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第3講 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考綱展示一、燦爛的中華文化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3,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2.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備考策略本專題旨在讓學生理解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深刻感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的獨特力量。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國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及其作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原因及措施是重要考點。2009年高考以選擇題形式,聯系傳統文化的特點、文化交流等知識,對中華文化的特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義,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進行考查。展望2010年,主、客觀題均可作為考查形式,通過歷史材料、政策、文藝等展現材料,進行考查。復習中,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要與第二單元文化的繼承與創新,中華民族精神要與第一課文化的作用第四單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結合起來把握。21世紀教育網要點整合一、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1)是什么——與中華文化的關系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優秀文化傳統中,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21世紀教育網(2)基本內涵21世紀教育網①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②愛國主義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愛國主義是具體性、歷史性的統一;愛國主義應表現在實際行動中;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3)特征21世紀教育網①民放精神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先進性和鮮明的時代性。21世紀教育網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基礎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的結晶貫穿于整個民族歷史發展的全過程。21世紀教育網②民族精神的時代性特征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民族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在特定時期的具體體現。(4)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只有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二、為什么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21世紀教育網(1)重要性④地位:A.“三精一魂”a.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始終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21世紀教育網b.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凝結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B.意義: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有利于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②必要性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3)如何弘揚培育中華民族精神①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把弘揚民族精神貫穿到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去,增強公民對國家的認同感與歸屬感。②要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⑧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包括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我們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④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鑒、吸收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和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⑤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21世紀教育網⑥人人都應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誤區辨析1.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注意: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自己的民族特性,又有中華文化的共性。)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一切外來文化。(注意: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堅持一分為二。)3.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所以,中華民族精神是一成不變的。(注意: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過程。)4.愛國主義與愛社會主義是矛盾的。(注意: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21世紀教育網體系自建( http: / / www.21cnjy.com / )真題研析[例1] (2009·山東文綜22)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下列體現人與自然和諧思想的語句是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②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莊子》)③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④德不優者不能懷遠,才不大者不能博見。 (《淪語》)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②③[解析] ①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④體現的是個人素養的問題,②③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故選D。[答案] D[例2] (2009·天津文綜)《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民群眾創作的一部偉大的英雄史詩。近千年來,它主要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黨和政府專門組織人力,撥出專款,搶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薩爾王傳》。上述材料說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中華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點③中華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認同④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格薩爾王傳》幾千年來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充分體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部作品既是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詩,電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史詩,故④符合題意,②③不是材料體現的。21世紀教育網[答案] D[例3] (2009·江蘇)今年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也是五四運動爆發90周年。某校高三(2)班同學通過主題班會、課外學習等活動,進一步了解了五四運動以來中華民族走過的風雨歷程、社會主義新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特別是回顧不平凡的2008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強大力量。大家商定開展以“弘揚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園”為主題的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 http: / / www.21cnjy.com / )參與討論在資料搜集過程中,有同學把收集到的以上三幅圖片掛到班級網頁上,gj起了同學們的關注。大家紛紛把自己收集到的相關圖片也掛到網上。這些圖片大多反映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時期的重大事件,集中展示了中華民族精神、,同學們被深深感染,并跟帖展開討論。21世紀教育網有同學跟帖認為,“只有參與重大社會實踐活動,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睛你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對這一觀點加以評析。21世紀教育網[解析] 本題是一個評析題,要指出題中觀點正確與否,如果說法不科學,那么對在哪里,錯在哪里,應該怎樣。主要應弄清,民族精神不僅體現在重大社會實踐活動中,也體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我們要弘揚民族精神,需要參加社會實踐,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21世紀教育網[答案] 中華民族精神在中華民族的共同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形成、發展,是維系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推動中華民族社會實踐的精神動力。它不僅集中體現在重大社會實踐活動中,也體現在人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之中,因此,并非只有參與重大社會實踐活動,才能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弘揚者。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21世紀教育網課堂鞏固訓練一、選擇題1.2009年3月21日,“吳門書道——中國書法名城蘇州作品展”在北京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中國書法以一種文字的書寫方式和筆跡的律動,表現出書寫者的情緒和審美的追求。與書法同源的中國畫,同樣表現出它的獨特性,所謂梅蘭竹菊的氣節、松石的高風,正是人生的藝術寫照。這說明 ( )①書法、繪畫藝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③多姿多彩的中華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④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1世紀教育網[答案] C[解析] 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故①說法錯誤,書法藝術和繪畫藝術并不是中華文化所特有的,故說④說法錯誤,②③符合題意。2。喝酒是中國人迎賓待客的方式,但各地喝酒方式不同,例如云南人先吃飯后喝酒,其他地方則相反。山東人、蒙古人豪爽,上海人謹慎。這說明 ( )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②中華文化輝煌燦爛③中華文化有共性 ④中華文化有區域性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答案]D21世紀教育網[解析] 本題通過生活習俗考查中華文化的特點。中國人都把喝酒作為迎賓待客的方式,表明中華文化具有共性。但不同地區方式不同.體現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區域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①②無從體現。21世紀教育網3。現代和諧文化的建設應有開放的世界眼光,積極借鑒、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融匯百家、兼收博取,使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諧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自己。這樣做有利于 ( ) 21世紀教育網①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②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③吸收外來文化的所有成分④增強對外來文化的理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此題考查中華文化包容性的意義,“求同存異、兼收并蓄”并不是吸收外來文化的所有成分,而是要吸收外來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含③的選項是錯誤的。21世紀教育網4.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 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聲,展現在CCTV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1世紀教育網『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①④表述明顯錯誤。5.“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靈魂,是民族發展、進步的精神動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今天,通過文化創新來培育民族精神、發展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題中之意。”這段話 ( )①揭示了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②看到了文化創新對于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意義③指出了如何發展社會主義文化21世紀教育網④認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民族文化力量的集中體現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題是對民族文化、文化創新和民族精神關系的綜合考查。解答的重點在于正確理解材料中心意旨,C在材料中沒有涉及。6.“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雷鋒精神至今深人人心。可見雷鋒精神 ( )①仍有現實意義 ②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1世紀教育網③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④是愛國主義的主題21世紀教育網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答案] C[解析] ②錯誤,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錯誤,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21世紀教育網二、非選擇題7.2009年9月是第六個“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某校高三(1)班為了配合學校開展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準備開展以下活動:①舉辦一次展覽,其主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實踐中豐富民族精神的具體成果。②查閱相關資料,收集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格言和我國近代歷史上能體現偉大民族精神的代表人物及相關事跡。21世紀教育網(1)假如你是這次展覽的策劃者,請你寫出可能涉及到的知識要點(至少三點),以及對這次活動的總體認識。21世紀教育網(2)為了開展這次活動,該校教學樓的走廊上要張貼一些體現民族精神的格言和典型人物的畫像,請分別舉兩個實例。21世紀教育網(3)請你為這次活動設計另外兩種形式,并談談你打算圍繞這次宣傳活動做些什么。[答案] (1)①主要內容: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雷鋒精神、抗洪精神、青藏鐵路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②總體認識: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歷程之中,體現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時期;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我們應該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繼續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21世紀教育網(2)①名言:“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雖九死,其尤未悔”(屈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壯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等。②典型人物如:袁隆平、劉翔等。(3)①本次活動可以采取演講比賽、講傳統美德故事、制作專題網站、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形式。②提示:圍繞主題,切實可行即可。21世紀教育網同學們:針對你們復習內容的鞏固與掌握。請認真完成課后強化作業(十一)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4 頁 (共 7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