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政治常識高考考點整理(3)民族宗教外交考點1民族的特征1.民族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歷史上形成的、穩定的人們共同體,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是其基本特征。2.共同語言是民族成員進行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活動和交往的工具。共同地域是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環境,也是民族與民族、部落等共同體的重要區別;共同經濟生活是民族內部的經濟聯系;共同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習俗方面,是區別民族的最顯著的特點。3.民族的四個特征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在民族形成過程中,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條件,為共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間和物質基礎;而共同語言和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又促進了共同地域和共同經濟生活的發展。考點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1.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社會主義時期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2.各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享有相同的權利,履行相同的義務。(1)為什么:民族平等是馬克思主義在民族問題上的基本觀點。各個民族之間只有大小、強弱、發展程度上的區別,而絕無優劣之分。無論哪個民族都對人類歷史發展做出過貢獻。(2)怎么樣:第一,各民族在政治權利、社會地位上實現了平等。第二,各民族在發展經濟、文化方面享有平等的權利。第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平等權利,都有保持或改革自己風俗習慣的自由。3.民族團結是指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聯合的關系。(1)為什么: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統一,全國各民族的團結,是我國順利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保證,也是實現公民的政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重要保證。是我國生存興旺的保證。是中華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民族的團結和民族凝聚力的強弱,與一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前途有密切關系,它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2)怎么樣:為了維護民族團結,必須反對大民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要與極少數的民族分裂分子進行斗爭。我們必須牢記維護民族團結祖國統一是人民的神圣職責和義務。4.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教育、 科學、文化等都得到發展,民族素質得到提高。(1)為什么: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由于歷史、地理、社會等各今方面的原因,一些民族地區經濟和文化還比較落后,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在現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快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逐步消除東西部差距,是增進民族團結,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由之路,是我國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2)怎么樣:為了發展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首先要積步推進西部大開發,國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要在投資項目、稅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 同時需要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發揮自己的創造性、積極性,充分利用本民族地區的優勢;還需要發達地區在人力、技術等方面的支援,先富幫后富,達到共同發展、共同繁榮。5.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三項原則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 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沒有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民族團 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平等和團結,就不會實現共同繁榮。各民族的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的發展又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證。沒有各民族的共同繁榮,最終會影響民族團結的鞏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實現。考點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它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使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①以國家的統一為前提;自治不是“獨立”,自治權不是主權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治權要服從國家主權。②自治機關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③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2.我國民族自治機關的自治權主要有:①民族自治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可以根據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等地方性自治法規,按法定程序經上級機關批準后生效。②在國家計劃指導下,根據本地的特點和需要,自主地安排和管理本地方的經濟建設事業。③依照國家財政體制的規定,屬手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安排使用。④自治機關可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地管理和發展本地區的教育、科 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保護民族地區的名勝古跡和重 要歷史文化遺產。⑤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時,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通用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文字。 3.民族區域自治適合我國國情。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①中國自秦漢以來,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統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這使我們建國后建立統一的、民族平等的主權國家成為可能。②我國民族狀況有自己的特點。我國56個民族,人口數量上差別較大,分布特點呈現“大雜居、小聚居” 的狀態。這種特點,適宜以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為基礎建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我國人口、資源分布和經濟文化發展不平衡。一般來說,少數民族地區資源豐富,地域遼闊,但經濟文化落后;漢族人口眾多,經濟文化比較發達。只有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才有利于各民族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昌盛。④各民族在長期斗爭中形成了政治認同。4.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①有助于把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少數民族自治結合起來。②有助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把國家方針政策和少數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結合起來。③有助于把國家富強和民族繁榮結合起來。④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的感情和熱愛本民族的感情結合起來。考點4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全面理解和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①宗教信仰自由的含義是: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②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包括既保護人們信教的自由,又保護人們不信教的自由兩個方面。憲法規定: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自由充分顯示了對公民基本權剝的全面保護和尊重。③為了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 宗教活動。國家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和寺觀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保護宗教教職人員履行正常的教務活動,保護信教群眾正常的宗教活動。正常的宗教活動是指教徒在宗教活動場所內祭祀、誦經、燒香、禮拜、講經、布道、彌撒、受洗、受戒、終傅、過宗教節日;在自己家中念經、祈禱、封齋、追思等活動。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元神論的宣傳或在信教群眾中發動有神還是無神的辯論。同時,任何宗教組織和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動場所以外布道、傳教、宣傳有神論或散發宗主生傳單或其他未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出版發行宗教書刊。④宗教活動必須高考資源網http:/www.在憲法、法律和政策范圍內進行。任何不得利用宗教反對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危害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損害社會和集體利益;不得利用宗教干預國家行政、司法、學校教育和社會公共教育;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義務教育實施的活動;不得恢復已被廢除的宗教封建特權和剝削壓迫制度。2.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為了全面正確地貫徹宗教政策,必須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指政府對有關宗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行政管理和監督。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是為了使宗教活動納入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范圍,為了更好地、全面地貫徹執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正常的宗教活動以及宗教團體、寺觀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的合法權益的同時,堅決打擊一切在宗教外衣掩蓋下的違法犯罪活動。3.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并不是要求教徒放棄有神論的思想和宗教信仰,而是要求教徒在政治上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高考資源網http:/www.義制度、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要求宗教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要以維護法律尊嚴、人民利益、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為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廣大教徒是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的,同全國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這是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政治基礎。4.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堅持這一原則是基于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略和掠奪我國的歷史事實,是我國信教群眾作出的自主選擇。獨立自主自辦教會原則是國家主權在宗教事務上的具體體現。國家支持宗教界在獨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礎上展開對外交往。5.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必要性:①符合宗教自身規律。②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③有利于團結信教群眾。6.宗教的本質: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對人們現實生活的虛幻的反映,是一種唯心主義世界觀。作用: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和一定范圍內,宗教也起過一定的積極作用:①宗教的產生,從不同方面反映了當時下層群眾的某些政治經濟要求,對社會發展產生過進步的影響;②宗教對文化藝術的發展起過積極作用;③宗教的一些教義、教規、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起著調整人際關系的作用。④宗教對科學的發展起著阻礙作用。考點5反對封建迷信樹立科學世界觀1.反對封建迷信:迷信本是在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歷史階段,人們在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面前所產生的一種盲目、非科學的崇拜。迷信思想成了一條無形的繩索,束縛人們,麻醉 人們的思想,消磨人們的意志。迷信活動是利用人們的鬼神 觀念、宿命觀念等,使用占星、卜算、看風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騙群眾、索取錢財為目的的活動。對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動,妖言惑眾,破壞社會生產、妨礙社會正常秩序、危害群眾身體健康、騙錢害人者,必須依法懲處,加以取締。2.反對邪教、抵制邪教活動: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必須反對邪教,堅決打擊邪教組織。邪教是當今人類社會的一大公害。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質。我們必須與 “法輪功” 邪教組織進行堅決的斗爭。3.努力樹立科學世界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馬列主列義、毛**思想、鄧**理論和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群眾中的迷信思想一般屬于思想認識問題,要對全體人民進行科學世界觀的教育,進行無神論的宣傳教育,反對封建迷信活動,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青少年是新世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振興中華是歷史賦予的匯價光榮使命。青年學生應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樹立科學世界觀,宣傳無神論,反對迷信。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考點6國際關系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1.國際關系主要是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以反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包括政治關系、經濟關系、文化關系高考資源網http:/www.、軍事關系等。表現為共處與競爭、合作與沖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其中競爭、合作和沖突是基本的形式。2.國家之間之所以出現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復雜關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些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緣等。其中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國家利益是指國家生存和發展的權益,包括政治利益、經濟利益、文化利益等。國家利益是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國家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國家間摩擦或沖突的根源。考點7主權國家1.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是國際關系的主要參加者。 2.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即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只有具備這四個要素,才能成為主權國家,享有國際法確認的權利和承擔相應的義務。3.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的基本權利:獨立權、平等權、自衛權和管轄權。①獨立權是指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而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②平等權是指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的權利。③自衛權是指國家保衛自己的生存和獨立的權利。④管轄權是指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轄的權利。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4.國家享有基本權利的同時,也負有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外交,和平解決國家爭端等國際義務。考點8國際法1.國際法是各國公認的調整國家關系的有約束 力的原則、規則和制度的總稱。簡言之,國際法就是調整國家之間關系的法律。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2.國際法的產生是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文化 等方面交往發展的必然結果。要使國家之間關系能夠正常發展,就要有一定的法規來約束。國際法不是由一國單獨制定的,而是各國在相互交往中通過協議方式制定的。3.作用:①國際法對國家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它是調整現代國家關系、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的國際法律規范。②國際法對于國家關系的正常發展有重要作用:第一,確立辨明國際問題是非曲直的標準和法律依據;第二,規定國際社會的基本行為準則,指導國際關系的規范化,減少國際糾紛,確保建立正常的國際秩序;第三,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建立各種權利與義務的關系,以便明確國際責任。考點9國際組織1.國際組織。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①含義:是指若干國家或社會團體為特定目的,通過條約或協議建立的有一定規章制度的團體。國際聯盟是世界上第一個世界性的國際組織,聯合國是當代世界最大的國際組織。②分類:按其目的任務和職權范圍來劃分,可分為政治性的和專業性的兩大類。政治性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等;專業性的國際組織如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萬國郵政聯盟、世界氣象組織、國際海祥組織等。按其活動的區域范圍來劃分,可分為世界性的和區域性的兩大類。世界性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等;區域性的國際組織如歐洲聯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等。當然,有些區域性組織的成員國也并不嚴格按照地區組成,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就包括處于地中海邊緣的希臘。按其主體的構成來劃分,可分為政府間的和非政府間的兩大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是以主權國家名義參加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石油輸出國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是以民間團體或個人名義參加的國際組織,如國際紅十字會、國際律師協會等。③作用: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的作用是比較復雜的 ,對每一個國際組織的作用要進行具體的分析,但絕大多數國 際組織在現代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絕大多數國際組織是發展國家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交流與合作的紐帶;是協調國際政治、經濟關系,調節國際爭端的主要力量;是爭取世界和平與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組織形式。2.聯合國。①產生:聯合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人民反對德、意、日法西斯斗爭取得勝利的產物。聯合國正式成立于1945年10月24 日。②《聯合國憲章》明確規定聯合國的宗旨,即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國際間以尊重人民平等權利及自決原則的友好關系;促進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的國際問題,作為協調各國活動的中心。簡言之,就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為了實現聯合國的宗旨,憲章規定了聯合國本身及其會員國應遵循的原則: 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禁止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協作;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不干涉任何國家的內政。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的意義:表達了世界人民要求建立和平安全的國際環境,發展各國平等合作關系的愿望;它是國際政治重大進步的標志。③機構:聯合國設立了大會、安全理事會、經濟及社會理事會、托管理事會、國際法院、秘書處 6 個主要機構。托管理事會已于1994年完成其歷史使命。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由中、法、俄 、英、美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是惟一有權采取行動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機構。安理會對國際問題的調停和裁決實行5個常任理事國一致的原則,即每項決議只要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否決票,便不能通過。④中國與聯合國: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聯合國大會于1971年10月25日通過決議,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權利。中國對聯合國的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也從聯合國及其有關組織得到有益的支援。考點10當今時代的主題1.和平與發展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①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和平成為當今時代主題是指戰后世界的主流是和平。飽受戰亂之苦的世界各國人民渴望和平,反對戰爭;核戰爭的毀滅性后果,使某些核大國不得不考慮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貿然發動戰爭;經濟的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國際上各種力量相互制約,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和平面臨的問題和挑戰: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恐怖主義;民族、宗教矛盾和領土爭端。(注意:和平問題與和平成為時代主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著密切聯系,表現在:和平問題與和平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都是講述和平與戰爭這個政治問題的,前者講述問題本身,后者講述問題的現狀。)②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發展成為當今時代主題是指戰后世界發展是主線。突出的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注意:發展問題和發展成為時代主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著密切聯系,主要表現在:發展問題和發展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都是講述經濟問題,前者講述問題本身,后者講述問題的現狀。)③和平與發展的關系:相輔相成。和平是發展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和平的國際環境中,世界各國才能保持正常的經濟交往和順利實現本國的發展計劃。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就得益于世界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戰亂和沖突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戰亂不僅使參戰國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而且導致交通運輸癱瘓,國際貿易中斷,給世界經濟的發展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發展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世界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國際分工,加強了各國間的交流和合作,抑制了世界戰爭的爆發;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穩定因素,減少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世界經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壯大。2.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和平與發展的障礙。①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懸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主要障礙。“強權就是真理”是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國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根本原因。②當今世界正是由于少數國家搞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干涉別國內政,破壞別國主權,才使世界和平受到威脅,使許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受到阻礙。因此,要維護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就必須堅決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3.建立國際新秩序是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抑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建立以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為基礎,并有利于和平與發展的國際新秩序。建立國際新秩序對每個國家來說,都是維系其生存和發展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因此,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呼吁建立國際新秩序。中國政府多次聲明愿意向各國政府一道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努力,并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作為我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政府認為,國際新秩序應符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主張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這種國際新秩序的內容有以下幾點 :①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②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③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⑤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中國關于 “建立國際新秩序” 的主張,反映了愛好和平、向往發展的國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贏得了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廣大第三世界國家的贊賞和支持。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考點11世界多極化1.原因:①兩極格局的終結。②發展中國家崛起。③大國實力均衡化。2.表現:世界形成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①美國:世界最強大的綜合國力,當今唯一的超級大國;②日本: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正在謀求政治大國地位;③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歐盟國民生產總值已超過美國;④俄羅斯:實力削弱,仍擁有巨大的經濟、科技潛力和強大的軍事力量;⑤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⑥中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3.意義:有助于扼制美國搞單極世界的圖謀;有利于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國際關系的民主化。考點12國際競爭1.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2. 綜合國力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它包括政治力 (政治決策、動員和組織能力、反應能力)、經濟力(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經濟構成和經濟發展前景)、科技力 (科技研究、應用和發展水平、科技人員的狀況)、國防力(軍隊的數量和質量、武器裝備、戰術技術)、文教力(教育水平和受教育者的素質)、外交力(在國際上的地位、作用、影響、外交上的能力)、資源力(人口的數量和質量、地理位置、氣候、資源)等七個方面,其中,經濟力和科技力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3. 經濟力和科技力已經成為決定性的因素原因: ①在當今和未來的世界,經濟是基礎,科技是龍頭。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②在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現代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多重挑戰之下,國家強盛是立于民族之林的根本。大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增強國家實力,這是我們的基本立足點。當前我們要著力于發展科學技術和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力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貫徹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考點13我國的外交政策1.外交政策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它是國家對外職能的具體體現,是國家總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統治階級的利益和意志。2.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原因: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的建立,既消除了我國屈從于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也消除了我國侵犯別國的社會根源。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我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亟需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因而,我國會堅定不移地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也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3.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點。①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②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其中,維護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③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一切國際問題都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堅持我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完整,在涉及民族尊嚴和國家利益問題上,決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堅持我國處理一切對內對外事務的獨立自主權利神圣不可侵犯,決不允許別國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國主權、干涉我國內政;不依附于任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國,不同任何大國或國家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聯合一個國家去反對另一個國家;處理一切國際問題,根據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尊重別國人民選擇符合本國國情的社會制度,發展戰略和生活方式。④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是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準則。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互相尊重主權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 )領土完整,是五項原則的核心和基礎;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是各國和平共處的保證;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是五項原則的目標。五項原則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成為國家間和平共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條件4、走和平發展道路是我國政府和人民根據時代發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戰略抉擇。21世紀教育網http:/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