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第二框題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二、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一)、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課堂探究:(1)毛澤東提出先攻打錦州戰略決策的哲學依據是什么
(2)結合生活事例,談談你在面對復雜事物時是如何分析和解決矛盾的。
◇探究提示:(1)在遼沈戰役中,毛澤東提出先攻打錦州,這是奪取遼沈戰役勝利的
關鍵。其哲學依據是復雜事物中,主次矛盾關系原理。
(2)讓學生舉例(也可在學完這部分內容后讓學生說明),這兩個探究題目的是;
出本節所學內容。
1.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
本知識點首先應弄明白主、次矛盾的含義,其次理解掌握主次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
(1)主、次矛盾的含義。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②次要矛盾:是指處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課本中毛澤東的名言說明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矛盾,這些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要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
◇課堂練習:所謂主要矛盾,是指( )
A、急需解決的矛盾
B、新出現的矛盾
C、決定事物性質的矛盾
D、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
答案:D
解析:該題只是考查學生對主要矛盾含義的理解和識記的能力。該題應選D 項。A、B、C三項都沒有正確地表述主要矛盾的含義。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賴、相互影響。
就是說,在事物發展過程中,雖然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但次要矛盾反過來也會影響主要矛盾的發展和解決。如:在學校有許多矛盾,但這些矛盾的中心是教學工作,因為這關系到學校的生死存亡,是學校的生命線,因此,各學校都必須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必須抓好;但各種次要矛盾也要處理好,否則,會影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再如,在一個班級中,抓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要任務、主要矛盾,這關系到每個學生的未來前途,也是評價一個班集體是否優秀的主要標志。但班級中的紀律、衛生、班風等,是保證學習質量的重要條件,學習有重要影響,因而,也必須抓好。
②在一定條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轉化。
第一,原來的主要矛盾解決了,或者基本解決了,這時,原來處于次要地位的某種矛盾就會突出起來,成為主要矛盾。
例如,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之間的矛盾。1956年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后,這個矛盾基本解決了,于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問的矛盾就成為主要矛盾了。
第二,有的時候原來的主要矛盾雖然并沒有解決,但由于出現了新的條件,也會發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轉化。
例如,我國抗日戰爭期間,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入侵,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看,而國內的階級矛盾則暫時地降到次要和服從的地位,由原來的主要矛盾變成次。
◇課堂練習:在我國現階段,社會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階級斗爭,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說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平衡、不穩定的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可捉摸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是相互轉化的
答案:D
解析: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主、次矛盾的轉化問題,A、C兩項不符合題目要求,B項表述錯誤,故選D。
◇課堂探究:(1)這首詩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
(2)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同學、老師、家長和自己 請結合實際,談談你的想法。
◇探究提示:(1)這首詩說明了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
(2)可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師引導,導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
該知識點主要講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含義;二是矛盾主、次方面
的辯證關系。
(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義。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內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重點)
※文科班補充:主要矛盾與矛盾主要方面的區別。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作為矛盾特殊性的兩種情形,雖然都是講矛盾的不平衡性問題,但二者有著嚴格的區別。
首先,二者外延不同,主要矛盾是就復雜事物中所包含的“諸多矛盾”相比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個,次要矛盾可以有多個;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其次,兩者的內涵不同。主次矛盾講的是“矛盾體”。可以稱為“一個”或“一種”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講的是“矛盾側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為主次矛盾是“矛盾體”,其內部都包含著矛盾的雙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再次,兩者的作用不同。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的進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著矛盾的次要方面。
最后,兩者的方法論要求不同。主次矛盾關系的原理,要求做工作要抓重點、抓關鍵、抓中心,但叉不能忽視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看問題把握本質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視支流。
◇課堂練習:事物的性質主要由( )
A.矛盾的兩個方面共同決定的
B.主要矛盾規定的
C.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D.矛盾發展的不平衡規定的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矛盾主次方面的概念,屬于學生的識記內容,答案較易選出。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處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
這就是說,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僅表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的多種矛盾中,而且在每一種矛盾中,矛盾雙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有主、次之分。那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又是怎樣的關系呢
(2)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賴,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①二者相互排斥。
主要表現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這一問題也是本框題的難點。為此,把握這一問題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a.唯物辯證法認為,任何矛盾中的兩個方面力量是不平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對比上占優勢,在矛盾中起主導作用,居于支配地位。
b.正是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
在力量對比上超過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矛盾的次要方面,起著主導作用,所以在規定該事物的性質中,能起主導作用。而矛盾的次要方面,由于在矛盾中的力量對比上處于劣勢,其地位和作用都居于被支配地位,所以,在規定事物性質中不起主要作用。
c.復雜事物或過程中包含許多矛盾,這些矛盾也是不平衡的,其力量、地位、作用都是不一樣的。其中主要矛盾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的發展直接起著決定的作用。這時,事物的性質不是由其他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而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例如,每一種社會形態中有許多矛盾,而決定該社會性質的則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再如,實行“一國兩制”不會改變社會主義性質,因特網的發展,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等。
②二者相互依賴。
事物的性質固然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但不能由此而否定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性質的影響和作用。
因為構成事物矛盾的兩個方面是對立統一的。沒有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不存在了。我們說矛盾雙方力量的不平衡,就是指在相互依存的條件下,對立雙方力量的對比關系。倘若離開了相互依存的條件,所謂對立雙方力量的平衡或不平衡,都是不存在的。所以矛盾的次要方面,對規定事物的性質不是不起作用,只是不起主要作用罷了。例如,人的生命運動,主要是由于人體內新陳代謝的矛盾所引起的。其中吸收養料,促進細胞生長的因素居于主要地位,起主導的決定的作用。但是,即使在這時,排除廢料和一部分舊細胞死亡的因素也絕不是不起作用的。倘若人體內沒有排除廢料和一部分舊細胞死亡的因素存在,則生命中新陳代謝的矛盾運動就停止了,生命運動也就停止了。所以當我們認識事物的性質,或在促進事物轉化的時候,既要充分認識和把握矛盾主要方面的主要作用,也決不能忽視矛盾次要方面的作用。
③二者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區分不是固定不變的,它們相互作用、相互斗爭,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兩方面地位的相互轉化。這時,事物就發生根本性質的變化,由這一事物變成另一事物。
◇課堂練習:
l、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只有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才能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這說明( )
A.看問題、辦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B.我國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我國的所有制結構
C.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決定的
D.主要矛盾規定或影響次要矛盾的存在和發展
答案:C
解析:在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公有制為主體,居于支配地位,力量上超過其他經濟成分,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由于矛盾的主要方面還是占主體地位的公有制經濟,所以,我國的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注意理解題干中的“只有……才能……”不難做出選擇。
2.鄧小平同志說:“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會有一部分資本主義的東西進入。但是,社會主義的力量最大,而且會取得更大的發展。社會主義的比重始終占優勢。我們的對外開放政策不會導致資本主義。”這段話包含的哲學道理是( )
A.矛盾的次要方面對事物的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是事物發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B.矛盾雙方中,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
C.“實際”既是全面的,又是發展的
D越是尊重規律,收到的成績就越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矛盾的兩個方面對事物性質的制約程度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辨析能力。此題讓學生認清我國對外開放有利有弊,而且是利大于弊,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著事物的性質。此題的題干中講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個方面,其中社會主義方面占優勢,處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因此,此題只能選擇B項。
3.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
該知識點是上面所學的主次矛盾辯證關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辯證關系原理的方法論意義,是本部分知識的重點。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辯證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要堅持一分為二的矛盾分析法,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認識方法。
(1)堅持兩點論:
①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首先,從理論角度看,這是因為,在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發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賴和相互影響,并且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還可以相互轉化。
次要矛盾解決得好壞,對主要矛盾的解決也會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在集中力量抓好主要矛盾的同時,也要注意解決好次要矛盾。如果只抓主要矛盾,甚至把主要矛盾看成是唯一的矛盾,而不用必要的力量去解決次要矛盾,就會陷入形而上學的一點論。
其次,從社會實踐角度看,我們必須堅持“經濟與社會相互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的全面進步”的觀點,這是今后15年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必須貫徹的九條重要方針之一。
最后,從方法論的角度看,既要善于抓住重點,同時又要善于圍繞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學會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單打一”。
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盡管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要把握事物的性質,就必須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也不能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因為矛盾的主、次方面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并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在事物發展過程中,支流對主流的發展有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如果任其發展,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影響和改變事物的性質和發展方向。因而對次要方面也不可掉以輕心,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例如,我們分析形勢,既要看到成績和光明的一面,又要看到存在問題和困難的一面。分析我國的形勢,我們就可以看到,建國后特別是近二十年來我國已經形成可觀的綜合國力,改革開放為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的體制條件,開辟了廣闊的市場需求和資金來源,億萬人民新的創造活力進一步發揮出來。這是主流,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在前進中還存在著一些矛盾和困難,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壓力,我們自身還有許多困難,這是支流,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課堂練習:
1.有的同學,對自己十分滿意,怎么看都好;對別人總是說三道四,一無是處。這種看問題的方法是( )
A.兩分法 B.兩點論 C一點論 D_一分為二
答案:C
解析:此題考查對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論意義的理解。材料中某同學看問題,沒有堅持全面觀點和一分為二觀點,而是片面的一點論,故答案選C。
2.計算機網絡給我們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帶來許多毫無價值的信息,甚至傳播一些有悖于社會道德規范的東西。這啟示我們( )
A.要堅持以一分為二的觀點分析解決問題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矛盾
C.要重視事物量的積累
D.要解決矛盾就要認識矛盾的特點
答案:A
解析:此題材料體現了兩點論、一分為二觀點,因此題目要求“啟示我們”,A項是正確答案,B項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C項是量變質變辯證關系原理的要求,D項說法不符合題意。故選A。
(2)堅持重點論。
①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牽牛要牽牛鼻子”。
這是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起著決定作用,要求我們在觀察和處理復雜問題的時候,必須抓住主要矛盾、抓住中心、抓住關鍵、抓住重點。如“牽牛要牽牛鼻子…‘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工作要做到點子上”“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力氣要用在節骨眼上”等等。只有抓住了主要矛盾,才可能把事情辦好。
教材中毛澤東同志這段名言的意思是,研究復雜事物,首先要找出主要矛盾。如果找不到主要矛盾,問題將無法解決。
②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看問題、辦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是因為,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所以,要把握事物的性質,就必須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要準確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必須分清主流和支流,才不至于混淆事物的性質,或者不分主次。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正確分析形勢、認識事物、評價個人。活中,要注意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辯證法的兩點論是有重點的兩均衡論;重點論是看到兩點中的重點,而不是一點論,我們要堅持兩點結合的方法,反對形而上學的一點論和均衡論。
◇課堂練習:
1.做工作要抓重點,抓重點就是要抓住( )
A事物中所包含的矛盾 B事物的本質
C事物的主要矛盾 D.矛盾的特殊性
答案:C
解析:該題考查主次矛盾辯證關系的方法論要求,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再現能力,抓重點就是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故選C,A、B、D項不符合題意。
2.“全面展開,突出重點,標本兼治,重在治本”這是當前整頓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措施。它蘊涵的哲理是( )
A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B矛盾雙方有主次之分,是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C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
D價值觀對人們認識、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
答案:A
解析:“全面展開,突出重點”說明既要統籌兼顧,又要抓住重點,集中主要力量抓住主要矛盾,這是主次矛盾的問題,而不是矛盾主次方面的問題,A項應選。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應舍棄。
3.關于扶貧開發,是黨和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據此回答(1)~(2)題。
(1)我國“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基本完成,扶貧開發取得巨大的成就,這一認識( )
A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B堅持了兩點論,兩分法
C.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答案:C
解析:看到扶貧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這就把握了主流,即矛盾的主要方面,故選C。A、B、D項不符合題意。
(2)在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主要力量應放在西部地區,放在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和特別貧困地區。這告訴我們做工作應( )
A抓重點、抓關鍵、抓主要矛盾 B.弄清問題的主流和支流
C把握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D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的統一
答案:A
解析:在新階段扶貧開發的主要力量應放在西部地區,這體現了新階段扶貧工作的重點,故選A。B、C、D項觀點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據此回答(1)~(2)題。
(1)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是( )
A.統一的,兩者沒有任何區別
B對立統一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二者緊密相聯
C.對立的,講兩點就不能講重點,講重點就是側重在某一個方面
D兩點論與重點論沒有任何聯系
答案:B
解析:該題考查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的觀點,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和再現能力,B項正確,A、C、D項不符合題意。
(2)下列能體現兩點論和重點論統一的做法有( )
A想問題、辦事情既要抓住重點,又要統籌兼顧
B一手抓物質文明建設,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
C.在生產方面,既抓速度和數量,又抓效益和質量
D只要自由,不要紀律,只講民主,不講法制
答案:A
解析:該題承接上題考查學生對該觀點的理解和運用,A為正確選項,B、C項體現了兩點論觀點,D項是一點論。
小結:(1)理論依據: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關系原理,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2)兩點論與重點論的含義。
①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種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兩點論”與“重點論”的聯系。二者是緊密相聯的。
①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②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③離開兩點談重點或離開重點談兩點,都是錯誤的,要反對一點論和均衡論。
◇課堂練習:在國際格局的變動中抓住機遇,擴大開放,有利于我國在獨立自主的基礎上壯大社會主義經濟,有利于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切有益的知識和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只要堅持發展社會生產力,確保政權掌握在人民手里,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健康發展。請運用哲學的有關知識分析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材料,說明應當如何正確認識對外開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
(2)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的
答案:(1)①對外開放有利于吸收、借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和有益的文化知識,能夠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②對外開放也給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文化垃圾的傳播以可乘之機,阻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③我們既不能因噎廢食,自我封閉,排斥國外優秀文明成果,也不能因為對外開放,就對西方文化全盤照搬。
(2)上述材料體現了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的思想方法。①任何事物都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做到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地看問題。反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片面地看問題。②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我們在堅持對外開放的同時,只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精神文明建設就會健康發展。
解析:按照題目要求,此題主要是從哲學角度,辯證地分析對外開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第(1)問從材料可知,對外開放,對精神文明建設的影響主要有:一是積極方面的影響,有利于吸收和借鑒外國一切有益的先進知識等,推動精神文明建設;二是消極影響,對外開放也會有風險,資本主義腐朽的東西會乘機而入。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采用什么態度。第(2)問,主要體現唯物辯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扣統一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任何事物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要求我們看問題要全面,反對片面化。既要看到對外開放對精神文明的積極影響,又要看到其消極影響,這就是堅持了兩點論。另一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只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人民掌握政權,精神文明建設就能健康發展,這體現了堅持重點論。
(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課堂探究:(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學道理
(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體問題的
◇探究提示:(1)下雨是好事還是壞事,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包含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道理。
(2)可讓學生結合學習及生活中的實例具體說明,教師歸納。由此導入新課的學習。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該知識點主要講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意義。
教材中毛澤東的名言說明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性,什么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其地位如何
(1)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
①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
②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思維拓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理論依據是矛盾特殊性原理。
(2)意義: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就在于各種事物內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這種特殊矛盾規定了一事物區別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因此,只有從實際出發,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質的事物區別開來,這是一切認識的起點。如果離開了對矛盾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就無法區分事物,也就談不上正確地認識事物了。
教材中毛澤東同志的名言特別強調了認識事物的基礎性的東西,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認清各種事物的質的區別。
②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改造世界就是解決矛盾,我們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正確地解決矛盾。不同質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因此,只有對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決矛盾的正確方法。如果不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企圖用一種模式去解決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敗的。
◇思維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你能說出幾個蘊涵這一哲理的成語、俗語嗎
如“量體裁衣”“對癥下藥”“量人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鈴還需系鈴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
◇課堂練習:下列體現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哲學觀點的成語或俗語有( )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齒寒③抽薪止沸 ④東施效顰 ⑤南甜北咸東辣西酸⑥邯鄲學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A
解析:解答此類問題,首先必須明確材料中成語或俗語本身的含義,同時結合所學哲學原理回答。在列舉的成語或俗語中,只有①⑤體現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觀點。②③④⑥都不符合題目要求。
◇課堂探究:孔子的上述做法包含著什么哲學道理
◇探究提示:孔子對不同人所問的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道理。
違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去分析具體矛盾的不同特點,不管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滿足于形式主義的“一刀切…‘一風吹”,結果不但不會解決問題,反而使問題更加復雜化。在對待矛盾問題上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相反的成語和俗語有:“千篇一律…‘人云亦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紙上談兵…‘畫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剝”“生搬硬套”“粗枝大葉”“不問青紅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
小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和活的靈魂,也是我們在一切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堅決反對不重視矛盾特殊性的研究,不去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把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學說變成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的空洞理論的錯誤做法。
◇課堂練習:
1.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在一切實際工作中必須嚴格遵循的基本方法指的是( )
A.矛盾分析法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C一切從實際出發 D.辯證法
答案:B
解析:該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地位,主要考查學生對該問題的識記和再現能力,答案不難理解,應選B,A、c、D項都不符合題目要求。
2.下列說法中,蘊涵著“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哲學道理的是( )
A一著不慎,滿盤皆輸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B.趨利避害、揚長補短與量力而行、積極而為
C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與量體裁衣、對癥下藥
D統籌兼顧、適當安排與抽薪止沸、人鄉隨俗
答案:c
解析:該題考查包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哲學道理的選項,其中A項“一著不慎,滿盤皆輸”,B、D項都沒有包含“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一哲學道理。C項符合題意,故選C。
3.我國古代名醫華佗醫術高超,對病狀相似的病人,能診斷出病因各異,所以;“治之宜殊”。病人按藥方服藥,果然藥到病除。這件事啟示我們( )
①只有做到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②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找到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③只要抓住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就能解決問題④只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正確認識事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解答該題的關鍵是找出材料體現的哲學原理,由此思考給我們的啟示,即由哲學原理到方法論意義。材料體現的是矛盾特殊性原理及運用。③表述不符合題意,“只要……就……’說法不科學。①②④屬于給我們的啟示,符合題意,故選C。
本課小結:
本課共分兩框四目,每一框每一目都是從具體的事例人手提出問題,起到統領本框的目的。本課主要講矛盾分析法,而矛盾分析法先從矛盾含義講起,接著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分析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這些內容始終離不開矛盾,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
本課板書設計:
矛盾的含義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矛盾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主次矛盾含義及辯證關系原理
矛盾主次方面含義及辯證關系原理
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
矛盾分析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含義、地位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意義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