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多彩的消費【考點1】影響消費的因素1. (08廣東文基)某優質大米在我國市場每公斤售價近100元,約為普通大米價格的20倍,但在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其銷售狀況依然良好。這體現了( )A.收入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 B.求異心理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 C.價格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 D.攀比心理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相關訓練2-8題。2.房價上漲,銷售旺盛。2009年8月,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前7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增加近4成,個人按揭貸款增加近8成,逼近2007年全年新增個人按揭貸款的88.4%。影響房價持續上漲的因素有( )①城區建設用地成本增加 ②商品房供不應求③開發商之間的商業化競爭 ④消費者“買漲不買落”的消費心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漫畫《售“后”》反映的現象告訴我們( )①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滯后性的弱點和缺陷②房地產公司制訂了成功的經營戰略③消費者應避免盲從,做到理性消費④規范市場秩序必須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③④4.(2009年廣東六校聯考)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關系百姓切身利益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漲幅,從10年來最高值8.7%回落到11月份的2.4%。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降低,意味著( ?。?br/>A.居民收入減少 B.居民購買力普遍提高 C.居民購買力普遍降低 D.居民間的收入差距加大5.從右圖看出,決定將多少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費的因素是( )A.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B.家庭擁有財產的數量C.社會消費風尚D.消費者的年齡及對未來收入的預期6. 國務院決定,2008~2010年連續三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各地政府已經或正在提高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水平,同時加強對城鄉困難居民的臨時援助。這樣做的依據是( ?。?br/>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②居民消費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③物價上漲會直接影響人民生活 ④社會總體消費水平高低與收入差距有密切聯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考點2】消費類型7.據來自國家假日辦的信息,經國家旅游局、國家統計局匯總,2010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游客7832萬人次,比上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3.5%;實現旅游收入3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7.6%。旅游消費屬于( )①勞務消費 ②生存資料消費 ③發展資料消費 ④享受資料消費 ⑤租賃消費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①③④8.錢貨兩清的消費與租賃消費的最大區別是 ( ) A.錢貨兩清的消費不能貸款,租賃消費有時可以貸款 B.錢貨兩清的消費會發生所有權的變更,而租賃消費的所有權不會變更 C.錢貨兩清的消費附帶保修責任,租賃消費不附帶保修責任D.租賃消費適用于大宗物品的消費,錢貨兩清的消費只適用于小件商品的消費【考點3】消費結構9.(2008廣東9)甲省和乙省的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5.3%和36.1%,這表明( )A.從收入水平來看,甲省城鎮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鎮居民B.從收入水平來看,乙省城鎮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鎮居民C.從生活水平來看,甲省城鎮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鎮居民D.從生活水平來看,乙省城鎮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鎮居民相關訓練10-13題。10.目前,住房、汽車消費正成為人們消費的一大熱點,這說明 ( )①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②我國人們的消費水平在提高③人們的消費結構正在由發展資料型向享受型轉變 ④人們正在高消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11.根據上題結論,下列選項中符合這種趨勢的產業結構變化的有 ( )①發展住宅建設、家用轎車等產業 ②發展農村的家庭農副業,提高自給程度③發展服務業,重視假日經濟 ④發展技術含量低、見效快的小紡織廠、造紙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城市 甲 乙 丙人均工資(元/月) 2860 4000 3300CPI 130 160 11012.(2008年上海高考)CPI是用于衡量某一固定消費品集合價格水平的指數,CPI越大表明物價水平越高。右表列出了某年份我國三個城市的人均工資與CPI。若考慮物價因素,三個城市人均實際工資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順序是( )A.乙>丙>甲 B.乙>甲>丙C.丙>甲>乙 D.丙>乙>甲13. 右側“我國某市居民恩格爾系數變化圖”表明( )①居民食品支出總額逐年下降②消費結構不斷改善,生活水平提高③該市經濟持續增長,居民收入增加④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占主導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考點4】消費心理14.去年8月,天津市第一家名品折扣店一一水牛城折扣店正式亮相。該店針對名品虛標價格的實際,以最大化的折扣,調動了人們的購物熱情,給一直客流稀少的商圈帶來了少有的熱鬧場面。上述現象是消費者( )A.求新心理引發的消費 B.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C.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D.求名心理引發的消費相關訓練15-16題。15.(09蘇州調研)買房可以自行設計,旅游可以自定路線,穿衣服可以自行設計,使用手機可以自定鈴聲……如今,在人們的生活中“定制”正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消費模式,這種消費現象的出現 ( ) ①說明體現求異心理的個性化消費成為消費的主導 ②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具體體現③說明生產者要針對客戶的個性需求,生產出不同的產品 ④有利于避免生產的盲目性,節約社會資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09·湛江測試)最近,全國人大高票通過的相關法案中關于“明星代言食品出事要追究連帶責任”的規定,頗為公眾關注。眾多商家不惜花巨資請明星代言其產品,主要是利用了消費者的( )A.攀比心理 B.求異心理 C.從眾心理 D.求實心理【考點4】消費行為17.(2009·北京,25)美國爆發的金融危機通過多條路徑對他國經濟產生影響。發生在美國的下列經濟現象,會形成一條連貫的路徑,將危機傳導到他國。①消費下降,消費資料進口減少 ②失業增加,居民收入減少③生產下降,生產資料進口減少 ④融資困難,企業倒閉增多這條路徑是A.①→④→③ B.②→①→④ C.④→①→② D.④→②→①相關訓練題18-24題。18.(08合肥質檢)《中國財經報》報道,由上海市環保局倡導的“綠色飯店”在上海悄然興起。所謂“綠色飯店”,就是運用環保、健康、安全的理念,“倡導綠色消費,抵制食物浪費”。“倡導綠色消費”的主旨是 ( )A.消除人與自然環境的矛盾 B.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 C.優化和改善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 D.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19.(2009·安徽模擬)近期,國務院要求努力消除制約消費的制度和政策障礙,改善居民消費預期,引導和促進居民擴大消費需求。這樣要求的主要原因是( )①消費能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生產發展 ②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③消費對生產的調整和升級起決定作用 ④消費制約著生產和經濟的發展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0.2009年央視春晚人氣最旺的節目無疑是趙本山和小沈陽的小品《不差錢》。這個小品推出的幾句臺詞目前已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尤其那句“人最痛苦的事是人沒了,錢沒花完”有可能成為新的流行語。從消費的角度看,這句經典臺詞告誡我們的是( )A.從眾消費才是最合理的消費 B.要避免盲從,理性消費C.綠色消費是可持續性的消費 D.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2009年1月7日14時30分,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放三張3G牌照。中國移動獲得TD-SCDMA牌照;中國電信獲得CDMA2000牌照;中國聯通則獲得了WCDMA牌照,至此,我國正式進入3G時代,高速移動上網即將步入我們的生活,而運營商三家爭雄的大幕也即將拉開。據此回答21~22題。21.3G時代,隨著網絡設備成本的大大降低,手機上網的資費會越來越低,同時由于視頻通話等新鮮通訊方式的運用,手機上網的群眾會進入快速增長的階段。材料表明( )①商品的價格與價值成正比 ②使用價值影響消費者的商品需求欲望③物美價廉是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目的 ④生產決定消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2.數據顯示,3G牌照發放將在未來3年內拉動2 800億至3 000億元的投資。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發放3G牌照有利于( )①刺激當前經濟增長 ②避免企業優勝劣汰③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④增強我國經濟發展的后勁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3. 2010年春節期間,全國各大商場、超市的煙酒茶等傳統禮品柜臺仍然重現“豪華版”。商家不惜“重金”包裝禮品,看中的是中國人喜送禮、“愛面子”。要根除豪華包裝這一痼疾,作為消費者,應該( )①加強對廠家、商家過度包裝的管理和限制 ②增強資源節約意識,自覺抵制過度包裝③通過稅收等調節手段,限制過度包裝 ④樹立正確消費觀念,倡導綠色消費、適度消費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4.下圖是對某校180名高中學生進行的調查統計,該圖顯示( )A.中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都是健康向上的 B.中學生養成了揮霍浪費的消費習慣 C.生日的快樂與所花金錢的多少成正比 D.不少中學生還不是理智的消費者背景材料建國六十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城鄉居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顯著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1978年到2007年,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57.5%下降到36.3%;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由67.7%下降到43.1%。但城鄉收入差距較大,消費對GDP貢獻率較低。表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狀況表GDP總量 城鎮居民人均收入 農村居民人均收入1978年 3 645億元 343元 134元2008年 300 670億元 15 781元 4 761元表二:2006年至2008年最終消費支出、投資、凈出口對GDP貢獻率(單位%)年份 最終消費支出 投資 凈出口2006年 38.7 42.0 19.32007年 39.4 40.9 19.72008年 44.5 66.5 -11注:目前世界各國消費對GDP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60%。創新應用1.朋友見面打招呼,20世紀70年代是“吃飯了 嗎”,如今流行“搬新家了嗎”、“旅游了嗎”、 “進修了嗎”。這反映出( )A.收入差距的擴大 B.物價水平的下降 C.消費結構的完善 D.恩格爾系數的提高2.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禮品需求也呈現出數量不斷增加、檔次不斷提高的趨勢。為滿足市場需求,相關部門每年都在開發大量的新產品,想方設法從市場分得一杯羹。這表明( )①家庭消費的層次由低向高遞進發展 ②消費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③為社會提供新的消費品是企業經濟活動的根本出發點 ④價值規律能有效進行資源配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材料一 1978~2007年我國基尼系數和恩格爾系數化表注: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基尼系數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較平均;0.3~0.4表示相對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材料二 在上世紀80年代,我國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曾超過50%,2007年我國家庭消費占GDP的比重是35.3%,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水平。2008年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格,制定并發布增加各項農業補貼的方案,11月5日中央政府確定當前擴大內需的十項措施,推出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其中包括加快建設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約3 700億元。(1)概括材料一蘊含的經濟信息,并結合材料二分 析我國家庭消費占GDP比重低的原因。(2)提高我國家庭消費占GDP比重關鍵是提高農村家庭的消費水平。從影響消費水平的因素和宏觀調控的角度對我國提高農村家庭消費水平提出合理化建議。14.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改革開放。上海某高中的學生調查走訪了現年55歲的黎伯伯家,了解和認識改革開放30年來家鄉居民生活的變化,下表是同學們所作的記錄。年份 全年家庭收入(元) 全年家庭支出(元) 全年家庭儲蓄工資收入 其他收入 食品支出 其他支出1978年 800 0 450 250 1001995年 12 000 1 150 4 000 4 650 2 50002008年 120 000 7 500 25 000 46 500 56 000(1)透過以上記錄,你發現黎伯伯一家經濟狀況發生了哪些變化?(2)同學們在采訪中發現,黎伯伯家把不花的錢統統存入銀行,理財方式單一。請你向黎伯伯提出兩條家庭理財的合理建議,并說明理由。(3)我們當前要把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如何才能使黎伯伯一家愿意拿出更多的錢來消費?答案 (1)①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不斷降低,說明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不斷改善;自1995年以來,我國基尼系數不斷升高,說明居民收入差距逐漸拉大。②2004年以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緩慢是我國家庭消費占GDP比重低的原因之一;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系,居民收入差距加大是我國家庭消費占GDP比重低的又一原因。(2)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國家要加大財政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農村改革發展;運用法律手段,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家庭消費水平。②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于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建立社會保障體系等民生工程,解除農民后顧之憂,穩定農民消費預期。③物價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力。國家要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提高農民的購買力。④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實現共同富裕。答案 (1)改革開放30年來,黎伯伯一家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大幅度提高;收入來源更加豐富;恩格爾系數明顯下降,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家庭儲蓄顯著上升。(2)①購買股票。股票是一種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方式。②購買債券(國債)。國債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銀行利率。③購買商業保險。購買商業保險是規避風險的有效措施。④購買基金?;鹗且环N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它由專家經營、專業管理,比較適合于缺乏足夠知識、時間和精力的投資者。(3)大力發展經濟,完善分配制度,拓寬居民理財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在收入增加的前提下使居民樂于拿出更多的錢來消費;通過適當的宏觀調控措施,例如減少稅收、降低利率等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居民消費;加快繁榮市場,生產出更多符合居民物質文化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引導居民轉變消費觀念,推動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整頓和規范市場環境,解除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