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第一框 影響價格的因素【教學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識記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理解價值和價格的關系,商品的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教學重難點】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教學方法】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啟發法。【教學設計】1、 供求影響價格讓學生舉例和思考:通過不同品牌的商品的不同價格和同一品牌商品在不同的時期的不同價格,你發現了什么?(我們發現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價格,即使同一種商品在不同的時期價格都有所不同,也就是說價格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高,有時低。)到底是什么在影響著價格的變化?我們打開課本P11探究活動,這里有4個鏡頭,我們通過它們來思考一下是什么在影響著價格的變化?(鏡頭一是氣候因素,鏡頭二是時間因素,鏡頭三是地域因素,鏡頭四是生產因素。)除了這四個因素外,還有哪些因素也會影響價格?(豬肉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不暢銷,因為伊斯蘭教信徒是不允許吃豬肉,豬肉的價格自然比較低,宗教信仰在影響價格;日本人喜歡穿和服,但如果把和服拿到我國來賣,價格肯定會下跌,因為人們對和服的需求量小,習俗等文化因素也能影響價格。)這些因素是通過改變供求關系而實現價格變化的。供就是商品生產者的供給,求就是消費者的需求。假設商品生產者可以供給10萬只口罩,但這段時間恰巧爆發SARS疫情,人們對口罩的需求增加到15萬,這就必然會導致商品的供不應求,大家都想買口罩,這就引起買者競爭,從而商家把價格抬高,形成賣方市場。假設商品生產者可以供給15萬臺彩電,而消費者只需要10萬臺,這就導致商品的供過于求,但是生產廠家想把彩電賣出去,這就引起賣者競爭,我們經常聽到促銷、大出血、跳樓價就是商家把價格降低,形成買方市場。以上兩種情況是什么因素導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進而影響價格變動?(生產因素。)供不應求 商品短缺 買主競爭 價格上漲 物以稀為貴 賣方市場供過于求 商品過剩 賣主競爭 價格下降 貨多不值錢 買方市場《大宅門》情境:七爺一行人在藥材市場先是高價購買黃連100斤,繼而放出口風還需1000斤,并持幣待購。各藥商見有利可圖紛紛收進黃連,結果幾天內市場上黃連泛濫,價格狂降,七爺等人此時購進大批黃連,節省了大批銀兩。黃連價格變動的背后隱藏著什么奧秘呢?(供過于求,商品過剩,賣主競爭,價格下降。)二、價值決定價格供求關系影響著商品的價格,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禽流感的時候,即使再供過于求,雞肉的價格再降價也好,都不會降到幾毛錢一斤;非典時,即使再供不應求,口罩的價格再漲價也好,都不會漲到幾百元一個。為什么呢?商品的價格除了受到供求的影響外,是不是有某種因素在決定著商品的價格呢?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本有關內容,找出是什么在決定著商品的價格既不能無限上漲,也不能無限下跌?(價值決定價格。一般來說,價值越大的東西,其價格也應該越高,反之越小。商品的價格說到底是由價值決定的,供求只是在影響商品的價格。)1、 價格與價值的關系商品的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格是通過一定數量的貨幣表現出來的商品價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價格越高,商品的價值量越小,價格越低。商品有價值,價值的大小就是價值量,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形成的,所以商品的價值量由勞動量決定,而勞動量又是由勞動時間決定的。商品的價值量→勞動量→勞動時間。2、 商品價值量的決定生產一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越多,價值量就越大,價格就越高。那么我用了10個小時生產了一支鉛筆,價值10元。有哪位同學想買呢?為什么不想買呢?(哦,有同學說太貴了,我用10塊錢就可以買到20多支,為什么要用10塊錢買一支呢。)但是這支鉛筆是用了10小時做的,剛才不是說生產一種商品所耗費的勞動時間越多,價值量就越大,價格就越高嗎?為什么同學們不肯接受我的10塊錢一支的鉛筆呢?商品的價值量是不是由生產商品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的呢?我們知道每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是不同的:有的用0.1小時生產一支鉛筆,有的用1小時,有的用3小時,而我用了10個小時。那到底用誰的標準來衡量這支鉛筆的價值量呢?如果說誰耗費的時間多,價值量就越大的話,那我就不需要用先進的技術,不用那么勤奮,可以慢慢來,這樣價值量就大了,價格就高了。由個別勞動時間來決定商品的價值量行不通。很顯然個別勞動時間是不同的,不能決定商品的價值量,商品的價值量要用一個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這個標準就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在現有的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下,在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下制造某種使用價值所需要的勞動時間。社會正常的生產條件是指現有的,某一部門生產里,生產絕大部分同類產品的生產條件,主要指使用什么樣的勞動工具。社會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是指在同樣生產條件下,大多數生產者所能達到的、平均的勞動熟練程度和勞動強度。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指社會平均必要勞動時間,參與平均的是同樣生產條件下絕大多數商品的勞動時間,但“社會評價”只是理論上的,是長期交換過程中自發形成的。現有甲、乙、丙、丁等布匹生產商,同樣生產一匹布,甲用時8小時,乙用時13小時,丙用時9小時,而市場上絕大多數用時10小時,丁不同于甲乙丙而是用手工生產,用時20小時。問:能否由甲、乙、丙、丁或任何一個生產商來確定一匹布的價格,為什么?現在假設一匹布的情況為1小時3元,那么甲、乙、丙、丁生產一匹布的價值量應是多少?請進一步分析各生產商的盈虧情況?(不能,因為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不能由個別勞動時間來決定。30元,因為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來決定,即3元×10=30元。甲由于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獲利較大,處于有利地位,是優勝者;乙由于高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虧損較大,處于不利地位,要被淘汰;丙由于接近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獲利很小,其他廠商只能保本,丁與其他廠商不同它用手工,因此他的布匹價值應由手工生產布匹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個別勞動時間對具體商品生產者的影響: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 盈利)個別勞動時間≥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在競爭處于不利地位 ( 或不虧不盈)對商品生產者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他們為了要得到更多得利潤,就會努力地縮短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使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盡可能地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3、 社會勞動生產率與商品價值量的關系下面我們用生產衣服為例,概括出它們之間的關系。商品價值量是指單個商品的價值量。價值總量就是某生產者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的價值量的總和,價值總量=商品的數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勞動生產率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商品的價值量 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數量 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生產的價值總量假設:社會勞動生產率一定 8小時 16元 1件 16×1=16元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 4小時 8元 2件 8×2=16元個別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 4小時 16元 2件 16×2=32元商品價值總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時間生產的商品數量越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越少,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小,但是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生產的價值總量不變。也就是說,不管社會勞動生產率如何變化,同一勞動在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總量是不變的,兩者沒有直接關系。商品價值量和社會勞動生產率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越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低,反之,社會勞動生產率越低,單位商品的價值量越高。兩者是反比的關系。商品價值量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商品價值總量和個別勞動生產率的關系:兩者是正比的關系。這種情況對于生產者來說,是有利可圖的,所以,每個生產者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縮短個別勞動時間,以求獲得更多的額外收入,“效率就是生命”。當這種商品的生產者普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減少,商品的價值量就降低,個別生產者的額外收入也就消失了,生產者又要為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努力。可見,生產某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不是凝固不變的,它會隨勞動生產率的變化而變化。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那么商品價值量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4、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表現形式廣東推行分管供水,按質收費。飲用水采用優質自來水,沖馬桶的水則用海水或經處理的污水,幾種用水分別由專管供應,并按質收費。優質自來水要經過多層過濾。沖馬桶用的海水無需過濾,污水過濾的次數也比較少。優質自來水與沖馬桶的水能按同一價格收費嗎?(優質自來水和沖馬桶的水所花費的勞動時間不同,它們的價值也就不同,當然收費的時候也不能用同一價格收費。如果兩者的收費一樣,都按照優質自來水的標準收費,居民肯定會不滿意。這是因為價格高了,與價值不相符合,也就是說不是進行等價交換。只有按照不同標準進行收費,優質水收費較高,劣質水收費較低,價格符合價值才是等價交換。這也是價值規律的核心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價格上漲——有利可圖——擴大生產——供大于求——價格下跌——無利可圖——縮小生產——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商品的供求關系影響價格,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反過來價格的上漲或下跌,也會影響供求,使供求趨于平衡。正因為價格和供求之間存在著這樣一種相互制約的關系,所以商品價格總是以價值為中心上下波動,不會脫離價值無限上漲或下降。因此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為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價格圍饒價值上下波動。從某一次交換來看,價格與價值可能是不符的,但從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平均價格與價值是相符的。因此等價交換作為一種趨勢,始終被交換雙方所遵循。一些稀有的東西,比如:文物、名人的字畫、珍貴的郵票等,他們的價格都很高,也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為什么呢?(“物以稀為貴”,商品供不應求導致價格高于價值。生產這些東西所耗費的時間也比較多,價值量大,價格高。它的價格不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是因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有一個條件:價格波動會影響供求,價格上漲會促進生產的擴大。但這些稀有的東西的數量不會因為價格的上漲而增加,也就是說,價格再上漲也不會促進這些商品的擴大生產、增加供應量,這樣就不能反過來抑制它們價格的上漲。在這里能夠抑制它們價格漲落的因素就只有人們的購買力。我們要注意到,這是商品交換的特殊現象。我們不能因為存在某些特殊現象就否定價值規律的存在。)【作業】有人說在價值規律作用下,消費者關心的是商品價格,商品生產者關心的是商品的價值。因為價格低于價值,消費者高興;價格高于價值,生產經營者高興,你認為呢 【教學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