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010年高考名師指導二輪復習:政治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http://img1./0/6/696/69660_3200x3000_0.gif" \* MERGEFORMATINET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百家講堂串聯知識有紋備考木可如朝把都知述以下如何有中為例,往往需要聯系“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消費概念”“消費者的權利和義務”等(5)通過區分知議之間的弄同整合知議。如經濟常識》中物品、勞動產品與商品之間的關系;《哲學常識》中意識認識與社會意識之間的關系,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之間的關系,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之間的關系;政治常識》中公民與人民之間的關系等。下面以《哲學常識》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關系為例進行說明類別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前提兩個或兩個以上矛盾只有一個矛盾適用范圖解決問題辦事做)分析問題、評價問題(想)方法論要求抓關鍵抓中心環節:抓重點抓本質;分清主流和支流擒賊先擒王;畫龍點睛;好鋼用在刀瑕不掩瑜;經濟全球化有利有弊,但刃上;"三農”是重中之重等利大于弊串聯知識時應注意的兩個問題1.把“準”知識把準”知識,就是在串聯知識時考生要準確把握知識的內涵和外延,準確把握原理、觀點的依存條件與適用范圍。只有這樣在考試中才不會出現失誤,才不會將相近、相似相關的知識混淆,對于試題中命題者設置的偷換概念改變內涵與外延等陷阱,才能準確識別從容解決。通過分析近幾年的高考政治試題,我們發現盡管其背景材料千變萬化,但試題的“基礎性”待點十分顯著。考生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準確把握相關概念的內涵外延。大家知道,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中,其中一層就是“恰當使用經濟哲學和政治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予以表述”。答案語言要科學規范,就必須向教材語言回歸。教材中的政治術語都是經過專家反復推敲的,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邏輯性??忌挥惺煊浗滩恼Z盲,才能避免出現語言不規范,表述不準確的現象。這就要求考生在串聯教材知識時要在“準”字上下工夫,準確把握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準確把握原理的依存條件與適用范圍。例如,民族自治與“民族區域自治”這兩個概念無論是內涵還是外延都完全不同,民族區域自治是民族自治與區域自治的結合。又如,民主與專政的關系只存在于民主制國家;政黨領導國家政權的原理只適用于建立了政黨制度的現代國家,而不適用于古代國家;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要以商品經濟的存在為前提,但也不是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