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君山區一中二年級政治科教學案12日期:2009年12月 日 星期 設計:鐘文鋒 審核:陳愛平課題: 探索真理的歷程(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重點:1、 理解真理的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教學難點:1、理解真理的具體性條件性和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2、如何正確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真理和謬誤”的轉化,倡導學生文明科學健康地生活。方法與措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檢測一.預習提問:1.對同一種事物的認識為何會有真理和謬誤的區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正確嗎?2.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3. 當我們在實踐遭遇失敗時,應該怎樣看待已經獲得的認識?二.自主與合作探究:1.基礎知識(A級)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人們對_主觀與客觀相符合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_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是標志_客觀性_的科學范疇。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21世紀教育網(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_條件和范圍_,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_特定的過程_來說的,都是主觀與_主觀與客觀_、理論與_實踐_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_謬誤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_難免_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_正確對待錯誤_。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_一帆風順_。認識受到各種_各種條件_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_立場_、_觀點_、_方法_、_知識水平_、_思維能力_、_生理素質_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_實踐到認識_,再從_認識到實踐_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變化著的_物質世界_。作為認識主體的_人類_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_社會實踐_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_無限發展_。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_認識和發現真理_,在實踐中_檢驗和發展真理_ ,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生命。2.問題探究(B級)1.17世紀,牛頓完成了創立經典力學的工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經典力學無法解釋兩類問題:一是怎樣認識高速運動的物體,二是怎樣認識微觀粒子。經典力學對這兩個問題無法解釋,這表明經典力學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和范圍,那就是低速運動 的客觀物體。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正確處理了宏觀物體的高速運動問題,人類獲得了新的認識,科學家提出了量子力學用來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的規律性,并得到證實,人類又獲得了新的認識。回答:為什么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能否認經典力學的真理性?[解析]:本題通過物理學中的三種學說各自解決不同問題這一典型事例,來考查真理的特征,培養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答案]:(1)真理都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邁出的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謬誤。(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不顧過程的推移,不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過去的認識,或者超越歷史條件,把適用于一定條件下的科學認識不切實際地運用于另一條件之中,真理就會轉化成謬誤。(3)狹義相對論、量子力學與經典力學作為科學認識,解決的是不同的問題,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是不同的。因此,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提出并不能證明經典力學是錯誤的。3.拓展延伸(C級)2.瑞士昆蟲學家保羅·米勒因發明DDT,于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DDT因其穩定性、脂溶性、藥效普適性等特點,一度大量生產普遍使用。后來發現DDT的使用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被絕大多數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學工作者進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種新型殺蟲劑,代替了DDT農藥,既能殺滅害蟲,又能減少污染,避免了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回答:從對DDT認識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哲學認識論啟示? [解析]:本題通過具體材料來考查教材的基礎知識,目的在于加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靈活運用。[答案]:(1)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有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追求真理是永無止境的。(2)通過實踐的檢驗,人們可不斷糾正錯誤的認識,從而獲得真理性的認識。(3)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和發展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三.重點解釋、難點突破: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真理客觀性的否定。【簡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說對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這是由于人的認識是主觀對客體的能動反映。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思維方法不同,每個人知識構成、認識能力和認識水平不同,對同一個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但真理只有一個。因此,人的正確認識不僅具有客觀性,而且具有主觀性和差別性。所謂客觀真理是指人的認識中含有不依賴于意識的客觀內容,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表明人的認識和主體的差別性,而這些具有差別的認識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應由實踐來檢驗。因此,承認人的認識上的主觀性和差別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觀真理。4.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所以真理是絕對的、永恒的。【簡析】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客觀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屬性;盡管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認識,但當一個人的認識與客觀對象相符合時,他就獲得了真理,而且不容懷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絕對的。但真理又是有條件的、具體的。如果超過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或者不顧條件的推移、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會變成謬誤。而且真理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需要在實踐中檢驗并不斷向前發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對的。總之,任何真理都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在真理觀上我們既要反對夸大絕對性的形而上學,又要反對夸大相對性的相對主義。5.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永無止境,因而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簡析】由于認識的對象是無限變化著的物質世界,認識的主體人類是世代延續的,認識的基礎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沒有終點。但并不是說人們不能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因為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在一定的條件和范圍內,人們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能夠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獲得真理性認識。但任何真理都是有條件的具體的,都有自己的條件和范圍,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隨著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而總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我們絕不能以真理的無限發展性來否認真理的客觀性和相對性。任何真理都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將兩者割裂開來的觀點是錯誤的。四.知識體系構建五.知識反饋:1.真理最基本屬性是( )A.主觀性 B.客觀性 C.科學性 D.能動性 2.“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這句名言是指( )A.真理與權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歷史和實踐來檢驗C.真理與權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從真理,才能具有權威3.“凡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這是( )A.一切唯物主義的觀點 C.主觀真理論的觀點B.辯證唯物主義僅有的觀點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認識區別的錯誤觀點4.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別在于( )A.真理是絕對的,謬誤是相對的 B.真理是有條件的,謬誤是無條件的C.真理是客觀的,謬誤是主觀的 D.真理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的歪曲反映5.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滿足人們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數人認可C.能否付諸實踐 D.能否在實踐中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6.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確的是( )A.在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與謬誤沒有界限C.任何人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任何人獲得真理的途徑都是相同的7、“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說法的實質是主張( )A.真理都是不確定的 B.真理都是有階級性的C.真理都是絕對的 D.真理都是具體的8.“人們對真理的認識就像登山運動員登山一樣,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頂峰一步。與登山不同的是,人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真理的頂峰。”對這句話分析正確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觀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無限發展的C.它否認了人的認識能力 D.它否認了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 9.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過分強調“人定勝天”,造成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近年來,根據這種現狀,我國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一過程表明( )A. 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D. 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發展10.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A.一概而論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慮一得 11. “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此論斷給我們的啟示是,自然現象的無限復雜性決定了( )①人的認識永遠不能達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認識包含謬誤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認識具有相對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通過新的行星定義,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觀的 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③追求真是一個過程 ④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這句話意味著( ) ①真理有它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②真理和錯誤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 ③真理和錯誤沒有確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對性,不具有絕對性 ④真理和錯誤的對立在一定條件下才具有絕對的意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認識運動所以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是因為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個過程 ②事物本身的復雜性③認識本身的復雜性④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性 ⑤人們的實踐及其認識條件的歷史性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 15.“吸煙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禍首。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煙者對香煙造成依賴的化學物質,因吸煙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亞硝胺、苯荓芘引發的肺癌。這說明( )A.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 B.人的認識是有限的C.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客觀性是真理的基本屬性1.B 2.B 3.D 4.D 5.D 6.A 7.D 8.B 9.D 10.D 11.D 12.B 13.D 14.A 15.A組號 1 2 3 4 5 6 7 8 9 優秀團隊 課堂之星結果六.學教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本資料來自于資源最齊全的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君山區一中二年級政治科教學案12日期:2009年12月 日 星期 設計:鐘文鋒 審核:陳愛平課題: 探索真理的歷程(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重點:1、 理解真理的客觀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教學難點:1、理解真理的具體性條件性和對待錯誤的正確態度。2、如何正確認識日常生活中的“真理和謬誤”的轉化,倡導學生文明科學健康地生活。方法與措施: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檢測一.預習提問:1.對同一種事物的認識為何會有真理和謬誤的區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說法正確嗎?2.是什么原因使人們認識到定理并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3. 當我們在實踐遭遇失敗時,應該怎樣看待已經獲得的認識?二.自主與合作探究:1.基礎知識(A級)真理是客觀的真理是人們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______。真理是標志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學范疇。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21世紀教育網(1)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______,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2)真理都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_________來說的,都是主觀與______、理論與_______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3)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______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______是難免的。犯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________________。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_____________。認識受到各種_____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這就決定了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________,再從_______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認識具有無限性。認識的對象是無限變化著的______。作為認識主體的______是世代延續的,作為認識基礎的_______是不斷發展的,因此,人類認識是____________。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____________,在實踐中________________ ,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生命。2.問題探究(B級)1.17世紀,牛頓完成了創立經典力學的工作。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發現經典力學無法解釋兩類問題:一是怎樣認識高速運動的物體,二是怎樣認識微觀粒子。經典力學對這兩個問題無法解釋,這表明經典力學有其特定的適用條件和范圍,那就是低速運動 的客觀物體。愛因斯坦提出的狹義相對論,正確處理了宏觀物體的高速運動問題,人類獲得了新的認識,科學家提出了量子力學用來描述微觀粒子運動的規律性,并得到證實,人類又獲得了新的認識。回答:為什么狹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不能否認經典力學的真理性?3.拓展延伸(C級)2.瑞士昆蟲學家保羅·米勒因發明DDT,于1948年獲得諾貝爾獎。DDT因其穩定性、脂溶性、藥效普適性等特點,一度大量生產普遍使用。后來發現DDT的使用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被絕大多數國家明令禁止使用。化學工作者進行不懈的努力,研制出多種新型殺蟲劑,代替了DDT農藥,既能殺滅害蟲,又能減少污染,避免了對生態平衡的破壞。回答:從對DDT認識的發展中,我們可以得出什么哲學認識論啟示?三.重點解釋、難點突破: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對真理客觀性的否定。4.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所以真理是絕對的、永恒的。5.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永無止境,因而人們不可能獲得對事物的真理性認識。 四.知識體系構建五.知識反饋:1.真理最基本屬性是( )A.主觀性 B.客觀性 C.科學性 D.能動性 2.“真理是時間的女兒,不是權威的女兒”這句名言是指( )A.真理與權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歷史和實踐來檢驗C.真理與權威是相互依存的 D.只有服從真理,才能具有權威3.“凡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這是( )A.一切唯物主義的觀點 C.主觀真理論的觀點B.辯證唯物主義僅有的觀點 D.混淆了真理同人的一般認識區別的錯誤觀點4.真理和謬誤的根本區別在于( )A.真理是絕對的,謬誤是相對的 B.真理是有條件的,謬誤是無條件的C.真理是客觀的,謬誤是主觀的 D.真理是對事物的正確反映,謬誤是對事物的歪曲反映5.一種認識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滿足人們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數人認可C.能否付諸實踐 D.能否在實踐中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6.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確的是( )A.在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與謬誤沒有界限C.任何人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任何人獲得真理的途徑都是相同的7、“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說法的實質是主張( )A.真理都是不確定的 B.真理都是有階級性的C.真理都是絕對的 D.真理都是具體的8.“人們對真理的認識就像登山運動員登山一樣,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頂峰一步。與登山不同的是,人們永遠不可能達到真理的頂峰。”對這句話分析正確的是( )A.它揭示了真理的客觀性 B.它揭示了真理是無限發展的C.它否認了人的認識能力 D.它否認了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 9.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在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過分強調“人定勝天”,造成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嚴峻。近年來,根據這種現狀,我國提出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這一過程表明( )A. 對真理的不懈追求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實踐是客觀的物質性活動 D. 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深化、發展10.下列詞語中符合認識運動反復性和無限性的是( )A.一概而論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慮一得 11. “氣象預報仍然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此論斷給我們的啟示是,自然現象的無限復雜性決定了( )①人的認識永遠不能達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認識包含謬誤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認識具有相對性 ④人的認識有待于進一步發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投票通過新的行星定義,不再將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入“矮行星”。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 ①真理是客觀的 ②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 ③追求真是一個過程 ④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3.“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邁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這句話意味著( ) ①真理有它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②真理和錯誤是認識過程的兩個階段 ③真理和錯誤沒有確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對性,不具有絕對性 ④真理和錯誤的對立在一定條件下才具有絕對的意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認識運動所以要經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多次反復,是因為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個過程 ②事物本身的復雜性③認識本身的復雜性④人類認識能力的有限性 ⑤人們的實踐及其認識條件的歷史性 (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 15.“吸煙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禍首。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煙者對香煙造成依賴的化學物質,因吸煙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亞硝胺、苯荓芘引發的肺癌。這說明( )A.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 B.人的認識是有限的C.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客觀性是真理的基本屬性組號 1 2 3 4 5 6 7 8 9 優秀團隊 課堂之星結果六.學教反思21世紀教育網 -- 中國最大型、最專業的中小學教育資源門戶網站。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案12.doc 6.2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案12教師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