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40張PPT。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走進煙臺西炮臺讓歷史照亮未來科 普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什么是炮臺?炮臺是在海防、江防和邊防要塞中構筑的一種火炮陣地。是隨著火炮的發展而出現的一種戰時工事。一般設在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要塞,可置數門至數十門炮。主要裝備大口徑、遠射程的火炮。陣地為永備工事,比較堅固。由于現代戰爭的變革和火炮的機動性,炮臺已不再作為戰時工事,因此遭到了遺棄,只有一些具有戰略意義或歷史意義的炮臺被保護下來,并成為歷史遺址。煙臺東、西炮臺即屬此列。 海防炮臺的作用從軍事上講,海防炮臺的作用在于戰時使用火力封鎖航道,阻攔敵方艦船和人員從港口登陸。地 理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軍 事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1、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港口的作用2、貨物集散地;3、方便貨物裝卸、上下旅客、補充給養;4、惡劣氣候條件下為船舶提供庇護。港口的軍事用途從軍事角度看,戰爭意味著大量的人員和物資消耗。其中最主要的是物資消耗。進攻方的艦船必須獲得港口才能停靠,便于人員和物資的裝卸和轉運,給一線作戰人員以支持。在飛機發明之前,軍事上這種對港口的依賴作用更加明顯。東、西炮臺相互支持,形成交叉火力,封鎖航道,能夠有效防衛對港口、碼頭的入侵。歷 史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中國古代的對外戰爭在很長一段時間是在陸地上進行。到明朝中晚期,隨著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進步,來自于海上的軍事威脅日益明顯。海防越來越得到重視。海防炮臺也應運而生。位置:煙臺西炮臺位于芝罘區西北部的通伸崗上,因與東炮臺相對峙而得名。時間:西炮臺建于清末。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為加強海防,在此修筑圩圍、望樓;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又增修炮臺。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李鴻章聘請德國技師監督擴建炮臺,并引進德國克魯勃炮裝備炮臺,始成今日之規模。煙臺西炮臺始末煙臺西炮臺始末于是清政府下令將西炮臺的炮機拆除,炮身與炮座于1938年被日軍侵煙時拆毀。 “拆毀大沽炮臺及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就這樣,西炮臺裝備的八門火炮,自始至終未發一炮,在風雨飄搖中誕生,在風雨飄搖中歸于沉寂。1901年,八國聯軍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西北角炮臺東北角炮臺指揮所、營房彈藥庫城墻跑馬道演兵場南大門甕城西炮臺鳥瞰圖勵 志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讓歷史照亮未來請同學們注意這幾個時間點:1894年,甲午戰爭,中國完敗,北洋水師覆沒;1895年,《馬關條約》,割地,賠款白銀2億兩;1899年,李鴻章聘請德國技師監修西炮臺;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1901年,《辛丑條約》,賠款白銀4億5千萬兩;1901年,西炮臺被迫拆除;1904年,日俄戰爭,在中國的土地上進行;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清王朝結束。西炮臺的命運與清王朝的命運交織在一起,西炮臺見證了清王朝的衰落、崩潰和滅亡。讓歷史照亮未來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分析:1、對日本的野心缺乏預見;2、戰前沒有明確的戰略方針和計劃;3、裝備上的劣勢;4、黨派爭斗;5、民心盡失。讓歷史照亮未來甲午戰爭失敗給我們的啟示:同學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讓我們銘記歷史,讓我們珍惜今天的美好,讓我們激情滿懷開創未來。讓我們在革命烈士紀念碑前留下神圣的誓言:讓歷史照亮未來我會牢記先烈的遺志,爭做熱愛祖國、理想遠大的青少年,爭做勤奮學習、追求上進的好少年,爭做品德優良、團結友好的好少年,爭做體魄強健、活潑開朗的陽光少年,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的祖國母親增光添彩!安 全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乘車安全:不坐錯車,行進途中不將頭手伸出窗外;行路安全:山路陡峭,臺階窄,上下山途中不擁擠推搡;飲食安全:自帶飲用水,不帶食品,不在路邊購買飲食、水果。安 全 篇文 明 篇開發區實驗中學社會實踐活動讓歷史照亮未來——走進煙臺西炮臺講究秩序:上下車、行路、參觀,相互謙讓,不爭不搶,不喧鬧;愛護公物:不攀折花木,不毀壞文物古跡;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文 明 篇西炮臺甕城甕城示意圖西炮臺南大門西炮臺演兵場西炮臺城墻城墻上的射擊孔半地下指揮所、官兵營房半地下指揮所難得一見的地下彈藥庫、屯兵所西炮臺望樓炮位及大炮真正的克虜伯炮,完全是現代軍事意義上的火炮。西炮臺對面垛山上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讓歷史照亮未來.ppt 鄧世昌殉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