》中說:“吹啕呼吸,吐故納新。”成語“吐故納新”由此形成。這一成語包含的哲學原理的A.新事物曲折中前進的原理 B辯證否定的原理 C.對立統一原理 D量變質變的關系原理與此成語意義相一致的還有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破舊立新等成語。4.辯證否定的實質就是“揚棄”◇課堂探究:(1)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什么否定觀 (2)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否定 ◇探究提示:(1)把否定理解為拋棄一切,是一種形而上學的否定觀。(2)辯證否定,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去理解和把握:①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辯證的否定體現了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質變,沒有否定,就沒有質變,也就沒有事物的前進和發展。③辨證的否定是聯系的環節。辯證的否定不是新事物對舊事物全盤拋棄,而是要吸收并繼承舊事物中的合理的、有價值的因素,這就體現了新、舊事物之間的聯系。④辯證的否定是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既克服舊事物中的消極因素,又保留舊事物中的一切積極因素,并以此作為新事物發展的條件。否定不是簡單地拋棄舊事物,而是“揚棄”。例4、毛澤東同志早就說過“對于外國文化,排外主義的方針是錯誤的,應當盡量吸收進步的外國文化,作為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借鑒;盲目搬用的方針也是錯誤的,應當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把這一觀點用于向外國學習的問題上,應該堅持( )A.肯定中有否定 B.肯定一切 C.否定一切 D.贊成和反對的統一例5、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我們也必須采取有分析、有選擇地吸收的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不是全盤照搬,也不是一概排斥;既反對崇洋,也反對排外。我們采取這樣的態度,其哲學理論依據是( )A.唯物辯證法的普遍聯系觀點 B.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實事求是的觀點C.一切事物都是運動變化發展的觀點 D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點5.辯證否定觀的意義——革命精神和科學分析態度的統一,批判與繼承的統一。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例6、從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看,新制度必然代替舊制度。新的社會形態必然代替舊的社會形態。從哲學上說,新社會對舊社會的否定是( )①社會性質的根本變化.是一個質變的過程 ②徹底砸爛舊社會的一切③“揚棄” ④社會發展的中斷性和連續性的統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課堂探究:P76。為什么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能夠突破傳統療法,提高燒傷治愈率 這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我們從中可以得到什么啟示 ◇探究提示:(1)因為我國某燒傷治療小組不迷信權威意見,堅持獨立思考,刻苦攻關,在重新研究和分析傳統療法的基礎上大膽創新,采用了與傳統的包扎療法相反的暴露療法,從而大大提高了燒傷治愈率。(2)這一事例體現的哲理是:辯證的否定觀。辯證的否定就是“揚棄”,是肯定和否定、克服和保留的統一,是事物發展和聯系的環節,是事物自身的否定。這種對待事物采取“揚棄”的態度,就是辯證的否定觀。(3)我們從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①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必須采取科學分析的態度,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防止和克服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錯誤傾向。②要樹立創新意識,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對于前人和他人的經驗,不能迷信,不唯書,既不能無批判地全盤繼承。兼收并蓄;也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否定;既要反對復古主義,也要反對虛無主義。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新文化的發展。例7、辨析:樹立創新意識,必須不唯書,不唯上。(二)、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1.辯證否定的革命批判精神。◇課堂探究:(1)懷疑和批判精神在人們的認識和創新中具有什么作用 (2)我們常說,不破不立。“破”和“立”是一種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 (2) “破”和“立”是一種對立的統一。破是手段、途徑,立是目的。沒有破就沒有質變,就沒有舊事物的滅亡和新事物的產生。立是在破的基礎上的立,是不能離開破的立,它是對“破”的否定,但這種否定是一種辯證的否定,是“揚棄”,是聯系和發展的環節。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3、辯證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要求P77二、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1、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課堂探究:想一想。技術創新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什么關系 ◇探究提示:P78第一段。例8、下列表述與上述材料(P78框內)相吻合的選項是( )A.江澤民:知識和技術創新是人類社會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科技創新已越來越成為當今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標志,越來越決定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進程B.江澤民:理論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C.江澤民: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時。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D.別林斯基:沒有否定,人類歷史就會變成停滯不動的臭水坑2、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3、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三、第十課主要問題1.樹立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⑴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系的環節,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⑵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辯證法按其本質來說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創新的作用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都與創新密切相關。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創新推動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變革。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是時代的引擎,是社會發展的動力。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1)唯物辯證法主張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2)形而上學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3)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對立的焦點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4.唯物辯證法的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和對立統一規律,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和堅決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課后練習一、選擇題1、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文化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傳播條件發生了變化。我們要深人研究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間 題,善于在更加開放的環境中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這體現了①聯系和發展的觀點 ②一分為二的觀點 ③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觀點 ④認識不斷發展的觀點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文化作為社會意識形態,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 規律,即傳承與創新,這就是吸收傳統文化、外來文化中的精華,剔除其糟粕的過程,從而推動文化的發展。這堅持了A.量變和質變相統一的觀點 B.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的觀點C.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 D.聯系和發展的觀點3、“理論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這句話說明了①辯證法就其本質來說,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②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③要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④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4、2006年3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說:“徑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思所以危則安矣,思所以亂則治矣,思所以亡則存矣。”以下語句與上述兩句詩文體現的哲理相同的是A.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B.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C.不人虎穴,焉得虎子 D.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5、近期全球相繼出現禽流感疫情。禽流感是人類共同面臨的嚴重威脅,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這說明①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 ②人們對事物的聯系無法改變③部分離不開整體 ④關鍵部分的性能決定整體的性能和狀態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6.我國是一個產煤大國,是一個嚴重依賴能源的國家,同時也是礦難頻發的國家。我國的煤炭高瓦斯礦井多,瓦斯爆炸給我國煤炭行業和礦工生命造成了重大損失,但瓦斯的另一個名字叫煤層氣,它又是一種清潔能源,依靠科技進步,開發煤層氣,既可緩解能源緊張,又有利于煤礦安全,還可保護環境,可謂一舉三得。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B.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促進事物的發展C.矛盾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相互轉化 D.聯系具有普遍性,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是聯系的7、哲學家別林斯基說過:“沒有否定,人類歷史就會變成停滯不動的臭水坑。”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A.人類歷史有可能變成停滯不動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類歷史就會向前發展C.要敢于否定,樹立創新意識,推動人類歷史發展D.要敢于蔑視權威,拋棄書本,就能推動人類歷史的發展8、世紀之交,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許多新變化。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上內容說明()A.通過理論創新推動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創新,是我們長期堅持的治黨治國之道B.“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解決了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切問題C.只要堅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什么人間奇跡也可創造出來 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須進一步發展9、“理論創新,這是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要求。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創新也沒有止境。”這句話說明了()① 辯證法就其本質來說,這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 ②要創新就要有批判和發展③要敢于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觀念④要善于提出新問題,敢于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10、以下觀點對創新認識正確的有()① 創新是對真理的發展 ②創新是對實踐的推進 ③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 ④創新是時代的引擎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1.(多項選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哲學寓意是…()A.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客觀的 B.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本原因C.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D.事物內部特殊矛盾規定其特殊本質12.(多項選擇)我國的基層民主建設任重道遠。黨的十五大以后,農村基層民主一馬當先,各地的民主實踐如火如茶地展開。然而,民主的實現并非一路“鳥語花香”,在各地實現民主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取得的成效依然讓人不無擔憂。這里包含的哲學道理是A.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B.要全面認識事物發展中的矛盾C.要正確區分社會主義民主的性質與實現程度 D.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13.(多項選擇)((人民日報》報道,科學通過監測發現,由于人類不當和無限制地科考活動,導致南北兩極氣候變暖,從而影響了海洋生物圈。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上述事實說明A.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聯系 B.事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C.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人們創造的 D.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事物有重要意義14.(多項選擇)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失事后,我國航天術專家宣稱,這不會影響我國載人航天計劃,恰恰為我國載人航天計劃提供有益的經驗教訓。這說明A.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 B.我國的航天技術遠遠超過美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C.失敗可以為成功積累經驗,矛盾雙方是既對立又統一的 D.只要有信心,成功就不會向失敗的方向轉化www.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