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高考資源網政治:高三總復習提綱-哲學常識認識論(舊人教版)1、認識的根本任務是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理解)·對事物現象的認識屬于感性認識。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屬于理性認識。·認識的根本任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抓住事物的本質和規律。1)認識了現象不等于認識了本質。2)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理性認識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3)從認識的作用看,只有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認識的根本任務就是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懂得了這個道理,對我們有什么啟示、有什么指導意義呢 要提高“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自覺性。第一,不要滿足于對事物現象的認識,而要把現象作為入門的向導,通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第二,要努力學習科學理論知識。2、現象和本質的區別(理解)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是事物的個別的東西,是多變的;能夠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 是同類現象中一般東西,是相對穩定的內部聯系, 只能由人的理性思維去把握。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3、真理(理解) ①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尤其是其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②真理性的認識系統化,就形成科學理論??茖W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4、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理解) 條件:(1)占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2)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對感性材料進行加工制作——這是關鍵性條件。對感性材料進行分析和綜合,“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5、認識要不斷深化,不斷擴展,不斷向前推移變化(理解)·深化認識發展認識:一個認識過程包括兩個階段。(l)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飛躍。(2)理性認識回到實踐中去——這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人們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發展認識:(1)認識要不斷深化。從客觀事物來說,整個世界的層次是無限的。(2)認識要不斷擴展。從客觀事物來說,整個世界在廣度上是無限的。(3)認識要不斷地向前推移。事物是永恒地運動變化發展的。總之,人的認識必須無限地深化發展,這樣才能適應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8、分析和綜合的意義(理解)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綜合就是在思維中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1.分析與綜合的結合是由事物的客觀性質決定的。要正確認識客觀事物,既要對事物的各個要素,各個部分,各種關系,進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礎上從整體上進行綜合。·2、分析和綜合是統一的科學思維方法。只有對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認識事物。只有對事物各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認識整個客觀對象。分析是為了綜合,不綜合,分析也失去了意義;7、合理想象和創造性思維(識記)·合理想象就是“立足已知事實,根據已知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 創造性思維是“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合理想象在發現性的認識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發明創造,很多科學理論的提出都萌芽于合理的想象。·創造性思維,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規,進行逆向思維、求異思維,敢于獨辟蹊徑,標新立異。創造性思維的結果就是創新。8、創新思維在知識經濟時代,創造能力包括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知識創新的目的是追求新發現,探索新規律,創立新學說,創造新方法,積累新知識。知識創新是技術創新的基礎,是新枝術和新發明的源泉,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革命性力量。知識創新為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論和新方法,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9、實踐的含義特征。(識記)實踐就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活動。實踐的基本特征(1)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2)實踐是有意識、有目的的能動性的活動。(3)實踐是社會性歷史性的活動。10、實踐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理解)(1)生產實踐對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2)處理社會關系的實踐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作用。(3)科學實驗對社會發展的作用日益重要。11、實踐和認識的關系(理解)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1.實踐是認識的來源。2.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3.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4.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認識對實踐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不科學的認識則把實踐引歧途。12、群眾是實踐的主體(理解)·群眾是實踐的主體(1)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 (2)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只有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實踐的主體。·同群眾實踐相結合。(1)要相信群眾。(2)要依靠群眾。(3)要為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奮斗。(4)堅定地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13、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關系(理解)(1)改造客觀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改造主觀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改造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和思維方法;總之是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2)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系。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觀世界是為了更好地改造客觀世界,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3)在實踐中實現主觀與客觀、個人與社會的統一。21世紀教育網www.21世紀教育網www.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