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四 生活與哲學 第3講 歷史觀與價值觀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四 生活與哲學 第3講 歷史觀與價值觀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21世紀教育網
第3講 歷史觀與價值觀
考綱展示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21世紀教育網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21世紀教育網
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21世紀教育網
二、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三、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四、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21世紀教育網
1.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21世紀教育網
2.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五、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人民群眾的概念
2.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3.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六、人生價值
1.價值和價值觀
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七、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八、價值的創造與實現21世紀教育網
1.價值的實現方式21世紀教育網
2.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21世紀教育網
備考策略
本專題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較大,客觀題和主觀題的形式都出現過。2010年高考在全面復習的基礎上,仍然要把本單元作為復習的重點。要加強對本單元主干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在主觀題方面,本單元命題的可能性較大。聯系社會熱點,貼近現實生活,重視知識的運用。要結合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分析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結合當前倡導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分析價值觀的導向作用;結合當前先進人物、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以及政治領域中存在的腐敗現象和社會生活領域中的各種違法行為,分析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人生價值的實現問題。21世紀教育網
要點整合
一、如何認識物質和意識的關系與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21世紀教育網 物質與意識的關系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
區別 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對物質和意識哪個是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具體體現。同樣,對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關系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
聯系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同樣,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其反作用的兩種表現是: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后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重大的阻礙作用。因此,我們要重視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樹立正確的社會意識、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社會意識和價值觀。
二、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與基本規律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革命、最活躍的因素。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21世紀教育網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運動遵循的規律: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相互關系及其矛盾運動21世紀教育網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筑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21世紀教育網
(2)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遵循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21世紀教育網
三、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1.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社會發展是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中,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
(2)在階級社會里,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斗爭實現的,階級斗爭是推動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在社會主義社會,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動力。21世紀教育網
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原理內容: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2.方法論: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①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②群眾觀點: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對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群眾路線: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③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并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
五、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1.價值觀及其導向作用21世紀教育網
(1)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2.如何理解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21世紀教育網
(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特點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和階級性。
(2)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
①人們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價值的評價也會不同。而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
②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一要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二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的價值追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我們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正確性。
③站在人民群眾立場上,進行正確價值選擇。人民群眾的整體利益總是由各方面的具體利益構成的。我們的各項工作應當正確反映并妥善處理各種利益關系,認真考慮和兼顧不同階層、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但是,最重要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當個人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
六、價值及價值的創造與實現21世紀教育網
1.價值的實現方式
第一,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勞動著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勞動中,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創造價值。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地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從而實現和證明自己的價值。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第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第三,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堅定理想信念,堅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21世紀教育網
2.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
第一,人的價值:人的價值就在于創造價值,就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第二,人的價值包括人的社會價值和人的自我價值。二者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人的自我價值是社會價值的必要基礎和前提。個人只有獲得自我需要的必要的滿足,他才能生存和發展,成為價值的創造者,為他人和社會作貢獻。社會價值決定自我價值。人的自我價值需要通過社會價值得以實現和表現,在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得到滿足。第三,對人的價值評價: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今天,人的貢獻主要是對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的貢獻。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么。
七、如何正確理解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價值觀之間的關系
關系 世界觀 人生觀 人生價值觀
區別 人們對于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人們對于人生目的、意義的總的看法和根本態度。 人們認識和評價自己在社會中有無價值及價值大小的基本觀點。
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聯系 世界觀是人生觀的理論基礎,它給人生觀提供一般觀點和方法的指導,可以說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人生觀,人生觀是世界觀的一個方面,世界觀包括人生觀,人生觀反過來又影響世界觀的形成。人們對于人生目的和意義的不同觀點及其態度影響著世界觀的性質和完整性。總之,世界觀和人生觀是緊密聯系的。世界觀還是形成人生價值觀的理論基礎。世界觀不同,人生價值觀也就不同。人生價值觀問題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人生價值觀還是人生觀的集中表現。人生價值觀反過來也影響人生觀、世界觀。因此世界觀、人生觀、人生價值觀三者都是內在統一的。
誤區辨析
1.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起促進作用。(注意: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和阻礙雙重作用。)
2.價值觀對人生與社會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注意:科學的價值觀、崇高的理想才對人生與社會起著重大的指導和促進作用。)
3.社會存在的變化和社會意識的變化是同步進行的。(注意: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但它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
4.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首先看他在物質方面對社會的貢獻,其次看他在精神方面對社會的貢獻。(注意:衡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既看物質貢獻,也看精神貢獻,把二者區分開來是錯誤的。) 21世紀教育網
5.價值判斷就是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注意:人們對事物的客觀狀況及其本質屬性、發展規律作出判斷僅僅是事實判斷,而價值判斷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事物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滿足的程度作出判斷。)
6.當前我國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注意:主要矛盾是在復雜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當前我國主要矛看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問的矛盾。但主要矛盾不等于基本矛看,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貫穿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始終。) 21世紀教育網
7.追求個人利益就是堅持個人主義。(注意:個人利益是指個人生活、工作和發展的物質文化需要。它與個人主義根本不同。個人主義是一種一切以個人為中心,一切從個人出發,為了滿足個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損害他人利益的思想體系。我們應當尊重每個人的正當個人利益,反對個人主義。)
體系自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真題研析
[例1] (2009·山東) 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等多家單位聯合發布的“2008年度中國主流媒體十大流行語(綜合類)”有:北京奧運、金融危機、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開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擴大內需、糧食安全。這些詞語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 ) 21世紀教育網
①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②主觀認識隨著客觀實際的變化而變化
③價值觀對人們改造客觀世界具有導向作用21世紀教育網
④人們的價值選擇應以價值判斷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實踐決定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08年的十大流行語正是對2008年社會現實的反映,故①②符合題意。③④不是材料所表明的,故排除③④。
[答案] B
[例2] (2009·上海)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是指整個中央一級的國家機關,而現在我國的“中央人民政府”是指 ( ) 21世紀教育網
A.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21世紀教育網
C.國務院21世紀教育網
D.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21世紀教育網
[解析]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為政協機關,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黨的機關,國務院是中央政府機關,選C。
[答案] C
[例3] (2009 海南)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1世紀教育網
“真情獻社會,服務暖人心”。在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事件和大型活動以及日常的社區服務中,志愿服務已經并將繼續發揮巨大的作用。
“志愿者”日益受人尊敬。為更好地褒獎志愿者,有的地方打算將“有關單位在招錄公務員、招聘員工、招生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聘用、錄取有良好志愿服務記錄的志愿者”寫入地方法規;還打算推廣“志愿者服務卡”制度,持卡的志愿者還可以在指定場所購物、參觀、游覽時獲得一些優惠。但上述對志愿者褒獎的做法在社會上卻引起了爭議,有的贊成,有的不贊成。21世紀教育網
(1)你對上述爭議持怎樣的看法 請根據“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的有關知識,結合志愿者的理念說明理由。21世紀教育網
(2)運用所學哲學知識,說明個人應當如何在社會中實現人生價值
[解析] 本題以志愿者服務為背景,考查學生解讀和獲取信息的能力。第(1)問的回答是開放的,可以就其中的任何一個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第(2)問的回答要著重從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的角度作答。注意答題思路的周全。
[答案] (1)參考答案一:不贊成。志愿者理念的核心是奉獻愛心,既然是奉獻,就是不求回報。對志愿活動都給予優惠或回報,有違志愿者理念。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風尚是需要全體人民參與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是其重要途徑。21世紀教育網
參考答案二:贊成。社會對志愿者的精神和物質的獎勵是對志愿者的奉獻行為的肯定和鼓勵,有助于讓更多的人參與志愿者活動,在志愿活動中逐步培養奉獻精神。建設和諧文化,培養文明風尚是需要全體人民參與的偉大實踐,是當代中國青年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志愿服務活動是培養文明風尚的重要途徑。
(2)人生的價值在于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在勞動中對社會和人民的貢獻越多,價值就越大。社會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了條件,人不能脫離社會實現個人價值;投身于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實踐(勞動),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21世紀教育網
課堂鞏固訓練
一、選擇題
1.我國改革30多年來,經濟快速穩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可喜成就。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
①調動和提高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②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③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④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
A.①② B.①④21世紀教育網
C.②④ D.②③21世紀教育網
[答案] C
[解析] 注意把握關鍵詞“改革的根本目的”, ①③不是改革的根本目的。
2.天山青松根連根,各族人民一家親。當7月5日烏魯木齊市發生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時,當一些暴徒向手無寸鐵的無辜群眾行兇施暴時,無數維吾爾族等各民族干部群眾向危難中的同胞伸出救援之手,他們用無聲的行動,演繹了危急之際各族人民團結。這些感人故事給我們的人生觀啟示是 ( )
A.人生的價值就是對社會的貢獻
B.實現人生價值就應該犧牲自我
C.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D.有價值的人生不應該考慮個人利益
[答案] C21世紀教育網
[解析] 各民族干部群眾向危難中的同胞伸出救援之手,危急之際各族人民團結一致,這表明了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他人提供的各種條件,啟示我們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故選C,A不是材料體現的,B、D說法錯誤。21世紀教育網
3.下側漫畫《每個人心目中的上帝》說明 (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C.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D.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正確反映
[答案] A
[解析]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但人們所處的社會經濟關系不同、社會實踐不同、從事的職業甚至是所受到的教育不同,所形成的社會意識就不同。也就是說,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21世紀教育網
4.自去年金融危機以來,總理一再強調,要凝聚民心;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遭受經濟危機的時候,羅斯福總統多次“爐邊談話”。不同性質的國家領導人,在遇到危機時,都到百姓中尋求支持與力量。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這是因為人民群眾是 ( )
①實踐的主體 ②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③歷史的創造者 ④國家的主人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④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何況只有在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故④與題意不符。21世紀教育網
5.最近一份問卷凋查表明,在面對自我和他人的利益關系時,人們作出了如下選擇:
人們所持觀點、原則 占調查總人數百分比
1.利己但不損人 44.9
2.先人后己,助人為樂 32.5
3.先人后已,盡量兼顧 21
4.只要利己,不顧他人 1.2
以上的選擇結果說明 ( )
①強調合理的個人利益成為主流21世紀教育網
②利己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泛濫21世紀教育網
③多數人堅持了正確的價值選擇21世紀教育網
④利他與利已,可以實現共贏21世紀教育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利已主義、個人主義有所泛濫與問卷調查不符,故②不選。
6.2009年7月11日,國學大師季羨林逝世,幾十年來,國學大師季羨林辛勤從事英文、德文、梵文等文學作品的研究與翻譯,發表、出版的譯作將近四百萬字。季羨林既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又為祖國和人民爭了光。這表明 ( )
A.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實現自我價值
B.季羨林實現了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21世紀教育網
C.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把物質貢獻和精神貢獻結合起來21世紀教育網
D.人生價值的實現需要具有百折不撓頑強奮斗的精神21世紀教育網
[答案] B
[解析] A錯誤,C、D材料沒有體現。21世紀教育網
二、非選擇題
7.材料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新的職業不斷催生,新的人群也不斷涌現,人們表達新事物、新概念的語匯也應運而生。新人群:萬元戶、農民工、下崗職工、股民、基民、海歸。新職業:心理咨詢、家政服務、留學中介。新語匯:撥亂反正、大包干、下海、春運民工潮、e時代、和諧社會。新觀念:效率觀、市場觀、效益觀、發展觀、公平觀。
材料二 出現于20世紀60年代的雷鋒、王進喜等“學習榜樣式”偶像繼續發揮著他們的影響力——他們的影響力甚至持續了幾代。70年代末,即改革開放最初期,事情在悄悄醞釀著改變。兩位富有開創性意義的偶像橫空出世。在陳景潤的感人事跡中,在鄧麗君的動人歌
聲中,時間悄然劃向20世紀80年代。80年代各類型偶豫也如雨后春筍層出不窮。90年代中期以來,社會文化被認為進入了一個顛覆傳統、消解深度、調侃權威的“無厘頭”時代。21世紀的今天,網絡等媒體的日益發達使得一大批世界各地的娛樂明星占據了人們的眼球。
(1)結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改革開放以來來出現具有代表性的新人群、新職業、新語匯、新觀念,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變化的足跡所包含的《哲學與生活》道理。
(2)清同學們運用《哲學與生活》有關知識,談談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偶像變遷背后的哲學意味。21世紀教育網
[答案] (1)①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仍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通過改革使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社會主義得到自我完善和發展。21世紀教育網
②改革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方面工作的強大動力,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③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牛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正是由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新的職業不斷催生,新的人群電不斷涌現,人們表達新事物、新概念的語匯、偶像變遷也.應運而生。改革開放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這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落后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雷鋒、王進喜偶像繼續發揮著他們的影響力——他們的影響力甚至持續了幾代,改革開放以后,新的榜樣不斷出現,促進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這些說明了正確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③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正確價值觀對社會和人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征,所以,應當在自覺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與時俱進,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21世紀教育網
同學們:針對你們復習內容的鞏固與掌握,請認真完成課后強化作業(十五)及階段性檢測(四) 21世紀教育網
21世紀教育網
21世紀教育網
21世紀教育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7 頁 (共 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东新区| 恩施市| 毕节市| 汉川市| 廊坊市| 东海县| 鸡西市| 崇明县| 十堰市| 鄢陵县| 德格县| 东平县| 甘德县| 出国| 防城港市| 彩票| 东城区| 福建省| 镶黄旗| 基隆市| 大英县| 胶南市| 临猗县| 梓潼县| 安徽省| 曲靖市| 华安县| 丹凤县| 凤城市| 娄底市| 青海省| 永定县| 绵竹市| 阿克陶县| 宿州市| 侯马市| 布尔津县| 五峰| 达州市| 项城市| 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