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消費心理面面觀》教案樂山師范學院 李超教學內容分析課標要求:本框題教學內容是貫徹新課程標準1.3規定的“描述幾種消費心理;比較消費行為的差異;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要求。教材分析:消費心理面面觀是人教版高一年級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三課第二框第一目的內容。在整個教材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拓展和延伸,又是以后學習的基礎和必要準備。教材的重點是四種消費心理的基本含義;難點是消費心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學情分析:高一學生感性認識的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理性思考的能力正在形成中,本目知識貼近生活,且前一個框題的學習為本目相關知識作了鋪墊,所以由學生自學,進行簡單的分析是可行的。在自學和分析中,學生一定會存在一定的疑問,通過課上對這些疑問的分析探究,提高學生的理性思考和理論分析能力。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四種消費心理的基本含義,及對各種消費心理的評價和態度,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分析各種消費心理和觀念,提高比較、鑒別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情境,啟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通過角色扮演,培養學生的參與能力、創新能力和合作的精神。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感悟父母的艱辛,培養學生孝敬父母的品德;認識到個人的消費心理不僅關系著自己,更對我們的家庭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達到樹立正確消費觀層面的目的。教學策略方法課前準備:1.制作角色扮演內容2.mp3及相關材料教學方法:1.角色——探究法2.合作探究法3.歸納法、講授法4.啟發式教學方法教學用具:傳統教學用具課時安排:20-25分鐘.授課類型:新授課教學活動過程復習導入: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消費的類型、結構以及影響因素,現在我就請一位同學來回顧一下影響消費的因素有哪些?生:收入、物價水平······師:回答得很正確。我們把這些因素稱為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那么,有沒有主觀因素制約我們的消費呢?老師這里有一則材料——《寫給兒子》,我將請一位同學帶感情的朗讀,請同學們思考:材料中兒子和女兒的消費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不同呢?(播放《一封家書》這首歌)《寫給兒子》:親愛的兒子: 還記得你剛進大學那會兒,是多么的純樸和善良,我們很少為你操心。你是我們心中的驕傲,心中的乖寶貝!然而,大學三年轉瞬即逝,你的變化讓我們不敢置信,“錢”幾乎成了你生活的全部。為了能和你那些城里的朋友一樣時尚、前衛,甚至比他們更好,你開始變得越來越愛攀比。他們穿361°,你就穿安踏;他們用天語,你就要用諾基亞。你一封接一封的家書中,只有寥寥數語,要錢!而同樣上大學的你的妹妹,一個月700元卻過得很合理很好。愛學習,不攀比,買鞋就買康奈鞋,她說實惠,且穿著舒適。我和你媽多希望你在面子思想增長的同時,也能夠多花點時間學習,提升自己的思想,不要被錢、虛榮蒙蔽了你內心的純樸和善良!師:謝謝這位同學的朗讀,從材料我們不難看出兒子穿的是品牌、用的是名牌,愛攀比,而女兒很節儉、實際。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收入和物價水平的不一樣嗎?還是······生:喜好、想法······師:對,這些都是消費心理的內容,消費心理也影響著我們的消費,今天我們就進入消費心理的講解,消費心理面面觀。新課講授:師:那什么是消費心理呢?師:其實消費心理是指消費者進行消費活動時所表現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動的過程。(板書)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本第22頁,,看看課本為我們講述了哪些消費心理?生:從眾、求異、攀比、求實。(板書)師: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呢?生:受別人影響、隨大流;追求個性;炫耀;講究實惠。師:同學們基本抓住了要點。從眾的特點是盲目、仿效、重復性;求異的特點是:標新立異;攀比的特點是:炫耀、盲目性;求實的特點是講究實惠、符合實際。(板書)師:在這里我們應注意對從眾和攀比心理的區分,從眾是求同,想方設法和別人一樣;而攀比是求高求優,想要超過別人,證明自己在物質上比別人強。師:老師這兒有則情境,一則為《母女對話》,另一則為課本上漫畫右側的材料,首先我將請兩位同學來角色扮演《母女對話》。《母女對話》:女兒:媽媽,過節了,我們同學之間都要相互送禮物,我不送的話就抬不起頭。媽媽:我們家里困難你是知道的,但人家的孩子都送了,你就把你爸昨天賣苦力掙來的錢拿去吧,應該夠了,以后我們再節約點。師:謝謝兩位同學的表演。請同學們再看第二則:《小林的服裝》:小林的服裝總是怪怪的:褲子上左一個大兜右一個小兜,兜上還有許多鐵環,走起路來叮當作響。別小看他這身服飾,價格可高哩!師:這兩則材料各屬何種消費心理啊?先來看看書上的這則。是什么心理驅使小林購買這套服裝?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他的消費行為?生:求異師:為什么呢?你如何看待?生:展示個性師:同學回答了一方面,其實我們的求異也是有利有弊。利:展示個性;推動新工藝新產品的出現;弊:代價大;社會不認可。(板書)師:那第一則是什么消費心理呢?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這類事情?生:從眾。可以推動產品的消費,增加銷量。但有可能對我們的生活不利。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全面。我再加以總結:是從眾心理。也有利有弊,利:健康、合理可帶動某一產業的發展;弊:不健康、合理則會影響經濟的良性發展,對個人生活也不利。(板書)師:下面請同學仔細思考我們《寫給兒子》情境中兒子和女兒的消費行為,看看他們是何種消費心理,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消費,這是同學們課后的作業,完成老師在黑板上的圖表。兒子:他們穿361°,你就穿安踏;他們用天語,你就要用諾基亞。女兒:買鞋就買康奈鞋,她說實惠,且穿著舒適。板書心理 特點 評價 態度從眾 仿效、重復、盲目性 利:健康、合理則會帶動某一產業的發展弊:不健康、合理會影響經濟的良性運行,對個人家庭也不利。 具體分析求異 標新立異 利:展示個性,推動新工藝新產品的出現弊:代價大,社會不認同 具體分析攀比 炫耀、盲目性求實 符合實際、講究實惠師:(課后小結)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四種消費心理的基本含義以及對從眾和求異的評價和態度,請同學們主要把握含義和消費心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今天的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