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生活于哲學》第4課學案一、考點整合:(一) 世界的物質性、統一性原理 P28-301、內容:(1)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人類社會都是物質的) P28-29(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產生和發展、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要素都是物質的) P30(3)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P30總之,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 。2、方法論:一切從實際出發,主觀符合客觀,實事求是;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3、物質的含義P29:哲學上的物質是例1、如果不順應自然規律僅憑人們的主觀愿望去建設一個不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人為的新的生態系統,結果往往事與愿違,不僅收不到預期效果,而且最終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生態系統是自然形成的,人們如果僅憑主觀愿望去建設一個不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人為的生態系統,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是因為()A.人與自然界是難以和諧相處的 B.人在自然界面前是無能為力的C.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 D.人類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例2、(03年全國)物理學家把由反粒子組成的物質稱作反物質。1928年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預言反物質的存在。1997年美國科學家發現在銀河系上方約3500光年處有一個不斷噴射反物質的反物質源。200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對反物質原子的內部結構和物理特性進行了研究。從哲學上看,反物質的存在表明()A.世界的本質并非是物質 B.人類可以有意識地改造自然C.新事物總是層出不窮 D.整個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例3、我們應這樣認識物質概念( )①它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②它是在概括萬事萬物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即客觀實在這一共同根本特性的基礎上形成的 ③它是世界的本質 ④它是抽象的、虛幻的東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二)運動與物質的關系原理 P311、運動的含義:哲學上的運動是指 。2、運動與物質的關系:對立統一關系(1)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3)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觀點,反對脫離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例4、馬克思說:“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東西,只是由于某種運動才得以存在、生活。”這一論斷蘊涵的哲學道理是()A.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 B.運動是物質的惟一特性C.運動是物質的派生物 D.任何運動都有自己的物質承擔者(三)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系——對立統一關系 P321、對立(區別):(1)含義不同 (2)特點不同,運動是絕對的、永恒的、無條件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2、統一(聯系):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第一,靜止是一種不顯著的運動,是運動的特殊狀態。第二,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3、反對夸大絕對運動不可知論;反對夸大相對靜止的形而上學的詭辯論,最終陷入唯心主義。例4、(2002年全國高考政治試題)古希臘哲學家克拉底魯認為,萬物只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旋風”,瞬息萬變。他拒絕給事物以名稱,主張對客觀事物“什么都不能說”。其錯誤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觀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C.否認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D.割裂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四)運動是有規律的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指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1)規律的客觀性, 。(2)規律的普遍性, 。(3) 規律的客觀性、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違背規律受到懲罰。(4)人們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把握規律、利用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但不等于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我們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例5、(03年全國)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在《題畫》中說:“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強調“意在筆先”“趣在法外”。這說明()A.繪畫創作不遵循認識的一般規律 B.并非所有的意識都是客觀存在決定的C.藝術創作只憑主觀虛構 D.藝術創作有其特有的規律例6、2005年7月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深度撞擊”號經過170多天的飛行,成功地在距地球1億多千米外準確命中坦普爾1號彗星內核。“深度撞擊”被比喻為“在高速飛行的針上穿線”。撞擊的成功,表明( )A.客觀規律是可以為人類認識和利用的 B.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看本質C.人類的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過程 D.發揮主觀能動性是科學實驗獲得成功的基礎和前提例7、(2004·江蘇·不定項)人的思維活動和認識發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A.受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制約 B.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C.是可以改造和創新的 D.是能夠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的(五)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1、原理內容:(1)規律是物質運動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是不可違抗的。(2)人在客觀規律面前又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又可以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為人類造福。2、方法論: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實事求是;又要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為人類造福。3、反對:片面地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無視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的制約,屬于唯心主義;只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否認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機械唯物主義。例8、水利專家說,治理淮河的思路逐步從“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轉變。也就是試圖完全消除洪水災害,轉變為承認洪水的風險,綜合運用各種設施,力爭將洪水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結合材料中淮河領域洪水“管理”的實踐,談談如何理解“治水要按規律辦事”。答案:(1)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我們要承認規律的客觀性,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洪水有其特有的規律,治水要尊重洪水本身的特性。(2)按客觀規律辦事,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利用規律。治水思路的轉變說明人們對洪水規律認識的深化,并逐步糾正不合規律的思路和做法,按規律辦事,使洪水危害降到最低限度。二、難點解疑1. 哲學上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2、世界的物質性原理的幾種說法:①世界的本質是物質。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質。③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④世界統一于物質。⑤世界是物質的。3、“物質的唯一特性”和“物質的根本屬性”(1)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是說物質的本質。(2)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物質除了運動這一屬性以外,還有可知性、永恒性、無限性等許多屬性。這些屬性都是與物質不可分的。運動是物質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屬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4、“規律”和“規則”的關系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創造它、消滅它或者改變它。規則是主觀的,它是根據人們的需要制定的,可以制定它、廢除它或者修改它。一個正確的規則總是根據客觀規律制定的,它是對客觀規律的反映。三、高考實戰演練:1.在人類社會出現以前,自然界按照自然法則自發地調節、演化和發展。這一事實說明()①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不受意識的影響 ②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是客觀的③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 ④物質是世界的本質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第六態”物質的發現是2004年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之一。而人們過去只知道氣態、固態、液態、等離子態和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等五種物質的具體形態。從哲學上看,物質“第六態”的發現表明()A物質世界的演進取決于人類智力的發達程度 B.人類的認識能力隨著客觀世界的變化而提高C.認識的深度和廣度是由認識工具決定的 D.世界的本原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3. (2004年江蘇,17)"樹欲靜而風不止.”這句話反映了()A.客觀事物的存在與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質的C.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D.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4.一種社會制度從它產生到滅亡,社會性質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狀態。但是,這決不意味著它沒有任何變化,生產力、科學技術、社會生活等都在不斷地變化。材料中的事實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A事物都處在因果鏈條的聯結之中 B整體和部分相互影響C.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 D.一切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2005年9月,太陽表面出現大黑子,直徑10萬千米。據此回答5-6題。5.此次黑子的出現,是太陽活動劇烈的標志,可能隨時出現耀斑爆發,放射大量的強力射線,同時放射大量的帶電粒子。這一事實蘊涵的哲理是()A.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B.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C.新事物在力量上強于舊事物 D.物質對意識具有決定作用6.、伴隨著人類基因組圖譜工作草圖的宣告完成,將來人類可以通過生物工程來改造生命。這一重大成果的哲學意義在于()①為世界物質性理論又一次提供了新的自然科學依據②有力地駁斥了“上帝造物”的觀點,是對“神創論”的有力打擊③隨著科學的發展,意識的反作用越來越強,總有一天可以擺脫物質的束縛④證明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是以人們承認和服從自然為前提的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 .英國哲學家畢爾生說:“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觀念中運動。”這一觀點是()A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 B.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C.離開意識談物質的不可知論 D.離開物質談意識的精神萬能論8、(02年全國)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堰苗助長,苗枯田荒。這給我們的啟示是(》A.現象是規律的外在表現形式 B.人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C.尊重規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礎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條件9.“欲速則不達”的哲學寓意是()A.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 B.要提高辦事效率,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C.物質決定意識,一切從實際出發 D.要取得事業成功,必須按常規辦事10.“刻舟求劍”中的楚國人()①承認物質,否認運動 ②承認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③承認物質是運動的主體④否認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⑤屬于唯心主義的觀點 ⑥屬于形而上學唯物論的觀點A.①③④⑥ B.①④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11.唐朝詩人李商隱詩:“從來系日乏長繩,水去云回恨不勝。欲就麻姑買滄海,一杯春露冷如冰。”這首詩體現的哲理主要是()A.事物運動有自身的規律,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意識對物質有反作用C.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D.想作長繩系太陽,用麻姑買滄海是根本辦不到的12.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太空共飛行115小時32分鐘,繞地球77圈,行程約325萬公里。返回艙實際著陸點距理論著陸點相差僅一公里。這體現了()A.規律是可以被人們認識和利用的 B.認識要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C.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D.規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質的聯系13.(不定項).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征,它具有這樣特點A不依賴于人的意識 B.不可能離開人的意識獨立存在C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 D先有意識后有客觀實在性14.(不定項).成語“守株待兔”的寓意主要在于()A.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從感知到的事實出發 B.不能把事物的個別現象、偶然聯系當作規律C.想問題、辦事情必須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D.事物的聯系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5.(不定項)(2004年江蘇,29,不定項)人的思維活動和認識發 展是有規律的,這種規律·()A.受到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制約 B.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C.是可以改造和創新的 D.是能夠被人們所認識和利用的16.(不定項)“人的精神不是自我的肆意膨脹,而是人對社會、對自然的合乎理性的訴求。”這句話說明A.精神不是萬能的 B.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要受到社會規律、自然規律的制約C.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相互制約 D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基礎17.(不定項)“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這說明()A.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都是有規律的 B自然界和人類社會遵循同樣的規律C.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都是古今不變的 D.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是循環往復的18.(06年江蘇不定項)人們能夠創造出自然界里本來沒有的東西,如計算機、電冰箱、宇宙飛船等。這表明() A.人們能夠創造自然物 B.人們能夠改變自然物的具體形態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觀性 D.人們已經全面把握自然規律19.(04廣東)現代著名學者赫伯特·A·西蒙說:“我們今天生活著的世界,與其說是自然的世界,還不如說是人造的或人為的世界。在我們周圍,幾乎每樣東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跡.”辨題:人為的世界是主觀的。19答案:(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夠有意識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識的印記,滿足人的需要。(2)人們有意識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觀存在與客觀規律為前提的,這種客觀存在與客觀規律不會因為人們的活動而消失;人的實踐活動本身也具有客觀實在性。因此,“人為的世界是主觀的”這個說法是錯誤的。20.(05年廣東)簡述你對馬克思主義物質運動觀的理解。20.答案:①運動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變化和過程。②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21、(2002年)夏季,北京等地為緩解當地旱情,采用了許多人工增雨的措施,明顯增加了降水。試分析“人工增雨”體現的哲學道理。21.〔答案」(1)事物運動是有客觀規律的;(2)人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www.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