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課題 第八課 考點一 色彩斑斕的文化生活執筆人 李佑祥 編寫日期 2009-12-10 執行人 羅石文 執行日期三維教學目標 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正確對待文化市場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本單元圍繞當代中國j的先進文化和文化建設這個中心,從選擇文化生活、發展先進文化和思想道德建設三個方面進行了探究。其中遵循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科學文化修養與思想道德修養因與現實結合密切,會成為高考命題熱點和切人點。復習中應把握以下幾點: 1.學會構建本單元知識體系。努力夯實基礎,做到知識的融匯貫通,把握一些重要的知識聯系,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與社會豐義核心價值體系、思想道德建設與社會豐義榮辱觀等。 2.關注周家和社會生活巾的熱點問題,理解和掌握周家關于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政策、措施,一些重大的文化活動如國際孔子文化節、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道德模范評選、“載人航天”精神等。 3.不斷培養自己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點難點 重點: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難點: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教法教具 啟發法、講練結合法相結合輔之以探究法多媒體教學過程 特色教案三:知識梳理1當代文化生活素描 (1)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生產設備、多樣的文化載體、快捷的傳播T具.使文化產品大批量、規模化 、產業 化生產與流通成為叫能,也給大眾傳媒捕r了飛翔的翅膀。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使文化市場呈現¨{前所未有的斑斕色彩,人們在文化生活中面對著多種選擇 。2.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1)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給我們的文化牛活帶來了許多可喜的變化。表現在:充實人們的 精神生活 、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提高人們的 思想道德素質 、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促進 生產 的發展。 (2)文化市場的自發性 和傳媒的 商業性 ,也引發了令人憂慮 的現象。3.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1)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牛活水甲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的需求n益呈現出多層次、多樣化 、多方面的特點。 (2)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應該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 的文化產品。 (3)我們所倡導的大眾文化是面向廣大人民 .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 社會主義 文化。四:要點突破節節高要點一 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1.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 (1)文化生活活出現可喜的變化具體表現在:第一 ,它能夠滿足人們日趨多樣化的史化需求,充實人們的精神牛活;第二,它可以通過靈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現力式,傳播科學文化知識;第三,它便于采取群眾營聞樂見的方式,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第四.它易丁引導人們的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的發展;等等。 (2)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也引發了令人憂慮的現象,具體表現在:有些部門和單位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不顧社會效益,肆意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有些文化產品借消遣娛樂的名義,以荒誕、庸俗的內容.迎合低級趣味;有些媒體單純追求轟動效應,熱衷于捕風捉影的“新聞”炒作,不負責任地傳播“緋聞軟事”;等等。 (3)文化市場越活躍,文化產品越豐富,文化生活越繁榮,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強管理,正確引導。 [溫馨提示] 以上令人憂慮的現象的出現是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引發的,但不能將它們看作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問題的出現不在于是否發展市場經濟,而在于市場主體的行為規范、法律意識和有關部門對文化市場監管調控的力度。2.發展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1)當前我國文化需求的特點: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形成這些特點的原因是:我同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不『百1民族、奪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經歷和小『石]教育程度的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是不同的。 (2)如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一,針對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特點,應該提供多種類型、多樣風格的文化產品。 第二,大力發展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這種文化在方向上,而向廣大人民;在性質上,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聲;在形式上.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拓展發散] 人們文化需求的多層次、多樣化的特點,一方面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要求,另一方面對社會文化事業的發展起引導和促進作用。五:典例分析例1:(2008年高考海南卷)近年來,流行歌曲、小品等大受歡迎,交響樂、歌劇、民族戲劇則有些受冷落,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的發展呈現出不平衡現象。一些有識之上呼吁“文化藝術領域也需要生態平衡”,因為 ( ) ①不『司文化藝術形式共同發展,可以滿足不同層面大眾的需求 ②在藝術領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同樣重要 ③扶持高雅文化藝術、適當限制通俗文化藝術足當務之急 ④各種文化藝術形式相互依存、共同發展,才能繁榮中周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解析】選 D。 本題考查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知識,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主旨在于強調不同文化藝術形式共同發展.①①符合題意,文化產業是特殊行業.②表述錯誤.③說法有違文化政策,因此選擇D。【題后反思】對本知識的考查大多以材料的形式呈現,往往與黨和政府的重大方針政策褶聯系,關鍵在于獲取正確的材料信息。 【請做隨堂檢測1~4題】例2:近年來,許多群眾參與的選拔類廣播電視活動和節目,在創新形式、內容、手段等方面作了有益嘗試,但也有一些活動和節目在環節設計、評委選擇、選手表現、表演內容等方面存在低俗問題,背離了積極、健康、向上的基本定位,觀眾反映強烈。 假如你所在班級圍繞上述現象展開討論和探究,讓你就“青年學生如何自覺抵制低俗落后文化”這一問題發言,你認為應該包括哪些要點 解析:本題屬探究類題目,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圍繞“青年學生”、“如何抵制”結合教材內容回答。答案:(1)提高辨別低俗文化的眼力,認清低俗文化對人們精神世界侵蝕的危害;(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修養,自覺增強抵御低俗文化的能力,作j‘%E確的文化選擇;(3)州批判的態度去接觸、分析傳媒信息。課后作業:同步訓練P287教學后記課題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 考點二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執筆人 李佑祥 編寫日期 2009-10-28 執行人 羅石文 執行日期三維教學目標 了解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與弘揚說明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重點難點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和途徑教法教具 探究法 課件教學過程 特色教案一、親近教材 1. 中國共產黨對民族精神的繼承和弘揚 (1) 民族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 (2) 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義 (1) 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的原因:世界文化相互激蕩的形勢和始終保持全體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的要求。 (2)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① 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② 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③ 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3.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 (1)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本途徑:如何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時代課題。 (2)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3)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對青年人的要求: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譜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 ①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 ②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③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 ④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 二、典例分析 【例 題】2008年11月7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慶祝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大會。依據上述材料,運用文化生活有關知識談談:(1)航天精神體現了怎樣的民族精神?(2)大力弘揚載人航天精神的依據。 【分析】【答 案】《學海導航》第128頁 三、走出誤區 1、認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會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2、認為“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會削弱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學海導航》第129頁 四、考題回放 1. (2007·海南卷) 瓊州勝景五公祠有副膾炙人口的對聯:“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憂,后其所樂,但愿群才奮起,莫負斯樓。”這副對聯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 ③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超然胸襟 ④自強不息、堅韌不拔的頑強斗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08·江蘇靖江)《士兵突擊》中的一些臺詞已經成為當下的流行語,比如,“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義的事”。不少“突擊粉絲”甚至開始堅持每天至少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比如上一天自習,讀了一本好書,等等。有評論認為,《士兵突擊》并非“創新之作”,而是“回歸之作”,其回歸了我們國家和民族永遠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下列對于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產和發展強基固本 B.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C.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國文化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項任務 D.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 (2008年高考廣東文科基)2008年兩會期間,中央政府作出決定:具有公益性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明兩年內逐步向社會免費開放。這項舉措有利于 ( ) ①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②加強豐十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③中國文化引領世界文化潮流 ④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09年海南卷)16.在海瑞陵園的亭柱上,掛著海瑞寫的一副對聯:“政善民安歌道泰,風調雨順號時清”。這副對聯反映出海瑞 ①崇尚以民為本的政治理念,具有積極的歷史價值 ②強調執政為民的民主思想,具有超越時代的普遍意義 ③憧憬人與自然的和諧,體現了環境友好的發展觀念 ④主張勤勉清廉的從正道德,具有凈化官風的積極意義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09年江蘇卷)37.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學通過主題班會、課外學習等活動,進一步了解了五四運動以來中華民族走過的風雨歷程、社會主義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是回顧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大家商定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園”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 參與討論 在資料搜集過程中,有同學把收集到的以下三幅圖片掛到班級網頁上,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大家紛紛把自己收集到的相關圖片也掛到網上。這些圖片大多反映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精神。同學們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開討論。 (1)有同學跟帖認為,“只有參與重大社會實踐活動,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請你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對這一觀點加以評析。 五、課后作業 《 學海導航》同步訓練第286頁教學后記www.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