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專題七】民族精神與先進文化【命題趨向】本專題旨在讓學生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深刻感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力量;充分認識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容及重大意義。本專題在近三年新課標高考中重點考查的內容有: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作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在知識文化修養中陶冶思想思想道德品質等知識點。在2010年高考備考中,要注意結合世博會,分析中華文化的特征及其力量;結合建國60周年,運用民族精神的作用,弘揚民族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等相關知識分析具體事件;以文化建設的政策為依托,關注人民群眾的文化創建活動,將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等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點透視】㈠重點內容1、民族精神⑴是什么:基本內涵:一個核心(愛國主義)、四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⑵為什么:①作用: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②必要性: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來源: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COM]⑶怎么樣:①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作用。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的主心骨。②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③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借鑒世界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化與分化圖謀。④與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⑤肩負起為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建設者。2、思想道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來源:21世紀教育網][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⑴區別:①方式不同:思想道修養強調自省、自律;科學文化修養強調自我教育、自我提高。②內容不同:思想道修養旨在提高思想道德認識,養成良好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茖W文化修養旨在學習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⑵聯系:①良好的科學文化修養能促進思想道德修養。②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能促進科學文化修養。③科學文化修養的根本意義,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斷升華,為人民服務的本領不斷提高。④二者是統一,我們要不斷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㈡難點內容1、正確理解中華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關系類型 中華文化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區別 中華民族所創造的區別于其他民族而獨具特色的文化形式,表現為中華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心理狀態、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就是民族這一共同體在歷史和現今所共同創造的能夠代表其共同特點的文明成果的總和。 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的結晶。聯系 中華各民族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滲透在民族文化的各個方面,貫穿整個民族歷史發展的全過程,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獨有的精神特質,是一個民族與其他民族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對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是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關系的一個具體體現。[來源:21世紀教育網.com]2、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原因⑴地位: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系統工程中,必須緊緊抓住思想道德建設這個中心環節。⑵必要性:道德本身所具有的時代性特征,要求我們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實現發展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根本目標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需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⑶重要性:思想道德建設的加強有利于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道德建設支配和規范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是推動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我們黨執政興國的有力武器。㈢易混點1、只有漢字和史學典籍能夠證明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辨析: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但是除此之外,比如風俗習慣、文化遺產等同樣可以見證中華文化的這一基本特征。2、中華文化呈現出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民族文化是完全不同的。(×)辨析:①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也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但不等于民族之間文化無共性。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征,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他們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辨析:中國共產黨具有開放的心態和博大的胸懷,歷來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既堅持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和民族文化,同時也主張尊重其他民族的利益和文化,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成果,同世界上各民族共同進步和發展。【真題研析】真題1 (2009年海南卷)歌為心聲。從“一條大河波浪寬”,到“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從“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到“我愛你,中國”,這些歌曲在人民群眾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們①以現代的藝術形式表達了積淀于傳統文化中的愛國主義情懷②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抒發了人們對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熱愛③以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表現了深沉飽滿的愛國主義情懷④以特殊的音樂形式展現了為世人普遍認同的愛國主義內涵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解析: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屬于較難題。歌曲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古已有之,而材料中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懷并非體現在傳統文化中,故①的說法錯誤;“世人普遍認同”的說法太絕對,④說法錯誤應排除;②③項充分反映了材料所強調的愛國主義情懷,故答案選B。真題2 (2009年廣東卷)看漫畫,運用《文化生活》的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注:漫畫1、2分別根據華君武的《閻王開發中心》、方成的《最新配方》改編⑴漫畫1、2分別反映了怎樣的不良文化現象?⑵這兩類文化現象有何不同?如何解決漫畫中反映的問題?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不良文化現象的區分以及辨別、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⑴問,要注意從漫畫中的關鍵詞中獲取有效信息。第一幅漫畫中的“冥界”、“閻王”等詞匯反映出的是迷信思想,所以屬于落后文化;第二幅漫畫中的“淫穢色情”一詞反映出的是腐朽文化。第⑵問,關于“落后文化與腐朽文化的不同”直接依據教材知識回答即可;“如何解決”則要注意思維的發散性,所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可以從弘揚主旋律、發展先進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等角度分析。答案:⑴漫畫1反映了落后文化現象,漫畫2反映了腐朽文化現象。⑵兩種文化現象的區分:①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落后的文化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如人們常見的看相、算命、測字、看風水等。②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是腐朽文化。解決方法:①始終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②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③必須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④加強自身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模擬演練】一、選擇題: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1.2009年11月17日晚,中國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精心排演的昆曲劇目《浮生若夢》亮相位于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精彩的表演令各國觀眾“大開眼界”。 昆曲是①中華文化的集中表現②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地方文化③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④中華傳統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中國有修史的傳統,“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繼承這一傳統,有利于中華文化A.薪火相傳,延綿不絕 B.獨樹一幟,獨領風騷C.全面繼承,開拓創新 D.面向世界,博采眾長3.2009年國慶群眾大游行“錦繡中華”方陣彩車,集中展示了全國各省、直轄市和港澳臺地區的錦繡河山、風土人情和60年來的地方成就。為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必須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②使中華文化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③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引 ④全面認識中華文化,在繼承中發展創新[來源:21世紀教育網.com]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出要“不斷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新變化和審美新需求,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擴大文化消費”。這一舉措有利于①突顯民族精神在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 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③中國文化引領世界文化潮流 ④滿足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09年夏唱紅歌成為最時尚的文化現象。老中青三代同唱紅歌的場面,飄蕩在大街小巷的歌聲,電視臺紅歌會的超高收視率,都表達著我們內心深處對一種信念的堅守。唱紅歌有利于[來源:21世紀教育網]A.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B.正確處理指導思想一元化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C.使思想道德建設成為文化建設的靈魂D.確保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健康發展6.全球首部動畫片《孔子》,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動漫形式,講述孔子從一個貧賤少年成長為萬世師表的勵志故事,再現2500多年前孔子的成長歷程以及儒家文化的形成淵源。動畫片《孔子》這一創意有利于[來源:21世紀教育網.com]①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②改造傳統文化,推動社會變革③青少年樹立崇高理想,追求更高道德目標④推動文化內容形式、傳播手段的創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2009年9月28日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以磅礴氣勢和精美藝術將一個多世紀中國人民的革命史、創業史、奮斗史濃縮在表演中,全面展現了中華民族在苦難中崛起、在拼搏中前進的光輝歷程。這一史詩的演出旨在A.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B.展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C.使人們深切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多彩魅力D.促進民族文化的繼承、發展與創新8.2009年全國各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中有1447家向社會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是①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手段②國家實現和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積極舉措③對某些文化產品經濟價值的否定和社會價值的肯定④把文化產業從市場中分離出來加以發展的措施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2009年11月29日,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在長沙召開,會議強調要著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長效機制。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有利于①提高思想道德修養②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④全面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是內在統一的。下列名言能正確反映這一關系的是A.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B.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C.忠怒待人,養德遠害[來源:21世紀教育網]D.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非選擇題11.2009年10月16日,第11屆全國運動會在山東濟南奧體中心體育場開幕。山東元素是呈現在本屆全運會開幕式上最大的亮點。開幕式上,泰山拔地而起,黃河磅礴入海,孔子圣潔降生,這些場景以藝術化的形式淋漓盡致的展現在世人面前,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來源: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COM]雄峙天地,圣賢之光,長河入海。一山、一水、一圣人,為五千年華夏文明史書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縮影。在燦爛的色彩和聲樂震撼中,開幕式既展現了以魯文化為代表的內陸文化、農業文明,也表現了以齊文化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來源:21世紀教育網][來源:21世紀教育網]⑴結合材料分析齊魯文化的特點。⑵有人認為,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源泉,因而,弘揚中華文化,就是繼承齊魯文化。試評析這種觀點。12.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互聯網等新興媒體以及網吧和各類文化娛樂場所的快速發展,農村文化生活迅速豐富發展起來。同時,農村中也還存在不少問題。近年來,一些農村地區封建迷信出現大回潮,朝山進香、修墳建廟、看相算命等活動泛濫;“宅大進財,路寬出官”等風水觀念在農村還大有市場,因此很多人為了討個好風水就設法外遷,選新址建新房,對耕地保護帶來壓力;同時,含有色情、暴力、賭博、愚昧迷信及邪教色彩的落后腐朽文化和有害信息乘隙傳播蔓延,嚴重阻礙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⑴材料反映了農村文化生活中的什么問題?⑵假設你是上述農村地區的一員,請從個人角度談談如何解決材料中農村文化生活中存在的問題。[來源:21世紀教育網.com]【參考答案】1—5:DADDA 6—10:CAAAB11.⑴①齊魯文化具有源遠流長的特點。齊魯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為五千年華夏文明史書寫了光輝燦爛的篇章。②齊魯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點。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其獨特性的典型體現;以魯文化為代表的內陸文化、農業文明和以齊文化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相互交流、借鑒,又保持各自的特色,體現出齊魯文化的區域性特點。⑵①齊魯文化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貢獻,但不是中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源泉。中華民族的偉大實踐是中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源泉。②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中華文化,既要繼承包括齊魯文化在內的優秀中華民族文化,又要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化相協調,創新發展中華民族傳統文化。③弘揚中華文化,還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12.⑴在現代文化生活中,由于封建思想的殘余和舊的習慣勢力根深蒂固,由于市場經濟和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由于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會尋求各種機會蔓延,污染文化環境,危害社會。⑵①增強自身文化修養,提高辨別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要用科學知識武裝頭腦;要遵守國家的法律,依法辦事,樹立法制觀念;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不但要有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具有人文精神。www.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